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无忌道:“吸星大法原来是要这么练的。”
令狐冲道:“巧合而已,当年取这名字时,没想过这点。”
张无忌道:“哦。”
令狐冲道:“你是怎么得到圣火令的,阳顶天又是怎么死的?”
张无忌道:“他藏在密室的炼妖壶里面练功,不慎走火入魔死的。”
于是就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述说了一遍。原来23年前,令狐冲回到地球,发现白莲教大不如前,在与九派和魔门的斗争中,没占得多少上风。自己密录在圣火令中的吸星大法竟然无人发现和修习。就现身把圣火令的秘密告诉了当时的教主阳顶天。
圣火令是令狐冲亲自用寒铁打造,作为传位之物。呈长方形,并不十分大,正面却刻着七十二天魔,二十六地煞,反面还刻着一套叫“凌波微步”的步法,从头到尾,有一千多字。在历代教主看来,“凌波微步”是基本无用的东西。依照一定的方位规律,将步子踩来踩去。若是用来行进,则不如走直线。若是用来对敌,虽然可以让人眼花缭乱,但有几个人是规规矩矩,不飞到天上,钻到地下,而一味留在地面打的。最严重的是,打斗时一直采用有规律的步子,若是被人摸清规律,就必败无疑了。所以为什么圣火令上会刻这种东西,是个困扰历代教主的迷团。既然认定这步法是垃圾,当然无人去学了。
其实圣火令内部有一道极细的,面积如指甲盖大小的空缝。空缝造成的前后两面,用极微的字刻着“吸星大法”的口诀。除非是修炼者有意去感应,很难发现这部功法。这都是当年令狐冲弄出来的。令狐冲将圣火令传于任我行的时候,嘱咐他将令中的“吸星大法”和“凌波微步”一起练,却没告知原因。任我行是个“识货”的主,自然没有去练“凌波微步”,仅练了吸星大法。其实凌波微步对于吸星大法是必不可少的。吸星大法吸收的外来能量,需要在体内进行进一步的调理和纯化,方能真正为己所用。而凌波微步就是配合调理和纯化的。若是不练这套步法,吸来的外来能量,杂乱无章,属性不一,无法很好控制和运用。等到这些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反噬自身,夺取性命。任我行后来就是死在了这个上面。任我行因为是暴毙猝死,所以没有告知手下圣火令的秘密。之后的历任教主也都未发觉圣火令中藏录的吸星大法,这门奇功就失传了。
令狐冲走后,阳顶天连忙带着圣火令到密室中参研。由于大法初练时需要逐步逆转全身经脉,不仅颇费工夫,而且非常危 3ǔ。cōm险,容易走火入魔。所以刚开始练时不能有外在的干扰。阳顶天进了密室,觉得还不够隐蔽。又拿出一只炼妖壶放在角落的柜子中,然后进到壶里去练。这炼妖壶相当于改进型的乾坤袋,看上去像普通茶壶,其实里面容积很大,有房有院。专供有道之人关押收来的妖怪。
本来阳顶天在里面练得好好的,哪料到夫人和一个臭男人到密室的床上偷情,翻云覆雨,淫声不断。阳顶天神功正练到关键之处,被老婆气得走火入魔,一命呜呼。临终前,写了点遗书,说明了圣火令的秘密。希望有缘人能练就“吸星大法”,继任教主,光大神教。白莲教因为教主失踪,引发大乱,逐渐衰落。这个密室的入口也在打斗中崩塌,成了封闭的所在。
后来张无忌用土遁之法,误入密室,发现了炼妖壶。紧接着又发现了阳顶天的尸骸、遗书以及圣火令,练成大法。因为阳顶天遗书中未透露死因,所以张无忌并不知道阳教主是死于老婆偷情,还以为是一般的练功不当,走火入魔。吸星大法初期确实有这种风险。一切只因阳顶天在最后关头,还是深爱着妻子。不想揭她的丑事,以免部下为了替自己报仇,而去杀她。他把罪过都揽到了自己头上,认为是自己先疏于照顾妻子,冷落了她,她才会与别的男人偷情。所以错在自身,也怨不得她。
