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炼说,“入乡随俗,照娘说的做。”带头下了楼,那几个只得跟随。
剃头匠已剃完了前两个孩子,一个孩儿五文。
梅兰妮让他给秦炼剃,剃头匠问要什么式样。梅兰妮说,“后面剃了,前面留着的那种。”
“那是要桃子型,还是一把梳呢?”
梅兰妮给秦炼挑了个,桃子型,给三胞胎挑了个一把梳,到底也没把他们的头剃光。
这时,又有人来剃头。
梅兰妮给了剃头匠二十文。带着男孩们要走。这时袁婆叫住了她,递给她几根茶叶梗,说是梅朵的耳洞再不穿东西,就要堵住了。梅兰妮汗颜,她还没发现梅朵有耳洞。
回到房间里。梅朵笑他们,“你们早习惯了短发,光头,没想到一个古代儿童的发型让你们难以接受。可想而知那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惨烈了。”
齐逸道,“打住,打住,这话给人举报了,是要杀头的。”
梅兰妮说,“从前看清装戏,也没有觉的太反感。现在我看见这些猪小辫就触气。”
秦炼说,“等你见到那些满人作威作福,还不知要气成什么样呢!”
梅兰妮低声说,“不止是扬州,嘉定这些地方反抗。金坛还有二十天的起义呢。”
梅朵奇怪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齐逸告诉我的。”
齐逸把史料上的事讲给了大家听,最后说,“清朝这个朝代是个落后的朝代,别国现在在发展资本主义,他们才进入封建社会。所以他们愚昧无知,还自以为是。而且还自卑的厉害,动不动就搞**。所以我们要小心从事,不要无端惹祸。”
大家一时倒静默了。
几个人又聊了起来。齐逸提议,是不是到常州城里转转。
秦炼立刻否定了。丹阳离这里近,金坛离这里也不远,万一有认识的人看到了会招来麻烦。
秦炼和梅兰妮的初始经历是相似的,他也是在一个坟场上醒来,自今自己是什么人都不清楚。
梅兰妮想到自己的经历,同意秦炼,特别碰到是那种你不认识他,他认识你的那种人。很容易招惹麻烦。
梅朵似笑非笑的看着梅兰妮,“再发展几个志愿兵,说不准,我们到苏州的船都帮我们包好了。”
秦炼他们看着有戏,便问了齐逸。齐逸又把贺双卿故事讲了一遍。还把两幅画拿出来现宝。
楚源问梅兰妮,“难道,你就一点没有做诗的灵感什么的?”
梅兰妮摇摇头,“我脑子里只有上海滩。”
齐逸又把缂丝作品拿出来给他们看。“这是我画的,怎么样?”
楚濂仔细看了,说,“好,比你从前的作品有了灵性。”
齐逸说,“这是环境逼的。当时我正绝望,不知怎么离开那里,梅兰妮提议缂丝,我尽全力画了,就是为了一搏,可以离开那里。”
楚源评道,“这些缂丝是精品,能把画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再看这些章印,惟妙惟肖。”
齐逸说,“这是个懂行的。你再看看反面。”
“咦!”几个人都惊讶了。
梅朵说,“小嬢嬢,你很行。我只见过双面绣,这第一次见到双面缂。”
秦炼问,“这样一幅缂丝作品能卖多少钱?”
