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四姐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擦干净手中的水,在围裙上反复擦拭干净,才接过结婚证看,她自己当初也有领结婚证。
上面小五的名字,郭玲的名字,整齐的写在一起。
君越已经掏出来糖果,坐在院子的石凳上,逗两个小外甥。
在院子中,一直嬉闹的兄弟俩看到舅舅手中的糖果,已经动不了脚。傻傻的望着舅舅手心的几颗糖果。
“想吃不?”
没事的人逗弄着小孩子,蔡四姐已经和郭玲热烈的说起小五买的宅子。
小五虽然是上门女婿,可不是因为自家日子过不下去上郭家做的上门女婿。那是因为郭叔家负担重,玲子不能扔下父母嫁出去,但家里条件差,又没有适合的男子做上门女婿,自家爹为了郭叔,才让小五做的上门女婿。
说出去可不丢人,在蔡四姐心目中,小五可不是上门女婿,只是一结婚就和爹妈分了家的弟弟。只是住到郭家去了,别的都是一样。
都说好了,第一个孩子姓蔡,第二个姓郭,第三个又姓蔡,第四个又姓郭,反正就是这样轮换着。不说真的生四个,起码会生两三个,至少有两个姓蔡。
所以,蔡四姐对弟弟的在城里的房子很有主人翁精神。也很是骄傲,以前还有人说是鬼宅,可现在从小五翻修后不久,陆续有人过来瞧,有了人气,也没有人觉得这是一座鬼宅。
现在不少附近的居民为此觉得可惜,早知道他们几户人凑钱买下来,也能住的宽敞。
翻修过后的宅子,和以前阴森惊悚,杂草丛生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现在的宅子,明亮,舒适,所有的地方都幡然一新。
俩女人聊的愉快,没一会儿功夫,就携手一起做事。
君越去到第三进院落,只有几个地方,没有弄完。没弄完也是有原因的,他发现里面有蹊跷。
晚上,一个人好好的清理清理。
白天没做什么事,逗逗外甥,姐弟俩联手做了一顿好吃的。
三大两小吃的肚圆,送走郭玲,君越一个人摸进第三进院落。顺着墙根挖,终于找到了,墙根底下是空心,不扒墙砖还发现不了。
要扒一些墙砖,才能发现里面的蹊跷。伸手进去,摸到底下有坛子,用力拿出来,全是以前的老坛子,不大不小。一共有十几个,这一排的墙根底下都有坛子,埋的深,不挖下去,很容易错过。
收进空间,一个个的打开,大黄鱼,小黄鱼,还有一些金银玉翡翠首饰,以及一些小的古董。
有孤本有小幅的字画有小的鼻烟壶还有虎符这样的东西。
虎符是真是假他不知道,但看包浆厚实,被盘的油光锃亮,看样子应该是真的。
看来汉奸没少收刮啊,君越全部放置在置物架上。在小世界收的古董,他最后都会拿出去。古董只对本世界有价值,他最后就是不卖也会留给后代,不会带走。
连夜再砌好墙根,一晚上快忙到天亮才休息。
第三进院落和边上的跨院留给自家用,第一进第二进他打算租出去。告知居委会与魏家人以后,翻修完毕的君越,和未婚妻推着满满一板车东西回家。
车上有玻璃,有过几天结婚要用的粮食,肉,鱼。
在忙碌中,迎来了今年秋冬的第一场大雪。
在一个星期前,君越已经办完婚礼。也正式搬到郭家居住。
早起,拉开窗帘,一眼望出去,外面是白茫茫一片。
“玲子,下雪了。”外面的雪堆到了门口,看来蛮深。
揉揉眼睛,利落的穿好衣服。下炕,打开房门,拿起铁锹,从门口开始铲雪。
“沙沙沙……”从东厢房到对面的厨房,到正房的路,全都要铲出来。
一条一米宽的路,被一铲一铲的铲出来。正房的郭父听到铲雪的沙沙声,移动到窗户边拉开窗帘看了一会儿。
