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锦却仅仅只是一个小孩,对于感情终于还是太执着,元嘉对身边一直跟随着的暗卫使了个眼色,顿时就有几个人无声无息的潜伏到他身边。
元嘉拉着凌澈慢慢的跟着秦知,任由小家伙慢慢的倾诉离别之情。
“喝茶吧,知道你们两个有很多话要说。”凌澈特地献出手艺沏了一壶好茶,好好的给两个男人倒满。
“当初听到你遇难的消息,我真的以为你死了!”秦知到现在仍然耿耿于怀,不仅仅是凌澈,对于他的打击来说也是挺大的。
“当初遭到贼人陷害失去了记忆,所以一直回不来,现在朝堂一片稳定,你大可以放心。”元嘉缓缓的饮了一口茶,完全不拘束于礼节。
“那就好,我没有多余的话,只想告诉你,只要你元嘉一日做皇帝,那么我秦知便一日效忠于你。”
说罢,没等凌澈和元嘉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秦知直接站了起来,朝外面的关口走去。
“秦知,通过这一战成熟了很多”元嘉有些叹息,不知道是在赞赏还是在想其他。
“这就是当初我们会面的地方。”凌澈打量周围环顾了半响,终于慢慢解开了自己尘封的记忆。
“对啊,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元嘉显然被这句话带进去了回忆,有些惆怅的心绪也忘了不少。
“我们去房顶吧!”凌澈忍不住提议,在那里既可以看见小家伙,还可以看清楚天上的星星。
“好。”元嘉握着凌澈的手心,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第484章 家国天下,兴亡一战()
元嘉归来,朝堂上许多人始料未及。
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凌澈都没有想到,自己与元嘉还有重逢的一天。
她原本以为,元嘉早已不在这个世上。
但是自从那日,元嘉抱着小皇帝元锦一起上了早朝。朝堂上的大臣心里,却是很别扭。
元锦早早已经被众人推为皇帝。元嘉不在的这许多时日里,小皇帝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别看他年纪小,但他的心智却足以成为一代名君。
元嘉大难未死,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如此一来,祁明国却似有了两位皇帝。
这在祁明国是不被允许的。即使遍翻历史典籍,也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于是这一日,元嘉又抱着元锦一起早朝时。
元锦先是处理了一些奏折的事情,而后言官轻轻咳嗽了一声。
这位言官已经五十高龄,走路都开始颤颤微微了。
一众大臣见得言官出列,都自发地为他让出一条通道。
只见他穿着整齐的官服,又理了一下衣袖,双膝跪倒在皇帝近前。
“启禀皇上,老臣听过一句俗语:‘一山不容二虎’。虽然眼下祁明国的情况,用这句话不妥。但意思总是在那儿摆着。”
言官说完这句话,停顿了一下。
元嘉何等聪明,当即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
元锦当然知道“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元嘉体谅这位言官一心为国,又见了他因为年长跪在地上甚是吃力,所以用眼神示意元锦赐座。
“平身,赐座。”
皇帝话音未落,早有下人搬来一把椅子放在大殿右侧。
言官跪倒告谢,方才站直身子。随后斜着身子坐下。
皇帝抬了抬手:“爱卿说的极是,朕想继续听下去。”
老言官再次起身,拱手为礼:“祁明国本来只有一位皇帝。但是现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看起来,却似有两位皇帝。如若这样的言论传出去,怕是于国不利。”
皇帝轻轻点了点头。
“况且胡国占我京城。如果让祁明国的兵士误信了言论,岂不是军心涣散,全乱了套?此为其一。”
“并且现在举国上下,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号。‘秀王’还是高祖皇帝在世时赐予的封号。此为其二。”
老言官一席话说完,急急地喘着气。
皇帝扫视了一眼,一众大臣齐齐点头。
“爱卿说的极是。鉴于目前这种情况,众位臣工可有什么好的法子?”皇帝和颜悦色地看着殿下的众人。
元嘉却是含了浅浅的笑,在一旁看着元锦处理。他心里并不担心。因为他相信凭借元锦的智慧,一定可以把这件事情处理地圆满。
开始的时候众人料得皇帝或许会生气,所以私下里先推举了言官出面。
此时皇帝表明了态度,朝堂上一片祥和之象。早有人站了出来,却是当朝宰相。
“依老臣愚见,皇帝不可罢免。可封‘秀王’为摄政王。同理朝政。”
宰相话音刚落,皇帝先叫了一声好。
众人听得这一声,齐齐欢呼:“恭喜摄政王。”
元嘉跪倒在皇帝面前:“摄政王元嘉,参见皇上。”
元锦听得这一声,急急走下龙椅亲自相扶:“即日起,免去摄政王跪拜之礼。”
元嘉身份从此得以分明。有了统一的称号,众人无不欢喜。
却说这日下了朝,元锦与元嘉一同处理刚刚交上来的奏折。
元锦御笔朱批,如同往常一样,遇到大事总会征求元嘉的意见。
两人伏案而坐,转眼已是半日。
元锦又展开一本奏折,却是说到了胡国之事。元锦心里的火气一下子窜上来了。
“胡国犯我京城,已有许久。据闻,京城百姓在胡国士兵的蹂、躏之下,哀鸿遍野。”元锦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锦儿,这又有何难?待你御驾亲征,我们为你保驾护航。”凌澈亲自做了冰盏给两人送来,看见元锦的样子认真对他说道。
元锦喜出望外,当即拟下旨意:御驾亲征。
他刚刚下笔,却似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娘亲,但凡御驾亲征,必须要有一个口号。用什么好呢?”
