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过的感觉,一种美丽得无法抗拒的感觉。那还可能是一种牵肠挂肚,一种相知相惜,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痛。再说文学作品,它的产生也是受一定的感觉所支配的。这种感觉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那是独特的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的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可能是作家不经意的“浏览”,而这个事物的外在机缘又恰好和作家个人的情感体验相契合,这时就产生了对艺术和情感的独特发现。在艺术发现的影响下,产生了创作动机,于是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在外在事物的触动下,形成易感点,这应该就是作家创作之初的感觉。
可见,爱情和文学都是需要感觉的。没有这个特殊的感觉,就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情,也不会产生许多因为爱情的融入而诞生的优秀文学作品。爱情和文学的感觉,在本质上就是相通的:爱情是文学的核心,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是爱情的心灵驿站,是爱情的艺术呈现。多少文人骚客追求爱情的幸福、体验爱情的滋味、书写爱情的心灵,爱情枯竭的灵魂意味着文学的终结,多少人无法走出爱情的围城,却不小心走进了文学的天堂。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多少人相信万事万物的联系还有无功力性的存在?又是在爱情和文学中,我们可以找到人类最纯洁、真挚的情感。关于爱情的无功利性,虽然不能否认鲁迅的“爱必有所附丽”,但当爱情同整个社会状态进行比较的时候,它还是纯洁的。也许你已经不再相信世间还有真情在,可是我们的身边还是会时不时的充沛着爱情的感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千古绝唱,当爱情降临时,即使会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有人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后者。如果说为了所爱的人可以把最宝贵的生命都放弃,那还有什么事情会作为功利因素阻挡在真正相爱的人们之间呢?爱情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文学作品中,它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些真正能震撼古今、流芳千古的爱情故事也是无功利爱情的真正体现。不论文学作品,还是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演绎着的多少爱情故事大都以悲剧告终,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也许只有悲剧才有震撼人心的伟大魔力,才能推动人们一步步地走向真正爱情的门槛: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芝,都为我们展示了《汉乐府》中那“山无陵,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款款深情,也正是这涤荡了功利的真情,为后人上了一堂堂爱情教育课。而文学也深深的打下了无功利的烙印,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而以淡泊之心对待,同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的审美世界。正因为作家和读者的这种平和心态,让文学变成了一方净土。在古代,作家的创作强调艺术的独一无二,也没有同读者直接构成利益关系,虽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变得日益复杂,但是文学的无功利行还是会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的。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爱情和文学一样,唯有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毅力才能酿造出芳香的美酒;“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爱情和文学一样,都是凭着一种最独特的感觉开始它的美丽旅行;并不是要达到了怎样的目的,爱才成为爱,文学才成为文学。从落后的过去到繁华的今天,爱情和文学怀着不变的情怀,携着手,穿过时空的隧道,向我们证明着唯有在它们的世界里才能证明出的美丽。
2、唐诗中的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是唐代诗人经常歌咏的题材,也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人间有情,世间有爱,所以我们心有所系,思有所念。诗人们将爱情中的欢乐与悲伤,那种焦虑、期待、思念、追忆……等经历和感受,写入诗篇。今天我们读来,仍然感到那样刻骨铭心,魂牵梦萦,就像发生在我们眼前、身上,怦然心动。元好问说:“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道尽了爱情力量的伟大,痴情男女,为爱牺牲,不正映证西方的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又像相恋中,“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浓情蜜意;相别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之苦,也正是时下恋爱男女的写照。至于,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千多年来,有多少男女用这两句诗,来向对方表答自己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千秋万世受其感动的读者,恐怕是难以估计了!
【爱情诗中常用的意象】西方文学理论说:诗是最精炼的语言。因此,古典诗歌往往能在短短的几个字,涵摄许多惊天动地的情怀。在唐诗中,有许多象征爱情的意象,如:鸾镜、比目、鸳鸯、蝴蝶、比翼鸟、连理枝、结发、牛郎织女、巫山云雨、金风玉露、冰心玉洁、红叶题诗……等等。
初唐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有这样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传说:比目鱼,身体扁平,只有单眼,必须两鱼合在一起凑成两个眼睛,才能游行,像是一对同甘共苦的夫妻,另外,鸳鸯是种美丽的水鸟,双双对对,整日在水中游戏,未尝相离,据说,只要捉到其中一只,另一只会相思至死。愿为比目,愿为鸳鸯,这是多少世间南女对爱情的肯定与渴望。神仙何羡?甚至生命也可抛!像汉末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男女主角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妻鹣鲽情深,却被蛮横的婆婆给拆散,最后兰芝投水,仲卿自缢,死后二人合葬,坟上梧桐交柯,化为鸳鸯飞去。而小说戏曲中的《娇红记》,申纯和王娇娘这对深情的男女,生前不能婚配,死后也化为鸳鸯。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同穴,化为蝴蝶的殉情故事,不断在戏曲电影中上演,不知赚取多少同情的热泪。
另外,“鸾镜”也是唐诗中常出现的意象,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白居易在《太行路》中说:“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温庭筠《菩萨蛮》也说:“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传说中的鸾鸟,雌雄经常形影不离,出入成双。南朝刘敬叔《异苑》曾有这么一个故事:罽宾王有一只失去配偶鸾鸟,三年都不鸣叫,夫人告诉他:“据说这种鸟见到自己的影像就会鸣叫”,于是悬挂一面镜子来照它,果然鸾鸟见到镜中的自己便开口鸣叫,鸣声悲凄,半夜即冲撞笼子而死。这种忠于爱情的鸟,古人便把它铸在镜子里,就是诗词中常出现的“鸾镜”。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唐代的爱情诗篇,浩如瀚海,不但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或叙幽欢,或叙离怨,或写男女恋情、鹣鲽深庆情、相思痴情、风流绮情………,佳词丽句,多不可胜数。诗经一开始,就提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曾几何时,恋人的一颦一笑,都让我们“寤寐思服”乃至“辗转反侧”,最后终于迎娶成功,此诗被誉为千古绝唱,连孔子都赞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给予极高评价。
【人约黄昏后】男女的恋爱,本不是都“发乎情,止乎礼”,在传统社会下,“约会”似乎变得十分不允,所以欧阳修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句。中唐诗人元稹写了一篇著名的《莺莺传》,里头有一首诗叫《答张生》: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此诗非常有名,改编的《西厢记》,名称即从第一句诗而来。意思是说:站在西厢下,月升户开,映在墙上的花影来回摇动,是我那可爱的情人来了吗?将热恋中的女子心理,刻划得非常深刻。另如李商隐的“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独处本无郎”,更把男女偷欢的心境,揣摩得十分真切。
一般而言,诗歌中所表示的爱情都较含蓄,只有在小说戏曲中,方能见到像红拂女夜奔李靖,或像白娘娘主动追求许仙,如此前卫的女子形象。
【少女怀春,老女不嫁】唐代才子刘希夷的《春女行》一诗中,在他笔下的少女,显得娇媚可人,但花开花落,芳华虚度,徒增感伤。而他的“洛阳儿女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更说明女子害怕老去的伤春情怀。杜秋娘有首作品《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代无花空折枝。
此诗题旨一言以蔽之,即“莫负好时光”。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萦绕心中,有种不可思异的魅力。由于唐代社会较为开放,女子也都勇于追求爱情,属于闺阁春情之做较少,像《诗经&;#8226;摽有梅》中那位过了适婚年龄的老处女,心急如焚的模样,或民歌中“老女不嫁,踏地唤天”那样大胆直率,在唐诗中似不多见。
3、宋词中的爱情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像蜜一样甜,也像水一样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