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嘛,我还得再考虑考虑,毕竟水泥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厂里的老大难问题,要想提升质量,涉及的因素相当多,下来我得拟定一份具体的实施方案……至于时间节点,我暂时不敢保证,毕竟研制新的水泥,绝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同样涉及到诸多因素,如原材料的选择、烧成设备的好坏、生产工艺的流程等等……”覃主任坦诚不公地回答道。
“覃主任,我知道研制新的水泥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当多,但是无论如何,我希望都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不然水泥厂今年的计划便很难完成……实验室的进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后面的生产和运营,一点也耽误不得,无论困难多大,都必须保证在三个月完成!这个时间不能再做任何调动了,希望覃主任多理解!……”
郑少华继续不卑不亢地说道,对待自己原来的领导充满了应有尊敬,也透露出一种不容置喙的坚决和强硬。
“好的,我们力争在三个月完成任务!……”覃主任不愠不火地回答道。
“我们也争取早做准备,多拓展销售渠道,把水泥的销量提上去,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0%……”陈部长也表了态,坚定地说道。
“好……”郑少华满意地说道,然后望向他右手边的副厂长,“李厂长,水泥销量这方面您也要盯紧些,多下点功夫,毕竟您主管市场这块……”
“好的,我会加紧,尽最大努力提升水泥的销量,完成增加的30%!”李厂长态度坚决地说道。
副厂长名叫李卫国,是水泥厂两名副厂长中的其中一位,主管市场的拓展和水泥的销量这一块,而销售部则主要归他来管。
“……以上就是生产经营方面需要大力改进和推进的,主抓质量,把质量提上去,进而把水泥销量在原来基础上增加30%,希望在李厂长、覃主任和陈部长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接下来,郑少华继续有条不紊地说道:
“至于内部管理方面,除了刚才提到的会重新出台一份更加全面、更加细化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之外,还有就是在生产车间施行轮岗制度,三月轮岗一次,车间之间相互轮岗,实验室各组间相互轮岗,以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我之所以制定这项制度,主要是从我自己身上得到启发,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在多个生产车间工作过,也在多个岗位工作过,这样,就让我对其他车间和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够更加清晰和全面地知晓自身岗位在整个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上的重大作用,从而让大家对自身岗位职责更加重视,也可以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这种轮岗制度,在座各位有什么看法和意见,请踊跃发言,毕竟这只是我的一个初步设想,可能考虑得不周全,还请各位前辈多多赐教,集思广益,力求更加周全,更加完善……”
听了郑少华的话,在座各位都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他们觉得,这种轮岗制度在水泥厂这种严格按照既定的工序和流程操作的企业是很难实现的。毕竟,每一个工序上的人对自身的工作职能是最清楚的,具体怎么操作也是最熟悉和了解的,如果实行轮岗的话,就可能让不是这个工作岗位的人来操作,很可能不但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还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频率。
看大家都沉默不语,郑少华望向左边的副厂长,说道:
“杨厂长,您主要负责水泥厂的内部管理和日常事务,您怎么看?”
这位杨副厂长,名叫杨镇宇,主管水泥厂的内部管理和日常事务,与另一名副厂长李卫国,恰好相反,前者主内,后者主外,前者主抓水泥厂内部管理,后者主抓水泥厂生产经营。他们就像是厂长的左右手一般,左手抓管理,右手抓经营,相互补充,相互裨益,共同服从厂长命令,并接受厂长的直接领导。
“我觉得,这种制度施行起来有一定难度,也存在一些弊端……生产车间的工人都是流水线作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正因为是流水线,才要求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和马虎,不然就可能会酿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如果轮岗的话,让不熟悉这个岗位的人来操作,出现错误的频率就会增加,自然非常影响水泥厂的正常生产与运营。”杨震宇从容而坦诚地说道。
“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有考虑……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新岗位不熟悉,难免会有疏忽和错误发生;但是,只要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操作,我相信大家很快就会慢慢适应新岗位,也会对新岗位的内容更加了解。我觉得,只要把最初一两个月最难熬的时间度过,一旦他们熟悉了新岗位,自然不会有什么疏忽和错误了。我们应该看到轮岗后给车间带来的好处,而不应该只局限在最初的那个困难阶段。大家觉得呢?”
