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萨前指5月30日22:30
前指连夜召集紧急会议,以完成中央的指令。各集团军首长、中央突击师的郝志刚少将和空军各师的师长都参加了。首先由参谋部门报告了当前战况:
——中方也感受到印军预警机的威胁,在它的指挥下,印军战机多次突入我军阵地,攻击我军的空军基地、防空阵地等,使我军遭受了一些损失。
——双方空军在激烈地争夺战区制空权。我战机在性能上占有一些优势;由于印空军集中攻击巴军,在数量上也略占优势,但已不能牢牢地掌握制空权了。
——印军深知预警机的重要,接受了上次全军覆没的教训。空中护航的战机不断,战线又南移了近百公里,没有深山峡谷可作近距离的隐蔽了。预警机的下方则有防空导弹阵地提供保护。预警机自身也倍加警惕,它总是在战线的后方100公里处的8字形封闭航线执行预警任务。
——预警机在基地上备战时也停放在机棚中,虽然机棚不足以抵挡直接的攻击,但机场上其他地方的爆炸或燃烧则影响不到它。基地也严加防范。
不管对空中的,还是对地面的预警机要想打掉它们就如同虎口拔牙。
然而再大的困难也得坚决完成统帅部的指令。郝志刚和参谋部的人员,还有空军的师长们,在地图上反复比划、讨论。熬了一个晚上,终于策划出一个绝妙的行动计划,得到前指的批准,任命郝志刚为行动的总指挥,前指的空军参谋长为副总指挥。稍事休息,郝志刚召集了行动的参与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关键人员,反复进行了计算机的模拟演习,忙了整个白天。
而我空军部队则在西线对印空军发动了猛攻,激战了整个白天。牵制了对巴军进攻的印军战机。在东线双方的战机也展开了激战。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给印军造成致命的伤害。我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预警机和EY-14协同指挥机详细地记录了印军各机场战机的调动情况,资料全部汇集到行动小组手中。
台拉登西郊印军野战机场6月1日5:45
凌晨4:30时,西线和东线各一支突击队准时出发,他们的组成基本相同。先介绍西线的情况,突击队由2架武直-13M组成。人员和装备更是令人费解,其中有8名飞行员,还是以空中英雄李向明少校带队的呢,还有12名机械师,在直-14M的机舱里装了不少空空导弹,还有一大堆的仪器和特殊工具,搭载了60名全副武装的突击队员。这支突击队沿着预定的最隐蔽的路线,关闭了所有的通讯设备,依靠微光夜视仪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山沟里贴着树梢,悄无声息地在无月光的漆黑夜空中飞向预定目标――这个离前线300公里的印军小型的野战机场,机载的“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则显示着周围的敌军防空雷达的动向。
现在突击队的机群已经在离机场1公里的地方停机隐蔽,这只有电动直升机才能做到。留下几名突击队员后,依靠夜视镜和长年练就的夜眼,特种兵战士分组扑向各自的目标。队长董启星少校率领6名队员,隐蔽地接近了小小的指挥塔台;4名队员则盯住了守卫停机坪上4架苏-27的2名印军卫兵;另外24名队员分成3组,接近了一个军官宿舍,一个空勤人员宿舍,一个地勤人员宿舍;还有12名队员则包围了警卫部队的营地。不久他接到各组人员就绪的信号后,发出了出击的命令。
这时,整个战区的上空都是静悄悄的,这又是一个小小的野战机场,自然是比较放松的。首先由董队长无声地打开了塔台的门,几名队员一冲进去,无声微型冲锋枪的几个点射,就解决了3名值班人员。10分钟内基地就落入了突击队的手中,没有惊动别处的印军。队长向前指报告“前进一”,表示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前指先后收到了二个突击队的报信,郝志刚舒了一口气。
为了安全,董启星少校命令一个小队去监视通往台拉登西边的印军基地的公路。这时装载我军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的直升机已飞了过来,突击队员们帮着机械师连忙把印军战机上的印度导弹换了下来。另一些机械师们可忙坏了,4架苏-27的油倒是装满了的,他们是忙着为战机装上另一个我军的敌我识别器。并装上我军的导弹,导弹完全不同于炮弹,它们都是带敌我识别器的,绝对不会打击自己人的。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行动计划是让这些缴获的印军战机用我军的导弹去打击印军的预警机。
但是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呢:我们以前缴获了不少印军战机,它们也是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的,为什么不用它们去执行任务呢?由于“敌我识别”是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问题,下文又多次提到,在此简略地介绍“敌我识别器”和“询问-应答码”的知识:
在敌我双方以先进武器大规模交战时,相互的协同和配合至关紧要。下面的二个例子很说明问题:
——1991年2月24日,在海湾地区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开始进攻,一辆英军的“勇士”装甲车也随同多国部队一起,开进伊拉克领土。A—10“雷电”是美军先进的攻击机,然而,机载MK—12敌我识别系统已有30余年的“光荣”历史了,早在海湾战争前,一些飞行员便十分担心这种系统作战时糊里糊涂,分不清敌我,以致发生意想不到的事。
突然1架执行攻击任务的A—10飞行员看到一个目标,然而,能见度太低,从几千米空中看下去,模模糊糊,但很像是伊军的坦克。飞行员见地面装甲车正向远方开去,不再犹豫,按动了发射钮。一枚“小牛”反坦克导弹从机上飞了出来。“小牛”导弹是美军十分先进的反装甲导弹,命中率很高,一般装甲车辆很难逃过它的追击。其速度很快,只听“轰”地一声巨响,导弹不偏不倚地把那辆先进的装甲车炸了个底朝天。其实,这辆装甲根本不是伊军的T—55坦克,而是美军盟友英军的“勇士”装甲车。在美军反装甲导弹爆炸声中,战车里面9名官兵当即血肉横飞,血洒沙场,而另外11名官兵也受了伤。可悲的是,那9名英军官兵至死还不知道炸死他们的竟是盟友战机!
