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齐欢_云霓-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青安听着皱起眉头:“每次只要一有战事,就有人趁乱为非作歹。”
  徐清欢点点头,如果是太平时,遇到杀人这种大案,衙差会立即对出入城中之人严加盘查,很快就能查出个蹊跷,可现在人心惶惶,每日都有不少百姓出城,衙门里又有繁杂的公务,不可能这样大张旗鼓的去查明,不过既然常娘子提起这案子,其中只怕是另有玄机。
  徐清欢没有插嘴,听常娘子继续说。
  常娘子道:“那女子的尸身上伤痕累累,身上许多伤都是拳脚所致,瞳子出血,鼻山根、印堂、枕骨、脊骨、腿骨、膝盖骨都有损伤,两手、两足骨节全都断裂,骨断处有血晕色,可见是生前所致。
  那女子是被虐打而死的。”
  听着常娘子的话,徐青安瞪大眼睛愣在那里,然后义愤填膺地道:“这就是个畜生。”
  徐清欢心里一沉,谢云的妻室死前被虐打,这就是常娘子与她提起此案的原因,这两桩案子是否有关。
  昨天张真人一直在驸马府外盯着,并没有发现驸马有任何举动,如今又出了事。
  难道是她思量错了?
  驸马爷的虽然看着可疑,其实与此案并没有关系,那野心勃勃的白龙王另有其人。
  徐清欢想到这里看向常娘子:“剩下的人呢?又是如何被杀?”
  常娘子道:“都是被割断了喉咙,两个年幼的孩子也不例外。”
  竟然这般的凶残。
  徐清欢仔细思量,虽然两桩案子有些地方相似,到底有没有勾连还要查个仔细,看看这一家人与谢老太太有没有关系。
  如果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并案查下去。
  她有种感觉,就在她查案的关头出这样的事,那人很有可能是被她激怒,接下来肯定还有更多的举动。
  徐清欢道:“我们去义庄看看吧!”
  ……
  徐清欢上了马车,正准备前行,外面立即传来声音道:“是徐大小姐吗?”
  徐清欢撩开车帘,只见有人快步跑来道:“徐大小姐,您这是要出去啊,奴婢是王家的下人,我家太太是跟着七夫人一起来的。”
  管事毕恭毕敬地将手中的帖子递给孟凌云,然后站在那里等着徐清欢说话。
  有客人前来,自然要礼数周到。
  徐清欢刚刚下了车,就看到七夫人带着一个三四十岁的妇人迎了过来。
  那妇人一脸和善的笑容,见到徐清欢眼睛一亮,不等七夫人说话就道:“这位就是徐大小姐吧,到底是勋贵人家的女眷,便是不说话站在这里,身上就多了几分的贵气。
  能将人从倭人手中救出,也是徐大小姐肯只身犯险,我听说这件事,就想来看看到底是怎么样一位大小姐,能有这般的胆识。”
  妇人说着向徐清欢行礼:“来的冒失,大小姐莫怪。”
  徐清欢上前还礼:“太太您客气了。”
  “不客气,不客气,”王三太太立即道,“是大小姐待人亲和。”
  旁边的七夫人见到这样的情形,心中不禁叹息,王玉臣这些日子举止有异,王家必然有所察觉,这才前来打听。
  说到底整个王家没有一个糊涂人。
  七夫人道:“大小姐这是要去哪里?”
  “正要去义庄看看。”徐清欢不加隐瞒。
  王三太太立即明白:“适逢战事,义庄里放满了无主的尸身,许多人都捐钱捐物,徐大小姐定然也是要去做善事,既然正好遇见,我们与大小姐一起前去吧。”
  徐清欢摇摇头:“我要去看义庄里的尸身。”
  王三太太惊在那里。
  七夫人看向王三太太:“三太太也要一起去吗?”
