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时汉朝-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存价值。苏秦是纵横家们的榜样,超越他,并且取代他,不仅是郦食其的梦想,亦是蒯通的梦想。



  然而,蒯通不仅仅是一个纵横家,他还懂得阴阳之术,他双管齐下,首先披着阴阳家的外衣出场了。请注意,谋士们每每要打破自家老板的所有顾虑时,封建迷信是他们必使用的伎俩。相人之术,从来都是一项神秘的事业,自古以来,就没有人全盘否定过它,反而礼遇有加。如果是遇上兵荒马乱之时,或是天灾地祸,中国古人不但不排斥它,甚至更对之深信不已。



  我们也不要忘了,当初在鸿门宴前,范增为了让项羽坚定干掉刘邦的决心,也编造了一个龙生七彩的阴阳说,只可惜范增运气不佳,半路上杀出一个项伯,竟然破了他的阴阳之术。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蒯通也高举着阴阳家胡扯有理的伟大旗帜,继续发扬阴阳家的光荣传统,来努力游说韩信坚定背叛刘邦的决心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蒯通对韩信说:相君之面,位不过封侯,且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





第三十六章  尘埃落定




  蒯通这段话是一语双关,所谓“背”就是后背,除此之外还有“背叛”之意。傻瓜都听得出来,蒯通这是要告诉韩俼?如果你守着齐王之位,那是相当不安全的;如果背叛汉王,就可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然而韩信听后,没有半点激动,而是笑嘻嘻地问道:请问蒯通为何有此一说呀?



  为何?还不是为了让你当更大的王,也好提拔我当一个更大的官。蒯通又像武涉游说韩信一样,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通纵横术,总结起来也只有一条: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背叛刘邦,摘下刘氏连锁店的牌子,自创品牌,打造明天,这是明哲保身及享受富贵生活的唯一途径。



  韩信听后,表情顿然严肃起来:汉王待我有如手足之情,我怎么能为了利益而背叛义气呢?



  蒯通冷笑:请问大王,如果从朋友的角度来说,你和汉王有张耳及陈馀的关系铁吗?



  韩信:当然没有,张耳和陈馀可是结拜的生死兄弟。



  蒯通:这就对了,张耳和陈馀贵有生死之盟,尚可自相残杀,你和汉王的关系又算哪根葱?



  韩信:???



  蒯通:请问大王,如果从君臣的关系看,您对汉王有先秦时期的文种先生对勾践那般忠诚吗?



  韩信:文种跟随勾践多年,两人感情非一般人能比。



  蒯通:这就对了,文种自以为以他对勾践之忠诚,可保百世富贵,然而结果呢?还不是被勾践当做眼中钉拔掉,留下一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



  韩信:???



  蒯通:大王你不要犹豫不决了。今天你携带巨威,投奔项羽,项羽仍然不敢深信你;就算忠于刘邦,刘邦也会以为你是危险之物,必除之而后快。既然你左投不是,右投也不是,那就只有自立为王,勇敢地开辟属于你的生存空间。



  真所谓是谋士之见略同。蒯通的这番话武涉也曾说过,好话不说二遍,你韩信到底是想活命,还是要忠义两字,那你就看着办吧。



  韩信似乎已被蒯通追问得无话可说,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敷衍地对蒯通说道:先生先回去休息吧,我会考虑您的意见的。(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我为什么要把这句话的原文放到这里,是因为这句话对我们理解韩信将来的悲剧太重要了。在我看来,韩信这话是他人生最大的分水岭,正所谓成王败寇,有时,或成或败,都不在厮杀的战场,而只在一念之间。



  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如果韩信听从蒯通之讼?并且相信他那番“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的鬼话,中国历史将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转折和变化?只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韩信就像当年的李斯一样,自诩功大,主上亦不敢怎么奈何他,从而拒绝了蒯通之谋。



  在我看来,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深究下去,就会发现韩信当上齐王之后,他的所谓梦想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手中的欲望之线已经全部放完。换句话说,他的梦想不过到齐王为止,保王则安,他已经没有太多过分的野心了。



  让我们回头看看曾经的韩信葬母那一幕,那时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终身的目标——万户侯。如今,母亲坟墓的风水显灵了,他不但当上了万户侯,而且还当上一个令诸侯们艳羡不已的齐王,这已经远超出了他最初的渴望和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欲望是梦想的原动力,欲望和野心就像燃油,梦想就像汽车,燃油有多少,梦想就会跑多远,韩信的野心燃料已经消耗完毕,你叫他再多跑一米远,那也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够了,我的梦想满足了,我不想再折腾了。我相信,这应该是韩信最真实的想法。



  韩信主意已定,连续几天过去了,他对蒯通闭口不谈背叛之计。然而对蒯通来说,这下是真正的麻烦来了。他可是下足了赌注来豪赌这一把的,如果韩信接受背叛之讼?那他就可以一夜成名,极有可能封侯拜相。



  然而韩信一旦拒绝他,那么韩信就能在短时间内安身立命,同时捞到一个忠君之臣的美名。可是我蒯通呢?除了死路一杼?试问天下还有我容身之处吗?



  不,这不是一个谋士想要的生活,一定要争取胜利,不到最后,坚决不能放弃。于是,蒯通再次去游说韩俼?并要他正面回答可否背叛刘邦之事。



  但是,韩信还是没有直接答复蒯通,仍然是支支吾吾。



  蒯通一看,心都凉透了。他悲愤地对韩信喊道:古来行大事者,犹豫不决只会葬命埋名,正所谓机遇就像流云,时不我待,机不再来,请大王一定要考虑好呀!