听了杨震宇的话,郑少华面向在座各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初衷,希望能够说服大家,把这个制度更好地推行下去。他相信,轮岗后工人们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听了郑少华的分析后,再次令大家感到出乎意外。他们没想到眼前这个新厂长,这个曾经是水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的年轻小伙子,居然能够看得如此长远,不禁令他们再次感到一种佩服,为自身感到惭愧。
随后,大家纷纷谈了各自的看法,不过渐渐开始往郑少华方面偏斜,开始慢慢支持这种轮岗制度。
有些车间主任甚至还进一步说明,刚开始的一两个月必须由相应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来带着,直到大家比较熟悉,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把这种制度有条不紊地推行下去。
看大家纷纷表示了支持和肯定,郑少华又把另外的多劳多得这项制度也进行了说明。其实,这种制度水泥厂之前也有,只是不够完善。有了轮岗制度后,郑少华把这一多劳多得的制度做了更加全面的补充和完善,力争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水泥厂的产量和销量。
渐渐地,大家似乎已经适应了这位新任厂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并且在心中慢慢消除了之前的偏见,纷纷觉得这位新厂长虽然年轻,但是看待问题不乏远见和高见,着实令他们感到佩服,也把他们的心结完全解开了,开始以正常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最大程度地把今年的规划方案落实下去,开展下去,执行下去,力争圆满完成任务。
这就是郑少华新官上任后的三把大火:一是主抓生产质量,二是完善规章制度,三是落实轮岗制度。
这三把大火在这群中层领导的大力协助下,很快便在整个水泥厂开展起来。
一时间,整个水泥厂焕发出一种新的气象和面貌,大家纷纷以一种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随着这些规划方案的进一步下落,也极大地调动了工人们的热情。
就这样,郑少华新官上任三把火,就仿佛给寒冬里的水泥厂点燃了三把熊熊燃烧的大火一般,把水泥厂带入了一种焕然一新、朝气蓬勃的状态。而郑少华这个年纪轻轻的新任厂长,似乎也逐渐得到了厂里人们的认可和肯定,上到中层领导干部,下到普通的车间工人。
第284章 一览山小
过完年后,不知不觉,郑少华已经工作有一周时间了。
这一周,对他来说,就仿佛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般,充满了极大的戏剧色彩,也充满了巨大的挑战意味,让他的内心承受了太多压力。
不过,在这些压力面前,他并没有被打倒,也没有被打败,反而越战越勇,逐渐突破了自我的狭隘,向着一个更加博大、更加开阔、更加勇猛的自我发展。
从实验室的一名科研人员一下子升到了水泥厂一把手的厂长位置,从过去对经营管理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积累层面,到他亲自制定了水泥厂的全年工作规划,并将这些规划有效地传达和部署下去。
这一切,对郑少华来说,就仿佛做了一场梦一般。
直至现在,当他从过去一周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走出来时,仍旧感到这一切显得不那么真实,如梦如幻一般。而且,对于刚刚过去的一周,他就仿佛经历了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一般。
在这一周里,他甚至都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审视下自己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仿佛一个被置于风尖浪口的人一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激烈的斗争和残酷的考验中,让他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战斗中,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拼尽全力去开展全年的工作规划,因为稍有不慎,便可能船翻人亡。
可想而知,这过去的一周,郑少华的内心该是承受了多么巨大的煎熬和挣扎啊!但是,在这些突如其来、令人防不慎防的挑战和变故面前,他只能一再告诫自己,奋力搏斗,勇往直前,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只能奋不顾身地前行,去迎接更大风浪的侵袭,去迎接更大暴风雨的洗礼。
或许,很多时候,在面对无法回避的挑战和挫折时,人内在的潜能便会被激发出来。
环境是激发人内在潜力的最有力推手。恶劣的环境,有时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它能够让人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在逆境中获得发展,在绝境中爆发力量,直至将这些所有恶劣而危险的环境一一克服,成功挺过暴风雨的侵袭,迎来风平浪静、曙光万丈的美丽风景。
在过去这一周里,郑少华就是在这种种的险境面前,一次次铤而走险,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突破自我,一次次成功释放他内在的潜能和力量,让他在短时间快速突破了由普通员工向最高领导转变的环节,快速突破了从理论知识向具体实践转化的过程,从而让他一次次完成了自我的超越与自我的蜕变,逐渐裂变成一个有勇有谋、处变不惊、临危不惧、胆魄过人、深谋远虑的领导者,几乎把整个水泥厂的人都诚服,并深入人心,渐渐确立了自己一把手的威信与地位,为他后面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石。
当大风大浪和狂风暴雨总算过去之后,郑少华这才渐渐感到一种雨过天晴的畅快感与愉悦感。
此时此刻,他独自一人坐在厂长办公室,不禁长叹出一口气,这才有时间来仔细回味这一周所发生的一切,甚至这才有时间来细细回味坐在这间厂长办公室的一种如梦幻般的奇妙感觉。
这种感觉,让他魂牵梦绕,让他心醉神迷,让他充满力量;同时也让他不骄不躁,宠辱不惊,时刻警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把名利得失放在心上。
郑少华觉得,应该以上一任厂长郭文军为榜样,对员工充满人文关怀,对事业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初心,时刻铭记当初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自己期望的是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从而警惕自己,不以物喜,不以暂时的成败而裹足不前,应该向着更加高远的目标迈进,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去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他才能真正感到一种成功和满足,而不是暂时的一点点成绩。
现在,水泥厂这艘大船,已经被他牢牢确定了即将开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