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罪女去种田-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瑛听后不作声,自去年的冬天开始,她三不五时的会梦到徐姨娘,也是每回梦到就催她去接顾珏过来,如今顾珊竟也是梦到了么。
  顾珊想了想,正色说道:“眼下看来,我们俩个日后怕是要在这里落脚了,徐姨娘娘家兄弟是个什么德行,我一清二楚,珏哥儿在那里要必定会受他们苛待,依我的意思,竟是早些接他过来,待他长大后,若是有出息了,我也能有个倚仗。”
  顾瑛心知如今顾珊入了田府,自然不能轻易往南边儿去接顾珏,以后少不得要她跑一趟,她想了想,说道:“咱们还是个待罪之身,又没有路引,往南边儿去岂不是自投罗网么。”
  顾珊说:“这事我也只是说给你听,叫你心里有个成算,往南边儿去接珏哥儿的事待我生产之后再说吧。”
  顾瑛点了点头,便没有再说话,过了一会儿,从外面进了两个婆子,抬了一桶水来,先招呼着顾珊沐浴换衣之后,又有一个婆子伺候着顾珊梳了妇人头,便拿出一根彩线来,给顾珊开了脸,顾瑛一旁从头看到屋,心里五味杂阵,竟是不知从何说起。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2 章

  顾珊打扮好了,穿了一身粉红的裙袄,便有一个婆子进来要背她出去,出门时顾珊回头看了顾瑛一眼,说道;“二姐,谢谢你来送我。”说着,顾珊便爬在那婆子身上,由着她背出了房门送到田老爷院里去。
  顾珊走后,顾瑛在她屋里坐了大半日,突然记起二门上虎生还等在那里,她开了门,见门口守着那个小丫头,于是她问道;“小妹妹,你能找个人帮我往二门处递一句话么。”
  那小丫头想来是以后服侍顾珊的,因此对顾瑛很客气,她说道:“要传什么话,你只管说,我去传。”
  顾瑛见天色已晚,今日怕是回不去的,于是对小丫头说道:“你在二门处找一个叫赵虎生的,跟他说今日晚了,只怕回不了家,要他在府里先歇了一夜,明日一早我们就回去。”
  小丫头点头答应了一声,一溜烟儿的跑了出去,顾瑛见此,又回了屋子里,到了晚饭的时候,有个婆子送了三四个小菜过来,顾瑛也没有胃口,草草吃了两口便放下碗筷。
  只说第二日,天色刚亮,顾瑛就起了床,梳洗一番后,她连早饭也没用,跟院里的婆子说了一声,寻着昨日的路,来到二门,远远得便看到虎生守在门口,见顾瑛出来了,他脸上像是松了一口气似的,顾瑛远远看着他,不知怎么的,心里突然安下心来。
  顾瑛走到虎生旁边,问道:“你等了多久?”虎生笑了笑,说道:“我怕你找不着我,天还没亮就起床等在这里。”顾瑛听了他的话,脸上一怔,随后朝着虎生笑了笑,说道:“咱们走吧。”
  虎生点了点头,又跟二门处守着的长随说了一声,两人便一起出了田府,谁知刚走出去,身后听到一个声音喊道:“瑛姐姐,你等等。”
  顾瑛停住脚,回头一看,见追过来的是服侍顾珊的那个小丫头,小丫头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拍着胸口说道:“差点没赶上!”
