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那嬷嬷的话,梁浩玉茅塞顿开,是呀,他怎么没想到这一点,以林重水的年纪,只比他小了一两岁,刚好可以作为他的伴读,跟在他身旁,虽然以他目前的身份虽然是低了些,可他到底是将军府大小姐的弟弟,现在又住在楚添霖府上,有他们这两人这层关系,他要向父皇请求让林重水进宫做他的伴读,似乎也不是很荒唐的事情。
梁浩玉一拍大腿,拿起笔来,继续抄写经书,嬷嬷见他连晚饭都还没吃,又开始抄写第二本经书,嬷嬷上前想要抢过他手中的毛笔,却见梁浩玉振振有词道,“嬷嬷不要阻挠本宫,本宫要快些把经书抄写完,送去给父皇查阅。本宫若是能够提前完成,父皇一定心中欣喜,指不定就答应本宫的请求。”
他把嬷嬷的手推回去,继续埋头苦干起来,嬷嬷忍不住摇头。太子殿下呀,可就是太孤单了。这生在帝王家,有着诸多无奈,以前皇上年幼时,兄弟之间的争斗不断,现在太子殿下虽然不用和兄弟争夺皇位,可是偌大的皇宫就只有他一个皇子殿下,其他的小公主们,跟他毕竟玩不到一块去,可不孤单着嘛。
身在宫外的林重水尚不知道他在宫里的小伙伴,能这般惦记着他呢,休息了一整日,他这精神才算好些,等到两位哥哥从学堂回来,他绘声绘色的和他们讲述的旅途中发生的小美好和意外。
林重景一直安静的听他说着,直到他说到回宫之后的事情,林重景终于是忍不住插嘴道,“那你们岂不是刚刚到达目的地,还没怎么游玩,就碰到了刺客,然后就连夜赶回京城?”
林重水点点头,没意识到这有什么问题,“是啊,就是这样。”
林重山像看笨蛋一样看着自家小弟,“那你说的这么津津有味,听上去并不好玩啊,还不如学堂里老夫子讲的故事精彩。”
林重山和林重景两人相视一笑,他们学堂里有个老夫子,特别喜欢给学生讲故事,奈何他讲故事的能力确实不高,每每讲得学生昏昏欲睡,一个个情愿老夫子给他们继续授课,也不愿再听他讲那些平淡无奇的故事。
总结一下林重水这一趟出去的经历,可不就像老夫子说的那些故事一样无趣,甚至比无趣还要更糟糕,他们可是差点丢了性命,要不是有楚大哥护着他们,他们怕是都没命回来。
林重水像是被打击到了一下,瘫坐在椅子上,两手一摊,“被你们说的好像还真没什么意思。你们倒是能够每日去学堂念书,我在府里呆着也没什么事做,除了练练功夫,自己练练字,温习功课。”
“再是无趣,以后也好好在府里呆着,你可知道,这回阿姐陪着你去,好端端的受这无妄之灾,你每日辛苦学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以后能够保护她的安全,可你为了自己能够出去游玩,却反将阿姐的安全至于不顾,你说你这算是什么?”