——1994年4月14日,两架美军SH—60黑鹰直升机,在伊拉克北部禁飞区上空执行任务。突然,两枚空空导弹飞速而来,两架直升机当即被炸毁,机上25名联合国高级官员全部死亡,飞行员也被炸身亡。不过,这两枚导弹不是来自伊军,而是附近巡逻的美军两架F—15战斗机;两架F—15战斗机飞行员把美军SH—60“黑鹰”直升机当作是伊军的米-24直升机了。原因令人咋舌:直升机飞行员为了“节省”,关闭了“敌我识别器”!
它们的工作原理大致是,飞机上的敌我识别器接收到己方的“询问码”,就通过识别器发送出约定的“应答码”,在对方的显示屏上会显示“己方”的标记。实际工作时,其中的不少过程是自动的,如战机的火控系统接收到目标的应答码,就会自动锁定发射装置;高射炮的炮弹虽然没有识别器,可是炮瞄雷达接收到应答码会锁定发射装置;即使有自己人的飞机闯入了导弹的航线,导弹只要接收到应答码就会避开它,并且决不会引爆战斗部。后来可以用机载雷达来发送询问码和接收应答码,不过只有在雷达工作时才起作用,所以还是会装一个识别器。
那么询问码和应答码在使用中是否会被敌方截获呢?那是不可能的。天空中时时刻刻有无穷的电波在飞舞,你知道那一串是询问码,那一串又是应答码呢?当然询问/应答码的频率和编码是部队的绝密资料,即使使用者也是不知道的。它是太重要了。
设想一下,如果我军缴获了敌机的二件重装备,那么接收到敌军的询问码就会自动发射应答码了。将它装上一架战机就如同给它装上了“无敌装甲”,敌军的火控系统系统不会攻击它,导弹则会绕开它走,控制高炮的制导雷达都会去锁定高炮的发射装置。
当然,敌方一旦发现了这一点会立刻着手修改识别器的工作频率和编码,但这绝非易事,因为必须修改整个战区的防空系统、战机、直升机、战车,乃至每一枚导弹的识别器,每个遗漏都会是致命的。
机械师们很快把带来的12个缴获的印军战机上的敌我识别器的应答编码调整好了。6个全部装上了突击队的6架直升机,它们现在对印军已经是“自己人”了。一般的战机和直升机都可以装置二个敌我识别器,这是为了与友军联合作战时,可以防止友军的误伤。另外的6个则由一架直-14M把机械师送回去时带回基地,然后装上6架Q-6参加对印军防空系统的狂猛打击。
在这些准备工作快结束时,已经是凌晨6:40,董启星少校向前指发回报信:“前进二”。这简短的三个字,立即在西线掀起了激战的怒潮。我军的120架战机依次升空,扑向印军的防空导弹阵地和预警机。印军的预警机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印军的各阵地纷纷响起警报声,在空中巡航的印军战机立即抢占有利位置,预警机则向后退缩。印军的战机也纷纷起飞以迎战。一时双方的空军在空中剑拔弩张,空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奇怪的是中方的战机在飞到印军的防空导弹阵地前就折返回来了,印军战机自然不会上当,也在自己的预警机的控制范围和防空导弹阵地上空盘旋。中方的几次冲击都没有把印军战机引过来。印北部战区司令部没有摸清中方的意图,印战机得到严令不得追击。
根据事先的约定,巴方的56架战机也升空作出攻击的姿态,印军的西线司令部认为这是中巴的联合行动,引起了高度的警觉,立即命令60架战机迎战。预警机上的监控指挥人员忙作一团。巴战机当然也是在战线的边缘地带巡弋。印战机也不追击。
到7:15当地已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分,郝志刚发出了出击的命令。四架由李向明少校率领的装有我军导弹的、还涂着印军标记的苏-27战机直接扑向各自的目标,李少校和另一架战机的目标还是上次已经来过的久舒尔西边的印军基地,其他二架战机按照我军预警机的指示分别直奔空中的二架预警机。
由于印军控制的空域的空中有多达180多架战机在机动,根本没有人怀疑这四架“自己的战机”,直到这二架战机从高空以最佳的侧后方攻击位置,逼近到距各自的目标预警机20公里的时候,才引起了印预警机上指挥人员的注意,向他们发出了询问。这二名飞行员装出浓重的“印度式”英语模棱两可地回答,是作“迂回抢占高位的机动飞行”。接近到10公里时,才向它发射了二枚空空导弹,把预警机上的监控人员惊得目瞪口呆,还以为是误射,认为只要导弹接收到预警机发出的应答信号后,会自行偏离目标的,还质问飞行员怎么回事。我飞行员早就另外寻找攻击目标去了。可怜的预警机监控人员直到化为空中的火球,也没有明白自己的战机怎么会发射中国人的导弹来攻击他们。
在远方巡弋的巴基斯坦飞行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中国人难道发明了秘密武器可以轻易地突破印军这么严密的空防系统吗?在他们的心中油然升起了对中国同行的敬畏之意。
再说李向明少校率领了一架苏-27佯作要紧急降落,飞向了久舒尔西边的印军基地,塔台向他们询问为何要着陆,李少校也装出浓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