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不出源乾曜所料,李隆基一抬手,白鹰事件也就算过去了,但源乾曜敢于为下属的担当的举动,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的下属庆幸跟了一个好上司,而李隆基则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托付重任的人。
开元八年初,源乾曜的机会来了,宋璟倒台,源乾曜就此上台,出任侍中,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宰相生涯。
上任伊始,源乾曜便做出了一个重大举动,他上疏李隆基,恳请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派出长安,出任地方官。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源乾曜一上任就看到了一个现豼?朝中的大臣子弟都集中在了长安和洛阳,都不肯当地方官,这些官宦子弟占住了京官的位置,而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只能屈居于地方官任上,很少有升任京官的机会。
这不正常,很不正常。
源乾曜决定做一些改变,而改变就从自己身上开始,他要把三个儿子中的两个派到地方,改变一下官宦子弟在京城扎堆的现象。
奏疏上奏到李隆基那里,李隆基被深深地感动了——源乾曜,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李隆基准奏后,源乾曜的两个儿子就由京官改任为地方官。
这一举动,给了其他大臣极大的震动。
在此之后,官宦子弟在京城扎堆的现象开始减少,这一切都是因为源乾曜敢为天下之先。
源乾曜赢得了李隆基的信任,就此开始了与张嘉贞携手为相的时代。
张嘉贞传奇说完源乾曜,再来说张嘉贞,这也是一个神人,他的仕途充满了传奇。
张嘉贞进入仕途是在垂拱元年(公元685年),那一年他应明经举(参加明经考试)。
明经举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五经的掌握情况,张嘉贞不负众望,脱颖而出。
中举后的张嘉贞被委任为平乡县尉,这个职位就成了他仕途的起点,不想出师不利,刚起步他就遭遇挫折,刚上任不久,就因故被免去职劼?泱泱地回到老家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北)。
如果没有奇迹发生,张嘉贞就得终生憋屈在河东郡了,毕竟上任不久就被免职的县尉是没有人待见的。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张嘉贞依然在家里当着自己的白丁,不出天大的意外,他将白丁到老。
时间进入武则天长安年间,侍御史张循宪作为采访使巡查河东郡时遇到了难题,一时难以决断,陷入了苦恼之中。
冥思苦想数日之后,张循宪决定找一个智囊,便问当地一名小吏:你们当地有没有贤才,给我推荐推荐!也该张嘉贞转运,小吏随即推荐了张嘉贞。
正是这次推荐,为张嘉贞的一生赢得了关键的转机。
张循宪马上召见了张嘉贞,并把自己的难题和盘托出。
令张循宪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困扰他很久的难题,在张嘉贞那里全部迎刃而解,他的眼睛顿时亮了。
处理完挤压已久的难题,张循宪说:要不你帮我起草一份奏疏吧,我上奏给皇帝。
不一会儿的功夫,张嘉贞就完成了奏疏的草稿。
张循宪接过一看,再次称奇:这份奏疏写的文采飞扬,有理有据,自己写了这么多年奏疏,自问还是达不到眼前这份奏疏的水平。
张循宪就此将张嘉贞记到了心里,说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向陛下推荐你!张嘉贞闻言,有些怀疑,他没敢当真,而张循宪却当真了。
不久,武则天看到了张循宪的奏疏,深深为张循宪的能力所折服,当即进行了召见。
到了武则天那里,张循宪说了实话:这不是臣的功劳,而是张嘉贞的功劳,此人非常有能力,臣愿意将自己的官职让给他,恳请陛下成全。
公平地说,武则天虽然霸道,但同样爱才,听张循宪如此推崇张嘉贞,便来了兴致:朕难道没有一个合适的官职给有才华的人吗?她的意思很明显:只要张嘉贞确实有才,用不着张循宪相让,武则天自会有重用。
张嘉贞咸鱼翻身的时刻来了。
来到了武则天面前,张嘉贞看到了隔着帘子的武则天,改变张嘉贞命运的面试随即展开。
一番对话之后,仪表堂堂、谈吐得当的张嘉贞得到了武则天的认可。
就在这时,张嘉贞显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本事:敢跟皇帝提条件。
张嘉贞说:臣一介草民,今天得以跟陛下在内殿对话,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幸。
然而与陛下近在咫尺,却如隔云雾(帘子),恐怕君臣之道还没有完全达到。
张嘉贞这是得寸进尺,他想让武则天去掉帘子,面对面对话。
武则天居然同意了,这一天她心情不错。
帘子撤去之后,张嘉贞再次向武则天行了大礼,并且抬头看着武则天,君臣二人有了第一次真正面对面的交流。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极其有效的沟通,张嘉贞就此给武则天留下了深刻印豼?不仅他本人当场被委任为监察御史,连推荐他的张循宪也由侍御史升任为了司勋郎中。
如此一来,在家闲置近二十年的张嘉贞重返仕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从监察御史干起,很快便干到了兵部员外郎。
在兵部员外郎任上,张嘉贞再次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别人束手无策的文件到了他手上,都被轻松破解。
在他上任之前,办公室文件积压成堆,在他上任之后,积压文件彻底消失,所有文件都得到了第一时间的执行。
