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最佳男配-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妹夫收获不小嘛?”


第60章 七零软饭男(02)
  “运气好; 之前想着哥嫂下午要回城。想着上山捡些蘑菇带回去也能做个菜; 没想到遇到了三只被咬伤的野鸡还有两只自己撞伤的野兔; 也没有别人看见,我就捡了回来。
  给爸妈一只野鸡; 哥; 嫂子你们带两只野兔一只野鸡回去,还剩一只,我就自己留下,给红梅补补身子。”
  一次性说了一大串; 说的蔡家一家人心里头热乎乎的。
  看来; 这位懒女婿(懒妹夫)也不是那么差劲。至少知道心疼人,目前看着还行。
  结婚的第二天,韩君越成功的俘获了蔡家人的心,至少有了百分之五。
  从负印象到好感都百分之五,真是不容易。
  全家人最骄傲的就是蔡红梅,她也不是傻子; 知道父母兄嫂都看不上丈夫; 知道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知道找这样一个男人过一辈子,在日常生活上; 帮不了她。甚至会是她的累赘,可她甘之如饴,她在心灵上是愉悦的。
  她就是喜欢这个没用的男人; 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只要每天都能看到他; 苦点累点她都愿意。
  她知道屯子里的人怎么说她都; 说她明知道是个火坑,她都愿意跳下去。
  火坑就火坑吧,她就喜欢跳火坑。
  “爸,妈,我家君越不错吧,他只是做不了多少体力活。但他人不懒,知道心疼人。”
  “算啦,你自己愿意的 ,我和你妈不管。回去回去,别总回娘家。”蔡父不耐烦的挥手让闺女回自己的家。
  但那黝黑的老脸上泛起不易察觉的红晕。
  唉,老了,自己看走了眼。那孩子还是不错滴,虽然他上山捡猎物不充公,但不是大的猎物他也不好多说。
  看俩孙子和儿媳那样,他都不好意思说上交的话。
  “爸,您可真有意思,就住隔壁,让我不要常回来可能不?”
  说完,扭着腰嬉笑着走了出去。
  “死丫头,就知道怼你老子。”蔡父貌似狠狠的瞪了一眼不听话的闺女。
  转眼就是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韩君越也对妻子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个不计回报追寻虚无缥缈爱情的傻女人。
  青山屯的社员们,已经开始准备猫冬,秋猎的人选已经选好。
  瘦弱的韩君越没有被选上秋猎队,只能待在家里。
  待在家里的韩君越也没有闲着,一整天在家里敲敲打打,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反正蔡家人不晓得。
  “君越,吃饭了。”蔡红梅做好晚饭,对着隔壁房间喊了一声。
  “哎,马上。”
  房间内的韩君越,停下手中的锤子,解下身上的围裙,走了出来。
  他在做一个小玩意,希望能帮助家里改善生活条件。原主韩君越除了痴迷文学诗歌以外,他还有一个异常的天赋,他的手灵巧极其会做各种手工。
  前世原主回沪市以后,进的就是机械厂,他能进去凭借的就是真本事。回城的知青多的如过江之鲫,他为什么能找到工作,那就是他的小爱好,喜欢自己组装一些物件,还能自己做一些小发明。自己改造,原本他就是高中毕业。
  也学了一些知识,他还自学了一些机械方面的知识。也跟着弄堂里的一位在机械厂上班的邻居伯伯,学了不少东西。
  他现在做的就是前世原主自己的一个小发明。
  只是到了后世几十年后,科技日新月异,他的小发明不算啥。但放在现在,是很有搞头。
  他大算另辟蹊径,自己在家里猫冬搞发明创造然后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前世的原主,可是一个人做了不少的小发明创造。每次手工弄出来一个小物件,他就一个人偷着乐,也没有想着拿出去怎么样。
  这些宝贵的经验还有一些切实际的发明现在都属于君越,也会在七十年代绽放出属于他独特的光芒。
  “红梅,最近辛苦了。等我把东西做出来,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韩君越看着妻子白天上山捡山货,回来以后还照顾自己,他很是心疼。
  “不说这个,我支持你。咱俩是夫妻,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蔡红梅夹了一筷子蘑菇给丈夫,不喜欢丈夫说的这些客气话。
  “嗯,我知道的。”
  夫妻俩的感情有点像进入热恋中的小情侣。火热一片,感情是一天好过一天。
  “啊,下雪了。”在屋里忙了一天的韩君越,走出房门,看见外面的白雪茫茫,黑色的泥土都被覆盖上白色的积雪。
  就知道已经下了很长一段时间。
  “下雪了,要不要出去走走。”
  蔡红梅还以为丈夫是那个心中充满诗意的原主,高兴的邀请丈夫出去走走。
  “好,出去走走。”他已经很多天没有出门了,是该出去活动活动只是选的这天气有些冷。
  夫妻俩并排走出家门,在屯子里转悠起来。
  “君越,我们去知青点好不好?”
