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清和县主-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劲来,导致保宁公府上下对僧道都有些过敏。
  黛玉一听,手里的茶就顿住了,她可还记得上次商婵婵那颇为惨烈的痛哭。且到底也没说出为什么来。
  于是只问道:“这次可让那和尚入门?”
  葡萄还未及说,就见商婵婵自己打帘子进来了,脸上还带着焦急神色,连忙把话咽回去问好:“姑娘来了。”
  商婵婵叫她们都出去,然后将信递给黛玉。
  黛玉起先不明所以,然而接过来拆了一看,面色就变了。
  哪怕时隔多年,宝玉的字迹她还是认的出来的。
  起初一张寻常的问安话,黛玉一掠而过,直接看到后面。
  “……此生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唯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尤以妹妹为甚。
  今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十余年不过大梦一场,将那他乡反认作故乡。
  今已彻悟皈依,就此辞别。”
  黛玉震惊之下还来不及伤感,便见自己的泪水不知何时滚滚而下,顷刻打湿了信纸。
  仿佛这泪早就该流了,只是到了如今才落下。
  痛哭过一场,黛玉却不觉得悲痛,反觉得格外安宁。
  从前种种,终于皆是过往,再不萦怀。
  商婵婵久不见黛玉如此落泪,不免发怔,等她怔完了,黛玉也哭完了。
  简直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她试探着问道:“林姐姐?”
  黛玉将信搁在桌上,脸上犹自带着泪痕,如芙蓉泣露。然而神色却是平和的,对商婵婵一笑道:“二表哥他出家了。”
  果然。
  商婵婵开始递手帕:“林姐姐别伤心。”
  黛玉想了想,认真道:“伤心吗?婵婵,说来也奇怪,我并不伤心。二表哥从前就说过许多与世人不同的话。想来,现在的他应当更快活些。”
  商婵婵细细忖度黛玉的神色,果然见她并不是暗藏伤心不提的样子,这才叫人进来打水替她梳洗。
  心中却想着,方才那一场痛哭,不知道算不算林姐姐还尽了眼泪。
  至晚间,商驰回府,还没入东院,就被商婵婵拦住了。
  夜色深浓,黑咕隆咚里角落里,忽然钻出来一个红衣长发的女子,饶是商驰也吓了一跳,禁不住退了两步。
  加上当年的丑雪人,商驰觉得,自己这一生吃得惊吓,大约都是妹妹给的。
  因是夏日,哪怕晚间也十分闷热。于是商婵婵只穿了一件石榴红的裙子,站在廊下一株银杏树下乘凉。
  也是为着要跟哥哥私下说句话,所以连下人都没带,见到商驰回来便自己走出来。
  商驰:……一定要告诉下人,不必思虑灯烛钱,务必要将角落都点明才好。
  定了定神问道:“这样晚了,你如何在这里?”
  商婵婵不知道自己红衣乌发忽然从廊下溜出来的效果,还笑吟吟道:“来告诉哥哥一件事。”
  说完就将贾宝玉出家一事说了,然后又道:“到底是几年的兄妹,接了信,林姐姐还哭了一会。”
  她这话也是掂量了一会才敢说,先说下又怕商驰心中吃醋,但不说,以商驰的心细,回去也总会看出端倪,再想多了倒不好。
  商驰停下步子,点头道:“原来玉儿已经知道了,也好。我今日在外面听说此事,还在想怎么告诉她,才能免了她的忧虑。”
  见妹妹眼睛睁得圆圆的望着他,商驰不免笑道:“我知道你的心思,也多谢你特意来告诉我。”
  商婵婵这才将今日之事一一细细道来,然后才感叹道:“哥哥,贾宝玉临出家了,倒是明白起来。在门房前,也不说自己的身份,只说是兄嫂的故交。”
  否则哪怕是亲眷,终究是各自嫁娶的表兄妹,人都出家了,还来给表妹送信,若叫有心人传出去,到底不好听。
  商驰点头:“也免了贾家人上门来聒噪。”
  无人知道这个和尚就是贾宝玉,贾家自然也不敢上门来问询。
  商婵婵连忙问道:“对了,哥哥方才说,是从外头知道的,贾家现如今也都晓得了?”
