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前的人看相貌可能是父子俩,还有三个戴着厚厚帽子的三孩子,怎么也不像是从事特务活动的。
有两个男孩子那眼睛咕噜咕噜转的可灵活了,排除他们是人贩子。
有个还小声的拉着站在马车另一边的中年男子说着话。
“谢谢小解放军同志哈!”君越顺着小同志所指的方向往过去。
“不用谢。”
半个小时以后,终于等到了唐高亮来外面接他们。
“爹,大哥。”唐高亮见到亲人,像个孩子一样,从他参军到现在还是第一次有亲人到部队探亲。
当然,以前是隔的太远,加上西南一直不安定,他时常不在部队,才没有办法让亲人去探亲。
“老二(二弟,爸爸,二大爷)。”五人,四种称呼。
做二大爷的唐高亮,一眼就瞅见了马车上的另外一孩子,“爹,那是老三见的文北吧?”
“嗯,昨天老三夫妻俩回家了一趟。我想着你们夫妻俩没有见过小北,就带着孩子一起过来,让你们夫妻俩也见见。也和文南,婉婉多玩玩,增进下感情。”
君越自己带了祖孙二人的粮食,更别说蔬菜。
“是,我还没有见过文北,是该见见。”老三不是个东西,可孩子是无辜的,他不会把对老三的不满,转在孩子身上。
登记过后,赶着马车进到家属区,这里的新楼房,是去年新盖的,安装的有暖气,每间屋子都有上下直通的暖气管。
有好处,但也有弊端。
唐高亮家里住在抬高层的一楼,地面抬高了一米,因为地势低沉,下雨天积水。才抬高了一米,倒是有点后世像架空层。只是没有架空层那么高而已。
马车留在马棚内,乌云吃着草料,优雅的转圈。
兄弟俩一人拉着一根绳子,拉着爬犁,朝家里走。
小兄弟俩一前一后抬着垫被,君越抱着棉被以及棉被中的孙女。
小婉婉已经醒来,睁着大眼睛,望着移动的环境。不解的问,“爷爷,这是哪儿啊?”
小姑娘还迷糊着呢,没有完全清醒,也忘记了回家的事情。
“马上就到婉婉家,高兴吗?”
“嗯 。”
有爸爸妈妈的家,小孩子当然喜欢,高兴。
侯秀秀从食堂端来早餐,“爹,大哥,还没吃早饭吧?”
“吃了,只有小婉婉没吃,我给她带了,只是要热热。你给她热热,再洗把脸,简单刷刷牙。”
君越把婉婉放在炕上,让老二叠被子,他闺女睡的,他做爹的来叠。
小文北是个聪明的孩子,早慧。在姥姥姥爷家,两个极端的态度,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早早的学会了隐忍,学会了看人脸色。
真正能释放他儿童天性的地方就是乡下的爷爷家,那里有对他非常非常好的爷爷,也有待他特别好的大爷,大娘,还有哥哥姐姐弟弟。
那才是他喜欢的地方,能让他放松能让他舒服的地方。
小文北伸出小手,牵着爷爷的衣服,亦步亦趋跟在爷爷身边。
家里的暖气效果一般,唐高亮还是自己砌的炕,两室一厅一厕一厨的屋子,可比后世的小户型大多了。客厅大房间大。
屋檐下堆满了柴火,唐高亮夫妻分到的房子是家属楼一楼的最东侧。
还有片空地,君越走走看看,指着孩子们住的房间的侧门说,“老二,等年后六月,你买些红砖回来,咱爷俩一起,加盖出来两间小房间,以后俩孩子一人一间房,还能多出来一间房,我来了也有地方住。”
“爸,能行吗?我还要请示上面。”
“行,你请示吧,没啥的,又不是必要的通道,估计是可以的。
也花不了多少砖,一边靠着这栋房子的墙。一边还靠着家属院的围墙。”
“我先请示请示,如果能加盖再说。”
父子三在家属院空地上,转悠着。
唐高亮临时请了半天的假,在家里陪陪爹和大哥。
三个孩子早就活动开了,在院子里玩雪。
侯秀秀在旅部的小卫生院上班,小卫生院不大,一共就一排房子七间屋子,一间办公室,一间门诊,一间诊疗室,一间库房,其余的三间都是小住院部。还有两边搭建的男女厕所。
小卫生院一共三位医生,三位护士。
一位男医生一位男护士,其余的四位全是女性。
上班的侯秀秀,还担心着家里,想着下班做饭的问题。没有舍不得,主要是她做饭的手艺,实在是堪忧。
她太难了,中午那顿饭怎么做啊。
“秀秀,想啥呢?”忙完工作,坐下就发呆。宋娟查房回到门诊,看到侯秀秀一直在发呆。用手推推发呆的侯秀秀。
“啊,没事,就是在想中午做饭的事。”
她做饭水平不好,卫生队的人都知道,她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今天怎么想着自己做饭了,你们夫妻俩不是一直在食堂吃的吗?”