心中很是满意,虽然小五当初不愿意,可结婚这几天的表现,他都看在眼里。真是不错,会心疼媳妇儿,对老人也有孝心。
对他和妻子那是没得说。
穿好衣服,也下炕到堂屋,开门。
“爹,起床干啥,再去躺躺,等我弄好以后再起床。”
第174章 末世女穿六零(09)
“不了,我起来给你掌掌梯子。”
爬上屋顶扫雪; 下面需要一个人掌住梯子。
“行嘞; 我去搬梯子。”君越放下铁锹; 去到杂物房搬梯子。
两人一上一下,配合默契; 早上花了两个多小时,屋顶的积雪扫的干干净净。
片片飘落的雪化又覆盖上薄薄的一层。
从烟囱已经飘出来面条的麦香味,早上吃少量面粉做的馒头。
大地一片寂静; 空气中到处飘散着各种食物的味道。
吃过早饭; 院子里还有不少的积雪; 他与郭玲一铁锹一铁锹的铲出去; 在围墙外面不远处堆了高高的雪墙。
半个月后; 君越家里迎来了几位客人。
上午十点; 蔡父带着几位年轻人; 来到郭家。两家离了不到四百米。
踩着厚厚的积雪; 来到君越新家,“老郭,小五在家不?”
“在呢,老蔡快进屋。”老友前来; 郭父很兴奋; 声音高昂的几分。下雪,家家户户都在猫冬; 他已经几天没有出去了。
“哎; 家里来客了。”蔡父瞄了一眼郭家的院子; 积雪打扫的干干净净,屋顶的积雪也不厚,看来是天天都在打扫。
直奔正房堂屋,一家人都坐在堂屋的大炕上,先给自己人介绍几位客人。君越一眼就认出来客人中的三位,是那次抄近道回家遇到的三位。
郭玲下炕,麻利的沏茶倒水,还拿出来了家里炒的南瓜子。
一番介绍以后,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被君越救助的那位重生者何帆,拉着君越走到外面,期期艾艾,很是隐晦的告诉君越,今年会有雪灾。
往年就是没有雪灾,坝上都会有几个月的冰雪期,坝上更远一些的地方,到了冬天还会大雪封山几个月。
何帆的提醒是告诉他,今年比往年更加的严重。
他们这里肯定还要封山,离县城这么近的地方都要被大雪封山,更远一点的地方,估计积雪更厚。
君越一听明白了,人家是来还救命之恩的。“何同志,谢谢你,我明白了。”
大雪封山,那就还要提前准备物资。村中的危房也要应对风雪。队委的领导,也要督促村民天天打扫屋顶的积雪。
何帆斯文有礼,看穿着也知道家里条件不错,家庭教养也是一等一的好。
至于他的前世是怎么样的,君越不知道,也不想去探究。
但是他知道以后要加强与何帆的联系,别的便宜不想占。但是何帆对未来的走向,比他知道的要准。
他只是凭借经验去猜测大的走向。可何帆他不一样,他经历过,或者他的灵魂经历过本世界的后世,知道未来一些更详细的走向。
何帆还是一身书生气,但还是和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些不一样。他有刚毕业的学生没有的稳重,也有他们没有的睿智。
他的眼神有些时候纯真如赤子,有些时候深邃如智者。
哪怕知道未来的走向,未来后世是怎么样的浮躁不安,经济飞速增长,人心难测。他的心中依然饱含着远大的理想。
他依然还有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还记挂着怎么为国家多做贡献。
这样的人,让人心生敬意,这样的人值得让所有人尊敬。
摇摆着说道,“不用谢。我也就是瞎猜的。”
“进屋,等下你和三位同志都别走,在我家吃饭,尝尝我的手艺。”
