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生将手中大碗放在桌上,各自从水壶里倒上热气腾腾的水,一一摆在潘天三人面前,又从桌子下面摸了一包东西出来,放入碗里,顿时香飘四溢。
潘天见春生放在碗中之物,看着似茶,却又像花,一朵朵呈米字黄色,闻着很是轻香,不由脱口赞道:“老丈,真是好茶啊!”
春生听他赞美,不由笑了笑道:“农户人家,没什么好东西,只是从山里随便采了些花叶,用来泡茶,为的便是有个味,喝起来不似那样平淡。”他说话间又见潘天身上仍旧穿着湿衣服,便道:“小兄弟,你也随我进屋去换件干衣服吧,总穿着湿衣服,身子也不舒服。”他话音刚落,只见那妇人手里已拿了一套灰衣服走了出来道:“老头子,我找了半天,就这件衣服小兄弟可以穿了,你带他进去试试吧!”
潘天见她如此心细,不由站起感激的谢道:“婆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
那妇人见潘天客气,不由笑道:“小兄弟不要客气,出门在外,谁没个困难的时候,乡野人家,也没什么好衣服,将就着先穿。”
潘天这才接过衣服道:“如此,便谢过婆婆了。”他说完便朝那妇人行了一个礼。
那妇人连忙伸手将他扶住道:“小兄弟,不要总是叫我婆婆,显得生份,我姓史,就叫我史大娘好了。我老头子姓马,你就叫马大叔好了,乡下人没这么多讲究。”
潘天这才恭敬答道:“如此最好,晚辈姓潘,贱民一个天字,今后就叫您史大娘好了!”说完便转身朝马春生道:“马大叔,晚辈有礼了。”
马春生见他如此多礼,便笑道:“潘兄弟,不要这么客气了,快进步去换衣服吧,却也不知是否合身。”
潘天这才笑着进了内屋,见屋内摆设很是简单,只有一张木床,床上一床薄被,上面绣着牡丹花,颜色已不再鲜艳,想必是年数太久的缘故。又见王偌嫣和墨兰刚换下的湿衣服正搭在一个大铁盖上面,此时已开始散发热气,便猜想那铁盖下面便是炭火,正在烘烤,便也脱了身上的湿衣服,搭在上面烘烤,又换上马春生的衣服,只觉有些紧了,长短却也合身,不由又想起以前在将军坞时穿的干娘亲手做的衣服,心里顿感很是舒坦。只是二娘缝制的衣服针线精密,做工精细,穿在身上很是合身,如今几年过去了,自己再也穿不到她老人家亲手做的衣服了,不由又感到一丝难受。过了片刻,这才转身出了屋,又见王偌嫣和墨兰正上下打量着自己,不由更是脸上一红。
王偌嫣见潘天上身穿着件灰色衣服,里面穿着件青色格子衣,偌不是因为他长相俊俏,额头间一颗红痣衬得他几分风流机灵,赫然便是一个活脱脱的农家子弟,不由端了杯茶,起声拜了拜道:“老爷,奴才伺候您用茶。”说完便将手中装满热茶的大碗递给了潘天。
王偌嫣这么一弄,不由顿时惹得大家都轰然大笑起来,她这才做罢。
潘天接过王偌嫣递过来的茶碗,再次坐了下去,轻轻尝了一口,顿觉香甜可口,沁入心扉,不由再次赞道:“马大叔,这是何茶?为何如此美味?”
马春生见他又赞,再次笑道:“只是些花儿,并不知道什么名字,小兄弟喝着还好?”
潘天笑道:“如此好茶,却不知名称,倒有些可惜了。”说完便又喝了一口,觉得醇香之气更浓。
墨兰也尝了一口笑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茶应该叫桂花茶,是每年八九月份的时候采摘下来,然后晒干。即可用来泡茶,香飘四溢,十分难得。马大叔,晚辈猜的可对?”