  “听你的。”
  他结婚以后,与那些知青们很少见面。
  夫妻俩离开的时候,蔡母在窗户边看到,转头就和丈夫说,“女婿一天到晚不做事在家里敲打啥?”
  “你别管,等女婿做好,自然会告诉你。”蔡父已经找女婿了解过,他是支持的,只要是做正事,他就没意见。
  “行,你现在也被女婿蛊惑了,我看你们俩都穿一条裤子,整天神秘兮兮的。”
  蔡母最近急的呀,女婿怎么又变懒了。这人是变色龙啊,说变就变。
  “头发长见识短,知道什么,女婿那是文化人,是有想法的,别去打扰他。”
  蔡父吧嗒着嘴里的好烟,悠闲的晃着二郎腿。
  老夫妻俩拌嘴,走远的夫妻俩已经走到知青点。
  “咦,韩君越你小子怎么来了。”刚进院子就被廖志军(哈城市)看到,东北爷们儿说话嗓门大,屋里的人全听到了。
  不管背后怎么议论韩君越,这些人面子上还是很热情的。
  廖志军是这群知青中态度最好的,唯一对韩君越有过一些中肯评价的人。
  “来看看你们,最近怎么样?”
  “挺好的,你呢,过得挺好的吧,有人照顾,被窝里也是暖暖的。”这时候带颜色的调侃,很是婉转。
  “结婚挺好的,你也快点找一个,早点结婚。”
  “哈哈哈,这话说的早了点。走 ,进屋,外面怪冷的。”
  “进屋唠唠。”
  走进知青点的堂屋,另外三男三女都盘腿坐在炕上。见着韩君越进去,都含笑打招呼。
  如今可没有人敢得罪支书家的乘龙快婿,除非不想混了。
  上炕坐好,几人都在说过年回去探亲的事情。即使猫冬没事干,这些知青们也不能每年全都能回城探亲。
  每年只有三个名额,有时候还只有一两个名额。
  何晖想着今年能回去探亲,试探的问韩君越,“韩君越你今年要带你媳妇儿一起回沪市探亲吗?”
