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已渐渐深,两人也不觉有了倦意,见周围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便放心地背靠着背打起瞌睡来。
早在暗处躲避的黑衣人见时机到了,便轻手轻脚地翻身跃上了房顶,又悄无声息地潜进了冷宫的正殿内,那里正是云贵人歇息的地方,他将身上携带的火种点着,找了些易燃的物件,扔了进去,便转身进了偏殿,以同样的手段将火点着,便飞快地出了殿门,往原路逃了回去。
月芙在睡梦中,只觉得一阵胸闷,呼吸也呼吸不过来,还夹带着一股呛人的烟味,她心里一惊,倏地一下睁开眼睛,忽然发现殿内已经着火了,火势还越来越大,她吓得连忙从床上一跃而起,走到旁边的床上摇醒玉穗和翠儿,让她们赶紧一起逃命。
可无奈火势越来越大,根本逃不出去了,三人吓得魂都没有了,浓烟呛得三人呼吸困难,咳嗽不止,月芙紧紧地护住腹部,小心翼翼地尽量不让火伤到自己,就算是拼了命也要保护好孩子。
翠儿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不由得吓坏了:“咳咳咳,小姐,这可怎么办才好啊?咳咳咳,怎会突然就着火了呢?咳咳,火势这样大,我们会不会出不去了?怕是真要被活活烧死在这里了。”
月芙虽然心里也害怕,但她不能慌,她赶紧拉住玉穗和翠儿的手,安抚道:“别怕,不会的,咱们三个在一起不分开,一定会有办法逃出去的,外面当值的侍卫一定会来救咱们的,别怕啊!”
漫天熊熊的火光将整个天空都照亮了,林虎首先被惊醒,他望着眼前的一片火海,顿时惊呆了,忙用力摇醒张达,边喊着:“走水了,快来人啊,冷宫走水了”边冲进了火海中。
张达见此情景,忙掏出怀里的烟火点着了,放上了天,发出求救的信号,好以此搬来救兵,然后,便也随着林虎一起冲进了火海中。
第262章:受惊产子
更新时间:2011…12…21 22:04:56 本章字数:3344
林虎首先冲进了杨贵人的偏殿中,透过火光,他看到杨贵人和两个侍女正蜷缩在角落里,还好她们前面正好有一块木头掉下来,与火势隔开了一个小空间,只是怕也是撑不了多久了,林虎正欲冲进去的时候,张达也赶到了,两人连忙齐心协力,越过大火,冲到杨贵人和两个侍女身边。
此时的她们已经被浓烟熏的快要晕过去了,只有玉穗还尚有一丝清醒的意识,她见有救兵到了,忙挣扎着说道:“快,快救救我们家小姐,求你,求你了。”声音很是气若游丝,挣扎着说完这几句话,便也晕了过去。
林虎和张达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该怎么救她们呢?可火势越来越大,根本容不得让他们多想,林虎赶紧一把抱起杨贵人,立刻冲出了火海,张达则留在里面,照看着昏迷的两个侍女,好等林虎救了杨贵人出去后,再进来一起救这两人。
林虎小心翼翼地避开被大火烧着不断往下掉的木块,抱着杨贵人以尽量快的速度冲出殿外,被外面的凉风一吹,月芙的意识有些清醒了,她一把抓住林虎的前襟,虚弱地恳求道:“林虎,救………她们,救………她………们,千………万别………别忘了………还………还有………云………云贵人。”
林虎忙答应着:“是,小主,你别担心,我这就去,这就去。”说着,便将月芙抱到一旁的空地上放好,确定这里不会被火烧到,才急忙又冲进火海中。
这时,张革已经收到求救的信号,带着人赶到了冷宫,投入到救人的队伍中去。
幸好他们的及时赶到,所有的人都被救出来了,火势最终也被扑灭了,只是被火烧过留下的残骸让人心惊,简直不堪入目。
月芙等人到现在还是惊魂未定,若不是林虎他们的及时相救,那么后果便会不堪设想,只怕她们都会葬身了火海中去。
张革在赶到冷宫之前,已命人去禀报了皇上,宫里得到消息,已是乱作了一团,皇上正宿在景贵妃处,听闻此消息,连忙起身披衣,景贵妃一个拦不住,不由得气急败坏。
还在禁足的莫紫萱睡梦中突然听到殿外吵吵嚷嚷的,很是热闹,不由得被吵醒了,她忙唤道:“心儿,心儿。”
心儿正在寝殿外守着主子,坐在地上不小心打了个盹,忽闻主子在里头唤她,忙揉揉眼睛,清醒过来,推门进去了。
“主子,怎么啦?您怎么突然醒了?”
