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朝小日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宋初的时候,大量人民受到战乱的影响迁徙来到了潮汕地区,外来的人口加上本地的,还有一部分原始住民,三者导致人地矛盾开始凸显。大多数的人家都是靠着其他的收入度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大地主。而林家已经算是村里比较殷实的人家了,但是地也不多,好在潮汕地区气候潮湿炎热,粮食也实现了一年两熟,供给口粮还是可以的,倒也没有缺粮的情况发生。
  林家的3亩水田种上水稻,每年收获两次,这就是家里一年的粮食了;2亩旱地要种上番薯,这样就可以养猪养鸡,青黄不接的时候还可以当粮食;林父还特地种了留了1亩旱地种了各种豆子,这些黄豆可以制黄豆酱,绿豆可以在冬天用来发豆芽或者做绿豆饼,红豆则是做甜品的好材料,还有一些花生可以当零嘴,古代的储存技术不好,所有的东西都是当季的才有的吃;菜园子里也种上了当季的菜像茄子、空心菜、黄瓜等等的,最里面的一陇青瓜也快要可以收获了,韭菜正在收尾,剩下几株是要留种的;林家的山地离家比较远,林父也没有功夫打理,林爷爷在山地上种了几种水果树,像荔枝、龙眼、芒果、黄皮、李子、桃子、油柑等等的。不过由于没怎么打理,也长不出多少果实,而且那颗李子树上长的尽是苦李,吃都不行的。
  林母将林壮烨的亲事定在了8月份,那时候正是二季稻子下地的时候,不会太忙,也比较好安排。
  这段时间林家个个都忙,林壮烨不必说是要好好的忙活窑厂的事。
  现在正是窑厂大开工的时候,由于夏季的海上不太平静,一般不会行船,所有的生产都安排在夏季,秋天要错开农忙,不太好安排,冬季则要忙着出海送货。
  林壮炜要给自己的哥哥打家私(家具)。这次他是第一次单独干活了,要好好摸索着。
  林父林母忙着地里的活,还要腾出手来忙活壮烨的亲事,要给林壮烨准备成亲用的东西,还要给村里相识的人家发喜饼,是类似红桃粿的形状,但是是用面做的,而且是甜的。
  林秀卿腿脚不方便,就每天跟着林奶奶学习制衣,刘松江送来了很多的布料,秀卿想着自己就要办亲事了,给家里每个人做一套新衣,到时候也能穿着体面些。忘了说明,自从林克方出去走船,留下了卡罗,林小婶这次终于大爆发了,两人开始每天斗法,林奶奶被两人气的不行,干脆眼不见为净,搬到林克定这里来帮忙,毕竟是自己的长孙的亲事,她也很是上心的。
  秀卿这算是见识到了刺绣的艰难,天啊,真是佩服古代的女人们!不过秀卿也算是心灵手巧的,林奶奶尽心指导,倒也学得有模有样的。
  宋时的服饰以华美飘逸为主,但是那仅限于有钱人家,像林家这样的农家,只是一件开襟上衣加一件裤子,裤子有些像喇叭裤,女子就在腰上加一件襦裙,男子则更多的是短打,袖子和裤脚都比较小些,不会显得邋遢,有些像民国时期的服饰。农家人为了节省布料,衣服就不会飘逸,再说了,要是都穿上拖地的裙子,干活的时候怎么办呢!有些穷人家更是节省了,夏天孩子有的只是一件肚兜就可以了。
  林奶奶先是教秀卿如何裁布料,因为只有在了解整件衣服的构造之后,才能合理安排各个部位,才能更节省地裁出刚刚好的形状来,为此,林奶奶还特地拆了几件旧衣给秀卿练手。
  这个活儿还是很好做的,前世她就是在服装外贸公司干活,开始的时候什么都干,给设计师当跑腿的时候也是偷偷学到了一些本事的。
  等到秀卿对裁布料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林奶奶才开始叫她下针缝。当然,开始的时候林秀卿缝出来都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在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秀卿缝的纹路又直又密,林奶奶看了都直夸她有天赋呢!秀卿听了之后高兴极了,学习的劲头更是鼓得足足的!
