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响,让自己无法入眠。
    柳心这些天不敢独处,而是走出家门,白天在热闹的小市镇旁行走,和大家微微地笑着,偶尔还会买一点小零食。
    秦家岗的众人不时地给柳心送些菜肴,问着京城和江南的风光,无不透露着羡慕的神情。柳心一一笑盈盈地作答,她再用时间慢慢地打熬着自己,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让自己的感情沉淀下来。
    心伤、情伤,自己真的伤不起!
第228章 心纯出嫁() 
柳心回到秦家岗不久,心纯也从登州赶回秦家岗。
    去年进京,柳心是领着明珠去的,把心纯留在了山东,这一晃儿,娘俩有很久没见了。
    柳心的这几个孩子,明远和明珠在京城、木川在河南、木周在江南、心纯在登州,这几个人很少聚全过,可万幸的是柳心现在身边又多了个丫丫秦心雅,才不显得那么孤单。
    心纯倒是很喜欢丫丫这个妹妹,把她当做自己亲妹妹一样看待,柳心也乐得让她们姐妹情深,任由两个大小孩子嬉闹。
    心纯已经十六岁了,很快就要到出嫁的年龄了,柳心在安心的过了一段小日子以后,突然想到应该给心纯准备嫁妆了。
    “哎,女儿都要出嫁了,自己已经是老太婆了。”柳心想着不禁升起了无尽感慨,前段时间那种心伤情伤的感觉都要冲淡了不少。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谁也不能在思绪中待一辈子,更何况什么永留心间了,柳心已经平和了许多。
    俞家的男丁在陕西,心纯如果和云峰成了亲,以后恐怕会到陕西去,柳心实在舍不得让心纯这么早离开,想把婚期往后拖一拖。
    柳心兴冲冲地去看戚夫人,戚夫人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从晚春去了京城,柳心也一直在外面跑,就只能和秦玉聊聊天,整日有些无趣,现在柳心回来了,戚夫人嘴都合不拢了,专门拿了一壶清酒和柳心喝了一壶,听着柳心絮絮叨叨地说不想让心纯早嫁,想多留几年,戚夫人笑话柳心也变得婆婆妈妈,不过却也一口答应,让心纯好好地陪柳心两年,反正俞云峰在这儿还要历练几年。
    柳心在戚夫人这儿得到准信,不过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的,比如说上好的布料、铺盖、该有的金银玉器、金环玉饰,柳心林林总总的一样样地准备着。
    俞云峰在戚夫人那里,虽然不是戚家人,但戚夫人是一个对娘家很好的人,把俞云峰的婚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儿来办,不时地和柳心参谋着准备些什么东西。
    柳心刚享受了几天安静喜乐的感觉,却不知俞家那边出了情况,俞家的老太君病重了。
    京城的俞将军府给戚夫人捎来了信儿,同时也隐约提到想让俞峰锋和心纯早点成亲冲冲喜。
    戚夫人去给柳心捎信儿的时候很不好意思,因为几天前她还答应柳心让心纯晚点儿出嫁呢,可是人生老病死是无法预料的,老人就这点心愿,又怎能不成全。
    柳心的心一下子沉入谷底,原本觉得婚姻离她好远好远,却不想着一下子就要出嫁了,乐悠悠的心纯也一时慌了神儿,丫丫更是舍不得心纯,直叫着姐姐别走,结果没等正式商量婚期,柳心娘几个倒觉得像天塌下来一样。
    戚夫人看着有些不忍,好在柳心和心纯只是发泄一下,事情该办还得办。俞家的人没在这里,也就柳心和戚夫人坐下来,找了登州有名的“神算子”给挑选了黄道吉日。
    因为俞府在京城,所以心纯和俞云峰要提前从登州出发。
    柳心前几天给心纯准备了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本想着一点点地挑选,几年也就攒够了,可现在时间如此匆忙,柳心一时倒不知如何是好了。