梅兰妮说,“袁婆的意思是,至少一百多两银子。”
梅朵说,“小嬢嬢,你有这样的手艺,我们吃喝不愁了。”
梅兰妮道,“你别瞎嚷嚷,缂丝,刺绣,工艺再好,比不的画工好。就我一个人,手艺再好,也出不了精品。前朝韩希孟的精在于画。所以人说绣画,缂画。我和齐逸在坞桥就商量好了,到了苏州合伙缂丝,做绣。把日子先过起来。现在又有你们加入。更好了。我知道你们各有所长。我们大家一心,定能把日子过好。”
听了梅兰妮的这番话,大家都心服口服了。
019 八卦引出的普及课
更新时间20131029 1:14:27  字数:3343
梅兰妮并没有着急着离开常州,因为,楚氏兄弟的病才好,需要再养两天。其他几个也都瘦弱。古代的旅行,是件艰难的事情,路途上吃不好,睡不好的。就是好人都容易生病,别说是体弱的孩子。
梅兰妮也向袁婆打听运河船只的消息。袁婆说,象梅兰妮带着么多的孩子,包船还真是不容易。不过,袁婆说,她会为他们留心。有船就通知她。
可是,憋在房间里的日子也挺难捱,梅兰妮因为忙三餐,忙做衣,恨不能多生出几只手来。秦炼和梅朵也尽力帮忙,这三人到不觉的日子长。可三胞胎就无聊了。三个人就拿出了围棋,下了起来。哥几个前世都是围棋爱好者,三胞胎幼年曾是王棋院的学生,名师指点,个人努力,齐逸得到了业余四段,那俩还高,业余五段。
秦炼的棋是靠自学成才,当年,在华中钢院读书时,学校举办围棋大赛,三次获得冠军。业余六段。
梅朵自幼聪明,曾参加过杭州少年围棋队。平日里,电视里的围棋节目都是她的最爱。业余三段。
几个人商量了,展开围棋循环赛。以赢棋数目的累计算输赢。
这样两天就过去了,梅兰妮把裁好的衣裤完成了,她又把所有的裤腰做好,把衣服的钮口包好钉上。小褂的摆缝用棉绳穿了。
这天,她问袁婆去苏州的船只的消息。
她见袁婆拿着一大卷布衬,她奇怪了,布衬也有卖的?
袁婆说是,并指点梅兰妮到何处买。如何买合算。梅兰妮自去买了不提。
接下的两天,梅兰妮忙着做鞋,一双双鞋底贴合,鞋面缝好。这也花了近三天的时间。
那天,袁婆让小二请梅兰妮到堂屋,梅兰妮到时,见袁婆和一个船娘打扮的人正说着话。
只听那船娘说,‘…告到了里正,蒋家娘子和管家反告他是强盗,说是家里现在还藏着一套什么王爷的宝刀。就是蒋大倌人杀了那个王爷,抢来的。结果,里正大爷让他们把宝刀拿出来,他们又讲,宝刀被少爷偷了跑了。诶,你讲奇怪不,两少爷也只有四岁,好好家里不待,能逃到哪里去?谁信啊?蒋大倌人讲那两个是奸夫淫妇,为了霸占他的家产,把他的两个儿子全害死了。还到处骗人,说男小囡逃掉了,这件事在张埝闹的人人知晓,现在蒋大倌人告到县城去了,我看那对狗男女,好日子就要到头了。‘‘这个女人太狠了,两个小囡全弄死了!‘袁婆愤愤地说。
梅兰妮听了,心跳漏了半拍。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现在是人看不见,尸也找不到。‘船娘还在继续八卦。
袁婆看见了梅兰妮,就招呼她,‘梅娘子,这是张家二嫂,他们夫妇两是跑船的。现有空船呢。‘张二嫂是个泼辣大方的人,‘大妹子,要到苏州去啊?‘说的是一口江北方言。
‘是的,‘梅兰妮用苏白软软的,‘伲一共六个人,一个大人,五个小人。‘‘五个小人啊!‘张二嫂声音里迟缓了。
袁婆说,‘伊的五个小人,非常听话的,住了这里几天了,从不乱跑的,安安静静的呆在房间里,梅娘子的家教好,我敢打保票,肯定不会在船上给你添麻烦的。‘张二嫂说,‘好婆,你知道的,经常有带小囡的船客,没看好小囡,掉了河里淹死了,弄的我们船家很晦气的。所以,我们都不爱带有小囡的船客。既然,好婆,你作保的,那我们一定给你面子的。只是。这船资十两银子是不能少的。‘梅兰妮知道,从常州到苏州的船子一般就是六,七两银子,张二嫂分明是抬高了价,但她不想为了一两,二两银子讨价还价,就笑着说,‘十两船资我分文不少,只是,何时发船?‘张二嫂笑道,‘一看梅娘子就是爽气人,我当家的在常州还有事要办,两天后,就是大后天,早上,我们出发可好?‘梅兰妮微笑,‘听二嫂的,就是大后天出发吧。‘张二嫂说,‘那好,大后天早上,我和你们一起上船,这两天,我也住在好婆这里。‘梅兰妮和袁婆,张二嫂告了退,转身走了。只听得身后,张二嫂的大嗓门,‘哎唷喂,好婆,近来,出现了妖怪了,好好的小囡,死了过去,又活转来,讲官话了…‘梅兰妮听的魂飞魄散,赶紧的逃上了楼。