  顾瑛一大早没看到她,以为她伺候顾珊去了,此时见她追过来了,便问道:“你怎么跑了过来,是不是珊娘有什么话要交待。”
  小丫头说:“姨奶奶一大早往大奶奶院里请安去了,说是不能过来送瑛姐姐,叫我来送送瑛姐姐。”说着,又把手里提的一个包袱递给顾瑛:“这是姨奶奶昨日就收好了的,她叫我送给瑛姐姐。”
  顾瑛打开一看,见里头是两件新袄儿,两件新裙子,并有一个小包布,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二三十两银子,整锭的也有,散银也有,顾瑛见了,眼泪突然从眼眶里涌了出来。
  顾瑛将银袋子拿了出来,递给小丫头说:“你把这个拿回去给你姨奶奶,要她自己好生收着,我现在没有用银子的地方。”
  那小丫头摆摆手说:“姨奶奶说了,若是我把银子带回去了,要打我哩。”说完,她转身便跑进了府里。
  顾瑛手里拿着钱袋子立在路边落泪,虎生在一旁见了,急得抓耳捞腮,他已经听说瑛娘的亲妹妹要给人做妾的事,只是这事他也不好劝说,于是只得说:“瑛娘你别哭了,你妹妹既然给你了,你就好生收着,权当是给她攒着,等她以后要用了,再拿给她就是了!”
  顾瑛哭了一阵,收了包袱便跟着虎生一起离开,一大早,镇上的集市还没有开,两人只找了一个卖烧饼的摊子,买了几个饼子,又讨了一碗开水喝了,一起走回了桃源村。
  回了桃源村,李氏听了前因后果,对顾瑛说道:“昨日那两个婆子来时,我就已经隐约猜出了几分,你也没必要往心里去,各人有各人的命,都是强求不得的。”
  顾瑛听了李氏的话,消沉了几日,又回复成原来的样子,闲了跟着李氏学做针线,待天气暖和了,甚至跟李氏一起孵了一窝小鸡,因顾瑛照顾得精心,一窝小鸡只坏了两个蛋,成活了十七只,这已经是很不错的。
  待远处山顶上的白雪全部化了,露出墨黑色的山顶,便到了春耕的日子,仿佛是一夜之间,全村都忙活了起来,猫了一冬的人们脱了棉袄,出现在田间地头,这是庄稼人一年最盼望的日子,当然,虎生家也忙了起来,他家虽说田地不多,但是因为劳力也不多,况且没有牲口,因此连李氏和顾瑛也要跟着下地,原本虎生不让顾瑛跟着,顾瑛不愿意,偷偷跟在他身后,找到虎生家的田地,虎生跟李氏没法,只得让她跟着一起下地。
  被雪盖了一整个冬天的田地很肥沃,光着脚踩在上面软棉棉的,顾瑛十多年不曾下过地,头两日累得腰酸背疼,手上也打出了血泼?李氏又劝了两回,顾瑛不肯妥协,仍然跟着一起下地。
  这两天她已经好了很多了,头几日,虎生要把田里的土翻一下,因为他家没有牲口,只能靠虎生跟李氏两人用铁锹挖,顾瑛用一个木镐头,把翻出来的土都敲成碎块,一家三人直忙得一天,才翻了一块土,这样的工作效率实在太低了,只是现在农业工具落后,顾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一连忙了四五日,地才全部翻出来,接下来又是泡种下苗,这天,李氏往村里借东西去了,顾瑛见虎生从河里挑了两担水便准备直接泡种子,于是好奇的问道;“虎生哥,你们都是这样泡种子的吗?”
  虎生不明就里,点头说道:“是这样泡种子的呀。”
  顾瑛记得前世她家春耕泡谷种都会用温水跑,用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她想了想,说道:“我们那儿都是用温水泡种子的。”
  虎生一惊,说道:“那种子岂不是熟了,怎么还能出苗?”
  顾瑛听后一笑,便知道这是古人的惯性思维了,只是要解释的话,估计也说不通,于是她只得随口胡扯:“是真的哩,我们那边都是用温水泡种子,出苗多不说,出来的秧苗还不容易生病呢。”
  虎生好奇的问:“怎么从来没听娘说过呀!”