    不过京城到这儿路途遥远,真要是有些贵重的物品,大件儿的还真是很难搬运。而且心纯和柳心的性子差不多,都是喜欢极简生活的人,希望实实在在过日子,不喜欢这些奢华的东西。
    柳心于是干脆除了一些生活必备日用品外,就到了登州的金饰店给心纯打了全套的金、银、玉和珍珠头面,在绣坊挑了四季衣裳,其他的家具、床什么的,虽然是这个时代女子出嫁必备的陪嫁,但柳心可不想这么麻烦,数着家里的银票,勉强凑出五万两,让她到京城自己去买。
    柳心在登州和秦家岗分别安排的流水席作为嫁女的婚宴,秦家岗的老老小小都参加了这淑人府大小姐的婚礼,感恩秦家的登州府的官宦乡绅也纷纷入门道贺。
    一忙乎就到了年底,柳心打发俞云峰和心纯赶往京城,又把心纯随身的丫头、几个小厮和几个秦家护卫给心纯当作陪嫁送过去。
    崇祯九年在指尖哗哗的流过了,转眼迈入了崇祯十年的门槛,年前送节礼的时候,克鲁往江南送的信终于辗转到了柳心的手里。
    柳心也惊讶她自己和克鲁竟然得了同样一种病,中了同样一种毒,实在是太巧合了,而且自己恰恰是克鲁的解药,简直不敢相信。
    克鲁在信中诚挚的向柳心道了歉,说了当时特殊的情况。柳心没有怪克鲁,相反那悬着的受伤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原来克鲁还是那个克鲁。
    而此时的克鲁,已经来到了归化城的附近。自接到克鲁康复回来的消息,归化城就洋溢着一种欣喜的气息。
    按着探子的回报,娜木钟计算着克鲁的行程,这日带着部众在归化城二十里外迎接了克鲁的到来。
    部众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看到克鲁到来,娜木钟带头,后面跟着全体部众向克鲁施礼,齐呼:“欢迎大汉归来!请大汗继承汗位!”
    以前娜木钟就称呼克鲁为大汗,甚至很多部众也这么称呼。但是克鲁都没有答应,可这次不管是以前称呼为主子的、王子的,这次都统一称呼了大汗,看来是在克鲁走的这段时间内,娜木钟已经召集部众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在克鲁和娜木钟他們往回返的时候,在离城十里处,居然有很多黄教教众,甚至还有红教的人,连弘池法师也亲自来迎了。
    弘池走上前和空悟大师、克鲁见礼,并也真心祝愿克鲁能登上汗位。
    离城五里,漠南的各个部落首领已经在此恭候了,在这两年内漠南的大小部落或者投降了克鲁或者被克鲁打败而被迫投诚了,但不管怎样,现在大家都做足了架势恭请克鲁称汗。
    众望所归,归化城就期盼一件事,那就是他们的城主,林丹汗的儿子,给他们安定富足生活的克鲁能称汗。
第229章 秦明武定亲() 
归化城的部众正在积极的为克鲁称汗做准备,谁知青海那边传来消息,说有一伙明军在向青海逼近。
    青海在名义上说也属于克鲁掌管的范畴,毕竟当年林丹汗被皇太极追逃,败去青海,在那儿经营了一段时间,而且最后还在那儿去世的。
    虽然最后林丹汗的骨骸挪回了归化城,但是青海对于克鲁来说还是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是也有一些蒙古部众在那里生活和驻守。那里有异动可是大事情,克鲁赶紧带着五万部众向青海进发。
    实际上进入青海引起异动的这伙人正是闯王李自成这伙人马,他们是被秦明武和白杆军追到这里来的。
    李自成怎么和秦明武他们发生了关系。这不得不提提这几年秦明武进川后的事情。
    当年秦良玉进京求取良种,崇祯没办法,后来经过徐老夫人和柳心取得联系,柳心不但提供了良种,而且秦明武自愿跟着进川去推广农作物。
    川地和京城、山东都离的太远,秦明远走了大半年后给柳心捎回了一封书信,再之后一年也就一封信,平时基本没联系,谁也不知道秦明武具体在哪,是什么情况。