“那不行,我们几个要回去的。”何帆不好意思在君越家里吃饭,他们来是没有这个打算的。也就没有自己带粮食来,到别人家做客,大部分时候都是要自带粮食的,或者给粮票和钱也行。
可他们都没有带,最多身上有几毛一块钱,怎么好意思在君越家里吃饭。
“别,我们有缘认识,以后离的也不远。勉强算是熟人朋友吧,吃一顿饭没啥。我家也没有什么鱼肉招待,都是一些农家小菜……。”
君越口才不错,说的何帆最后都不知道怎么拒绝。只能留下来吃饭,他很庆幸自己来的时候,提了两瓶罐头,一包红糖。是专程买来感谢君越的,要不他都不好意思留下来吃饭。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三人,上次的一男一女,还有一位男同志。四人一起来的。
炕上,三位年轻人,听着两位老革命,说起他们的峥嵘岁月,说起打仗时的一些故事。
君越与郭玲在厨房做饭,还留下蔡父一起吃饭。
家里没有用鱼肉招待客人,但有炼好的猪油,做菜油放的足,还用韭菜炒了鸡蛋,一大盘的韭菜鸡蛋。
没有鱼肉,君越也整了八个菜,味道又好,还有一个炒的花生米,是给郭父,蔡父做下酒菜的。
何帆几人与君越聊的很是兴奋,他们没想到,眼前这位和他们差不多年纪,比他们还小点的年轻人,居然懂那么多。
给了他们不少思路,来坝上的几个月,他们基本上住的地窝子,吃的都是咸菜疙瘩,每天都有一阵或者几阵裹挟着黄沙的大风,骚扰着他们以及他们的地窝子营地。
那滋味真是,说不出来的郁闷。他们想过来植树治沙会很苦,但没有想到这么苦。每天嘴巴里都是满口的黄沙。
坝上缺水,没有房子住,每天都是黄沙漫天,还有危险。昔日的坝上草原没有了,可坝上的野狼孤狼不少,时不时的嗷上一嗓子,吓得他们半死。
今天在君越家里吃的这顿饭,绝对是他们来了这里上坝以后吃的最好的一顿饭菜。热乎乎的杂粮饭,香喷喷,油水十足的小菜,好吃的不得了。
四人一辈子都没有忘记这顿饭,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最美味的佳肴。老了以后吃到的那些山珍海味,都不及此刻的一桌子小菜。
四人中唯一的女同志杨丽萍担忧的说,“我不怕苦,但风太大,沙又多,晚上想出去那个啥也不敢,生怕有狼。”
“上面应该会很快会帮你们解决住宿问题。会好的,你们几人扎营的地方离我们生产队不远,如果天气冷的住不了,你们就搬过来住。”
郭玲从君越的态度中知道,丈夫想与他们交好,主动提议到。
“这,这怎么能行。我们不能骚扰当地的居民。”
杨丽萍她是诉苦,可没有想要搬来的意思。不是不想,是不敢想。
“嗨,那有什么,大冷天的,不能冻死在山上不是。如果熬不下去,就来,我家的东西厢房差不多都是新盖的。来了以后,我家还多了几位劳动力,每天可是要做事的。扫雪,砍柴,做家务,都是要干的。”
何帆不迂腐,考虑到之后不久的大风雪,他想了想说,“郭同志,既然你说了,我想折中一下,我们租你家两间房居住怎么样。
我们自带粮食,吃的菜,用的油盐,我们额外再给钱票。还有劳动也做,只是有些打扰了……”
“不打扰,不用租金。别的都依你刚才说的,你们来植树造林,也是为了我们这儿,为了京城。我收租金算怎么回事儿。”
郭玲又不缺那三瓜两栆,加上她是真心的邀请几人。他们都是刚从林业大学毕业来到这里的年轻人,满腔的热情。她也想为这座昔日的森林草原,尽一份当地人的力。
“不,不,不,不能不收租金。租金一定要收,我们工资不错,不怕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