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面的只是他的弟子;相信方木和余帅再是厉害;也远不如杜清泫老谋深算。
杜清泫怎么就受伤了?施得脑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杜清泫受伤;何爷失踪;莫非两件事情之间有什么关联不成?才这么一想;手机却突兀地响了;打断了他的思路。
是木锦年来电。
有一段时间没有和木锦年联系了;施得很想知道木锦年的近况;就顺手接听了电话。
“锦年兄;最近可好?”
“还好;还好;不对;应该是托施老弟的福;我最近很好;哈哈。”木锦年笑声朗朗;春风得意;也是;最近植物园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在黄子轩的关怀下;在月国梁的支持下;以日新月异的气象;以一日千里的进展;已经初步矗立在了单城的大地上;胜利在望的他;怎能不心情舒畅;“你的股份文件;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你一签字就生效了。”
见木锦年一上来就提到植物园的股份问题;施得就知道;木锦年肯定有事相求;就呵呵一笑:“锦年兄客气了;股份放在你手里和放在我手里;又有什么区别呢?”
“说得也是;钱放在我手里;和放在施老弟手里;同样没什么区别。施老弟;我现在手中有三千万的资金;想投资项目;可惜单城近期没有什么好项目了;要不;你帮我介绍一两个好项目?”
木锦年想从单城抽身了;也想来石门发展了;施得听了出来木锦年的言外之意;笑道:“植物园项目前景很好;未来也许还有第二期第三期;这么匆忙就撤股出来;锦年兄;你的心思得有多迫切呀?”
木锦年虽然在单城经营多年;但他手中应该没有三千万的资金;之所以现在突然有了三千万的闲钱想投资项目;应该是从植物园项目中撤股了。就是说;木锦年当初凭借地皮入股植物园项目;现在项目上马;他及时跳了出来;套现了股份;手中凭空多了三千万。
“哈哈;知我者;施老弟也。”木锦年见被施得说中了心思;也不否认;哈哈一笑;“我相信施老弟的人品和眼光;三千万拿走;随便用;怎么样?”
施得现在正是缺钱之际;按说木锦年此举相当于雪中送炭;他本应高兴才对;不过施得却高兴不起来;主要因为木锦年是毕问天的人。谁知道木锦年此举;是他本人单纯的从商业角度的考虑;还是得自毕问天的授意?
似乎猜到了施得的担心一样;木锦年又多说了一句:“这是我的个人行为;是商业投资;不附加任何不合时宜的条件。”
这话说得已经十分直白了;施得岂能听不出来木锦年的言外之意是此事和毕问天完全无关?想想也是;毕问天之所以收木锦年和花流年为关门弟子;其实还是为了单城一战;只是为了单城一地得失的权宜之计;现在单城一战已经失利;毕问天回到了京城;而且又由元元和纪度负责石门的布局;等于是说;木锦年和花流年在单城一战之后;被毕问天无情地遗弃了。
木锦年和花流年另寻出路;另外谋求发展;也情有可原。
“好吧;正好我准备一个绿色生态旅游项目;如果锦年兄不嫌投资时间长见效慢;就入股吧。”西山长青项目是一个无底洞;多少钱都不嫌多;施得不介意木锦年入股。
“好;就这么说定了;回头等我到了石门;我们再详谈。”木锦年现在对施得的信任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施得看中的项目;不管是短平快的项目;还是投资大见效慢的项目;他都不会怀疑施得的眼光。
“对了;有件事情差点忘了……”正要放电话的时候;木锦年忽然想起了什么;又说;“我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情;施老弟;昨天我去滏阳公园;无意中遇到一对老夫妻;老人家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说话很有礼貌。我不认识他们;但总觉得他们和你有几分相似;更奇怪的是;他们主动和我说了几句话。”
什么?施得顿时屏住了呼吸;难道木锦年遇到的老夫妻是他的亲生父母?可是……怎么可能?但如果不是他的亲生父母;怎么会和他长得相似?他失去了往常的镇静;忙问:“他们说什么了?”
“他们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木锦年直到现在还摸不到头脑;“他们说;少年成名;要记住初唐四杰……施老弟;初唐四杰不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吗?记住他们有什么用?”
记住他们有什么用;木锦年不知道;夏花不知道;全有不知道;施得却是知道……挂断了电话;施得愣在当场;半天没有说一句话。
几乎不用怀疑的是;木锦年遇到的一对老夫妻;确信无疑是他的亲生父母
不为别的;只为他们有意借木锦年之口向他传话;让他戒骄戒躁;谨记初唐四杰少年成名但却都不得善终的教训
可是为什么亲生父母在单城出现;还见了木锦年一面;偏偏不肯和他见面?毫无疑问;亲生父母对他的现状了解得了如指掌;显然也知道木锦年和他的关系;否则也不会假借木锦年之口向他传话;但为什么还要躲着他?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何爷说他的亲生父母在石门出现;也是真的了?估计是亲生父母本来在石门;在他来了石门之后;又南下单城了。只是在单城露了一面之后;不知道又去了哪里;从此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夏花和全有多少听到了施得的部分电话内容;夏花不解地问道:“初唐四杰怎么了?有什么典故?”
