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内总参谋部8月29日4:30
侵老越军的惨重损失的报告不断送到越军总参谋部,他们招架不住了只好急报杜政明总书记,总书记决定在总参谋部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商讨对策。
首先由武国鑫总参谋长汇报前线军情,第1陆战旅的突击队全军覆没,20架直升机被毁,其中有4架是珍贵的卡-27反潜直升机。3个陆战旅从陆路进入老挝的全部被租截在险峻的山路上,离开万象至少还有300多公里。原定封锁中老边界的327师,遭到大批伪装的人民军的猛攻,损失很大,已被压缩到中老边界的西部琅南塔-芒海一带,特工4团只有很少的部队撤回了我国。进入中寮的437师和特工7团也损失很大。这二支军队的63架直升机,以及第1陆战旅地面部队的4架直升机全部被击落。至此总共损失了87架直升机。陆军能出勤的直升机损失了一半,陆战旅损失更惨重,4架舰载直升机被毁,总部无法与前线部队取得联系,前线的师部也无法与下属部队进行无线通讯。现在正在向各师团运送库存的无线电台,向各连队送步话机。不知中国人在这种环境下是如何维持通讯的。
老中边界的北侧,中国的44军已经展开了部队,并在向老挝进发。在中国边境他们建造了重炮基地,火力十分强劲,对实施封锁行动的我军327师威胁极大。中国的精锐39军正在向凭祥一带集结,其快速师的前锋已经空运抵达。边境地区的人员往来已经全部断绝。已经判明在老挝作战的是中国的27集团军,他们配备了大批适合山地作战的装备,如电动直升机、微型步兵战车、超轻型榴弹炮和无声迫击炮等。在整个白天他们没有出动武装直升机群,可是深夜开始他们的大批电动武装直升机群向各师的指挥部、炮兵阵地发起了猛攻,造成了我军巨大的损失。
武耀辉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难道我军没有部署防空导弹和高炮吗?”
这也是大多数与会者的疑问,越军可以说是最早与美军的直升机打交道的,一向吹嘘越军是世界上反直升机最有经验的,当年打下了几千架美军的直升机。
一向能说会道的武总长,在杜总书记的严厉的目光注视下结结巴巴地说道:“我军对此是有准备的,在白天没有一架敌军的武装直升机攻击我军,连我军的直升机也都是被隐形小飞机击落的。可是深夜向我军发起攻击的都是无声无息的电动直升机,等到雷达发现它们时,却显示是我军的直升机,现在的高炮也都是雷达控制的,发射全部被锁定,连肩射防空导弹都无法发射。在这种情况下,损失是可想而知的。敌军肯定得到了我军的敌我识别码。”
在座的都被惊呆了。
会场又响起了武耀辉的声音:“总部与俄国联系后,俄国专家有什么意见?”大家又燃起了一线希望,俄国人还是支持他们的,中国人的武器不是都是由俄国提供的吗?应该有对付的办法。
“俄国专家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他们告诫我们,电动直升机的航程远,速度快,机动性强,很难对付。红外跟踪的导弹是无法对付它们的。VHF甚高频雷达可以探测到隐形小飞机,不过探测距离不太远,精度也不高。指出中国肯定采用定时设定空隙的干扰办法,在看似连续的强烈干扰中,会按事先确定的时刻表不时中断一个极短的时段,供自己人发送经过压缩的信息。敌方没有这个时刻表,很难利用这个中断。一般只能采取消灭干扰源的办法。
“我军很难利用这些办法,以对付直升机而言,最有效的是肩射低空防空导弹,几乎全部是红外寻的,在山区,雷达制导对付低空目标是极其困难的。VHF雷达都很庞大,在山区死角也很多,要对付那些隐形小飞机谈何容易。去攻击敌军的干扰源更是困难。我军投入的2个师、3个陆战旅、2个特工团,一个步兵团,已经被分割包围。我们必须尽快作出下一步的决策。”
范文杰总理压住心头的不满,脸容严峻地问道:“总参谋部有什么方案?”
看到武国鑫难言的窘像,国防部长为他解围道:“刚才总参向军委提交了一个方案,主要的是,要求撤回陆战旅,以陆军为主实施作战。同时改变战术,我军将在上寮进行运动战截断中国军队的后勤通道,集中力量控制从骄诺山口到13号公路老挝最狭窄的地方,然后以一个师的兵力就可以控制下寮,然后在沙拉湾建立苏明达为首的老挝新政府。稳住阵脚后就出兵向万象进发,彻底搞掉凯齐。方案有详细的兵力部署。”
海军司令员阮文平一脸尴尬。全场沉寂。杜政明总书记沉思片刻,转向武耀辉问道:“武耀辉同志,你已经看过了方案,有什么想法?”
阮文平一脸紧张,唯恐武耀辉有什么不利于海军的提议。
武耀辉沉静地注视着总书记说道:“我同意尽快撤回陆战旅,那是我军宝贵财富,这次也得到了锻炼。”
阮文平和武国鑫都放下了提着的一颗心。
“我觉得战斗进行了一天,目前的情况大家也都清楚了,应该检讨一下我们原先的作战方案,为什么连二天都没有能坚持就要大幅度地修改了呢?我们曾经与中国打了十年仗,他们曾经攻占过我们的谅山。现在中国与印度也在作战,他们不但收复了全部的失地,而且毫不留情地反击,越过了边界攻占了大片的印度领土。印度入侵不丹,被他们全歼了入侵军,赶了出来。连30多年前入侵锡金的印军都被歼灭了。总参谋部准备的行动方案为什么不考虑这些呢?明知是中国出面支持老挝武力驱赶我国移民,怎么会认为中国军队不会介入我们与老挝的冲突呢?
