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清和县主-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有这道豆腐盒子,于太上皇病体有益。”
  “豆腐虽然不珍贵,但正和了太上皇如今的体质。
  况且这道菜难得有心思,肉酿豆腐盒子,里头用的猪肉不适宜太上皇圣体,这里面就别出心裁换了鱼肉,白肉不生痰,太上皇日后可以多用些。”
  太上皇沉默半晌,声音喑哑,问道:“这是凤景宫送来的是不是?”
  老太监也“噗通”跪了:“是,圣母皇太后娘娘日日都派人送来,且这是娘娘亲手做的。”
  “但朕却一次都没用过。”太上皇浑浊双目有点泪光。
  他抖着手指着下面各色珍馐:“他们都是为了谄媚于朕,做了这些来讨朕的欢喜,根本不在乎朕的病体!”
  “唯有她,这么多年,一直以朕的身体为要。”
  太上皇想起年轻时旧事,越发叹道。
  “从前她就劝朕少喝酒,少用大鱼大肉。往日朕去哪个宫里,都是满桌子荤腥,唯有她那里偏要上些清淡小菜。”
  “朕虽不爱吃菜叶子,看她辛苦亲手做了,也少不得吃些。”
  “如今才知,这么多年来,果然只有她是真的为了朕好。”
  太上皇不由想起四月间,自己还骂了凤景宫送菜来的碧珠。
  嫌弃豆腐廉价寡淡,指名道姓斥责商太后侍奉君上不够恭敬。
  虽然他每日不取的菜也多,但别宫他不用的菜色,也都只是赏给下人。
  唯有商太后的这道豆腐总是叫人原样送回去,下她的脸面。
  太上皇忍不住感慨愧疚起来。
  一连声道:“快命人去请圣母皇太后。”
  老太监叩头道:“一听说您龙体有恙,两宫太后娘娘早带了嫔妃在外头侯着了,圣母皇太后娘娘带着皇后娘娘到的最早,只是不敢扰您跟太医说话儿。”
  太上皇就叫他去亲迎商太后进来,帝后两人相隔两三月未见,大有隔阂。
  如今再一见,倒是彼此垂泪起来,前嫌尽释。
  从此,太上皇便只肯见商太后一个,一应饮食也只肯用凤景宫送来的。
  而商太后侍君恭敬小心,凡事必与御医商议,且每餐都命御医随侍在侧,命人时时挑出不适宜太上皇病体之物。
  贤名不但在后宫中流传,更是遍及朝野。
  因五月是商太后的生辰,她以太上皇病体不安不肯过寿。
  太上皇便命礼部替她又加了“佑康”两字为尊号。
  于是皇上登基五年来,商太后总共荣获八个字长度的尊号,以数目压倒了楚太后。
  商铎从头到尾,看完了商太后的举动,不由在心里为太上皇鞠一把眼泪,然后转头忙活儿子婚礼去了。
  如今且将时间再次调转回四月十六日,保宁侯府向平阳侯府下聘之日。
  作者有话要说:  商太后微笑:来,大郎,起来喝药。


第114章 纳征之礼
  且说; 四月十六日。
  当日热闹之景; 当真是:金屋当头紫阁重; 仙人堂上玉芙蓉。
  本朝风俗; 官宦人家纳征之礼; 男方摆在前头的第一份礼都是羊二十口、酒二十瓶、红绢四十匹; 用来叩开女方大门; 分赏下人。
  当然; 也不会真正赶了“咩咩”叫的活羊来; 而是以二十只眠羊卧鹿花瓶来代替。
  等平阳侯府中门大开; 开始往里抬的才是正礼。
  最前头的乃是三套本朝世子夫人的朝服朝冠朝珠。
  与县主的衣制又略有不同。
  往后则由皇上御赐的礼打头; 色色都贴着金纸; 浩浩荡荡; 压地金龙一般。
  这边第一抬都进了平阳侯府,那边保宁侯府里还有一大半没出门呢!