令狐冲听了此事,不禁长叹一声,道:“我原是一片好心,传授神功,没想到因此葬送了岳丈和阳顶天两人的性命。看来此功不祥,也只有像你这种福缘深厚的人,才能经受。”
张无忌道:“我自幼父母双亡,克亲克近,哪有什么福缘。肯定是我煞气太强,不祥之物反倒惧我三分。”
令狐冲道:“说得好,我也是自幼无父无母,煞气极重,这功也练得。”
两人相顾一阵大笑。
张无忌道:“前辈修为如此高深,带着属下们,杀回中原吧。”
令狐冲道:“打打杀杀,冤怨相报,只会害人害己。你已经修炼成仙,这些事可以看开了。”
张无忌道:“不打回中原,报仇雪恨,实在气愤难平啊。”
令狐冲道:“打回去又怎么样,我看不如留在这边好。中土修真界门派太多太杂,相互之间容易起纷争,不利于发展。要想做大做强,只有跳出这个圈子。现在你已经在圈外了,干嘛急着回去。”
张无忌道:“晚辈明白了。当年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正是因为它的位置在圈外。”
令狐冲道:“孺子可教也,在这边好好帮我把明教发扬光大。”
张无忌道:“晚辈定不辱命。”
令狐冲道:“有缘再见,先走一步。”
接着令狐冲便笑了。他开始笑的时候,人还在雾里,等到张无忌听到他笑声时,却已看不见他的人了。在这迷梦般的迷雾里,遇见了这么样一个迷雾般的人,又看着他迷梦般消失。过了会,张无忌醒转过来,依旧坐在原位,一切未变,也不知道这梦究竟是真是假。
第一百二十八章 躲猫猫
在汴梁城附近候了几日的宗翰和宗望,决定不等三位国师和公主归来。趁着春暖花开,天气宜人,北上班师回朝。反正国师和公主都是飞来飞去,片刻千里。等他们办完事,自然会找回来。此次大捷,收获甚多,应及早上路。
临走前,又到开封城内抓捕大批工匠技人,一起带回金国。宗望和宗翰各领部众,押解包括徽宗和钦宗在内的14000多名俘虏,分两路撤退。三月二十八日,宗望领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在内的大批俘虏,沿滑州北去。四月一日,宗翰监押着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沿郑州北行。随军掠去了大量金银布帛、珍宝图籍,繁华冠世的汴京城被洗劫一空。
被俘的6000多名女性不仅缺衣少食、风餐露宿,而且遭受了种种不堪的屈辱和折磨。待两个月后,到达金国都城上京时,死者过半。与此相反的是,金军将领一路上“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
八月二十四日,金朝皇帝命令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后、皇子和宗室妇女改换金人服饰,拜谒金人的祖庙。史载“后妃等入宫,赐沐有顷,宣郑、朱二后归第。已,易胡服出,妇女近千人赐禁近,犹肉袒。韦、邢二后以下三百人留洗衣院。”
韦后即赵构的母亲韦贤妃,而所谓的洗衣院其实是金人的军妓营。《呻吟语》记载了这三百人的遭遇:“妃嫔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均露上体,披羊裘。”钦宗的朱皇后选择了以死抗争,受降仪式结束后,即“归第自缢”,被人发现后救活,“仍投水薨”。
剩下的女俘被金国皇帝、大臣、将领瓜分一空,有些甚至流落民间,被卖为奴、娼。男子则被编入兵籍。
金太宗在乾元殿召见了徽宗父子,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昏德侯。不久,又将他二人遣至荒凉偏僻的边陲小镇——五国城,他们从此就居住于此,直至去世。