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官职也不断提升,由兵部员外郎升任中书舍人,再从中书舍人到梁州都督、秦州都督,再到并州长史。
在并州长史任上,张嘉贞执法严格,部下甚是惧怕。
其实张嘉贞也是没有办法:并州身处唐朝北面,属帝国北边的门户,生死攸关,不严格执法还真不行。
很快,张嘉贞的严格管理得到了李隆基的认可。
正巧,张嘉贞回长安汇报工作,君臣二人有了一番对话。
这番对话,张嘉贞延续了自己与皇帝的谈话风格:敢跟皇帝当面提要求。
李隆基问张嘉贞:卿还有要求?张嘉贞马上借坡下驴,说道:臣很小就成了孤儿,与弟弟张嘉佑相依为命,现在他担任鄯州(今青海乐都)别驾,离臣很远。
恳请陛下将其内迁,使得臣兄弟二人离得稍微近点。
臣必当竭力报答陛下的恩德,死而无憾。
张嘉贞真敢提条件,李隆基也真敢答应。
随后,张嘉佑便由鄯州别驾升任忻州刺史,不仅升了官,而且任职辖区还跟哥哥相邻,这是李隆基给张嘉贞的莫大恩宠。
按照唐朝惯例,兄弟一般不能在相邻的州为官,以防止兄弟联手。
而现在,李隆基为张嘉贞破了这个惯例,因为他太欣赏这个人了。
不久,张嘉贞向李隆基提出一个建议:设立天兵军,用来管理内附的突厥人。
李隆基随即同意,同时任命张嘉贞为新成立的天兵军大使。
张嘉贞于是就在太原城中设立了一个军事基地,名字就叫天兵军,里面驻扎大量的士兵,以防内附的突厥人将来叛乱,防患于未然。
此时的张嘉贞只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建议设立天兵军,他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天兵军,成为他仕途上的一块重要基石。
开元六年,天兵军这块基石开始发挥作用。
一开始是反作用。
这一年,天兵军大使张嘉贞进京汇报工作,一封针对他的检举信同期抵达。
检举信上说:张嘉贞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期间,生活奢侈,举止狂妄,贪赃枉法而且图谋不轨。
如果检举信所说属实,张嘉贞就会被当场拿下。
然而,经过调查,检举信指控的内容都不存在,这下张嘉贞解脱了,检举人麻烦了,盛怒之下的李隆基准备将检举人斩首——让你再陷害忠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按理说跟张嘉贞已经没有关系了,但他并不这样认为,相反他还反过头来为检举人求情:国家的重兵利器都在北边,今天检举我的人因为检举不当而被处死,臣担心会就此堵塞言路,令陛下无法知道天下的事情,所以我建议陛下将此人特别赦免。
张嘉贞的这句话,将检举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李隆基的进一步信任。
从此时起,李隆基就下定了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用这个人当宰相。
当李隆基将自己的想法初步透露给张嘉贞时,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又跟皇帝讲起了条件:昔日马周仕途起步时拜见太宗皇帝,太宗随即重用。
那时的马周血气方刚,很快就展现了才能,可惜五十岁就去世了。
如果太宗起用得晚点儿,恐怕马周就赶不上了。
陛下如果想重用臣,一定要及时用,不然等臣衰老了,想用也用不了了。
奇人就是奇人,别人当此时一般都会故作谦虚,而他迎面赶上:想用趁早!李隆基倒是没有立即表态,他说:你先回去吧,适当的时候我会召见你的。
张嘉贞满心欢喜地回去了,从此开始等待李隆基的召见。
不过他肯定不会想到,等待中的召见,差点摆了乌龙。
宋璟罢相之后,李隆基先是想到了源乾曜,这是一个熟人,信手拈来,而给源乾曜陪副手的时候,李隆基却死活也想不起来张嘉贞的名字了。
这人叫什么来着?也不能怪李隆基记性不好,国家那么多高级官员,哪能一个个如数家珍?李隆基对身边的宦官说:出去把外廷值班的官员叫进来。
当天值班的是中书侍郎韦抗。
韦抗进来后,李隆基对他说:你帮我想一个人,这个人姓张,名字是复名,很有风度和操守,如今正在北方当大将。
韦抗顺着李隆基给的线索想了一下,说:莫非是张齐丘?他现在正担任朔方节度使。
张齐丘?好像是吧!出去拟旨,任命张齐丘为宰相!李隆基下令。
半夜,李隆基还在不停地办公,正巧翻到了一封奏疏,仔细阅读后,不禁连连点头,再看名字:张嘉贞!张嘉贞!坏了,搞错了!李隆基连忙命宦官出去通知韦抗:不是张齐丘,是张嘉贞。
那时幸亏没有手机短信,不然张齐丘还得空欢喜一场。
经过这一番折腾,曾经闲置达二十年之久的张嘉贞终于当上了宰相,先是出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源乾曜官拜侍中,张嘉贞则官拜中书令,开元年间的第三个宰相组合就此成形。
张说归来源乾曜和张嘉贞的组合自开元八年初开始运转,李隆基本对此寄予厚望。
然而不久之后,李隆基发现,这两个人离自己的要求还有点远。
源乾曜这个人从个人品格方面堪称完美,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行政能力,但是却缺乏姚崇和宋璟那样的大局观,别人一旦提出意见,他很少提出反对意见,这让李隆基有些失望。
身为宰相,自然应该挑起大梁,承担起帝国的重任,而源乾曜道德过关,能力似乎还欠缺一点。
其实,这不能怪源乾曜,要怪只能怪李隆基。
当初源乾曜第一次拜相时,就是给姚崇搭班子,顶替已经去世的卢怀慎。
从某种程度而言,源乾曜这个人适合给别人当副手,但不适合独当一面。
当他给别人当副手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一旦让他当一把手,他就有些不知所措,表现反而不如当副手时出色。
这样的案例,可以用鼎盛时期意大利AC米兰后卫科斯塔库塔来说明。
科斯塔库塔跟巴雷西搭档时,表现非常好,一个根本原因是当他出现漏洞时,巴雷西已经悄无声息地补上了,这样就弥补了他的不足,两人组合也相得益彰。
等到巴雷西退役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