  一路都是看热闹的人,都道两府果然极得圣意,瞧瞧皇上赏了多少东西。
  这些只是为了凑热闹的百姓; 口中说的话都是庆贺闲话; 好伸手来讨保宁侯府沿路散的铜钱。
  倒是一些早已铆足了劲,等着参商铎和林如海“习尚豪侈; 辄靡鉅款”的人傻眼了。
  他们折子都写好了; 只等着挑着皇上疑心:这两人位高权重,这泼天的富贵从何而来,只怕为国之窃贼,请圣人细查。
  谁知今儿一看; 前头一大半都贴着御赐的金纸,明晃晃闪亮亮。
  剩下的六十四抬,与京中其余公侯之家的聘财旧例数目差不多。
  他们要还坚持参,得罪的可就不是两府,而是一大片官员了。
  且又不敢去骂皇上:您赏赐的太多啦,怎么能为了自己母家如此靡费呢。
  毕竟卢御史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谁也不敢头硬,在这些事上头劝谏皇帝。
  于是只得恨恨而止。
  因是圣旨御赐的婚事,宫中自然派出内监来参礼。
  皇上将戴权指了出来,也算是为两府撑场面。
  待戴权尖细的喉咙念过:“率循彝典,又不腆之币,以某将事,敢请纳成。”后,纳征,这六礼中最繁复的礼仪也算到此为止。
  从此两府才是真正成为了亲家。
  谁要反悔,就是违法了。
  消息传到里头,凤姐儿握了黛玉的手道:“恭喜妹妹大喜。”
  她与贾琏前几日刚回京。
  离京三年,她家里尚有许多物件儿没有收拾完,但还是叫贾母当成贾家的代表派到了平阳侯府。
  按理说两府着实是姻亲,便是贾母年老不能亲至,也该派邢王二位夫人来。
  然贾母看看两个儿媳妇:一个是羞头羞脚,倒是去丢人去了;一个则是与林家不睦,大好的日子去了,是给谁添堵呢。
  又知道凤姐儿从来跟黛玉还算谈得来,便将她派了来。
  凤姐儿再见黛玉,当面便要先拜见县主。
  黛玉忙叫人扶住,笑道:“凤姐姐一路辛苦,今日还来我们府上帮衬,我心中感念。”
  两人便仍以姐妹呼之。
  且说凤姐儿亲眼旁观了保宁侯府的下聘,也不免暗自心惊。
  何为简在帝心,看这一长串的御赐之物便可知了。
  待她回到荣国府,便先来向贾母回话。
  一进荣熹堂,却见不止邢王二位夫人,连着李纨和三春姊妹都在侧。
  她便先笑道:“哎哟,我好大的脸面,难为这一家子齐齐整整的等我。”
  贾母便啐道:“出去三年,自己当家,又做了一回娘。也该有了些稳重才是,如今还是这样的猴样子,当心你儿子笑你!”
  凤姐儿听贾母提起儿子来,也是眉飞色舞:“他一个半岁都不到的小人儿,也敢笑我?”