  商驰莞尔:“我不过在部里听人说起了此事,具体的,你等谢家的人来告诉你吧。”
  照理说,抄家都抄完好几个月了,谢家专门负责盯梢的各世家的人早就该撤了。
  然唯有谢翎知道,商婵婵对荣国府是有执念的。
  好容易穿到红楼的世界来,怎么能不看一眼最后的结局。哪怕这个结局,因为自己这只蝴蝶的翅膀已经不同了,也总要知道落幕的收梢。
  于是谢翎离京前就早留下话来,贾家的事情,一直盯着然后往商家报就是了。
  商婵婵见商驰也不知道细节,唯有遗憾的点点头,说道:“唉,贾宝玉也才成婚小半年吧。都说是金玉良缘,到头来,这金玉又哪里是良缘。”


第144章 乱成一团
  贾宝玉出家; 在商婵婵看来,只是个必然事情; 不过早晚而已。
  所以发生了; 不过是感叹一声。
  但对贾家来说; 简直是晴天霹雳。
  且说此世荣国府的过错都落在贾家二房身上; 圣旨是再不叙用; 子孙不许科举的。
  唯有贾兰,因其母守节之名,圣上开恩特赦; 允了来日科举; 但至于想像他父亲那样,也进国子监读书,是想都别想了。
  李纨本就是枯木一样的人物,只盼着自己儿子成器。
  若说从前; 她应酬旁人,是为了儿子来日。
  可如今连荣国府都没了,她对整个二房都没了指望,根本谁都不理会。
  王夫人挨了仗刑后; 还想使唤李纨伺候她; 李纨直接甩手走了——笑话; 这个家落到这个田地,王氏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李纨恨不得咬她,哪里还会伺候她。
  于是只推说病了; 除了早晚往贾母处问安,都只在自己的小院中照顾贾兰的起居学业。
  王夫人愤愤不平也无济于事。
  要不是她在“三不出”,贾政早就休了她了。如今也不过是看在贾宝玉这个儿子和去了的贵妃份上,才未曾写下休书。
  但王氏现在还想要跟他告状,却是万万不能。
  王氏才提一句见不到李纨,贾政就险些戳到她脸上去:“不许你再寻珠儿媳妇的不是。咱们全家以后都指望兰小子呢。”
  然后命玉钏儿去告诉李纨,不必理会王氏,只管看顾贾兰即可。
  荣国府一倒,二房许多下人都散了,唯有几个格外贴身的家下人,无处可去,才留了下来。
  如今贾政跟王夫人统共用着一个玉钏儿。
  倒是大房,因贾琏官职还在,勉强还撑得起架势。
  但王熙凤也不是那等为了面子不顾里子的人,那些用她的话说,“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的下人早都被她打发了,只留下自己得用的。
  终于轮到她当家作主,自然要事事顺着自己心意。
  因贾母尚在,所以贾家表面上并未分家,一同住在京郊租赁的宅子中。然两房早已水火不相容,心中都明白,贾母一死,必然要破脸的。
  贾母心中也明白,于是只拿出自己的体己,命贾政在现在的贾府不远处租了一座三进的小宅子。
  想着但凡她归西,两家住的近一些,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并强撑着病体,早早的完了宝玉与宝钗的婚事。
  说来薛家也入了罪,连着薛蟠都进去了。
  百万家财全成了空。
  贾母也不愿再拖,直接道:“这也算是给宝玉冲喜,借薛大姑娘的金锁压压邪气。”
  薛姨妈没了依靠,虽然心想着宝钗冲喜的委屈,但也无法,只能应了。更想靠女儿的婚事捞出儿子:“只是大家还要从长计较蟠儿之事才好。”
  贾母便特意将王熙凤叫了来道:“凤丫头,我知道这些年,你们大房心里委屈。但我如今眼见就要归西,就只宝玉这一件事要托付给你与琏儿了。”
  王熙凤知道贾琏现在孤身做官,林如海这几年为着避嫌,必然也不能拉扯他。
  贾母这意思,看着和软,实则还是威胁他们。若闹出个不孝的名声来,只怕贾琏的官也不用做了。
  于是只得咬牙应了。
  但凤姐儿是什么脾气,受了委屈,自然转头要发泄一回。
  于是对着薛姨妈毫不客气:“姨妈这会子家里没人,不如把妆奁一概蠲免。赶着办了亲事,宝妹妹一面这里过门,一面我们变法儿给蟠哥儿撕掳官事不好?”