  “不回,回去一趟得花不少钱,家里穷,攒几年可能能回去一趟。”
  他压根儿没想过回沪市看韩家人的冷漠脸。还得花钱,现在恨不得一分钱当一块钱花。
  回去一趟至少得一百块钱,家里哪有那么些钱。
  记忆中前世原主结婚的第一年确实有带蔡红梅回去过。韩家那一家子,对新婚夫妻很是冷漠。
  韩家父母既传统又自私,他们的传统想法是老了以后跟着大儿子。对于小儿子他们一直是放养的,没有想过以后要靠他。
  家里的家产原本大部分都是打算留给大儿子。对于小儿子,他们从没有什么期待,加上小儿子下乡去了遥远的东北农村,他们心中偶尔浮现出来的那丝对小儿子的期待,也不知不觉的变没了。
  大部分人都以为去了农村的孩子是回不了城。去了农村,还有啥前途,自己都养不活,他们老了能指望的上吗。
  回来看一眼都千难万难,病了瘫了,也指望不上。
  “也是,你们俩回去来回的票钱还有买礼物走亲戚,确实要花很多钱。咱在农村几年也挣不了那么些钱。”
  何晖心中一喜,探亲名额最大的竞争对手不回去。他争取回去的名额有戏,脸上溢出喜悦的笑容。
  一群年轻的男男女女坐在炕上说着诗歌说着一些他们看过的名著小说,这些是他们对于怀念校园怀念城市的一种慰藉。
  一直说到附近的人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夫妻俩才离开知青点。
  时间转眼就是农历冬月,韩君越进城一趟,自己摸上了安阳市市府。
  他没有人脉,但他知道必须上门推荐自己的小发明。
  他不是没有想过要找大舅哥在城里帮忙找找关系找找人脉,只是大舅哥能进城工作纯属运气,也不是什么好单位。
  人脉极其有限,认识的也都是一些底层的工人,也帮他介绍不了什么人。
  带着岳父开好的出行证明,他住进了市府边上的一家招待所。要了一个小单间,房间不大。
  拎着两个麻袋,背着一个从沪市带来的土黄色旧斜挎包,在别人异样的注视下,走进了刚开好的小房间内。
  房间很小,在最里面的墙角小心翼翼的放下两个鼓鼓囊囊的麻袋。


第61章 七零软饭男(03)
  一连两天; 他都没有找到机会能见到市高官。
  心里挺着急的; 他怕妻子担心他; 想着早点回去。
  星期三他起的很早,来到一家供应早餐的店铺里; 买了两个二合面馒头。
  这是他一天的伙食; 只要买点吃食就行。他空间里有肉干,饿了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啃两根,味道非常不错。
  进到小吃店,店内的收钱的女工作人员; 就打招呼; “同志还是两个馒头吗?”
  “嗯,两个最便宜的馒头。”
  家里没啥钱,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他不敢多花钱。能省就省,他来了两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挣; 那好意思多花钱。
  “难怪你一个男同志还那么瘦弱; 吃的太少。”收钱的女同志摇摇头,她能猜得出来; 眼前的男同志一天就啃两个二合面馒头。
  她看着这位男同志每天早上就吃半个馒头,其余的一个半都是小心翼翼的放进饭盒中。
  “嘿嘿,没办法; 我是从乡里来的; 家里条件不好。一天天的不干活; 没费啥力气,少吃点没啥事。”
  喝着小吃店烧的白开水,吃着馒头,挺好,真的。
  “同志,看你那样,不像是农村人,你是知青吧?”
  这时候店里就三五个人吃早饭,收钱的女同志闲着没事,没话找话。
  “嗯,我是知青。不过我爱人是本地的,现在我也是本地人。”
  “哟,那挺好的。同志你是哪里人,进城这几天走亲戚啊?”
  “我是沪市的,走啥亲戚,我自己在家闲着捣鼓出来一个小发明,想进城找找市府的负责人,看看适不适合国家搞建设创外汇。替咱国家多挣点外汇。”
  韩君越说的话,像一道炸雷,炸响在小吃店。收钱的女同志,楞在原地,另外几个吃早餐的同志,也楞住了。
  嘴里的馒头面条都不知道咽下去,被说大话的同志吓着了,真会放卫星啊。
  纷纷掉转头看看是个啥人在这里说大话。
  一位穿着板正的中年人,端着一碗稀饭还有一个馒头走到韩君越对面坐下,“年轻人,说大话吹牛的吧?”
  咕噜噜的喝着碗里的稀饭,眼睛扫了一眼吹牛的韩君越。
  “同志,我可没有说谎,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