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争宠后宫-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竹,你派人去景仁宫将这件事情禀告皇后,如此本宫也算是暂时将事情处理好了。”
“是。”夏妃发话了,他们做奴才的省了不少事儿。
“放开,你们不用拉我。”折碧没好气地从地上站起来。
有骨气,倪越打心底里佩服如此争气的下人。
宫里发生的事情,公仪清不清楚,不过她很好奇,贵妃是怎么走到这般田地的,待其余人走了之后,她便问倪越:“娘娘,宫里发生什么事儿了么?”
“郡主不知?”陈贵妃被降级多大的事儿啊,前朝陈氏一组都得抖一抖。
赏花宴后她便离开了,之后的事情一无所知,公仪清说道:“昭仪犯了什么大错么?”
“周婉仪的孩子没了,昭仪动的手,就在药里。”
谋害皇嗣罪同谋反,满门可抄斩,这是公仪朝的族制,当然了,不同朝代总归有不同的时候,比如前朝也有谋害皇嗣没有抄斩的事情,大多是最后将此事遮掩找个其余的借口,自堂兄登基以来这还是第一回事情。
倪越走进了寝殿,又对公仪清道;“皇上已经下旨,不准再提此事,郡主也莫要随意提起。”
公仪清有些不敢置信:“原来贵妃虽然骄横,可。。。不像是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到底是宫外长大的人,郡主于宫中的争宠伎俩还是小巧了,俗语说,会咬人的狗不叫,作恶之人总不至于脸上都摆明了“恶人”两个字,就好比皇后,不是夸贤德大度么,开什么玩笑,最先阴损她的就是皇后,倪越捏着云淡风轻的语气道:“这世上,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公仪清一时愣在原地,倪越回首,拉住她的手说道:“左右与郡主无关,来,午膳还未用完,再吃一点儿,总不至于让这事儿没了吃完的兴致。”
夏妃想得真通透,不过,的确同她没什么关系,贵妃她本来就不大喜欢,只是因为太后的关系,她自然上心一点儿,若是换了其余的嫔妃,她是不会问的。这么一想,心情舒坦了很多。公仪清回到座位上继续未吃完的午膳。
景仁宫,以皇后为首,阮夕嫔,徐良媛,秦明仪正坐着闲聊。
阮夕嫔听说近来徐良媛颇得宠爱,便忍不住说道:“徐妹妹额头的鎏金簪真是好看,不愧是皇上赏赐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啊。〃
“可不是么,这还是司制局特地为徐妹妹打造的呢,我看着真是羡慕,瞧瞧,妹妹戴着真是好看。”秦明仪赞道。
听她们一说,徐良媛心里美上几分,手轻轻地抚了抚簪子,说道:“不过是个簪子而已,姐姐们何必编排我,姐姐屋里的东西还会比妹妹差么?”
阮夕嫔道:“妹妹说的什么话,如今真是妹妹得宠之时,自然好东西都到了妹妹宫中。”
徐良媛沾着醋意道:“淑妃那才叫得宠呢,如今怀着身孕不便侍寝,皇上可是一直惦记着,隔三差五去探望呢,可比去我那里多了。”
“哎哟,”阮夕嫔恍然大悟般道,“我这记性,怎么把夏妃姐姐忘了。”
皇后看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左右不过是无趣的话,让她提不起什么兴致,说道:“谁的宠,那是她们的本事,你们在这里争风吃醋有什么用,多花心思在皇帝身上才最是重要,光动嘴不动脑。”
三人一听,齐声道:“嫔妾谢皇后娘娘教诲。”
“好了,本宫还要去看大皇子,你们先回去吧。”
“嫔妾告退。”
阮夕嫔,徐良媛,秦明仪走出景仁宫后,皇后正准备去一趟闻书阁,外面的太监来报,“皇后娘娘,重华宫里来人了。”
重华宫的人来做什么,皇后问道:“夏妃身边的?”
“是。”
“让人进来吧。”
皇后最在软座上,背靠着软枕,宫女走进来跪在地上行礼,道:“奴婢拜见皇后娘娘。”
“夏妃派你来有什么是么?”