凌澈看着元锦:“锦儿长大了,这个口号应该你来定,不是吗?”
元嘉对元锦微微点头,元锦心下了然,低头沉思。
“娘亲,我们就用‘家国天下,兴亡一战’如何?”
“好,这个口号最能鼓舞士气!”元嘉赞许地说。
一时都进入了备战状态。
先是兵部推举人选,皇帝加封抚远大将军。皇帝御驾亲征,大将军如同左膀右臂。
兵部查证军籍,户部调度银两。另有专人负责粮草供应。
皇帝嘱托他人监国,待得御驾亲征出发那日,留守官员直直送到城外。
百姓夹道相送,凌澈蒙着面纱坐在马上。望着逶迤向前的队伍,心中思绪万千。
她等这一日已经等了许久。现在胜利在望,实在是振奋人心。
“家国天下,兴亡一战!”百姓振臂高呼,凌澈不觉泪盈于睫。
大军走出很远,凌澈驻足回望。百姓在夕阳下变成一个个小小的黑点,久久不愿离去。
行军速度出奇的快。越往北去气候越是异常。元嘉时时担心凌澈的身体,好在早早的做足了准备,这一路她的寒疾并没有发作。
大军在离故都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这一日探子来报:故都百姓受尽胡国欺辱,早盼着这一日来临。
一路上大军没有受到拦阻。沿途百姓更是倾尽所能,为大军补充粮草兵马。
众望所归,士气高涨。再加上胡国的士兵平时骄奢惯了,丝毫抵抗不了祁明国的精锐之兵。
午后开始,不过守着故都攻了半日。守城的士兵抵抗了一番,奈何城里的百姓都站在了祁明国这一边。
夜幕渐渐合拢,胡国士兵缴械投降。
祁明国皇帝有令,缴械投降者,免去死罪,从轻发落。
待得一切尘埃落定,城里的百姓高举着松烛火把,彻夜欢呼。
士兵在故都暂作休整。祁明国军队纪律严明,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元嘉与凌澈不过休息了半日,便开始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他们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一雪前耻,灭掉胡国。
第485章 东邻国阻碍()
灭掉胡国的前期,元嘉与凌澈打的仗还算是顺利的,一路劈波斩浪,杀敌无数,双手沾染了满满的鲜血,像饿急了的野兽一般,疯了似的斩杀胡国将士。
胡国占领的地方,在元嘉带领部队的步步紧逼之下,胡国君主已然很愤怒,忍无可忍,那些领土也是他们的兵众用柔软的身躯和热烈的鲜血换回来的。
每到一个地方,元嘉和凌澈就会杀掉阻碍他们的人,面对利箭和飞来的尖枪,毫不畏惧,他们的勇敢已经无法用语言比拟。
可是,当他们到了有村民的地方,一定是不会滥杀无辜的,更不会让手下的人去做那些掠夺粮食、强抢民妇等伤天害理之事。
人在做,天在看,在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元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是他做事的楷模,他以后也会像他们一样,善待百姓,毕竟百姓无辜。
“将士们,我们已经打了这么长的战线,一定要坚持下去,把属于我们的国土夺回来。”元嘉在给士兵们打气,他的声音高昂,只是为了起到应有的作用。
他们一直不断的发动进攻,这些人肉身又不是铁打的,也会感到疲惫和害怕,难以解决掉身体缺乏的力量,只能从精神上下手,鼓舞士气。
战争节节胜利,拿回来好多弓箭,这些战利品就好像是士兵的荣耀,将士们士气大增,元嘉和凌澈的信心也增加了许多,在谋划着下一次的攻打地点。
在胡国这边,士兵们面对节节败退的局面,很是气馁。
正在治伤的兵对另一个陪在他身边的兵说道:“你说,我们这样子一直打下去,有什么意义?死的死,伤的伤,还不如直接把那些地方还给人家。”
他发的这些牢骚一点都没有价值,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怎么会轻易拱手让人,不具有战略意义。
胡国的谋士很是具有先见之明,事先安排了人去其他国家联合,因为谁都不想让别人强大,联盟的团队最具有胜算。
所以这就是战争中始料未及的地方了,元嘉和凌澈原以为在与东邻国交界的地带会容易过一点,让士兵们有个缓冲点。
结果在打到与东邻国交界的地方时,却遭到了猛烈的袭击,显然是早已做好准备,这场意外打了元嘉与凌澈个措手不及。
一连着几战下来,将士们伤亡惨重,元嘉眼看着一个个抬进去的兵,把战袍往营帐里一扔,就发火了。
“东邻国是嫌胡国欺负得不够吧,居然和咱们对抗起来了。”夫妻之间还是有一个冷静的好,听见这些话,凌澈没有马上开口,而是在思索。
元嘉和凌澈一直都预料的比较准确,只是这一次本来以为同是被胡国灭过国的东邻国,会在被胡国打怕了的情况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他们过去。
这时候,已经有个将军按耐不住了,直接未等通报,就直接冲了进来,怒气冲冲的说要与元嘉和凌澈商议此事。
这个将军还不忘向他们道歉,不应该私自擅闯的,只是因为太着急了。经历了太多胜利,对这次的失败还不适应。
于是他们一起进了指挥的营帐,看着平铺的地图有些发愁。
本以为这东邻国边界是一个好的突破口,可以长驱直入的攻打胡国,却在最不应该的地方卡住了战争的步伐。
胡国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