“公爹还有大伯哥来了,还有小叔子家的儿子,一直没有见过面的小侄子。没法吃食堂。”
就算食堂的菜不错,也不好吃食堂。
“哦,来客了。那是得自己做,可你买菜了没有,我记得你家里没囤菜吧。”
“没,但我公爹带了不少菜,大白菜,萝卜,干山货,夏天自己晒的干菜,还有前段时间村里秋猎分的肉,以及鱼。”侯秀秀也是聪明人,知道这年月吃顿肉有多难。自家等下中午那肉香味飘散,肯定会有人嘀咕。
她先交代来源,也不怕别人嘀咕。
“我说你家老唐调回来比在西南幸福,离家近。不说别的沾光,就那山货,还有蔬菜,你家就得沾大光。”
宋娟即是好医生也是好主妇,家里的里里外外全是她。丈夫一心带兵 ,没精力管家里的事情。
她知道今年全国一半甚至一大半的地方遭灾。柳城也在干旱范围内,但天降奇迹没有减产,虽然说是农民们没日没夜的挑水浇灌,但也超出了昔日干旱时的情况。
往年干旱,就是没日没夜的挑水灌溉也会减产一半甚至一半以上。或者颗粒无收,但柳城靠近柳河上下两百多里两岸的区域,没有减产,反而有略微的增产,一直被老百姓们传,是柳河的河神在保佑两岸的百姓。
“这倒是。”侯秀秀娘家都是军人,从爷爷到父母,叔伯,兄弟姐妹,包括他们的伴侣全是军人。
爷爷一直在燕京,父母大哥夫妻也在去年调往燕京军区所在的部队。
丈夫能调回来,也是机缘巧合,她可没有动用父母的人脉。纯属巧合。
在西南的时候,侯家只有她一人在西南,也没有享受到父母来探亲的待遇,更别说什么便利。
第135章 寻亲记(17)
父子三带着三孩子; 在家属区转了两遍。
“家属院挺大的呀; 你说一家还分了菜地?”君越对这个最感兴趣。
“嗯; 一家分了三分地的菜园子。明年会有一些在老家的家属随军,她们来了得有点事情做; 所以一家都分了三分地,我们这种夫妻俩都在一个部队的; 也有。”
唐高亮也高兴,妻子不会种地; 他会种。下班以后整理整理菜园; 放松放松思绪,让自己静静; 也是一种休息。
家里以后就不缺蔬菜; 也不需要让爹和大哥; 给他送菜。
“挺好,你家菜园子等土地解冻以后,抽空整出来。菜苗子我帮你育好; 这些你别操心; 等我来帮你弄。”
君越已经想好了; 种些什么菜,土豆虽然算经济作物; 但也可以算菜; 打擦边球; 这种事是他最擅长的。
多种点; 高产的那种; 口味糯糯的,味道极好。
种一分地,家里至少就多能收获六百至一千五百斤的土豆。
以后他就不需要资助老二一家粮食,自给自足才是王道。
“好的,爹,回家真好。”唐高亮发自内心的欢喜,家人在身边的感觉真好。
“以后休息带着妻儿常回家看看。”
“我会的。”
“好了,咱回家,都看过了。”
转了几圈,君越就带着俩儿子还有三孩子回家,就这么一会儿功夫,文南已经认识了几个没有上学的小伙伴。聊的欢实。
十一点,君越敦促老二去煮饭,自己和老大在一边择菜,孩子们不怕冷在外边儿瞎闹。
搪瓷大盆里倒了一些热水,解冻了半斤肉。还泡了半斤干豆角。