马春生听后,不由笑了笑道:“姑娘这样说,想必是对的,这种树确是八九月份开花,那时满山都是香味,村里人都叫它“木犀”,你大娘见它好闻,便收集了来,晒开了,来时喝水压些淡味,却不知是不是叫桂花。如果各位喜欢喝,就不妨多喝些,家里还有很多。”
潘天见墨兰如此见多识广,不由心中暗自佩服。
这时史大娘却站了起来道:“小兄弟,你们先喝茶,我去煮饭,一会便可开饭了。”她说完之后便站了起来,进了刚才马春生烧水的那间屋去。
潘天见状,连忙站了起来道:“有劳史大娘了。”
马春生笑着阻止道:“小兄弟,不要客气,来到这里便是自家人了,咱们坐下继续喝茶。”
潘天见状,只好再次坐下。
二人喝了一会茶,马春生这才又开口问道:“刚才听小兄弟自称是从中原远道而来,不知是哪里人氏?”
潘天听他如此问,不由一愣,连忙答道:“听马大叔口音,多半与中原相近,晚辈斗胆猜测,您可否也是中原人士?晚辈世居湖北神龙架,不知马大叔是哪里人?”
马春生听后,不由笑了笑道:“不敢隐瞒小兄弟,老汉来自河南。在咱们这个村子里,那可都是中原人士,有上百号人,所以刚才小兄弟一说自己是来自中原,老汉就觉得很是亲近。”
潘天不由又是一惊,想了片刻才道:“不知马大叔为何要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这荒芜人烟的地方呢?晚辈见您同先父的年龄差不多,却为何又不见您子女在身边呢?”
墨兰和王偌嫣此时也觉得很是奇怪,双眼一眨不眨眼的看着马春生。
马春生先是轻叹了一口气,眼光之中闪出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来道:“老汉原本有五个儿子,可是……唉!此事一言难尽,不提也罢,小兄弟请喝茶。”他说完便又端起茶碗,朝潘天他们示意。
潘天见他似是有难言之隐,便也不好再继续追问下去,哪知就在这时,突然听到外面很是吵闹,也不知发生何事,连忙站起。
马春生也笑着站起来道:“定是乡亲们知道三位远道而来,便也想进来凑凑热闹,小兄弟尽管喝茶,老汉去看看。”他说完便去开小屋的木门。
待木门打开,潘天只见外面站了大约二、三十个乡人,其中有男有女,年龄不一,上有六十岁老人,下有二三岁顽童,每人手里都拿着吃的东西,有的是煮熟的鸡蛋,有的是烧好的鱼,还有的是烤制的野兔、蒸好的野鸡……。总之乡村里最好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
这时一个年约四十多岁的妇女一边双杏花眼直朝屋里的潘天三人瞅,一边朝马春生笑着说:“马大哥,大家听洪生说你家来了中原的贵客,所以都想过来凑凑热闹,不知道会不会惊扰到贵客?”
马春生笑道:“既然相亲们都来了,快进来坐吧!”他说完便让了开来。
这些乡亲人手捧东西,一一从门口中鱼贯而入,好在这间草屋还算宽敞,饶是如此,片刻间便也站满了人。
潘天见来了这么多中原人,不由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连忙客气的招呼大家坐了。
乡亲们将所拿东西都一一摆放在桌子上,这时史大娘也从内屋出来,手里端了两样小菜出来,一道是冬笋,一道是雪里红,见桌子上都摆满了野味,便朝马春生道:“老汉,既然乡亲们都来了,又带了这么多东西,你再去弄两个板子架起来,大家好放食物吧!”