莫紫萱披衣下床,心儿连忙上前搀扶着。
“心儿,外面怎么这么吵,可是出什么事了?”
“回主子,奴婢也不知道呢?”心儿搀扶着莫紫萱,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走吧,我们出去看看,看看到底是怎么啦?”
“主子,您就快要临盆了,还是不要出去了,让奴婢出去看看就成。”
“不碍事,我不出去外面,我就在宫门口看看,反正我还在禁足当中,也不可以踏出宫门。今晚也不知是怎么啦?我总是心神不宁的样子,总担心会出事。”
“主子,您多虑了,这好好的,能出什么事呢?快别多想了。”心儿安抚着莫昭仪,不让她胡思乱想。
莫紫萱在心儿的搀扶下,慢慢地走出了殿外,看见宫门外面人来人往,奔走个不停,还不断地喊着:“走水了,走水了。”
莫紫萱心里一惊,忙快步走到宫门口,想问个究竟,到底是哪里走水了?
突然,一个眼生的小太监从宫门口进来,见了莫昭仪便连忙请安道:“奴才给莫昭仪娘娘请安,莫昭仪吉祥。”
莫昭仪连忙问他:“小公公,这外面是怎么啦?怎么这样吵?本宫听见外面喊着走水了?是哪里走水了?”
小太监一直低着头,看似很是恭敬地答道:“回娘娘的话,是冷宫,听见火势很大呢?”
莫紫萱一听,更加着急了:“什么?冷宫?那里面的杨贵人怎么样了?”
“回娘娘的话,听说杨贵人和她的两个侍女都已经葬身火海了。”
莫紫萱一听,震惊万分,一时支持不住,动了胎气,肚子立刻痛了起来,她身子一软,不由自主地往地上瘫去。
吓得心儿连忙一把抱住主子,不停地大喊道:“来人啊,快来人啊,救命啊,主子,你怎么啦?你不要吓奴婢啊!”
紫央宫的其他奴婢听到喊声,连忙都冲了出来,将莫昭仪抱进寝殿安放在床上。
心儿瞧见主子大腿处有血渗出,大惊失色道:“快,快去宣太医和接生嬷嬷,主子要生了,主子要生了,还有,再派人去禀告皇上和太后,快去,快去啊!”
紫央宫的奴才奴婢们立刻分头行动起来,守宫门的侍卫原本不让他们出去,只是听到莫昭仪要生产了,便不敢怠慢了,立刻放手通行。
太后听到消息,便立刻往紫央宫赶了来,皇上本要前往冷宫,刚出宫门的时候,便听到紫央宫着人来报,说是莫昭仪受惊动了胎气,怕是要早产了,而太后此时正在紫央宫等着他前去,便只好收回了往冷宫去的脚步,只吩咐荣德海替他前去冷宫,而他则立刻赶往了紫央宫。
莫紫萱腹痛难忍,只觉得肚子快要被撕裂开来一般,一波一波地疼痛让她几乎承受不住,她紧抓了衾被,想借此获得一丝力量,可接连不断的撕心痛楚让她忍不住大声叫了起来。
心儿看着主子痛苦的样子,很是心疼,忙一把抓紧了主子的手,给她力量,鼓励她:“主子,使劲,用力啊,孩子很快就可以出来了。
接生嬷嬷也连忙说道:“是啊,是啊,娘娘,使劲,使劲啊,孩子的头快出来了,娘娘再加把劲,用力啊!”