  薛姨妈将凤姐儿的话细细的告诉了宝钗,却不等宝钗开口就道:“我已经应承了。”
  宝钗开始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娘既然都应了,还来问我作甚。横竖咱们家是败了,只盼着我舍出自己,能救出哥哥吧。”
  她的凌云壮志,全成了灰。
  起初她以为能进宫为妃,后来她以为能做宝二奶奶。
  直到现在,她是马上要嫁给宝玉了,可这个宝玉,早已不是宝二爷,而是疯疯傻傻的普通人!
  宝钗哭了一夜,又恨不得将金锁扔到水塘里去,但终究不敢。
  连嫁给这疯疯傻傻,没了前途的宝玉,都靠的是这块金锁!
  不然薛家一败涂地毫无资财,更是有个犯罪还关押着的哥哥,又有哪家肯娶她。
  这边王熙凤回头跟贾琏发了一阵脾气,只道:“难道咱们大房都是捡来的孩子不成?老太太叫了我去,逼着我应了给宝玉办婚事!眼见得我要说一个不字,就要闹起来坏了你的前程呢。”
  贾琏毕竟是男人,心眼也大,早就不将贾母的偏心放在心上,反过来劝凤姐儿道:“好了,生气气坏自己的身子可怎么好。咱们家还指望你呢——旁的不说,林妹妹和商大姑娘都喜欢你,哪怕咱们府上败了,也常私下接了你去相会。”
  “商大姑娘虽则是外人,帮衬的有限。可林妹妹不同,到底是亲眷。”
  “如今她做着保宁公府世子夫人,夫君有能为不说,在宫内又是县主,正是宫里宫外都说的上话的贵人,你可得好好处着才是。”
  又连连嘱咐:“万不可为了办好这件事,就用薛大傻子的事儿去叨扰林妹妹。”
  这情分得用在刀尖上!
  王熙凤横了他一眼:“难道我不明白吗?你放心,我说这话就是哄薛姨妈的,等宝钗嫁过来就完了,谁真救他不成?”
  “薛大傻子正是个只知道败家破业的,沾上这种亲戚作甚?估计他的罪名,至少也得流放西疆,这还是皇上隆恩,轻易不行生杀的恩典呢。”
  于是王熙凤用了个拖字诀,直到薛宝钗嫁过来,薛蟠还蹲在牢里啃窝窝头。
  且说这大婚仪式,更是凄凉。
  贾母虽准备了些金珠首饰,锦绣绸缎等聘礼,但却只对凤姐儿道:“你去告诉姨太太说,不闹虚礼,请姨太太等蟠儿出来慢慢的叫人给他妹妹做来就是了。”
  凤姐儿心道:这六礼都算了,别说比起去岁林妹妹大婚流程的繁琐讲究,只怕越发连小门小户都赶不上了。
  谁知贾母要说的话还不止这些,更道:“宝玉还病着,不好吓着他。前儿我问他成婚之事,他满口不肯,说什么要往天上地下去寻人的糊涂话。”
  贾母说到这儿,一阵心酸,不免落泪道:“所以正礼也不用大办,免得惹了他不快反生事。等到了日子,也不必走大门,只从园里从前开的便门内将人送来就成了。”
  凤姐儿当场蒙圈:这到底是娶亲还是纳妾呢,连正门都不走,礼都不行!
  但她犯不着替薛家母女说话,于是转头传达完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