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最佳男配-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柳城的所有黑市,他都跑了一圈。知道了黑市所卖商品大概的价格,心中有底,他准备糙米,不太精细的面粉,这些都是他自己在空间弄的。
  空间里,有打米机,有磨面粉的机器,有精细的机器也有初代的机器,打出来的磨出来的都符合现在社会吃嚼的粮食。
  糙米,二道面粉如今都算精细粮食。
  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种了不少的大米,麦子,打出来不少,足够他一家人嚼用五十年还有多。卖一些出去,换些钱,换些全国粮票,换些券。
  一只箩筐中两袋粮食,一只箩筐中他放的鸡,和新鲜的猪肉,还有有些浑浊的油 ,没有后世的植物油那么鲜亮,但比现在市面上的油要好许多。
  帽檐压的低低的,没有人掀起帽檐,绝对看不到他的五官,以后也不会认出来他。脸上还抹了灰。
  黑市在一片倒塌的废墟中,这里以前是个大工厂,君越找到一个人流量大的区域,摆好摊。在身后还悄悄的堆了一些粮食。反正他周围没有什么人,黑漆漆的也没有看到。
  拿出来手电筒,没一会儿来了一对老夫妻,黑漆漆的也看不清楚长相,只是凭感觉知道那是一对夫妻。
  “有糙米?”老太太的声音带着惊喜。
  “嗯,要买多少?”都不用问要不要买,来黑市的,就没有不想买粮食的。
  “多少钱一斤?”黑市的价格肯定比外面的高,黑市卖粮食的每家又不一样,但大致上差不离。
  “五毛钱一斤。”君越的价格开的不高,市面上正常的价格也是一毛三一毛五之间来回波动。
  黑市好些都是一块钱或者八毛,九毛钱一斤。君越的价格真心不高,他虽然要用粮食赚钱,但也不需要卖那么高的价格。
  老妇人伸手在米袋中抓出来一把糙米,在手中来回摩擦。还用手电筒照着仔细打量,又闻闻味儿,看看是不是陈粮,这样的价格,哪怕是陈粮,她也愿意花钱买。
  把抓着糙米的手心放在老头子的鼻子下,然后说到,“闻闻 ,是新米吧。”老妇人的声音带着笑意,昨晚做了一个好梦,没想到摸黑出来黑市买粮食,还能遇到便宜又好的粮食。
  “是新米,买一些。”
  老头子也点头很高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去粮站买粮食的时候,糙米已经不见踪影。以前也不多,但好歹还能买一点,可前几日去,是一粒都不见。
  “老板,你有多少?”
  “你要买多少,别问我有多少?”
  “一百斤,有没有?”
  “有,一千都有,面粉和油要吗?”君越顺便推销了一下。
  “买,如果老板有,面粉我也要买一百斤,油二十斤有吗?”