莫紫萱只觉身上的力气就快要用尽了,再也使不出力气来了,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停下用力,否则孩子便会有危险,她拼了命也要保孩子平安,绝不能让她的孩子有任何危险。
第263章:子亡,悲痛欲绝(上)
更新时间:2011…12…21 22:47:12 本章字数:3495
太后在寝殿外听得莫昭仪撕心裂肺的痛呼声,不由得是心急如焚,焦急地在殿外来回不安地踱来踱去,昭荣陪在母后身边,虽然心里也很是着急,但是她怕母后急坏了身子,便连忙上前扶住母后,让她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母后,快别着急嘛,皇嫂一定会平安无事的,您就别这么着急了,可要当心您的身子,太医说了,母后要时刻保持心气平和,切不可着急。”
苏嬷嬷也在一旁劝着:“是啊,太后,您要当心自个儿的身子,莫昭仪娘娘吉人天相,肚子里的孩子更得皇天庇佑,一定会平安降生的。”
虽然她们两个都这样说,但是太后心里还是很着急不已:“可是怎么生了这么久了都没有生下来呢?你们听听,这莫昭仪在里面叫得这样痛苦,哀家心里难受啊!”
这时,皇帝已经赶到了紫央宫,皇后紧跟在他的后面,也赶到了紫央宫。
“母后,您放心,莫昭仪一定会平安诞下孩子的,您不用担心。”皇上一进殿,便忙安抚起母后来,以免她太过着急,急坏了自个儿的身子。
太后本心里七上八下的很是不安,见皇帝和皇后都来了,便稍微安了下来。
众人在殿外凝神屏息,焦急地等待着寝殿内莫昭仪的好消息。
莫紫萱只觉得身下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往外撕扯她,剧痛让她只觉得快要受不住了,忍不住大喊一声,一个使劲,顿时,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响彻了整个寝殿,但就只有那么一下,婴儿便没有了声音,而莫紫萱此刻已是累极,昏睡了过去。
接生嬷嬷抱起婴儿,发现婴儿只哭了一声便不再哭了,而且婴儿的身子也由最初的滚烫逐渐变冷,心里顿时一惊,忙伸手往孩子的鼻子底下探去,这一探,可把她的老命吓得几乎要没掉了,顿时瘫软在地上,这刚出生的小皇子竟然没有了呼吸。这可如何是好啊?
心儿瞧见接生嬷嬷不对劲,忙上前询问道:“嬷嬷,你这是怎么啦?还不快抱着小皇子到殿外给皇上和太后娘娘报喜?”
接生嬷嬷吓得眼泪都直往外涌,但她怕莫昭仪知晓了这个噩耗后,会禁受不住,她刚生产完,身子如此虚弱,根本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于是,嬷嬷赶紧起身将心儿拉到一边,在她的耳边低声告诉了她这个噩耗。
心儿心下一惊,简直不敢相信,忙望向嬷嬷怀里的孩子,伸手探向他的鼻子,果真没了呼吸,她一把缩回手,忍不住低声痛哭了起来。
嬷嬷见她这样,忙腾出一只手,捂住她的嘴巴,不让她哭出声来,示意她不要惊着了莫昭仪,心儿只好强忍着悲痛,一把抹干眼泪,上前伺候主子。
累极的莫昭仪此刻已经昏睡过去了,心儿唤嬷嬷将婴儿抱给太医仔细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才会让这个孩子这么命薄,一出生便离开了人世。
众人在寝殿外明明听得里面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可是许久都不见嬷嬷出来报喜,太后有些着急了,正想命苏嬷嬷进去看个究竟,接生嬷嬷便出来了,可奇怪的是却没有抱着孩子出来。
太后连忙迎了上去:“嬷嬷,孩子呢?怎么不抱出来给哀家和皇上瞧瞧?这莫昭仪生了个小皇子还是小公主?”
接生嬷嬷连忙跪倒在地:“回太后娘娘的话,莫昭仪娘娘生了个小皇子。”
太后一听,心里大喜,皇上和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