“就是;初唐四杰是谁我也知道;但他们的故事;我就不太清楚了;施老弟;讲讲;让我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全有知道施得学识渊博;而且知道许多人情世故;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必须说;施得是一个难得的良师益友。
好吧;既然夏花和全有都想听听初唐四杰的故事;正好有时间;而且故事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对二人有益;可以⊥二人从中领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施得就收起了对亲生父母的思念;说起了初唐四杰的典故:“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人都因为文采出众而享有盛名;当时人们都认为他们可以显贵;但时任礼部尚书的裴行俭却说;一个人有没有远大成就;要先看他的器度和人品;然后才是文章和艺能;王勃等人文章虽好;却失之于浮躁、浅薄;不够沉稳;没有涵养和风度;这不是享有爵禄的才器。只有杨炯的个性稍微沉静;如果可以善终就算是很幸运了”
“啊?裴行俭的话最后应验了没有?”夏花惊讶了。
第八十四章 德不配位,必有其殃
“我只记得初唐四杰少年成名;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照邻和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和杨炯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他们这么有文采;怎么会不得善终呢?我倒是不记得他们最后的结局了。”夏花一脸不解的神情。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就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授朝散郎。后来又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后来又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应当死刑;后来遇到大赦才免掉一死。他的父亲也受到连累;被贬为交趾令。几年后;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岁。”
“卢照邻的生卒年代都没有详细记载;有关他的生平;也是说法不一;但可以清楚的是;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来又染上了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再后来;又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政治上的坎坷失意以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无法忍受;最后自投颍水而死。”
对于初唐四杰的生平;施得不敢说是了如指掌;至少也是心中有数;主要也是他学习相面以来;对古代众多名人的面相和命运多有涉猎;对初唐四杰四人的人生起伏;也早有研究。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他七岁时的作品。婺州义乌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来担任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后来又当一个小小的县官;不得志;辞官。睿宗时;李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徐敬业僚属;起草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失败被杀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说他和李敬业一同被杀;有说他亡命天涯;甚至有说他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总之;也是没有善终。”
“那杨炯呢?”夏花才知道原来盛名之下的初唐四杰;其中三人都是悲惨的下场;由此可见;文采和名声;确实和命运并不是正比的关系。人的命运;还是由心性决定。
“就是;杨炯呢?”全有也被初唐四杰的人生经历吸引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被裴行俭唯一看中的杨炯的最终命运。
“杨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年仅ll岁时;被举为神童。杨炯进士出身;在唐朝;考中进士非常难;他一生仕途平顺;没有太大的起落;但也没有当过太大的官儿;最后担任了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在于任所之上……终年岁;也算是善终了。”施得讲完了初唐四杰四人的生平;微叹一声;“初唐四杰的人生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有才华是好事;但恃才傲物或是年少轻狂;又或者是浮躁、浅薄;不够沉稳;没有涵养和风度;就不会是成就大事的才器。”
“对;太对了。”全有也从中领悟到了一个道理;“有一句话说;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其殃。初唐四杰的故事;让我也想起了唐朝的另一个名人——陈子昂。史书记载;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说来好听;其实意思是说陈子昂年轻的时候胡作非为;为害乡里;后来因为伤了人;才开始知道读书。后来陈子昂入京赶考;结果落第。再后来再次赶考;仍然不中;他一怒之中;花了千金买琴;并在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满城豪贵;当着豪贵之面;摔了千金所买之琴;一时轰动长安。然后他才诗名大振;最终中了进士。要我说;陈子昂是一个非常有营销才能的人才;懂得怎样推销自己;懂得如何造势博眼球。可惜的是;陈子昂最终死在一个小县令手中;正应了一句话;破家县令;灭门刺史
陈子昂之死;疑点很多。《唐书》记载;父亲去世后;陈子昂回家尽孝;古代官员遇到父母去世时;必须回家守孝三年才能复出。结果在守孝期间;他被当地的县令陷害入狱。据说;陈子昂在狱中曾经自己给自己卜过一卦;卦相大凶;陈子昂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不久;他果然死在狱中;时年岁。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直到死;陈子昂都是未解职的朝廷谏官;有官职在身;当地县令怎么可能陷害朝廷命官?并且不顾法度让陈子昂冤死狱中?古代的官员可比现代的官员道德水准高尚多了;而且自我修养也高了很多;这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后来;有人说是因为陈子昂在朝为官时曾开罪于武三思;所以武三思才指使当地的县令如此折磨陷害陈子昂。
这似乎也不太好理解;因为武三思如果想收拾陈子昂;以武三思的权力;根本用不着这么复杂;随便捏造一个罪名就可以⊥陈子昂交代了。
不管怎样;陈子昂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盖棺论定;新、旧《唐书》给予他的一致评价是“褊躁无威仪”。所谓“褊”;意即狭小、狭隘;所谓“躁”;意即性急。“褊躁”用在陈子昂身上;也许比较合适。陈子昂的一生其实就是褊躁的一生;从自我炒作;到大拍武则天马屁;其实都是陈子昂褊躁的表现。
性格狭小而急躁者;最终死在狱中;也是性格即命运的真实写照。
“到了。”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