  等到秀卿能够单独缝好整件衣服之后,林奶奶才开始教她做刺绣,这可是个细致活,先是要规划好花样要放的位置,然后用绣绷把要绣的地方绷起来,然后开始用石灰粉画图,最后才开始下针,而且下针也是有讲究的,各种不同的针法可以绣出不同的图案,绣线的粗细还有讲究呢!
  当然秀卿只是刚刚入门,林奶奶也没有太高要求,刺绣这种东西要长期积累才会好的,所以她只是教了秀卿一些简单的花样。
  秀卿在这一个多月里女红可谓是一日千里,等到秀卿的脚好的时候,她也能单独缝制衣服了,还能绣些小花小草什么的。
  当然,为了感谢刘松江贡献布料,她还特地给刘松江做了一整套的衣裳,刘松江感动的不行!
  刘松江和秀卿约好一起上山去,同行的有秀如、壮灿和刘英。刘英是个爽利的女孩子,干脆利落,和秀如也玩得很好。不过可能是一直看着刘奶奶欺负刘芬,心里不忿,再加上刘家人对这个么女的疼爱,刘英的性格很是泼辣,虽然只有9岁,但是战斗力极强!。
  第二天,他们坐着刘松江的马车出发啦!
  刘松江把马车带回家的时候,刘父刘母都很高兴,他们家没有牛,平时农忙都要出去借,出远门也要借,很不方便。原本刘树还想着等今年刘松江回来,家里宽松些就去买一头牛,现在有了马车,可是大大的长脸啊,这可是全村第一家马车呢!
  车里欢声笑语,林秀卿想起前世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场景,皇帝带着小燕子和紫薇出游,坐的就是现在这样的马车!这可是先进了不少呢,想来应该也是哪位前辈的杰作吧。秀卿回想到那个场景就很想唱歌,前世她可是麦霸,现在可没有机会让她发挥,她仔细想了一些没有禁忌词语的歌曲,改了些词语,就教起了几个孩子,车厢里响起了孩子们稚嫩的歌声,
  今日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好风光
  蝴蝶儿忙蜜蜂也忙小鸟儿忙着 白云也忙
  啊~马蹄践得落花香马蹄践得落花香
  眼前牛儿成群过牛鞭啦啦响啦啦响
  这也歌唱那也歌唱风儿也唱着水也歌唱
  啊~绿野茫茫天苍苍绿野茫茫天苍苍
  (改自琼瑶的《今天天气好晴朗》)


第17章 
  笔架山宋窑位于今天的湘桥,城东笔架山西麓。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2公里,窑场鳞次栉比,多不胜数。而林秀卿家所在的刘家村正是其中的一段。
  刘家村也有山,但是不高,只是村里的人占着的山地而已。在府衙后面有一座较高山峰,是南海岸边拔地而起的一座山峰,由一大堆瓣状纵裂的花岗石组成。陆上远观,像一朵莲花含苞待放;海上远眺,则如盛开莲花,公元1278年,南宋文天祥举兵勤王,登峰寻望帝舟,遂命名并刻石为“莲花峰”。但是现在才是公元1056年,大概还有两百多年文天祥才会出现呢!现在当地的人称呼这座山为大马峰,与它周边的小马峰响应。
  当然,在大马峰在过去就到了邻镇开元镇,这里有一座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的国禅寺,这是现在潮阳府最大的建筑群,被称为潮阳第一古刹。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地藏阁、香积橱、方丈、厅、神农堂、知客堂等。
  现在正是佛教传入潮阳的鼎盛时期,香火很旺盛,很多人到庙里许愿,很是灵验。所以刘松江决定先带着他们去寺里拜佛、吃斋饭,今晚就宿在国禅寺,明天再去山里玩。
  由于走的是一条平坦些的大路,马车里也不会太颠簸。林秀卿他们坐在车内,两人一边伸头到车窗外看着外面的风景,一边看还一边讨论,嘻嘻哈哈的。林秀卿看着窗外的风景,感觉好极了,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风景了。现在的社会很多的古建筑都被拆掉了,她刚刚到广州的时候觉得高楼大厦什么的真的是好极了,时尚而且高档得很呢!但是后来看着看着就腻了,而且很多地方都是一个样的,就有些审美疲劳……现在接触着真正的大自然风景,心情格外的舒畅!