  王三太太吞咽一口,她只听说徐大小姐胆大,却没承想竟到这样的地步,可她既然决定来了,就得跟过去。


第二百七十一章 巧合
  义庄的气氛很阴森,外面摆着的都是黑漆棺木,还有衙差不停地将尸身抬进抬出。
  王三太太后悔站在这里,她总觉得小姑娘都敢做的事,她这样一个过来人也不必害怕,徐大小姐说是来看尸身,不一定真的去查看。
  然而,很快她就发现,她彻底错了。
  徐大小姐不但看了,而且看得很仔细。
  最终的结果就是,她捂着鼻子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三太太,”徐清欢转头看向王三太太,“您若是觉得不舒坦,可以去外面等。”
  王三太太想了想,然后道:“这就是你们说的那个可怜的女子?”她仿佛有些好奇,舍不得就这样离开,更不能就此在徐大小姐面前丢了颜面。
  王三太太站在门口思量片刻,还是磨磨蹭蹭地走了进来,然后伸着头向那女子的脸上看了一眼,紧接着就捂住了嘴,神情惊恐地快步走了出去。
  等到徐清欢从义庄里出来,王三太太仍旧面色苍白,没有缓过神来。
  “大小姐真是让人敬佩,”王三太太道,“怪不得您能查清案子,这样亲力亲为,寻常人如何能及得上。”
  徐清欢道:“三太太若是多看几次,也就习惯了。”
  王三太太忙摇手:“我可不敢……只看了一眼,大白天的我都觉得脊背发凉,晚上只怕不敢合眼。”
  说到这里,王三太太是一副不想继续说下去的模样,可她还是忍不住问:“府衙有没有查清那女子是被何人所杀?”
  “还没有,”徐清欢道,“今天一早才发现的尸身,衙门破案总要等上几日。”
  王三太太点了点头:“虽然还没抓住凶徒,总会有些线索吧,”说着微微一顿,“出了这样的事,这江阴县中都要人心惶惶,就连我都会觉得害怕。”
  “府衙还没有,”徐清欢目光微深,“不过我倒是觉得从尸身上,能看出几处疑点。”
  王三太太仔细地听着,连呼吸仿佛都变轻了许多。
  徐清欢接着道:“这女子一家人出城避祸时被捉,她的家人都被凶徒一刀毙命,她却被掳走折磨致死,马车里的细软都没有丢,在此之前也没有类似的案子发生,若说成有歹人,恰好遇见了女子一家,因此下杀手,未免有些牵强。
  所以我更倾向于杀女子的凶徒,应该与女子认识或者有些牵连。
  女子离开江阴县城,也不一定就完全是要避开战祸,只要府衙仔细查下去,顺藤摸瓜也许会发现更多线索。”
  王三太太看起来十分平静,只是微微攥了攥手中的帕子。
  徐清欢接着道:“这女子恐怕还知晓凶徒的一些秘密,否则凶徒不会如此折磨她,殴打除了要发泄心中的情绪之外,也是一种刑讯。”
  听到徐清欢这些话,王三太太不知在想些什么,半晌才回过神:“看来,很快就能查出些眉目。”
  徐大小姐思路清晰,一切都尽在掌握。
  王三太太道:“徐大小姐真是聪明,什么都逃不出徐大小姐的眼睛。”
  “三太太过誉了,”徐清欢笑道,“我只是胡乱思量,一切都要听衙门查验的结果,很多事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妄言真相。”
  王三太太点了点头:“徐大小姐说的是。”
  几个人又说了几句话,就坐车离开,王家的马车缓缓地在路上前行,王三太太的心却忐忑不安,她看向身边的管事妈妈:“是不是我太紧张了,我总觉得徐大小姐什么都知道了。”
  管事妈妈低声道:“您不要乱想,那些事本就没有什么人知晓,就算查也查不到二爷头上。”
  管事妈妈的话,并没有让王三太太放心,她反而更加坐立不安:“你说,王家会不会也是谢家一样的下场。”
  ……
  另一边,徐清欢坐在马车中,也陷入了思量之中。
  这世上到底有多少的巧合。