林重山说起话来一板一眼的,和他大哥俨然有几分相似,这也就是对着他家小弟,他才会多说几句话,换了别的不熟悉的人,他连话都不愿意多说。
林重水被他说得羞愧的低下头,再不敢反驳,这次回程凶险,他们也不知是走了什么好运,回程那两天,都没有人在后面追赶,平安一路到达京城门下,那些人追到城门边却都不追进来。
任谁都觉得奇怪,可是小小年纪的他并没有想那么多,对他来说,只要能够平安回到京城,那就是好的,林重水又和大哥二哥说起他和太子殿下聊了许多他们小时候的趣事。
林重景对这部分倒挺关心的,“你和殿下处得好,那是一件好事,咱们兄弟三个在京城没权没势,以后要能够帮上婉婉,是得多认识一些有权势的人才好,就像楚大哥这样的,但我们不能只靠着楚大哥一个人不是,就像婉婉说的,若哪一天楚大哥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也应当有那个能力帮他。”
林重景说这话,就凸显出他想问题的角度和弟弟们完全不一样,自从他去了陆琳学堂之后,对于学堂里的学生,他都有特别留意,特别是那些性格合得来的,他都尽量多去相处了解,现在虽然说不上来有什么用处,可日后,这学堂里的学生必定都会有自己的一番作为。
作者有话要说: 1-5日参加日万活动,中午、晚上各更新一章。
第67章
试想一下; 原本就是一班学子中的佼佼者,加上不凡的家世背景; 这些人的将来; 多半不会比他们差。多结交几个好友,对他们来说; 那是绝对的百利而无一害。
“大哥的意思是让我好好和太子殿下相处; 可是殿下在宫里,我们这种普通百姓,又岂是随随便便能够见到的; 这回还是托了楚大哥的福,才能和殿下说上话。”
林重水那委屈巴巴的模样; 看的林重景一阵叹息; 到底还是年纪太小了; 想问题总是这般简单。或许等他到他这个岁数,就会懂得他现在的想法。
晚饭过后; 兄弟两个都在讨论着今日的功课; 林重水一个人无趣; 又跑到院子里练功。
对比自己两个哥哥; 在学业方面,他和哥哥们差距过大,现在也不过是认得一些字,可要让他写起文章来,只觉得头疼不已。
楚大哥安排他专心习武,其实对他来说是更好的安排; 至少他现在不用去学堂,心里可开心多了呢,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练习楚大哥教的剑法和基本功。
*
趁着还没有恢复每日进宫教太子殿下习武,楚添霖挑了一个大晴天,专程来到将军府和顾正国,正式商谈他和顾婉婉的婚事,两人之间自是你来我往的客气了好一番,顾正国说来说去都是说自己舍不得这刚刚认回来没多久的女儿出嫁。
楚添霖为了让顾正国安心,好话自是说了一箩筐。这才将话题引到商谈婚期上,楚添霖拿着找人挑好的几个黄道吉日给顾正国挑选,顾正国随便看了两眼,发现最近的日子仅仅在七日之后,最长的也不过是十五日以后。
他这心里一咯噔,这未来女婿还真的是这般急不可耐,之前还说过一年再迎娶顾婉婉进门,现在一下子把时间缩短到半个月内,莫不是他们出去外面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别的事情,使得他们必须得早日成婚。
顾正国是个成年男人,有些事他不方便向顾婉婉去问,对着楚添霖他也同样不好开口,要是戳破了真相,真像他想象的那样,那顾婉婉的面子可往哪里搁?