    秦良玉丈夫马千乘,世袭石砫宣抚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土司也并非四川本土,但因为秦良玉和中央政府关系良好,而且本身是汉人,所以她这个土司部落没有像其他土司那样特立独行,而是和汉民族友好相处。
    秦明武进川后就投入到了种番薯的大业之中。秦良玉的儿子马家几个兄弟都是军旅中人,对于研究种植实验这些事,自然不太擅长,所以在整个种植过程中,秦明武几乎整天都在地里一身水一身泥的,和白杆军以及周围的老百姓混在一起。
    石柱这一带气温高,四个月多一点,番薯就成熟了。秦明武到这儿四个月基本没有清闲,大家看着这个少年郎这么卖力气,都是人人夸赞,等到第一茬番薯成熟,大家才知道真是小瞧了秦明武。
    这个产量是以前的作物根本无法比的呀,而且不久后玉米也丰收了,这都是以往这一带没有种的。不但白杆军兴高采烈,老百姓也直念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田地里的事儿告一段落,秦明武也换下了下庄稼地的衣服,这一打扮俨然一翩翩少年郎,而且因为和白杆军混的熟,种地的时候没时间,现在稍稍空闲起来,看见军队里这些操练的把式,秦明武也上了手,毕竟在秦家岗的时候跟着克鲁也是练过的,秦明武绝不是柔弱书生,虽然秦明武的那一套和白杆军训练的这一套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一看都是练武的架子,这下马家几个兄弟可乐坏了,没想到小小的秦公子秦大人,现在居然也能变成了战场上的兄弟,就自然加深了袍泽情意,很快秦明武和马家几个兄弟成了好友。
    以前秦明武也去马府,但主要是和秦良玉讨论一下土地种植的事情,每次都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归。现在有了点时间,和马家几个兄弟因为兄弟情谊,马府去的就多了,在那儿有时也吃吃饭,甚至留宿过。
    很快秦明武就结识了马家的小姐马若兰,这马若兰原来并不是马家兄弟的亲妹妹,而是马家兄弟姑姑家的,应该是表小姐。可因为马若兰的母亲在生产的时候难产而去了,所以马若兰小的时候就被抱回了马家,也就随之改了马姓。
    秦良玉对马若兰非常疼爱,就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所以府里也没有人把她当作表小姐,而是当作了真正的马家小姐。
    马若兰十八岁,花朵一样的年龄和样貌,在石柱这一带是人见人爱。可惜马家门第高,秦良玉也不想委屈了马若兰,也想再好好挑选一下,所以现在还没有定亲。
    秦明武在石柱当地,由于农作物的大丰收,大家对秦明武是颇具好感的,在大姑娘小媳妇心目中,那都是好男人标准典型。石柱这一代不像中原内地那样男女大防,男女有了心意就会通过唱山歌或者赠礼物的形式表达出来,不管是拒绝了还是接受了,都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大家并不知道秦明武有没有成亲,有没有定亲,而且因为秦明武是官身,而且还是汉族,大家还有着一丝惧意,也没有人贸然的向秦明武提亲。
    秦明武在马家出没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认识了马若兰了,秦明武是大方性子,没有其他中土大家公子那么矜持,马若兰也是笑盈盈的回应着,听着秦明武和哥哥们一起说话。
    熟悉了以后。大家自然知道了秦明武原来还没有定亲,马若兰就上了心,马家几个哥哥也乐意促成,所以秦明武和马若兰就有意无意地碰到,聊聊天儿说说话儿,也都有些爱慕的意思,就是一直差着这张窗户纸没有捅破。
    按照土司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