  刘松江见他们这样,有些好笑地道:“下车走走吧,累了再坐车。”他拉停了马车,让他们下车走走。
  刘英和林秀如两人下车之后就手拉手嘀嘀咕咕地聊着、走着,壮灿一个人在前面跑,一会儿看看这里,一会弄弄那里。留下林秀卿一人走着后面,她陪着拉马车的松江,一边走一边聊天,倒是另有一番味道。
  “松江哥哥,你最近在忙什么?”林秀卿和刘松江并排走着,两人之间隔开一点点的距离,有一种暧昧的气氛在蔓延。不过,林秀卿说到底只有十多岁,还是太小了,就算是在早熟的古代,也不太会有人想歪……而且自从刘松江送完布之后秀卿就没有和他再见面了,连做好的衣服都是托壮烨送到刘松江那里的。
  “我可忙着了,我爷爷不是有两亩旱地在河边嘛?!我爹嫌弃那地种的粮食长得不好,种了还要伺候,也太费劲儿,所以想在那里种桑树养蚕。”刘松江拉着马,走的很是悠闲。他现在也算是长大了,少了儿时的稚气。不过可能是跟着一堆的小朋友,有些童心未泯地拉起一根狗尾巴草,左右晃荡着。
  “那很好啊,我爹爹本来也想养的,不过我奶奶说我们家没人会缫丝,就没有养了。”林秀卿家是晋地来的,从未学过养蚕缫丝。“芬婶是缫丝的好手,这样一年算下来肯定能挣不少呢!”
  “我也觉得好,但是我奶奶死活不肯,还一个劲儿的埋怨我爹我娘是不想帮他们种地,嫌弃种地累,说我娘尽会偷懒,不孝顺,有指桑骂槐地讲了好些话。我爹后来就发火了,他就放话说他再不管那地了。”林松江很是无奈,留下的活儿还不是要做,“你说我奶奶怎么那么会瞎搞呢,我大伯自己家的地都忙不过来,我爷爷老了,也不行了。这不就要我来忙着那两亩地的活嘛!”
  “那你这些天都在种地?你会吗?”林秀卿有些质疑,毕竟刘松江之前一直跟着刘树在窑厂帮工,没有机会下地,出去当了两年兵,肯定也是没有机会学这些的。
  “我不会别的,就会种芋头。我可不管我奶怎么想的,我就给他都种上了芋头了,那东西好养活,反正我爷爷奶奶的口粮有我大伯和我爹供着呢,也不差那两亩地。”刘松江破罐子破摔,好过撒手不管,到时候不知道又要闹出什么来。
  其实刘芬的性格爽朗大方,是个很好相处的人,但是刘芬的脾气急,发脾气的时候说话可不好听,平时也不太喜欢讲好听话奉承人,而刘奶奶正好是个斤斤计较的,对别人的话很是敏感,又尤其喜欢别人奉承她。两人时常有摩擦,常年累月的,就相看两相厌了。刘树和刘爷爷都是是个慢性子,两人的性格也温和,不喜欢计较,他们和各自的媳妇合得来,但是都对于刘芬和刘奶奶之间的矛盾无能为力,若两人闹起矛盾来只能看着干瞪眼。
  好在刘树是二子,刘爷爷跟着刘大伯住,刘大姆是个柔顺内奸的,不太爱和刘奶奶在面上起冲突,反而喜欢让刘大伯出面,所以刘奶奶相对于刘芬就更喜欢大媳妇。
  “那松江哥哥给我讲些你行军的事呗!”林秀卿也知道刘芬和刘奶奶不对付,但是到底分家之后就是两家人了,她就算嫁进刘家也不会和刘奶奶住在一起,不在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