宫女一五一十地将倪越交给她的话禀告皇后,皇后听后脸色阴沉,对她道:“本宫知道了,回去吧。”
“是。”宫女磕了一记头走出,忐忑的心镇定了下来。
“慎容。”皇后叫道。
“景仁宫掌事钱姑姑原是预备给闻书阁大皇子送糕点的,听到皇后突然叫唤,便将一个精致的篮子放在桌子上,略弯身走到皇后跟前
问道:“娘娘有何吩咐?”
皇后说道:“陈钰莹宫里的姑姑,本宫当真是小瞧了她,竟把事情闹大,闯出永和宫了。”
永和宫里的姑姑从前是在太后身边的贴身宫女,后来太后赏赐给了昭仪,在太后身边服侍过的人,自然是差不到哪里去的,钱姑姑问道:“娘娘打算怎么处理。”
皇后冷笑一声,道:“陈钰莹在永和宫里本宫不过是给她点儿苦头吃罢了,谁让她自己不争气,心高气傲,活该气晕了。你去永和宫外传本宫的话,永和宫守卫办事不利,未能恪尽职守,玩忽失职,导致昭仪抱恙未能医治,交由慎刑司处置。”
钱姑姑认为尚有不妥之处,问道:“守卫是按娘娘的指示办事,万一他们供出娘娘,岂不是。。。。。。。”
“供出本宫?笑话,本宫只是命他们看守,可未让他们做出可耽误昭仪看诊之事,慎刑司是什么地方,进得了出得来么,叫上安德子用办法让他二人担罪。”
皇后话毕,钱姑姑心中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慎刑司里只要贿赂一下,不过是两个侍卫,害怕办不成事儿。她点头,走出寝宫,叫上安德子和其他的太监,先去永和宫把守卫先解决了。
“采珠,替本宫梳妆一番,去永寿宫给太后请安。”皇后从座位上站起来,拿镜子照了照仪容,永寿宫里最好提前去一趟,尽尽孝心,顺便探一探太后的心思,如有异动,请个罪先。
此事永寿宫中,太后身边的孙姑姑跑着小步子走近太后寝宫,急急道:“太后娘娘,奴婢听说,昭仪娘娘病晕了,可是侍卫们不让折碧姑娘外出,折碧只好强制跑出永和宫,现在被带回了永和宫。”
“永和宫里不是有宫女照料的么?如何病了?”
“奴婢也不知。”
太后叹了一口气,手上慢慢转着佛珠,说道:“莹儿的性子哀家不是不知道,依哀家看来,她定是受不了思过的日子,才气结于心的。”
太后既然明白昭仪的性子,又为何还将昭仪不管不问么,孙姑姑问:“奴婢见娘娘不舍,却为何不想个法子救昭仪呢,哪怕是减少思过的时日也是好的。”
太后说道:“你以为哀家没有考虑周全么?哀家之所以容她思过,便是要她好好改改跋扈的性子,就她的脾性早晚会惹皇帝生气,届时哀家也保不了她,亏得当初没的是周婉仪的孩子,若是淑妃的,她难逃一死,就连陈家也会牵连。你可知当日哀家听得昭仪之事可有多气。”
话到这里太后又轻咳了两声。
孙姑姑连忙上前给太后敲敲背,说道:“娘娘说的是,只是这宫里的潜规矩,您又不是不知道,贵妃降了昭仪,指不定多少人偷着乐呢,那些个奴才又是见风转舵的,昭仪在永和宫里想想也不好过。”
太后狠狠心,说道:“只有吃得苦,才会长记性,”然后又问道:“皇后哪里怎么办的?”