  韩信看着蒯通那一副近乎绝望的表情,心都软了。算了,我既然不想被你折腾,也就不必再折磨你了,干脆就让你一次死心吧。最后,韩信鼓起勇气向蒯通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齐王我当定了,但背叛刘邦,已无可能!



  这是蒯通在他的人生中看到的一次最绝望的亮牌,这张牌昭示着韩信未来的死路,同时也昭示着自己未来的死路。



  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既然无计可施,那就亡去吧。蒯通只好委屈地向韩信辞别,装疯而去,浪迹天涯。



  韩信,你就等着瞧吧,死神离你为期不远了!



  尘埃落定



  鸿沟之约:楚河汉界。



  项羽的末日即将来临。



  公元前203年,七月,刘邦立英布为淮南王。八月,刘邦又得到了北方两支军队的赞助,他们是北貉部落(今吉林省东部一带)及燕王臧荼,最可怕的是,他们赞助刘邦的是北方的土特产——骑军。燕王和北貉部落实在太可爱了,他们这些军队绝不亚于二十世纪的苏联先进的现代坦克,有了他们,刘邦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同时,田荣之弟田横闻听田广被韩信诛杀,收集齐国残军败将投奔彭越。韩信是田横的死敌,但彭越是刘邦的老朋友,所以说田横归根到底也成了自己人。



  与此同时,精明的刘邦发布命令,凡是为国捐躯的战士,由官吏负责准备丧服及棺材,并且转送至其家乡,这项措施,有如风云卷集,天下全部聚集在了以刘邦为核心的集团周围。



  由此算来,整个中国大地,从北到南,从西到东,诸侯和百姓几乎没有几个是项羽的人。刘邦兵多粮丰,项羽兵少食尽,天下是红是黑,一目了然,项羽再次陷入了空前的孤独与寡助之中。



  但是,项羽的西楚霸王称号也不是白来的,他的钢铁意志及震荡山河之气仍然威慑着天下诸侯,让刘邦一时寸步难进。



  此时,考验刘邦和项羽的似乎不是谁的兵力粮食多,而是谁的意志坚强。刘邦首先松动了,他主动向项羽提出谈判讲和的请求。



  刘邦任命出使楚国的谈判员是陆贾同志。当陆贾跳过广武涧,向项羽传达刘邦议和的文件时,项羽冷笑一声,直接把刘邦的文件打回汉军,他告诉陆贾:打仗可以,议和没门,想弄回老爹及老婆,如果不投降,就别异想天开!



  刘邦是实实在在地被惹怒了。呵,好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项羽,你以为今天的你,还是鸿门宴上的霸王吗?请你站高一点,踮起脚尖看一看,天下到处飘的是什么颜色的旗帜。叫你一声霸王已经够给你面子了,说白了你不过是一只丧家之犬,甚至连一只病虎都算不上了,竟然还敢跟我谈过分的条件。



  好,既然谈不拢,就用老办法,打,打到他服为止。



  于是,刘邦命令两军攻击项羽,一支是彭越的流氓军,一支是韩信的齐国军。彭越的任务是干他的老本行,彻底切断楚国粮道;韩信则派军从东扑来,进逼楚军。



  但是,韩信在进逼项羽的时候,也在压迫着刘邦的心房。刘太公及吕雉阿姨还在项羽手里呢,逼急了项羽,那可是会真动刀杀了这两个国宝级人物的。这时,有一个叫侯公的人主动向刘邦请缨游说项羽,以楚汉两军议和的条件换回刘太公及吕雉。



  议和,本来就是刘邦的最后底线,不是他不想打了,而是他及士兵们的意志及耐心已经达到了极限,他们都不想和项羽一味地耗战。



  刘邦批准侯公出使谈判。



  侯公说的还是陆贾说过的那句话:议和,还人。这欼?项羽终于再无骂言了。战争不是单打独斗,形势于楚军越来越不利,诸侯从四面八方而来,包围圈已越来越明显了,最可怕的是彭越这个老流氓断绝了楚军的粮道,楚军已无力修复这条生命通道,除了讲和,项羽别无选择。



  项羽终于同意议和了。



  于是,历史上出名的中分天下的计划就要出笼了。项羽和侯公签定了一个盟约: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全部归刘邦;鸿沟以东,全部归项羽,两国交好,永不交战。



  顺便解释一下,鸿沟不是什么今天所说的下水道,而是一条河流。鸿沟,又称洪沟,流经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南,在荥阳县东北注入黄河,只可惜的是岁月沧桑,这条传说中的洪沟今已堙没。



  当然,盟约定好了,刘太公及吕雉还得还回去,同时奉还的人质还有刘肥等人。当侯公带着人质及胜利的盟约回到汉军时,全军高呼万岁。



  汉兵这一声万岁是为刘邦而呼的,也是为自己而叫的。四年了,多少个昏天暗地,多少个激战冲锋,战士们死了一批又一批,萧何向战场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输完了强壮的,又输老人及未成年人,甚至还要把女人也投送战场,今天,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但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是为天下而战,而是为不战而战。战士们刀山火海地闯荼?不全是为刘邦取得天下,以求封侯拜将光宗耀祖。我相俼?以血肉之躯铺开一条通往开满鲜花的故乡之路,这才是他们此时最渴求的事情!



  战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