  君越没有感到诧异,头也不到。两百斤粮食,够吃很久的了。而且,现在的人家,只要家里的孩子在战乱时没有折损,大多数的夫妻都不只一个孩子。两百斤粮食看着多,可分到成家的孩子家里,一家也分不了多少。
  “有。”
  君越用手电筒照照身后的麻袋堆,那夫妻俩惊喜的看了眼,后面的商品堆。好多粮食,还有几桶油。随着光线离开,他们的目光也移到箩筐内的粮食上。
  他们夫妻也没有刻意想看摊主相貌的意思,在黑市买商品,忌讳一直盯着摊主看。做这行的,都不愿意被人看清楚长相。
  夫妻俩走到一边,商量了一会儿,老太太留在君越的地摊边,老爷子急冲冲的跑了回去,叫醒四个儿子,回房拿了钱,拿了票,还叫醒隔壁悄悄的推着家里的小推车出来,以及自行车。
  老夫妻一共八个儿女,但乱世是折损了三个,如今还有四儿一女。
  家里是满满一大家子人,没到星期□□个儿子都会回来住在祖传的大院子里。一家子团圆,他们平时都是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
  昨晚星期六,四个儿子带着妻小全回到老宅,陪父母。
  给叫醒的四家,都与妻子商量买多少,每间房间一阵窸窸窣窣后,才出来人。
  等他们再到黑市时,君越已经又做了几单买卖,都不大,几十一百斤的买卖,不过他带来的肉,全卖了出去。
  守在一边的老太太,也买了一些,一直拎在手中。
  “老伴儿,你们几个怎么才来啊?再不来,粮食被会卖光。”老太太一直在边上干着急,可着急有什么用,家里的人儿子们还没有来。
  “已经是很快了,来回不得花时间,还有孩子们也得商量商量买多少。”
  老爷子特意用手电筒看了看君越身后的粮食堆,看着还有一些,轻舒一口气,还好,还有不少。
  四兄弟回爸妈家,带的钱不多,但一人买了一百斤还有十斤油。
  约好明天还是老时间老地方,再来买。
  四兄弟都有老丈人,还有舅兄姨姐姨妹。那也各自有家庭,也得告诉他们买一些。
  “行,手表,你们要不?”君越多嘴问了一句。他突然想起来,有一世,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进空间一大批老式的机械手表,真是老式的还是八十年代的手表。不好卖,也不值钱,他扔进空间以后一直没有管。
  还是前几天,他在空间内翻找,才找到,没想到他随手扔进来不少物件。
  “什么钟表?”
  “机械表。”
  “带一些看看,价格合适肯定有人要。”
  韩家老大,自己就想买,可他没有说出来。
  “行,带一些,帮忙宣传宣传。价格一定公道。”
  “没问题。”
  天亮前,君越卖完放出来的粮食,在箩筐内,放两斤油,十斤糙米,十斤面粉,还有十斤猪板油。三个大铁锅,两把菜刀,一些大碗,两个能炖菜能做火锅的铜锅。


第125章 寻亲记(07)
  新厨房需要的锅碗瓢盆菜刀全置办齐全。
  天渐渐亮了起来; 君越挑着箩筐进了院门,随手插上门栓,关紧。
  拿着竹扫把扫地的唐高亮听见响动,抬头一瞧,是自家的亲爹。
  “爹,您这是从哪儿回家的呀?”丢掉扫把; 上前几步; 蹲下接过君越挑的箩筐。
  “去黑市买了一些厨房要用的锅碗瓢盆; 还买了一些糙米面粉油,挑去厨房。”
  “嗳,下次去叫我; 还能帮您挑挑担子。”
  “叫你干啥; 买的又不多。”
  厨房内,唐高亮倒米; 装面粉; 早就洗干净沥干水的粮食缸已经准备好。
  十斤糙米不多,只装满了米缸的三分之一; 两斤油放进自制的碗柜中。
  他慢慢的归置好,一样一样的; 猪板油放进一个大陶盆中。
  君越进厨房拿起菜刀,在外边用水冲洗了几次; 然后在陶盆中提溜着那十斤猪板油; 割下来五六斤递给大儿子; “让春梅今晚半夜炼出来; 做菜的时候多放点油,肚子里油水够了,一顿饭也不用吃多少。
  一年下来能节约三分之一的粮食。告诉她别舍不得,以后咱家不会缺油。”
  “好,我和她说。”
  能不能改过来,唐高明可就不晓得。
  “多劝劝,慢慢来不急的。把道理给她说明白。”
  “嗯。”
  父子俩说的话,刚起床准备帮忙的陈春梅也听见了。她抿嘴笑笑,现在的日子,确实比以前有了奔头。
  见父子俩说完了,她系好已经变稀的旧衣服拆下来的旧布改的围裙,脚步轻快的走进厨房,“爹,您那份,也给我,我半夜给您一起炼好。”
  “行啊,猪油渣我就不要了,把青椒剁碎,炒炒给孩子们吃。”
  “那不行,您的那份油渣,我们可不能要,已经白得了一份,再要我和明哥还要不要脸啊。”
  “随你。”
  君越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多争执,要已好不要也好,都无所谓。
  吃完早饭,君越下地上工。
  “二哥。”唐泽兰今天被分到和二哥在一块地方做工。
  “五妹,来了。吃早饭没有?”
