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间坤山大娘又来过一趟,帮柳心在集镇捎回来二十斤糙米。
    秦家厢房一大半是书房,桌子上摆放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宋·朱熹著有的《四书集注》、《大明律》、《三字经》、几本字帖、书信等物。
    四书五经是科举的必考科目,是每个想考取功名的人都会准备的,只是看着字迹;应该是秀才自己抄录的。
    柳心把《三字经》拿来考问明远,这小家伙儿很聪明,居然已经学个七七八八了,而且常用字也会写近百个,柳心让他开始学习《大学》,同时教明珠学《三字经》。
    没事时柳心翻看这些书,把搁置已久的古文底子捡起来,练了几天大字,渐渐也适应了毛笔的感觉,当然能不用还是不用为好。
    一晃儿,守孝的日子过了七八天,一切都正常。
    直到一天下午,柳心又要考问明远读书,小家伙儿执拗了一下,抬头涨红了脸说道:“娘,爹以前说娘不识字,不喜欢娘,有一次爹的同窗李秀才叔叔来,还不让娘去招呼,说娘是粗鄙之人,上不了厅堂,可娘明明学问很好,怎么爹那样说娘,再说我也从来都没看过娘读书,娘怎么什么都懂哪?”
    小家伙儿越说声音越小,有点不好意思,似乎责备去世的爹有些不孝了。
    柳心一愣,心里说“坏了,露馅了,这柳娘子不识字呀。”
    柳心咳嗦了几声,稳稳神儿,缓缓地说:“娘以前不识字,可你爹识字,他写字时我就偷着看,读书时我就偷着听,逐渐就识字了,娘有时打扫房间也偷偷看书,你们不知道的,对了,你看娘的字写得很差吧,就是因为娘没时间偷着练字,所以字写得不好,可娘聪明呀;以后也会写好的;是不是明远聪明就像娘了。”
    明远眼里顿时露出敬佩的神色,这娘实在太厉害了,简直比秀才爹还强大呀。
    ”娘,我以后也会像爹一样考上秀才的,一定赶上娘。”
    “我家明远不但能考上秀才,还能中举,还能成为大明朝了不起的大人物。”
    “娘也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娘俩儿说着说着都激动起来。
    多年后,明远想起这一幕,还觉得娘那一股气势无人能敌。
第5章 要地() 
转眼秀才去世十日了。
    柳心上午正在屋里练字,大门吱嘎儿一响,进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柳心记得这是圆坟那天随坤山大娘来的坤木家婶子,赶忙热情地把她迎进屋里。
    坤木婶子神色恹恹的,和柳心东扯西扯地说了会儿话,之后俩人就找不到话题,都尴尬起来。
    柳心就问:“婶子,你来这是有事吧?”
    “没事儿没事儿,就是来坐坐、坐坐,没、没什么大事儿。”
    柳心看坤木婶子支支吾吾,想说又不想说的样子,心理琢磨这一定是不好说的事,就笑着说:“婶子,有什么事我能帮忙的一定帮,您别客气。”
    坤木婶子一听柳心这么一说,脸红了,一红红到耳朵根儿,更加难为情了。
    过了半天才一咬牙说:“侄媳妇儿,你别恼,族长让我来问问你以后咋打算,要不你家这地族里收回去给你种着。”
    柳心心里咯噔一下,这是要来抢家产哪,先要我地,说不定过段时间再要我房,我这是遇到极品家族了。
    柳心顿时怒了,“婶子,我家相公尸骨未寒,我能怎么想,有儿有女的,我自然得把孩子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立业。我那几亩薄田我有手有脚怎么也能伺候,就不劳别人帮忙了!”
    坤木婶子结结巴巴的连连摆手说:“侄媳妇儿,那个,那个,你别恼,族里想秀才这些年照顾大家,也免了粮税,秀才这一去,大家不能亏待了远哥儿,想你们孤儿寡母的,也没个劳力,这农活以后也没法干,就琢磨把你家地收回来,大家轮流种着,按二石一亩给你家口粮,地里的出产不够各家填补一点,咋不能让你们母子饿着,要不俺们也对不起秀才呀!”