“对中国军力这些年来的大幅度提升,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战争中装备有什么特点,战术上有那些变化,总参谋部都作了哪些研究呢?中国的军力早已不是1989年时的样子了。他们有一个空降军,各型直升机已经超过1500架。他们一个中央突击师的直升机就超过了我军陆军的直升机。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战争中的表现出乎世界各国的预料,引起了各国军方的震撼。我们想在陆地上对付这样一支军队,必须作周全的准备。”
一看武耀辉没有追究海军陆战旅失败的责任,武国鑫又活跃起来,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侃侃而言:“中国军力的提升是不可否认的,可是我军并不是同中国正面拼杀,再说这次是中国主动挑起这场冲突,我们决不能举手投降。我认为我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首先中国是处于二线作战的劣势,印度就是吃了二线作战的亏,中国也不能逃脱这条定律。其次我军在老挝作战,对那里的地形熟悉,也很容易与当地人民融合。第三,中国与老挝只有几百公里的边界,而且地势十分险峻,没有一条象样的公路连接。而我国与老挝有近2千公里的边界,有多条公路联系。中国不可能在老挝长期作战,他们承担不起巨大的后勤支持开支。至于越中边界,双方早已确定,他们不可能主动进攻,那些所谓的警告只是进行心理战。边界的军民只要充分准备和动员,中国人决不敢真的动手。…”
杜总书记听了不住点头,武耀辉不由心中叹惜,知道总书记主意已定,战争已不可避免。他真想给武国鑫他们二记耳光,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竟然用来作为决定自己祖国命运的依据,令他感到莫名的悲哀。越南既然不是与中国正式开战,怎么能说中国是陷于二线作战的困境呢?退一万步,中国立即停止支持老挝,越军难道会攻击中国吗?至于对地形的熟悉更是奇论,难道还有人比老挝人更熟悉自己的国土吗?越军是进入老挝作战,并不是在自己的国土上抗击别国的入侵。至于对中国后勤能力的估计更是错误百出,老挝难道比喜马拉雅山区更险峻?中国难道不能从柬埔寨、泰国向老挝南部运送物资吗?
会议决定:――命令海军部队全部撤出老挝,184师全力接应,首先要打通骄诺山口。
――184师完成任务后与325B师共同控制从穆嘉关到湄公河这一老挝的蜂腰部位,彻底切断万象与下寮地区的联系。
――304师、特工3团和特工5团负责消灭下寮地区的老挝人民军,并控制沙拉湾市。
――二周后在沙拉湾成立以苏明达为首的老挝新政府。一个月后组织北伐大军向万象进军。
――邻近老挝上寮、中寮的莱州省、山萝省、清化省、义静省和平治省的各守备团负责边界的守卫以及前线作战部队的后勤支持和兵员补充。
――473师增援327师,务必尽快封锁老中边界。
――346师增援437师务必控制班哈雅-桑怒一线。在展开北伐战争时,从东北方向攻入万象。
越南高层决定向老挝投入7个主力师和4个特工团,展开大规模战争。从兵员的动员和投入来讲问题不大,那么如何支持这一大规模战争呢。仅仅一天的激战就让他们理解什么叫现代化战争了,仅有拿枪的步兵是难以取胜的,必须要装备先进的武器,要有各型直升机、适合山地作战的步兵战车、防空导弹、对付直升机的雷达制导的高炮…。越南不同于朝鲜,虽然连续打了30多年的仗,可是有新解放的南方的牵制,并没有全面的军事化。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济改革,越南领导人在经济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经济上得到了不少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可是几乎与中国的情况差不多,导致贪污腐败丛生,越南对贪官污吏的处置似乎比中国还严厉,可是没有能坚持,而且缺乏人才。军力不升反降,装备越来越过时,无力大规模更新。
杜政明总书记认为越南要振兴只有走军事化的道路,立即大规模的提升装备的水平。于是组织政府部门大规模增加税率,也要学中国大规模整顿经济和行政部门的秩序,肃清贪官污吏、收缴他们的财产补充国库。在越南刹那间掀起了一场“廉政风暴”,其震撼可要比中国的强烈得多。问题是真理只要被超越一步就成了谬误,这种根本是为了筹措军费这个目标发起的运动,并不能触动真正的高层的贪官污吏,反而打击了勤劳致富,或者靠正当经营致富的一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北方与南方的矛盾一下子尖锐起来,本来越南吸收的外资就不多,经此折腾更是吓得不敢来了。
不过无论如何越军还是得到了大笔的军费,如同当年驱赶华人、华侨,搜刮到一笔财富一样,不过这次大都是从南方人身上榨取的。俄国的先进装备源源运抵各个港口,120辆BMD-3伞兵战车、80架经改进的米-24,40架卡-60、先进的自行高炮系统,10套改进型便于移动的VHF雷达,还有一批野战炮。以及各型导弹火箭弹。准备全部配置给前线的主力师。陆军当然十分高兴,他们也可进入现代化的行列了。海军损失的装备也将全部给予补充。越军士气似乎高涨起来。
问题又来了,这些新一代的装备可不像步枪换一支新的,只要操练几天就可以运用的。那可是换了一代的,哪里一下子能培养出大批能熟练操作的战士呢,那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前线能等得吗?这种临渴掘井的做法根本于事无补,而且又掉入了另一个陷阱-渐次投入战力。当前线大批呼救报告涌入总参谋部时,他们只能不断地把刚培训好的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