  案子查到今日,就在看到那女子尸身的那一刻,徐清欢不禁一怔,她再次深刻的感觉到前世今生有了很大的变化。
  她虽然没有抓住那幕后真凶的尾巴,但是她有了一种感觉,前世很有可能她一直在被人愚弄和欺骗。
  这女子她前世就认识,女子手巧,整日里脸上都挂满笑容,说话轻声轻气,总能为人解忧。
  她前世第一次见到这女子,就心生好感,将这女子留在了身边。
  此后她在京中几年,这女子都在身边陪伴,虽说不如李家和徐家的家生奴婢得力,也为她做了许多事。
  那死去的女子她竟然认识,就是前世为她梳头的林三娘。
  虽然林三娘的五官因为殴打肿胀扭曲,徐清欢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前世林三娘在她身边侍奉多时,今生不知什么原因,林三娘死的这样凄惨。
  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徐清欢细细地琢磨,很快让自己从开始的震惊之中冷静下来。
  前世今生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她更早地追查这些案子,从王允到张兴和白龙王,林三娘的死绝不是意外,更像害怕事情败露而杀人灭口。
  今日王三太太的表现也很奇怪,一个惧怕看到尸身的人,走进义庄之后,就去看林三娘的脸,然后像是印证了心中所想,立即转身离开。
  她猜的没错,王三太太这次是来打探消息的,只有心中有鬼的人,才会在此时此刻焦灼不安。
  答案仿佛呼之欲出。
  这林三娘到底是个无辜之人,还是一早就被人驱使,案子真相大白那一天,这一切也会跟着水落石出。
  林三娘看起来无足轻重,可就是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人,身后都隐藏着这样的秘密。
  前世她是过的太糊涂,还是被算计的太彻底。
  马车停下来,凤雏上前扶徐清欢下车,徐清欢心中仍在思量,茫然地向前走去。
  “在想些什么?”
  低沉的声音传来。
  徐清欢抬起头,看到了宋成暄。
  她一路前行,眼睛中满是疑惑,似是在辛苦地思量着什么,面容看起来还是那么的平静而从容,却明明多了一丝悲伤。
  不知是因为谁,或是因为什么事。
  于是他问出声。
  “宋大人,”少女的眼睛重新变得清澈起来,“您怎么来了。”
  宋成暄看向徐家大门:“进去喝杯茶。”
  这男人自然不可能真是为了喝茶而来,徐清欢吩咐凤雏去沏茶,却又很快改变了主意:“将茶叶、茶吊子都拿来吧。”
  她左右无事,不如亲手为宋大人泡茶。


第二百七十二章 
  宋成暄看着她素白的手指执壶,动作轻缓,十分娴熟地沏好了茶放在他面前,淡淡的茶香味儿传来,还没有喝就有股沁人心脾的味道。
  徐清欢看向宋成暄:“宋大人尝尝可合口味?”
  宋成暄没有说话,伸手拿起了茶杯,凑在嘴边抿了一口。
  不知她用了什么茶叶,茶汤虽然很淡,仔细品味却能尝到其中的甘甜。
  徐清欢对这杯茶很有信心,前世太后娘娘去陪都,她身为外命妇奉命跟随前往。
  这支出行的队伍由宋侯带兵护送,半路上因为遇见了流民作乱,暂时住在了行宫。
  那时已是深秋,天气寒冷,她煮了热茶送给外面值夜的侍卫,没想到宋侯因为护卫之责也留在行宫外,她没有让人另带茶壶,宋侯就与侍卫一起饮茶,一直到天亮。她带着人在侧室里熬水,只看得宋侯坐在庭院中自斟自饮,那茶水八成已经淡如水,宋侯却喝得欢畅,可见宋侯对茶的要求不高。
  果然宋成暄没有说什么。
  两个人就这样面面相对,屋子里一片宁静,徐清欢的思绪稍稍飘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