做一个红烧肉炖干豆角,光做红烧肉,不经吃。炖上干豆角,沾上了肉味儿,跟吃肉一个味儿,也能多吃一两顿。
炒个白菜,再用几片肉炖萝卜,清炖。还有他带来的酸豆角,辣子酱(剁辣椒,青红两种辣椒做的,颜色漂亮,味道也好,里面还加了腌制好的山胡椒,蒜蓉),又是两个菜。
下班回家的侯秀秀,还没有进家门,就闻到外面散发的浓郁肉香味儿。
“秀秀,哟,看来都不用你做饭了。你家老唐已经做了,闻着味道真香。”
“老唐?不可能是他,他可不会做,即使做了,也不会这么香,能做熟,就已经是万幸。”
侯秀秀知道丈夫的手艺,不比她的强,在做饭这件事情上,夫妻俩是半斤八两,都差不多。
“那是谁,你不是说你婆家大嫂没来吗?”
“估计是我公爹,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娘养大三儿子,做饭肯定是练出来了。”
“你真有福气,这段时间不用吃食堂了。”
宋娟挺羡慕的,像他们这种夫妻俩都在部队的。家里能有人帮忙做饭带孩子,能轻闲许多。
“嗯,可惜这样的日子不会很多。”侯秀秀一直担心丈夫老家的亲爹,哥嫂不是拎得清的人。在部队她没少看到一些军人家庭,夫妻俩对方有的父母兄弟姐妹拎不清来找麻烦的。
常常吵架,还影响夫妻感情。为彼此的家庭,常有夫妻俩吵的不可开交。
来东北的一路上,她还担心来着。可倒了丈夫老家,和公爹,哥嫂相处以后,她才松了口气。
见过的都不错,至于没有见过的小叔子夫妻俩,她不知道。但能猜出来,不是善茬。
不过不要紧,只要公爹在,小叔子就蹦哒不起来。再说也闹不到部队来,想闹也进不来。
“那也比一天都没有的好。”
回到家里,侯秀秀立马洗手帮忙。
“爹,我来我来。”态度端正,君越很满意。
他来住的这段日子,可以帮老二夫妻俩减轻一些家务活,但不能让他们夫妻俩觉得他做这一切是他应该做的。
在他看来,不只是花父母的钱就是啃老,还有一种也是啃老,那就是使唤父母做苦力还想当然的认为父母做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后世的很多小夫妻,双重啃老。花着父母的钱,回到家里扫把倒了都不带扶的。小孩他们不带,家务活不做,自己的工资月月光,啃父母的钱,啃父母剩余的体力,啃父母的关心体贴等等。
“行,秀秀,你用开水烫烫吃饭的碗筷。再端出去。”
“爹,好的。真是麻烦您了,还帮着我们做饭。”
“不麻烦,我也就是偶尔做做,常做我可没空。”
吃过午饭,唐高明驾着马车离开了部队。老二送给他一件旧军棉衣,虽然是旧的,可依然暖和,给他路上披着,也是送给他的。
下午,夫妻俩都去上班了。
君越在家里带三孩子,小家伙们今天放假,不用跟着爷爷学习。
到了新环境,孩子们得适应,也得和小伙伴们先熟悉起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