这时有人喊道:“史婶,不要这么麻烦了,我把自家的桌子搬了过来,这下可够了。”说话间只见一个年轻人搬着一张桌子从门口斜着进来了,屋里的人都纷纷让了开来,挤在一起,挪出位置,这才将两张座子拼合起来,重新将食物摆好。
第二百十七章 酒逢知已
更新时间2013…4…6 19:13:33 字数:3597
潘天见搬桌子正是刚才在路上碰到的那个叫洪生的年轻人,寻思定然是他告诉乡亲们自己三人来的事情,不由朝他友好的笑了笑。
洪生也朝潘天腼腆的笑了笑,待看到王偌嫣和墨兰时,不由顿时脸又红了。
史大娘这才又招呼众位乡亲依次坐了,小孩子没地方坐,便都坐在大人腿上,却也只是盯着潘天三人看,既不哭,也不闹,很是听话。
这时有人抱过一坛子酒来,放在桌上道:“马哥,今天来了贵客,我把最好的酒都拿了出来,你这次可不要再说我小气了啊!”他说完之后,便将那酒坛上面的封漆拍了开来,顿时酒香四起,满屋皆醉,众人不由赞道:“好酒。”
马春生见笑道:“既是如此,你却还是小气了些。”
那人仰头“哈哈”大笑两声道:“马大哥,你这话我老宋就听着不舒服了,以前没给你酒喝的时候,你见我就说小气,现在我家里存的私房都搬出来了,你却为何还要骂我小气呢?这不是蛮不讲理嘛。”
众乡亲听他二人斗嘴,又是一阵大笑。
潘天见自称老宋的人长着一脸胡腮,说话很是豪爽,不由心情也跟着一振,又听马春生笑道:“我说老宋,你既明知我家今日来了三名贵客,却为何只抱了一坛酒来,那不是小气又是什么呢?”
众人一听,不由也是瞎起哄,老宋却又仰天大笑两声道:“好你个马老头,你是不是存心想让我破产啊!不过今日大家高兴,我索性就随了你的心愿,再回去抱两坛便是了。”他说完之后,便又开门而去。
潘天本想叫住他,可又怕扫了大家的兴,只好罢了。
不一会儿,老宋左右两手又夹着一坛酒来,放在桌边。
老宋放下洒后,见人都已就位,这才将桌前男子面前的碗各自倒满,端起酒碗道:“屋里的大老爷们今日都敞开怀了来喝,婆娘们只管吃菜,可是分工要明细,咱们负责招呼好这位小兄弟,你们这群娘们就替我招呼好这两个天仙似的小姑娘,如何?”
王偌嫣和墨兰听他这么一喊,不由脸上又是一红。
这时那个进门时说话的女子听到,不由“咯咯”笑起来道:“老宋哥,你可不要光说不练,你看这两个小姑娘被你这大嗓门一喊,脸都红到耳根了,你今日要是有能耐,就把这远道而来的小兄弟脸上也喝红了,那才是好样的。”
众人听后,也不由又是乱起哄来。
老宋听后,拍了拍胸脯道:“杏儿妹子,这个你尽管放心,今日小兄弟就包在你老大哥身上了,只是今晚要是你老大哥我喝醉了,你可以服侍我。哈哈!”
众人听后,不由又是一阵高呼,直朝那叫杏儿的女子看去。
那杏儿倒也不脸红,大大咧咧的喊道:“行,你今行要是不能把小兄弟喝好了,你就等着喝老娘的洗脚水吧!”
潘天见他二人竟然开起了玩笑,不由觉得很是好玩,王偌嫣和墨兰仍是处子之身,何尝听得这般笑话,早已脸红的像喝了酒一般,深深的低头不语。
老宋见状,这才住口举起大碗对潘天喊道:“小兄弟,老汉我不懂规矩,有什么说错的地方不要见怪,这第一碗酒,我和马大哥代表全村乡亲欢迎你们三来到来,这可是我们村近三十年来头等大事,也是第一次有中原的乡亲来,真是天降喜事,我先干了!”他说完之后,便仰头一口将那碗酒喝了个底朝天。
众人见他如此豪爽不由都拍手叫好。
马春生见老宋再了头,也站起来道:“潘兄弟,老汉也敬你一碗,谢谢你今日的救命之恩。”他说完便也仰头一饮而尽。
众人见状不免又是大声夸赞。
潘天见这些乡亲都如此豪爽,便也站了起来,举碗说道:“各位乡亲,今日在下能在这荒岛之上,得遇众多故乡亲人,真是前辈子修来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