    坤木婶子边说边看着柳心,瞧柳心一脸怒意,很是难为情,涨红了脸,喃喃地说:“那个,我们也不对,我们也寻思,万一你改嫁了,我秦家的孩子随了你去受委屈,想留在秦家,家产留给远哥儿……”
    柳心听她前面说的;已经消了怒意;又听她这么一说;倒是升起一种好感,秦家也没错,害怕自己改嫁孩子受委屈,给孩子保留家产,而且还答应每亩给两石粮食,这纯粹是要帮扶她家。
    这时代粮食产量低,亩产平均不到二石,上等田最多二石多,下等田也就一石多,再交了粮税,也就能剩下一石多一点。
    在这粮食紧缺人人吃不饱的时代,族人从自己嘴里省粮来贴补她们娘仨,这实在是应该感恩戴德的事了,至于说给孩子保留家产,柳心倒是没介意,别说她暂时没改嫁的想法,即使有也不可能亏待孩子的。
    柳心脸色转晴,笑了笑:“婶子,我知道大家是为我考虑,但相公走了,我就得顶门立户,远哥儿过几年就长大了,他还得读书考秀才,我得刚强些,啥事不能总靠别人帮着,得自个儿把日子过起来。不过到时农忙了,我也真的找大伙帮忙,婶子,到时我还得找你帮我收麦子哪。”
    看柳心把话儿拉回来,坤木婶子也面色好看起来,一个劲儿说到时一定帮忙。
    俩人又热热乎乎地唠了会嗑,柳心借机打听了村里的情况。
    知道了左边的邻居是关山家,这村有三户姓关的,是哥仨儿,关山是老大,家里日子一般;老二就叫关二,也不知还有没有大名,反正村里一直这样叫,是个铁匠,打些家什卖;老三关祥在集镇里开个小饭馆,这小哥俩日子过得挺好。右边的邻居叫秦坤水,是本家的堂叔,坤山婶子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些秦坤水家的事。
    柳心心里真服原主了,到这九年连邻居都不认识,这也太宅了。好在现在的柳心机灵,旁敲侧击地了解了不少情况。
    把坤木婶子送走后,要地事件也就过去了。
    不久没用柳心吱声,田里小麦秦家族人就给播种完了,只是快种完时缺了点种子,坤木婶子到柳心这儿来找,柳心这才知道族人已经帮自己快种完地了。
    柳心心理过意不去,到地里一看,十几个男子在自己地里忙乎,再有半个时辰就干完了,大家看柳心一个劲儿感谢,都憋红了脸不好意思起来。
    柳心回去后觉得过段时间有空还得和族里各家走动起来。
第6章 拜会李秀才() 
这日,柳心在一本字帖中看到一打盖着县衙大印的字条,按时间排序最后一张写着:“领取纹银壹两半,糙米壹石零捌斗,戊辰年冬,秦朗。”这是秀才领取补助的回执,看情况是一个季度领一次,而且是在下季度初领上一季度的。
    按照这么一算,秦秀才还有去年三个月及今年一、二月的没领,当然不知去世这个月算不算,或者这个季度算不算也不好说,但这可是笔大收入。
    这时代家家粮食不够吃,不出重劳力时每天都是喝粥,很少吃干饭的。
    柳心家这半个月坚持一天吃一顿干饭,家里的糙米快要见底了,白面也剩下不多了,这几日就要去买粮,这要是能领到粮食和银子实在是意外之喜呀!