当时还发生了一起著名的“躲猫猫”事件。话说宗望回到上京自家王府后,不分昼夜与从汴京带回的两百余名美女作乐。他尤其爱玩一种叫“躲猫猫”的游戏。这种游戏,是宗望自己发明的。在一个地面擦洗干净,不放杂物的房间里,将自己和几十名女子衣物全部脱去。女子全身不留片缕,只能穿鞋,双脚踝处都系上一串铜铃。然后宗望用布巾自蒙双眼,到处抓人。凡被他捉住的女子,皆要被玩弄一会,然后放了重新抓。游戏时,男逐女奔,铜铃乱响声、女子惊呼声不绝于耳,颇为香艳刺激。
宗望乐此不疲,完全不顾身体状况蛮干。其实他在返回上京的路上,身子已经被掏空了。终于在回家不久的六月,死在了一次“躲猫猫”中。太宗皇帝很快派人追查这次事故,发现原因再明显不过,典型的“精尽人亡”。考虑到此事负面影响太大,没有公开真相,只能对外宣称其是因病而逝。宗望一死,他所获得的这些女子马上又被包括太宗在内的其他人瓜分。亡国之女怎会有好结果。一代猛将没有死在沙场,却死在了敌国女人的肚皮上,也是莫大的讽刺。
第一百二十九章 赵构
在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的时候,宋朝嫡亲宗室中只有赵构、宋哲宗赵煦被废的皇后孟氏、恭福帝姬赵小金幸免于难。
孟氏因为是被宋哲宗赵煦所废弃的皇后,所以在宫廷的“玉牒”中没有位号(“玉牒”是皇家的家谱),在金兵围攻开封的前夕又正巧所居宫室失火,住在私邸中,所以在金兵按“玉牒”抓捕宋氏宗室时才躲过一劫。
而徽宗的小女儿恭福帝姬由于当时出生才2周,尚未写入玉牒,遭了遗漏。蒙难之际,幸得刘雪倩收养。后来也是长大成人,道行不浅。
说起来最幸运的是赵构。在金兵第二次围攻开封的前夕,他以亲王的身份,同刑部尚书王云一起,出使金朝求和。走到磁州(今河北磁县)时,王云被前来阻拦的百姓所杀。由于赵构是皇子,身份特殊。百姓不敢伤害,但仍把路堵了,不放他过去。州官宗泽也极力劝阻。赵构也知道此行似入虎口,凶多吉少,巴不得留下,借机答应不再前去。但他也不敢留在磁州前线,退回到相州住下。
钦宗在金军先头部队抵达开封城下时,给留在相州的赵构下了道诏书,封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师。赵构本也想收拢一些部队自保,于是借这个名义去河北各处调兵。但国难当头,人人自危,附近州县都拥兵坚守,不敢出城。身为亲王,又有皇上诏书,作用也不大,只征得数千部队。磁州的宗泽倒是很热心,他一直积极准备抗金,已经集中了8万军民,愿意鼎力相助。赵构封宗泽为副帅,但不愿真的去与金人交锋,只想着避敌自保。移师到大名后,便按兵不动。
宗泽苦劝未果,便私自行动。从大名至开德,与金兵大战十三次,连续获胜,又以孤军进到卫南,连败金兵。宗泽在卫南时,听说金兵俘掳徽、钦二帝北去,即领兵到滑州,转至大名,计划抢渡黄河,断金兵归路,截回二帝。宗泽传檄邻近各地宋兵来会,共同行动。各地宋兵到期不来,只能作罢。
赵构与宗泽分道扬镳后,带所属人马从大名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宗泽回头来找他,劝他作皇帝。
赵构得知父兄被抓,嫡亲宗室只剩他一个男丁,心中也蠢蠢欲动。见宗泽来投,又劝他作皇帝,也是极为开心,决定倚仗宗泽起事。
恰巧金人北撤后,张邦昌的伪楚政权不得人心。京城内外的官员拒绝接受张邦昌的号令,并对他施加压力,要他归政于赵氏,复立赵氏为帝。张邦昌此时成了孤家寡人,不得不表示自己当伪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