  “吃了。”
  “给钟林去了信没有,让他给家里寄些粮票回来,那点粮食可不够你们一家人吃到秋收。”
  君越手中的锄头没有停下,嘴里也没有停,关心的问道。
  “写了信过去,估计快回信了吧。”唐泽兰在食堂解散的第三天就让小儿子给他老子去了一封信。
  “那就好,上次你说钟林要转业回来这事,是不是真的?”
  “是,估计能分到咱柳城。”
  唐泽兰说道这事,眉眼都舒展开来。她一个女人在家里带孩子,伺候老人,辛苦了多年。大儿子早些年成年以后也跟着他爹,去了部队,她死活留着小儿子,让小儿子留在她身边。要不一个孩子都不在她身边。
  等丈夫转业回来,进了单位,上两年班,再让丈夫找机会把小儿子弄进城做临时工,做两年临时工,也能转成正式工。
  “那就好,以后你也不用一个人守在家里。等钟林单位分了房子,你可以带着孩子们进城跟着钟林过日子,一家人除了立诚算是团聚了。”
  “嗯,可能还会赶在亮子前面回来。”
  “你也算是苦尽甘来了。不过立诚夫妻俩还有孩子们能随他老子一起回来吗?”
  “那不能,说了,等过年的时候请假探亲回来一趟。”
  “那就好,过年的时候,咱三家聚聚,请人拍张大团圆的全家福。”
  “这个好,咱一大家子是得照张全家福。”说道一大家子的全家福没有撇开她,唐泽兰笑的很开心。
  婆家是逃难来的,在井湾在柳城没有任何亲人,丈夫也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
  除了丈夫孩子,她最亲的就是自家的亲哥哥还有眼前的堂哥。
  兄妹俩说着话,手上做事也不慢。中午下工时,走过来几位老头子,站在君越做事的地头站着,等君越走过来,其中的老黄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唐书呆,今年的天你发现异常没有?”
  “嗯,情况不妙,家里对囤点干野菜,山货和粮食,最好是囤够到明年秋收,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有人主动挑出来说干旱的事,君越顺水推,把他想说的说了出来。
  “是不妙啊,春上下了三场细雨,只是润润表面的一点土,底下都是干的。
  现在一直不下雨,看着有点像四二年时。”
  边上还有一位老马,从锄头中间拎着,一下一下的用锄头撞击地面,发泄心中的不安,每一次都使劲的撞击,发出沉闷的“咚咚咚”的声音。
  在场的老人无比的担心,他们想到了那个战乱时的饥荒年月,饿殍遍野,到处都是瘦骨嶙峋的老人孩子中年人。
  能有草根吃都是不错的,那样的日子,想起来都上头,可不想再经历一次。个个都深锁眉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的好。
  君越已经做了准备,空间内也在不停的种植粮食。万一这边真的干旱严重,他可以悄悄的伸出援手,看着人饿死,他真是做不到。
  “唉,老哥哥们,还是做两手准备,别大意。”
  君越是在场五十岁以上的老头子中读书最多的人,他还有一个外号:书呆,书袋。
  “对,书呆,你也让你家的大队长今年和支书商量商量,别放卫星。
  本来不放卫星都得饿肚子,再放卫星,那得饿死人。”
  老黄来找君越,主要就是这个意思。让君越影响大队长唐高明,千万别对上面吹牛,说什么:亩产万斤,五千斤。
  这股歪风也不知道是从哪儿开始吹来的,简直是害人害己,也不知道那人当初是不是脑子进屎了。
  “说了,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