    这补助怎么领,得找人打听下,柳心想起秦朗的同窗李秀才。
    李秀才叫李厚德,住在离这儿十里的集镇上,大概二十四五岁。这几年他来过家里几次,叫秦朗为秦兄,秦朗称呼他李贤弟。虽然秦朗没让柳心去见礼,可就这么三间房,还是有点印象的。
    看来得去趟集镇了,柳心盘算着。
    第二天早饭后,柳心领着两个孩子去集镇。
    走的时候,柳心还担心这十里路,明珠是不是得让自己背着,可这两个孩子蹦蹦跳跳权当郊游了,半个多时辰来到了集镇。
    这里是个热闹的小镇,柳心没空看风景,找附近的一个大娘打听下李秀才的家。
    这秀才在古代可是名人,大娘用手一指,前面大概二百米有一个黑木大门就是李秀才家了。
    娘仨走到门前,柳心从袖子中拿出昨天下午写好的拜帖,让明远拿着前去叩门。
    大门吱嘎一声响了,走出一个五十多岁的青衣老伯,问道:“有事吗?”
    明远把拜帖送上,躬身道:“小子秦明远,先父秦朗,秦家岗人,特来拜会厚德叔叔。”
    老伯拿着拜帖关门回去,不到一刻钟,大门又吱嘎一声打开,走出一男一女。
    明远一见来人,上前一步跪倒在地,口中说:“侄儿明远见过叔叔。”
    那男子赶紧扶起明远,看向柳心上前见礼道:“嫂嫂,小弟厚德有礼了。”
    柳心也赶紧虚还一礼。然后他又介绍他的娘子徐氏,大家又是一番见礼,才把几人让进院里。
    这是个二进的小院,院里有个小小的花池,看来这是个风雅的小康之家。
    落座后,李秀才面露哀色,说“秦兄半年未见竟离世而去,实在是晴天霹雳,好在明远侄儿聪慧,嫂嫂也该节哀。”
    随之又回顾和秦朗的往来情谊,众人都戚戚然。
    之后李秀才又说起领取糙米和银两的事,这是柳心在拜帖中提到的。
    “秦兄和我是廪生,按朝廷规定只能领取糙米六斗,可本县老爷对读书人多有照拂,又单给廪生每月半两银子,这是老父母对我等的期许。”
    柳心心理一沉,原来银两不是朝廷给的,而是知县给的,李厚德嘴里的“本县老爷”和“老父母”说的都是知县了,这就不好办了,朝廷给的可能还好要回,可银子就看知县老爷的态度了。
    李秀才也知道这事的轻重,思量了一下说:“嫂嫂,我看您也是通文墨之人,回去后写一份陈情给老父母,明日我陪嫂嫂及远哥儿去趟县衙,拜见老父母,看事情是否能回旋一二。”
    柳心忙道谢道:“实在是多谢贤弟为我奔波。”
    明远也上前施礼答谢。
    和李厚德约好明日卯时在集镇出发去县衙,柳心带着明远和明珠离开李家。
第7章 县衙() 
第二日寅时,柳心和明远明珠就启程去集镇,不到卯时就来到李秀才家。
    李厚德看到明远明珠都来了,诧异一下,说:“嫂嫂,县衙离此三十里,我们坐牛车也要一个多时辰,明珠还小,赶这么远的路有些不妥当,还是让你弟妹带她在家为好。”
    徐氏也忙抱住明珠,笑语道:“明珠,和婶婶在家,给你做好吃的。”
    柳心从昨天回去也为这事犯愁,可她和谁都不熟儿,把孩子放哪都不放心,徐氏这么一说倒是给柳心解了围。
    柳心忙道谢:“弟妹,这可拜托你了,我正发愁哪!”
    拉住明珠的手,柳心细细嘱咐了一会儿,小家伙儿也没哭闹,和徐氏进了屋。
    辰时一刻,牛车进入县城,这明显繁华了许多,酒楼和客栈林立,小商贩叫卖声不绝,沿途走了约一刻钟,莱阳县衙就在眼前。
    柳心几人下了牛车,整了整衣襟走上前。
    县衙坐北朝南,木质大门,门上雕件略显陈旧,两个石狮子在大门两侧,虽日久色泽趋淡,但还威风凛凛,平常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