  顾瑛差点露馅了,她想了想说道:“这技术是从海外传来的,再说大娘家里是卖豆腐的,又不种地,想来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虎生还有些犹豫,他又问:“瑛娘,你是怎么知道的”
  顾瑛只能又信瞎扯了,她说:“我小时候住在乡下家的庄子里,看到过庄上的佃户种地,他们一年的收成比咱们多一半呢。”
  虎生听了惊讶的睁大眼,多一半的收成,那一年可以不用饿肚子呢,他问道:“你们那里究竟是怎样种地的”
  早几天顾瑛已经看到村里有人下谷种了,只是这里似乎都是直接把泡好的谷种下到田里,她说道:“我们那里是用温水泡好了谷种,再下到地里,等秧苗长到一根筷子这么长的时候,再把秧苗移出来,栽在水田里。”
  这是虎生第一次听到有这样种地的,他一脸新奇的问道:“那岂不是要种两道”
  顾瑛点了点头,说道:“是要种两道,但是收成高啊,从培苗开始,这些小秧苗不容易生虫子,咱们这儿一骨脑儿的全撒在田里,小秧苗儿招虫子不说,以后秧苗长密了也容易死。”
  虎生听了顾瑛的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只是却没有泡谷种,直等到李氏从村里回来,才把顾瑛的话又说了一道,李氏听虎生的意思,竟是想试一试的,她说道:“我这也是头一次听说,也不知道能成不能成,单是那个用温水泡谷种就有些悬,若是成不了,那今年一年的收成岂不是白废了。”
  虎生听了他娘的话默不作声,顾瑛私心也希望他们能试试,只是要他们祖祖辈辈种地的方式突然一下改变,总归也是不现实的,于是她想了想,对李氏说道:“我又从不曾种过地,这还是我小时见别人是这样种地的,或者南北土地气候不一样,种地的方式说不定也不一样,依我的意思,不如咱们先试种一小块地主,靠南山那里不是有一小洼地吗,若能种得成,明天咱们就换成南边的种法,若是种不成,咱们损失也不大。”
  虎生听了顾瑛的主意眼前一亮,便看着李氏说道:“瑛娘既然说出这样的法子,必定也是因为有人先头种了,我也想试着种一回哩,若是能成,那可是多一半的收成呢。”李氏见虎生确实想试种一下,更何况只是一小洼地,于是答应下来;“你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你要是想试种,就试一试,说不得试好了,也是给村里人谋福利。”
  虎生见李氏答应了,便心高采烈的去烧开水去了。因为顾瑛是头一回亲自泡种,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温度的水来泡谷种才合适,只得用了温水泡谷种,顾瑛回忆起前世她们那里种秧苗的时间大概比这里晚半个月,因此怕种早了,到时冻死了秧苗,于是叫虎生先将家里别的地先种上。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3 章

  过了三四天,虎生用温水泡得谷种都发了芽,那些谷种刚刚冒出了一点米黄色的芽尖儿,虎生见了便彻底安了心,他认定连温水都能催长谷种,顾瑛出的主意一定能行。
  前几天虎生已经整平了那洼地,那洼地里稍微放了一点水,又花了一个下午,将谷种都撒在地里,自此,每天虎生都会往地里去跑一趟。
  十几天过后,那洼地里的秧苗都长了起来,李氏跟顾瑛这日特地跑过来看了,李氏见秧苗嫩绿
  一片,也不知是不是心思作怪,看着确实比旁的秧苗要喜人一些。
  李氏笑着说道:“我原先还有些顾虑,照这么个长势,说不定这种法子能成,到时候若收成真得大增,明年咱们家地里都按这个法子来种。”
  顾瑛笑着说道:“还没完呢,再过两天,要下地里去,把这些秧苗扯一些出来,要不然种得太密了,秧苗长到小腿高的时候,全会被挤死。”李氏一惊,问道:“哎呀,难道秧苗不是越密越好?”
  顾瑛回道:“自然不是越密越好,前几日大娘种茄苗,每棵茄苗隔了一根筷子,这是为的啥?还不是怕挤死了。”
  李氏听后想了想,说道:“听起来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只是往年撒谷种时,本来就出的秕谷多,再间些出去,岂不是越发收不到粮食?”
  顾瑛也不知道该如何跟李氏解释这里面的道理,她想了想,说道:“就好比同一窝猪娃,都挤
  在一起,能抢到奶吃的小猪娃生得好,抢不到奶吃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