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去看看!”谭宗平低声说了一句,然后带人走出大帐。
刚刚走出大帐,谭宗平就看到了马匹上坐着的那人,这让他不由得皱起眉头,显然没想到于振峰会在敌军大营归来。
不仅是谭宗平,其他人也很不解,因为他们有人亲眼见过了于振峰率人往南方而去,可死亡岭却在西方啊!
“罪将于振峰拜见谭老将军!”于振峰下马,单膝下跪。
谭宗平开口:“于将军是不是要解释几句?比如,你的人马去了哪里?你为何会在死亡岭归来?”
于振峰道:“回答将军,数日之前我派人出去接应押送物资的人,可是在之后的第七天,我那群手下乘坐的坐骑回到了营帐,当时我心想他们肯定发生了意外,然后便带领部下前去一探究竟。”
“为什么发生这种事你没有禀告本将军?”谭宗平重重的冷哼一声。
于振峰道:“末将的确想过将此事禀告将军,可是我怕影响军心便善做主张带人前去接应了。”
谭宗平:“你继续!”
“是!”于振峰道:“赶到事发地点后我发现了那些被杀的兄弟,而且也在他们身上找到了死亡岭独有的弩箭,当时我就知道,死亡岭的人肯定是想打劫我们的物资,给我们来一招釜底抽薪,于是我便将计就计,带人埋伏在了回来的路上,谁料那赵小宁狡猾无比,竟然利用马车摆出一个阵法,不仅抵挡住了我们的进攻,甚至还用食物收服了我那群兄弟。”
“你见到了赵小宁?我们的物资都被劫了?”谭宗平气的怒目圆睁,他万万都没想到等了这么多天会等来这个消息,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啊!
“是,那赵小宁率领一百土匪,利用死亡岭后面那座矮山,在两山之间搭建了一条绳索,他们便是在那里下山的,然后他们还杀掉了后山的士兵!”于振峰吓得瑟瑟发抖,他知道这个老将军的脾气,一旦发怒后果十分严重。
“为什么,为什么你明知死亡岭的人下山而不派人汇报?”谭宗平像是一头发怒的雄狮,他紧紧抓着对方的衣领,全身更是散发出一股强大的气势。
“将军,末将有罪,我并不知是赵小宁带人阻击我们的物资,我本以为对方也就几十上百人,而我军有一千多士兵,遇到他们完全可以将其击败,这一切都是末将自大的代价,我愿意受军法处置!”于振峰眼神坚定,他知道回来之后肯定不会有生还的机会,可是他必须要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谭宗平,让他早做准备。
“曹尼玛!”谭宗平重重的将于振峰推倒在地,而后狠狠的踹了他几脚,直到因为体力不支而摔倒在地上才停了下来,而于振峰早已被踹的满脸鲜血了。
“将军息怒,如今我们的物资已经被敌人劫走,当务之急应该是想办法稳固军心啊!”副将连声说。
谭宗平呵呵一笑:“我的心态都崩了,又如何来稳固军心?”
第两千七百六十一章 以退为进
谭宗平的心态真的崩了,这几天他一直都在稳定军心,告诉手下那群士兵,告诉他们救援的物资很快就会送来,可是···
又有谁能想到赵小宁竟然带人去抢了他们的物资?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就让他们陷入了万劫不复的绝境中,哪怕飞鸽传书,莫说短时间内无法筹集足够的粮草,就算能够筹集到也无法及时送到前线了啊!
“飞鸽传书朝廷,将这边的情况禀告陛下,并且向他请求援兵,和申请物资。”谭宗平的表情变得阴冷起来。
“是!”副将答应一声,犹豫了片刻道:“将军,就算我们飞鸽传书,以我们现在的物资,压根无法支撑到援军和物资到来啊!”
“传令下去,把所有的马匹都杀了!”谭宗平的眼神坚定,杀马乃是大忌,可现在他却顾不得那么多了,如果不把那些马匹杀了,他们所有人都得饿死。
副将叹了口气:“真的要破釜沉舟吗?”
谭宗平看向死亡岭的方向:“老夫一生征战无数,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若是连一个小小的土匪窝都无法除掉,回去之后有何颜面面见满朝文武?又怎对得起陛下的赏识?死亡岭不灭,老夫绝对不会回朝,我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耗死他们。”
并非谭宗平要面子,而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发现赵小宁是一个很可怕的对手,此人不仅制造出了诸葛连弩那种大杀器,就连计谋方面也堪称无双,如果此时他们撤军,影响军心是另一回事,极有可能会放虎归山,所以他必须要把赵小宁弄死,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
“老大,宋军那边把所有的马匹都杀了!”英雄殿里,一个探子将得到的情报告诉了赵小宁等人。
“杀马在战场上是大忌,他们当真把马匹杀了?”穆武大吃一惊。
探子恭敬的说道:“是的,所有马匹一匹没有留下。”
周元开口:“如果我没猜错,现如今他们的士气应该异常低落,我们可以派人趁机攻打敌军侧翼,保证能让他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不妥!”聂伟开口:“杀马在战场上的确是大忌,可谭宗平却让人把马匹杀了,虽然看上去他们的士气会很低落,可却是以退为进的办法,他这是要化悲愤为力量,此时贸然出兵我方必定会死伤惨重。”
“我感觉聂兄所言有理,此时绝对不能贸然出兵!”乌兰开口。
赵小宁微微点头:“没想到那老家伙竟然会杀马,看得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咱们都要面临被困的局面了,如果我没有猜错,对方肯定会趁机向着朝廷搬救兵,如果朝廷在派遣大军前来,就算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山中兄弟的内心也会崩溃,毕竟孤立无援那种感觉足以摧毁一切。”
“咱们必须得想办法撤离,如果等朝廷的大军赶来,后果不堪设想。”这一刻连聂伟都感觉待在死亡岭不是明智之举。
“不好了老大,宋军派了两千人镇守后山,现如今那两千将士正赶往后山。”一个年轻人急匆匆的跑来,单膝跪在大殿里。
“看来他们是真的想困死我们啊!”赵小宁叹了口气,心中更是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一次就连他都别无它法了。
“老大,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难不成真的要被对方围困?”穆武忍不住问。
“先静观其变吧!”