“这奴婢就不知道了,奴婢是听重华宫外面的宫女说起的。”
“重华宫?夏妃?此事和重华宫有什么干系。”
“折碧逃跑路过了重华宫,侍卫们在那里闹了起来,夏妃出面解决了外面的闹剧,同时又出面请太医诊治昭仪是否病了,然后及时禀告了皇后,由皇后裁夺。”
夏妃,就是在撷合节晋封的嫔妃,太后对她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想起当初为了朝服一事自己苛责于她,她却也没有任何怨言,倒是个懂事孝顺的,后宫纷争里也未听得她的什么闲言闲语,是个极安分的人,哎,昭仪若有她一半的安分,何至于落到此地步。
当年蔡贵嫔的事情,她不是不知道,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既然是陈家的人,她自是要维护陈氏一族的荣耀,但同时她又是先帝的妃子,当今的太后,这王朝姓的是公仪不是陈,皇帝又是她养大的,她又要记着皇家子嗣繁衍,否则如何对得起先帝在天之灵和临终嘱托。一边是家族利益,一边是王朝兴盛的责任,两难全啊两难全。
太后说道:“哀家修书一封,你派人送去原西边疆。”
“娘娘指的是给宁朔将军。”
“嗯。”
宁朔将军是太后的兄长,长年戍守西部边疆,继承的是她的父亲镇西将军的位子,公仪朝虽有将军之子继承父亲职位的制度,但是也有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有不少的军工,她的兄长争气,自幼在父亲的带领下,虽是条件极苦,却是吃苦耐劳的人,因而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才继承了父亲的位子,名正言顺。只是先帝最后却将他派去西部之地,长年在外,未奉召是不得归京,而今算来,出了先帝驾崩,归京戴丧,便再也未回来过。皇帝除了批阅西部的奏折,给些奖赏,没有让他归京的意思。
太后考虑了一下,说道:“把信交给我的大侄子,由他去送妥当一些。记住,小心办事。”
“娘娘放心。”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二更啦~各位


☆、话语深意

孙姑姑走出永寿宫,恰好皇后到了,她福身,道:“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吉祥。”
皇后对太后身边的孙姑姑也是客气,说道:“姑姑,不必多礼,本宫今日是向太后来请安的。”
请安,这个时辰皇后还来请安。孙姑姑眼底扫过一丝疑惑,转而想到昭仪的事情,心里大致明白了几分,皇后此行必离不开此事。
孙姑姑笑着道:“娘娘请。”
皇后点点头,孙姑姑便离开了。只是皇后留心看了一眼,孙姑姑去干什么?
永寿宫寝殿,太后靠在软榻上,宫女寻冬在太后的身后捶背,宫女宛秋在剥石榴,将石榴子儿颗颗剥出来放在碟子里,待太后吃。
“娘娘,皇后娘娘来了。”寝殿外的小卓子来报。
太后对寻冬挥挥手,道:“不用捶了,扶哀家起来。”
皇后走进寝宫,见着太后,弯身道:“臣妾给母后请安,母后万福金安。”
太后道:“难为你一片孝心,时常来看望哀家。”
皇后起身走到太后身边,主动接过宛秋手中的活,一边剥起葡萄,一边说道:“母后不嫌弃吵着您才好呢,臣妾是时时惦记着您呢!”
“给皇后拿个椅子,这么站着多累啊。”太后吩咐寻冬。
“臣妾不累,伺候母后是臣妾的福分。”话是这么说,这能坐的,她自然是要坐下的。
太后看着碟子里的石榴果实,颗颗红润饱满,道:“这是秋季内务府送来的石榴,皇后尝尝,可好吃?”
皇后闻言,捻起一颗,放入嘴中,嚼了一下,道:“入口酸甜,滋味可口。”
“石榴多子,寓意吉祥,象征希望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的生活。”
皇后笑着道:“母后说的极是,这文人墨客甚是喜爱它,赋予了很多的感情,而石榴花色彩艳丽如火一般的颜色,待到花开时节甚是红火,我朝百姓向来喜欢红色,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自家庭院里种植一两颗石榴,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红红火火。”
太后甚是赞同的点点头,又说道:“百姓之家,皆是祈求多子多福,生活红火,我天朝更希望皇室能够子嗣繁盛,繁荣富强。”
太后这意思是在说,后宫嫔妃众多,可所出却少,子嗣繁盛,自是为了皇家挑选合适的继承人,宫中已有两位皇子,还有淑妃尚有孕,依太后的意思,这还不够,二皇子调皮,可她的大皇子总是安分的,太后这话明显是希望再多谢孩子,那么她的皇儿太子之位尚是未知说。皇后揣度着太后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