考虑到姑娘家的名声,顾正国便也没有过多纠结,便挑选了最晚的那个日子。
“七日恐怕太仓促了,因之前计划是明年才成婚,婉婉的嫁妆,还没准备齐全,就定在十五日后吧,我让人加紧去办。”
楚添霖陪着笑,对顾正国客气道,“顾将军,不必太紧张,我家中没什么亲人,日后婉婉到了我府上,这府里的一切事物都由她做主。这嫁妆您看着办就好了,也不用特别铺张。我对婉婉是真心的,他到我府上来,一定不会受委屈。”
楚添霖场面话说了一堆,终于见到顾正国喜笑颜开,不再苦着一张脸,把日子说定之后,这后面的事情便容易了,府上的布置,还有该准备的聘礼,该办的,他都交给管家那边去安排。
之前他在楚侯府时,订婚相关需求的东西,都是侯府的人替他办了,现如今他搬出来单独住,独门独户的,这便要自己的人去张罗,好在韩丞相给他找的这个管家是个靠谱的。他把事情和管家一说,该做什么管家心里已经有个数。
两人在一合计,大方向商量好了,剩下的琐碎事情,便交给管家去办即可。
将军府这边都是些老人了,顾将军一声令下,不需要仔细安排,都有人把事情一一办好,再向他禀报。
这府上唯一还没缓过神来的,便是顾婉婉的大哥顾清城。顾婉婉和顾正国商量婚事时,顾清城并不在身边,当他最后一个得知此事,管家已经开始在布置府里的红绸和大红灯笼。
除了表示惊讶,顾清城对此事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他心中隐隐有几分难安,说好的要好好对婉婉,现在婉婉这么快要出嫁,他以后岂不是没得机会再和婉婉相处。
这么想着,顾清城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他走到自己书房,转了一圈,将桌上一个纯金打造的小人儿拿在手里,这就去了顾婉婉的住处。
他先是向顾婉婉道喜,而后表达自己对她的不舍之情,最后才将手里的小金人递给顾婉婉。
顾婉婉看着手里那沉甸甸的小金人,那是一个精致的小姑娘,有手掌那么长,抓在手里感觉这分量不轻,少说也得有几两重吧。这小金人从头到尾刻画得十分精致。就连那头上的发髻,还有上面别着的簪花都能看得清楚。
“大哥,你这是……送我的?”虽然顾清城这做法已经很明确了,顾婉婉还是问了问。
这小金人看起来不是新打造出来的,更像是多年前的旧物件,不知有什么由来。
顾清城看着那小金人,眼中虽满是不舍,却是坚定的点点头,“对,我想把它送给你。”
“这小金人挺可爱的,上面雕的是谁呀?”顾婉婉摸了摸那小金人的脑袋,随意问道。
“这是我很小的时候,母亲送我的。”
母亲?顾婉婉不由得抓紧了手里的小金人,吴氏现在已经被赶出将军府,顾清城断不会再叫她母亲,那么他所说的应该是他们的生母。
顾婉婉再次看着手里的小金人时,心生许多感慨,她从来没有见过她的母亲,上辈子没有,这辈子同样没有机会。
母亲在生下她之后,没有几年就病倒了。顾清宁好歹还被母亲照顾过一段时间,可是她却从未见过母亲。
“这是母亲送给大哥的东西,大哥怎好把它送给我?”她有些不舍,但还是把小金人退回到顾清城手里,她不喜欢抢别人的东西,特别是别人视若珍宝的东西。
顾清城却不愿意收回去,“你便带着它出嫁吧,就当是我这做大哥的一份心意。你的嫁妆,有父亲为你操办,加上母亲之前留下来的那些嫁妆,一定足够体面,我也不知能给你添些什么,所以我想将它送给你。它陪伴了我这么多年,我们是亲兄妹,母亲留下来的东西,给你也理所应当,我想让它替我陪着你。”
听他这么说的,顾娃娃便没再推辞,将那小人儿收下来,顾清城莫没着离开,又与她多嘱咐了几句,临走之前,还向她叮嘱:“若是以后受的委屈,随时回家来找我,我和父亲定会为你做主。”
顾婉婉点点头,心里却道:她在楚添霖府上能受什么委屈?
以前,他尚且还有一个臭脾气,不怎么爱理人,可现在,似乎一切都变了,他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稳重,对她也更是体贴入微,完全不像是以前她认识的那个少年,这种好的转变,顾婉婉是乐于见到的,至少现在她关心他,和他说话时,他不会再摆着一张臭脸不搭理她。
不仅如此,楚添霖还会主动关心她的生活,关心她的一切,就好像早就把她当做他的夫人看待。
将顾清城送走以后,剩下顾婉婉一人在屋里,她回顾着住了没多久的屋子。一旁站着的红玉,时不时悄悄瞄她一眼,等她看过去时,红玉低下头,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红玉,你有什么话,便说吧,别藏着掖着。”
“小姐,奴婢听说大户人家的小姐出嫁,都得带上贴身丫鬟作为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