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奇女子-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心大略说了点了现代的商业思维,晚春现在就剩下崇拜了:“你还懂经商,你怎么什么都会呀!,你太了不起了!”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了,就要到午饭时候了。

    晚春支支吾吾的说:“柳心,我觉得咱俩真合得来,我娘家是商户,你也懂经商,可能是上辈子的缘分吧,你、你和我结拜为姐妹怎么样,我也读书识字的。”

    说完,晚春用恳求的目光看向柳心。

    柳心满脸黑线,心说你一个知县夫人和我死了丈夫的穷寡妇结拜,还用得着这么死气白咧的,况且知县大人知道还不得气死,你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嘴里却说:“晚春,我也觉得和你一见如故,只是老父母那儿可能会于理不合。”

    “春梅,去告诉老爷,我要和柳心结拜为姐妹,让他回来见礼。”

    丫鬟春梅答应一声去了前院,柳心此时沉思不语想着要是知县怪罪下来,怎么为自己开脱。

    其实柳心还是低估了这时代读书人的地位,王知县觉得自己夫人就一商户女子能和大才女柳心结拜是高攀了的;心理高兴着哪。商户的地位不但不比士家也比不上农户的,也就是王知县有良心,觉得自己是靠李家资助才有今天,而且李晚春没有一般商户女子的自卑,大方爽利和王知县夫妻和美,要不一个商户女子在官宦家是不可能有啥地位的。

    柳心不知其中的弯弯道道而已。

    不一会儿,门帘一挑,王知县、李厚德和明远相继进了屋。

    知县大人高声大笑道:“今天真是喜事临门,柳娘子要和夫人结拜,真是天大的喜事,快去准备香案,告诉厨子,准备酒席。”

    柳心还没缓过神儿,香案已经摆好。

    晚春拉着柳心在蒲团上跪下,开口说:“苍天在上,我李晚春,我柳心(柳心顺着她的话说),今日结为姐妹,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违此誓天诛地灭!”

    两人磕完头,相扶站起。

    头磕下去的时候,柳心心里猛地一沉,突然觉得自己在这异世有了依靠,古人重誓,结为姐妹那我就当亲姐妹相处。

    此时,两人相视一笑,仿佛有了血脉相连。

    李晚春二十八岁,柳心二十五岁,晚春为姐,柳心为妹,之后又给王知县见礼,口称姐夫。明远还有晚春的两个儿子志德、志明都来见礼。李秀才因是秦朗挚友,也被王知县认做贤弟,大家乐作一团。

    一会儿,开了两桌宴席,邀请了师爷作陪,大家推杯换盏喝将起来,柳心和明远有孝在身,以茶代酒也吃得不亦乐乎。

    这时宗规礼法已不似以前那般重视,只要不饮酒也不算大忌讳,况且结拜是大礼大义隆重异常的事情。

    饭后,柳心等人就要离开,晚春留了又留,看柳心不放心明珠,只好作罢,约好了去给秦朗烧百日,待百日后再大摆宴席认亲。

    临了,晚春拿出给明远明珠的表礼,明远是全套的笔墨纸砚,还要一本《五经要义集锦》,明珠的是一套金头面,还有两个金项圈,最后拿出一个珍珠头面给柳心;说这是给妹子的见面礼。

    柳心笑着推掉说:“孩子的礼物就收下,谁让你是当姨的,可我的就不用了,守孝三年什么也不能戴;等我能戴时再向你讨。”

    晚春想想也是,就不坚持了,心想等到时再给她弄个更好的。

    瞅瞅两个外甥,柳心有点尴尬,呵呵笑着,“志德、志明,姨是个穷人,拿不出值钱的东西当见面礼,等以后有钱了一定补上,今天就送给你们几句话,你们听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好,有志者事竟成……好联!”王天书拍手称好。

    柳心知道这幅对联有争议,有说是明末人写得;有说是清朝人蒲松龄写的,但不管现在有没有出世,都是励志的好联,也是柳心最喜欢的。

    看样子没人知道,柳心这作者就默认了,晚春和两孩子都是满满的感谢,这可比黄金白银贵重多了。

    柳心三人离开县衙,一个多时辰回到集镇,带上明珠,又带上徐氏做的吃食,坐着李厚德家的牛车回到秦家岗。

    回到家太阳就要落山了,柳心整理下从晚春那拿回的东西。

    今天在柳心去后堂时,王天书就把秦朗补助的糙米和银子都发下来了,另外还继续免除三年赋税。

    后来从县衙出来时,晚春又塞了两个包裹,在一个包里装了点心糕饼等吃食,另一个包袱里放了一百两银子、两匹素色棉布和一匹淡蓝色素花绸缎,再加上孩子的表礼,秦家现在是实打实的小康人家了。

    柳心叹口气:“姐姐,这情谊重了,日后我十倍百倍回报。”

第9章 家族() 
秦家岗一共有一百一十多户,八百多口人。除了十几户杂姓,剩下的都姓秦。

    这些秦姓人家分为两支,一支是以地主秦富家为主,一支以现任秦家族长秦坤元家为主,据说两支祖上也是同支,只是在秦家岗定居后就出了五服,两个秦家只是一般乡里关系了。

    秦朗就是秦坤元这支的,因为出了秀才,秦坤元这支虽然日子过得都不富裕,但在村里地位还是很高的。

    这段时间柳心在适应古代的生活,从去了趟县衙,领了补助,结识了李秀才、知县,拜了李晚春这个姐妹,秦朗这档子事就算翻过去了。

    柳心也终于有了在大明立足的资本,也融入了这个时代。

    柳心这日打算领孩子去拜访秦家的长辈。

    古代宗族家族是一个人立世的根基,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说明了家族宗族是共荣辱的,大明不但家族宗族、甚至同乡、师生都是很近的社会关系,犯事也是要诛连的,不像现代社会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亲兄弟还明算账。