梅兰妮神色慌张的回到了楼上,秦炼看了,觉的奇怪,便问,‘袁婆唤你何事?‘梅兰妮心不在焉地回答,‘介绍了一个船娘,讲好,我们大后天早上上船,离开此地去苏州。‘梅朵说,‘这是好事,那你慌什么?‘其他的人也停了,看住了梅兰妮。
梅兰妮定了定神,把刚才听到的消息给大家讲了一边。
楚濂道,‘你是讲蒋大回来了?‘
梅兰妮点点头。担心地,‘你们说,会不会找到我们这里?‘秦炼深思着,‘应该不会,谁会知道他们来到了常州?常州和丹阳到底是两个县,再讲,张二嫂也是刚从丹阳过来,事情发展到,蒋大告到了县里。县里要查,要断案,估计还要几天。如过要到邻县找人,一定要通过府里,那又要过些时日,说不定,那时,我们已到苏州了。‘梅兰妮谦虚地,‘那个,你说的府里是哪里?‘齐逸知道梅兰妮是历史小白,解释道,‘清朝的行政设置是省,如江苏省,浙江省,北京所在的那个省,现叫直隶省,记住了,可别说河北省了。省下又分了几个府,一个府下,有几个县,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在地是江苏省,江苏省里有分几个府如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扬州府等,后世的上海所在地属于松江府。我们现在在常州,就是常州府衙的所在地。常州府下有无锡,武进,宜兴,江阴等县。金坛,丹阳这两个县是属于镇江府的。从丹阳要找到常州,是要通过省里的。蒋大又不是什么大官,名绅。县官哪里会把他的CASE很快报到省里。我们只要稳住神,沉住气。谁会想到他俩是蒋大家的呢?‘梅兰妮略觉心定,突然想到了,‘哎,你说,是不是这时代出门旅行,还需要路引什么的?‘秦炼问,‘有人问你要路引了么?‘
‘那倒没有,但我想起,电视剧里说什么路引的,我又不敢问袁婆,怕穿帮。‘梅兰妮答道。
梅朵认真的想了想说,‘好象没有什么路引,那个拐子带着我们到处流窜,从没见过他有什么路引。‘齐逸笑了,‘这年头,太监是不能出北京城的,皇帝离京那就又一说了。王公贵族们没事是不能离开居住地的。当官的如果出差,会有你说的什么路引,那是为了住政府招待所用的。所以贫民百姓,没人管你,爱去那去那。到了苏州你们就知道了,那里工商业发达,有很多外地人在那里打工。有福建省的,山东省的。等等。‘梅兰妮又虚心地问,‘那户籍有没有?‘齐逸说,‘户籍倒是有的,但与我们后世的户口制度还是不同的。我们那会儿,每家一个户口本,上面写着家里成员的名字。这里呢,没产业的人,无所谓户籍的。买地,那就要到县里去登记,那算有了‘农籍‘,如果家里安了织布机,专为制造局织布,那这家是‘工户‘,如果乡下没地,只是行商,那就是‘商户‘。所谓户籍是和税收有关,女儿基本上不上户籍的,好婆,说的也对。农籍虽然税很重,但农籍家里的子弟走仕途,那倒是便宜很多。农家出身,在这个年代里,算是好出身呢。‘梅兰妮说,‘那如果,我们在苏州安顿了,有了钱,再买了地,我们便成了‘农籍‘,你们几个再考个秀才,举人的,我们的日子就很好过了?‘齐逸对几个男孩道,‘这倒提醒了我,你们看,咱哥几个是不是也弄几个秀才,举人神马的干干?‘‘还考啊,上辈子考了十几年,你还没考够?‘楚源说。
‘虽然清朝取消了人头税。可是硬性摊派没有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