  此番她跟贾琏往江南去,最大的欢喜便是得了个儿子。
  从此她儿女双全,大房更是又添了承爵的嫡孙。
  连贾赦听了都欢喜的喝了好几日大酒,又买了两个丫头进来服侍自己,以表庆贺之意。
  这边凤姐儿已然开始说起今日平阳侯府的见闻。
  当着王夫人,她也不敢多说儿子。现王夫人管家,她又刚刚回来,万事生疏。
  小孩子这样小,稍微受点凉,发个热可就容易没了。
  贾珠纵然养到二十,还说折就折了呢。
  所以凤姐儿只带了从江南卖了死契的丫鬟奶娘回来,日日将儿子守得密不透风,反而不用荣国府的家生子。
  他们背后都牵牵绊绊的,说不得就让人收买了去。
  凤姐儿心上转着这些想法,却并不耽误她嘴上说话:“老太太,您今儿身子不爽,没去见着,当真是好大的体面。”
  “掌事内监戴内相亲自全程陪侯着,单那御赐之物就数都数不过来。”
  “今儿宾客也多,连平宁大长公主都亲自去坐了一回,然后留了文大姑娘在府里陪着林妹妹,自己按日子又往护国寺替老圣人点灯去了。”
  大长公主也是个聪明人。她是太上皇亲妹,现在自然要做足了为兄长祈福的样子,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就倒到皇上那边去。
  但这并不妨碍她给皇上一脉示好,为日后考量。
  贾母一听倒是叹道:“大长公主都亲自到了?唉,我原该也去的,偏夜里吃了两口桃,白天就有些起不来。”
  凤姐儿略垂眼,此番回来她就觉得贾母有些不对劲。
  仿佛老了许多,最重要的是那股子心气没了。
  居然默认了金玉良缘,不再将湘云接了来,也不再说替宝玉相看别的人家的女儿。
  凤姐儿人虽不在京中,但留了平儿,也就是留了一只眼睛在府里。
  听平儿说,贾母的转变也是从上巳节开始的。
  那日她进宫去参加黛玉的及笄礼,之后奉商太后慈命,去了贵妃娘娘宫中说话。
  回来就病了几日不说,从此就对金玉良缘默认了。
  别人凤姐儿不了解,她可知道史家是恼了:贾母拉了这些年的配,最后又将史湘云撇下了。
  史家二位太太便紧锣密鼓替湘云筹谋婚事,甚至考虑将她嫁到京外去。
  凤姐儿将这些事略略一想。
  听贾母仍在细问,便索性将今日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又笑道:“今儿我看有一抬聘礼倒是稀奇。竟还有卷柏、胶、漆、五色丝等物,还有些旁的,只是一晃过去,我也没看清是些个什么。”
  迎春向来缄默。
  探春刚想说话,然看着王夫人越听越阴沉的脸色,不由住了口。
  倒是惜春忽然开口道:“凤姐姐不读书识字,所以不知道。听你说的这几样东西,大概是《通典》上记载的东汉古礼纳征之物。”
  “应当共有三十样,各色都有吉利的说法。旁的我也记不清,倒记得其中还有大雁、清酒等,雁则随阳,清酒降福。反正各有各的吉利处。”
  凤姐儿一拍手道:“果然你们读书识字的人,一听就明白。”
  然后又笑对贾母道:“可见保宁侯府有心呢,以后林妹妹的日子必然过的顺顺当当。”
  “今儿我看着打头那三件世子夫人朝服,当真是羡慕的不得了。这未出嫁是县主娘娘,一出嫁就是世子夫人,当真是好福气。”
  “当年我一见林妹妹就说,世上竟有这等标致的人物。可见是有大福气的!”
  王熙凤夸起人来,简直如同流水席,可以三天三夜不停不重样的。
  此时在贾母跟前叽里呱啦一大通,只将贾母说的眉目舒展。
  直到想起贾敏来又落泪:“若是敏儿还在,看着玉儿今日,就更好了。”
  诸人又连忙来劝。
  然唯有贾母自己知道,她这泪不仅仅是为心疼黛玉而落。
  更是为自己流的。
  要是贾敏还在,她们亲生母女,哪里就能看着贾家和林家生疏至此!
  贾母起了伤感的念头,便叫诸人都下去,自己要歇着。
  王夫人一听林家的好事就烦,自然抬腿就走。
  倒是凤姐儿这里一回屋,便见贾琏在发脾气,连着茶杯子都摔了。
  “二爷,你生气也不当摔东西,再惊着儿子。”
  贾琏这才压了压火道:“咱们不在京中,你道父亲干了什么?他看上了一个姓石的人家里几把古扇,要拿出五千两去买。”
  凤姐儿笑道:“这有什么。这家里的钱咱们不花也是白填送旁人。由着老爷去吧。”
  贾琏顿足道:“要真是花钱就好了!那姓石的,也是个痴人呆子。说平生只爱这几把扇子,别说五千两,就是五万两都不卖。”
  “结果那该死的贾雨村,为了讨好咱们府上,竟然设了个罪名,害死了那石呆子,直接一文钱不花,将扇子从人家家里抄来给了父亲!父亲还得意洋洋,对我说贾雨村的好呢!”
  “我看着这样下去,下回就该有人抄咱们的家了!”
  贾琏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