    除了圆坟儿那天见过几个人,还有和坤山婶子拉过几次家常,这些天柳心也没再见过秦家人,上次要地事件后柳心就想亲自来族长这道谢的。

    吃完早饭,娘仨穿戴整齐,柳心找出一件半新的青色褙子穿上,在村里也算体面的装扮了。

    今天先去族长秦坤元家,问了明远族长家的路,柳心拿了两包晚春送的点心带着俩孩子走出院子。

    族长家在村里前趟房东头儿,柳心家在后趟房西头儿,走过去要穿过中趟房,差不多经过大半个村子。

    天还早,道上人不多,主要是些小孩子在玩耍。

    村里房子盖得不太整齐,有像柳心家这样小门小户三间房的,有家人多的是不太规矩的四合院,大都是泥土房,只有二三家屋顶装了瓦。

    差不多一刻钟,柳心娘仨才来到秦坤元家门外。

    这是个四合院,房子盖得年头不少了,木头大门风吹雨淋的已经斑驳不堪。

    柳心上去使劲儿叩了几下,院里一个妇人的高声问:“谁呀?”

    一阵蹬蹬的脚步声急促的走来,大门吱嘎一声打开。

    “秀才家的,快,快进来!”

    柳心三人进到院子,屋里又出来几个年轻的媳妇和姑娘,估计是听到说话声,大家迎了出来。

    明远嘴里“奶奶、婶婶、姑姑”地叫着,柳心就着这辈分也叫着“大娘、弟妹,妹妹”不漏痕迹的打招呼,知道这就是秦坤元的娘子、儿媳妇和女儿。

    大家簇拥着娘仨进了堂屋。

    柳心对秦坤元的娘子说:“大娘,这些天都忙这儿忙那儿,今天才有空过来看看,不知三爷和大伯可有空闲。”

    秦坤元论辈分是秦朗的大伯,秦坤元的父亲排行老三,现在已经是秦家岗辈分最老的长辈,小字辈都叫他老祖,秦朗叫他三爷,柳心也就随着叫了。

    秦坤元妻子李氏热情地说:“侄媳妇儿,你以前也不出门,这些年也没见过几回,咱娘几个没说过几句话,今天可要在这多待会,你三爷和大伯在后屋,我领你去看看。”

    柳心娘仨随着李氏来到后屋,也许是听到了前屋说话声,几人刚到门前门就从里面推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走了出来。

    古代人都显老,老人头发白了大半,看精神很不错,腰板挺直。

    柳心三人上前行了礼,进了后屋,里间的床上躺着老爷子,看年纪七八十岁。

    看见柳心娘仨想挣扎着起来,柳心和明远忙上前扶住,让老人躺着说话。

    柳心把一包点心打开,让明远拿一块放到老人嘴里,另一包递给李氏说:“大娘,这是前几天去县衙,知县老爷家送的,给三爷和大伯尝尝。”

    “知县老爷?”秦坤元吃惊的问柳心。

    柳心就把去县衙的事详细说了说,柳心娘仨没觉得是什么大事,可听在秦坤元几人耳中可是天大的事了。

    这时代老百姓和当官的是两个阶级,秀才已经被全家当做神明一样恭敬着,知县老爷那是秦家这样人家几辈子也不一定能攀上关系的大人物了。

    半晌,秦坤元才缓过神儿,眼里再也没有对晚辈的傲然,甚至有了些许恭敬的目光,连三爷也挣扎着围着被坐了起来。

    “侄媳妇儿,你还和知县夫人结拜了姐妹,烧百日还要亲自来,这,这可是我们秦家的大事儿。”

    想了想,秦坤元吩咐李氏,快去准备午饭,把近支几家长辈找来吃饭。

    柳心和秦坤元聊了一会儿,对秦家岗的事也知道个七七八八了,这秦家除了死去的秦朗这个秀才外,剩下的连个童生都没有,只要几个人认识个把字儿,都在这里种田,前几年糊口都成问题,这几年因为秦朗是秀才的关系没交粮税,才有了点起色,但也是能吃饱饭而已,只有个秦玉因为外祖家家传的秀活儿好,她和他娘做了绣娘,日子好一些。

    柳心原本只是单纯地来认认门;方便以后在家族中顶门立户。可现在柳心改了主意,家族力量不强实在是短板,不但对自己,就是以后对明远也是扯后腿的,振兴家族是绕不过去了。

    拿定主意,柳心也不犹豫,郑重地对秦坤元说:“大伯,我秦家子弟众多,可读书识字的太少,我也算识文断字,以后要是可行,孩子们就和明远明珠一起和我读书识字吧,读书好的就考考秀才,读书不行的,识些字,我再教教记账,以后出去做个掌柜的,账房也是个出路。”

    “你能做女先生,那可太好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这个,这个;可是各家不富裕,这束脩和笔墨花费……”

    秦坤元说着说着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

    柳心笑了:“大伯,这个你且放心,咱秦家之人,我怎么能收束脩,笔墨纸砚虽然花些钱,但知县老爷对我有些资助,我买些便宜的还能够支付一阵子,考科举的时间长花费多,只是识些字学记账不用太长时间,而且我还打算过段时间和知县家的姐姐合伙做些小生意,学的差不多就能去帮忙挣钱了。另外,我还忘记告诉大伯,知县老爷已经答应咱家还能免三年粮税的。”

    秦坤元这下高兴了,连三爷也老泪纵横,直呼:“祖上有德,祖上有德了!”

    说话间,到了午饭时候。秦家近支各家长辈都来了,摆了三大桌子,秦坤元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招呼大家了。

    吃饭间,秦坤元把柳心的想法当众宣布,大家激动地一时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