………………
宋国皇宫。
金銮殿之上,一位身穿龙袍,头戴冠冕,英武不凡的中年人端坐在龙椅之上,整个人散发出一股睥睨众生的气势,他便是宋国皇帝,宋匡尹。
“诸位爱卿,事情的经过你们已经知晓,都说说自己有何看法吧!”宋匡尹语气平淡,但在寂静的金銮殿中却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
“陛下,我感觉此事是谭老将军小题大做了,对方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土匪而已,不说别的,单单是我宋国境内一些大型土匪都有数十伙,可就算如此又能如何?他们可曾威胁过我宋国的安危?”一个文官开口。
“陛下,请恕末将不敢苟同温大人的看法。”一位武将向前走了一步,道:“谭老将军的信中也说了,那赵小宁非普通的土匪,只用了短短数月的时间就让死亡岭拥有一千多土匪,单单是这个号召力就不可轻视,尤其是信中提到的连弩,连弩一开五十枚箭矢破空而出,这一台连弩就能媲美五十名弓箭手,试问,这种大杀器的威力又岂是尔等文官可以想象的?你们可知这连弩在攻城略地时的作用?”
“还有,那赵小宁在被围困的时候都敢带着一百人下山去阻击朝廷运送的物资,这一点上完全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运筹帷幄,而且异常精明之人,这种人既然不能效忠朝廷,那唯有将其杀掉,否则等他成长起来定然会成为一个大的威胁。”
“而且谭老将军在心中也说了,他不信天机神,也就是说,他的目标是我整个宋国,所以我们必须在他没有成为气候前将其除掉,否则我宋国的疆土极有可能会被他蚕食。”
宋匡尹微微点头:“李将军所言甚是,只不过我宋国外患不断,尤其是唐国一直在虎视眈眈,若是我们派遣大军前去帮助谭老将军,他们肯定会趁虚而入,甚至极有可能占领我宋国的城池。”
宋匡尹也很无奈,因为他知道就算派大军前去援助谭宗平短时间内也无法将死亡岭夷为平地,毕竟那个地方易守难攻,就算有太多的兵马也无法发挥作用的,要想除掉死亡岭,必须要打持久战,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巨大的消耗,毕竟几万人在一起单单是补给就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
“陛下,以老臣之见,我们应当先平内忧,后平外乱。”一位老将军开口。
宋匡尹叹了口气:“朕就怕内忧未平,唐军就攻打进来。罢了罢了,我派一个护龙卫去趟死亡岭,除掉那赵小宁吧!”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脸色皆是大变,他们万万都没想到陛下会派遣护龙卫,若真如此,那赵小宁就算有三头六臂估计也得被斩杀吧?
第两千七百六十二章 你们有些狂妄了
这个世界的雪很大,一旦下起来那就是数天数夜,这不,整个死亡岭已经被厚厚的积雪笼罩,看上去就像是地球上一个名叫雪乡的旅游景点一样,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后山的空地之上,赵小宁正光着膀子练习着龙虎拳,这是他刚刚接触修炼时练习过的一部拳法,如今他成功踏入炼气期一层,也可以继续修炼这部拳法了。
虽说他的实力很弱,可是他的肉身原本普通人要强悍,在加上有龙虎拳的辅助,哪怕是胡初九那种境界的高手也能轻易被斩杀。
当然了,在战场之上赤手空拳面对敌人很是吃亏,所以赵小宁也修炼起了伏魔十八棍,这部功法完全可以让他的实力有明显的提升,只不过他却没有一件趁手的兵器,哪怕铁桦木密度很高,可如果遇到强敌依旧无法抵挡对方的兵刃。
结束了两个小时的修炼,此时赵小宁的身上正冒着热气,为了害怕着凉,他披上了厚厚的皮衣,然后向着远处而去。
叮叮当当!
不远处有个草棚,草棚下六个身披皮质围裙的中年人正武动着手中的大锤,敲击着面前烧的通红的铁棍,铁棍长约两米,有碗口那么粗。
这是赵小宁让他们打造的兵器,为了打造这件兵器,他可是融化了二百多斤的钢铁,如今已经历经了三天的淬炼,只要能让铁棍变成手腕粗的模样就算完工了。
虽说是用的普通的钢铁铸造而成,但却历经了无数次的敲击,一旦炼制而成,必定能发挥出可怕的威力。
“你们歇会,我来!”赵小宁围上皮质的围裙,毕竟敲击烧红的铁块会迸射火星,落在身上还是很痛的,系上围裙之后就可以大大避免被烫伤。
时间不知不觉间过去了半个月,经过长达十几天昼夜的不眠不休,那根铁棍也变成了赵小宁预想的那样,它通体黝黑乌光,看上去就像是一根加长版的烧火棍一样。
铁棍现世,死亡岭的一些高层都来到草棚下。
“老大,你花费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打造这根铁棍?这简直就是暴遣天物啊!”穆武无奈的摇摇头,铁质的物品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很稀有的,谁都没想到赵小宁前段时间收集铁质的物品竟然是为了锻造一根黝黑的铁棍···
“我来试试这根铁棍趁不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