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公主不想死-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响到其他人,将这些理念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认同,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变革的行列之中来。
  但她自己不擅长理论工作,所以只能尽力推广各种新的政策,希望众人在尝到了甜头之后加入进来。
  这种做法自然是有效果的,但是跟利益捆绑在一起,毕竟有所缺失。
  而赵君原现在在做的,就是她所缺少的那一部分。而且从礼说起,也算是一种追本溯源,能够让他的这套理论彻底站稳脚跟,与儒家学说一脉相承,这本书一旦写出来,就由不得其他人不认同!
  这种事,甚至是顾铮都做不到的。
  不是他的学识不够,而是他的思想不同。虽然同样是儒生,但顾铮骨子里有一点离经叛道的意思,并不会凡事都依循圣人教诲,因为他本身天资横溢,是能在圣人之道上开辟新的道路,自立一道的另一位圣人,注定不会为这些思想所束缚。
  可赵君原却不一样。他半生都为礼教所束缚,自己也一心一意笃信笃行。一朝顿悟,便能够寻找到最根本的地方,从内部将那一套东西打破,并在上面建立起新的东西来。
  真师……令人期待啊!
  贺卿深吸了一口气,“回去告诉赵君原,我等着他的这部书,替我大楚改换新风!”
  “谢殿下。”赵瑾瑜躬身答道。
  贺卿心情激荡了好一会儿,才将之收束起来,把注意力转回眼前的事情上,问赵瑾瑜,“你祖父已经找到了自身之道,你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又来考秘书官,想来对未来也有自己的打算?”
  赵瑾瑜抬头看了她一眼,干脆利落地跪了下去,“臣女愿为殿下手中长刀,为殿下披荆斩棘!”
  这反应看得贺卿一愣,连忙道,“我不需要长刀。——起来吧,你以后跟在我身边,就会知道我从来不喜欢这一套。你祖父要变礼,你身为他的孙女,该身体力行才是。”
  “是!”这话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十分明显,赵瑾瑜立刻打起精神应道。
  等她走了,贺卿问邱姑姑,“培养她来做你的接班人,如何?”
  现在秘书左监里的姑娘们,都没有太高的政治天分,如今跟在贺卿身边,不过做些杂事罢了。在贺卿看来,她们更像是对外展示的一道橱窗,实际上的作用反而聊胜于无。
  自从秘书右监建立之后,大部分的工作都被他们揽过去了,女官们彻底成了打杂的。
  这种情况势必要改变,但需要一个足够强势的领导者,把权柄重新夺回来。而贺卿认为,赵瑾瑜应该可以做到。
  邱姑姑很清楚,虽然她用的是疑问句,但却没有询问自己的意思,因此治点头应道,“臣会尽心教导她,争取让她早日为殿下服务。”
  新的秘书官入职之后,要先跟着前辈们锻炼一阵,才能独立当值。不过这些琐事,就不需要贺卿过问了。
  过了两天,元清忽然进宫来,带来了一个让贺卿十分意外的人。
  一个出身将门的小姑娘,见到贺卿之后,第一句话便是,“殿下允许女子入宫为官,为何却不许女子上战场保家卫国?臣女不服!”


第138章 播种收获
  张援这个人,就像她的名字,很难一眼看出性别。
  她穿着一身轻便的铠甲式衣物,头发全部挽起,英姿飒爽、动作利落,看上去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小将军。而她对着贺卿,行的也是武将特有的单膝跪拜之礼。只不过武将是因为着甲不能全礼,她却是有意效仿。
  行完礼之后,她就问出了那个问题。
  贺卿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将视线转向元清。元清也很无奈,低声解释了一番。
  这女孩出身将门张家,就是在西北大放光彩的张抗将军的嫡亲妹妹,从小虽不是充作男儿教养,但在那样的家庭里,跟着兄弟们一起训练,也养成了大大咧咧的性格,对战场杀敌保家卫国更是有种非常狂热的向往。
  贺卿御驾亲征之后,就成了张援最崇拜的人,一直想进宫求恩典,要去西北建功立业。当时她才十二三岁,这番话也只被大人们当成孩子话,拘着她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就都忘了。
  但张援显然是当了真,越发刻苦训练武艺,同时也开始寻找能见到贺卿的机会。
  然后她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来的消息,知道了元清的身份,就天天去纠缠她。
  元清虽喜欢她纯然的性子,却也没有当真。虽然她能感觉到,贺卿一直在尝试提高女性的地位,就像当年对她说过的那样,掌握自己的命运,然后才能改变已有的现实。但是让一个小姑娘上战场领军杀敌,还是没有可能的。
  只是去年西北又打了一场仗,更是叫张援心痒难耐,甚至已经打算自己偷偷跑到西北去,学花木兰易钗而弁,入伍从军。
  幸好被元清发现,才没有让她真的成行。但她也拿这孩子没办法,只能答应带她进宫去见贺卿一面。
  没想到一见面,她就问出了这样出格的问题。
  贺卿微微颔首,打量了张援一番,才问,“你是想从军,还是想上阵杀敌?”
  “有什么分别?”张援不解。
  贺卿道,“保家卫国,有许多种方式,未必要从军。而从军也未必一定要上战场,自然是有区别的。”不等张援回答,她又道,“不过不管你是什么想法,我得告诉你一个事实,就算你现在去了西北,也没有仗可打了。”
  “什么?”张援大惊失色,“为什么?”
  “不打仗不好吗?”贺卿的神色严肃起来,“不打仗,边境安宁,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这不就是保家卫国的目的吗?还是说,你想从军,想杀敌,只是因为这样足够威风,并没有保家卫国的心?”
  “当然不是的!我……”张援立刻反驳。但如何不是,她又说不上来。因为在她的设想之中,从军之后就一定要上战场,像她的父祖和兄长那样,在沙场上拼杀,保家卫国,也为自身搏得功名富贵。
  当然,歆羡大将军的威风,也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原因。毕竟军中令行禁止,大将军说话一言九鼎,豪气干云,又武艺出众,敌人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不管哪一条,都是张援所向往的。
  要是没有仗可打,那她还能做什么?
  贺卿一看就明白了,摇头笑了起来,“上阵杀敌也好,保家卫国也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年纪小,不懂也是正常的。回家去吧,别让家里人担心。”
  “可是我不学,又怎么会懂呢?”张援很执拗,“谁都不是天生就懂,我记得小时候,爷爷还常夸我比兄长更聪慧,可他却不肯教我这些。殿下若肯给我这个机会,我很快就能学会,不比那些臭男人差!”
  “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贺卿问。
  张援有些犹豫,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军令如山,自然如此。”
  “你可要想好了,接了我的差事,可没机会再推掉。你家里人还不知此事,你自己能做得了主么?”贺卿又问。
  “自然做得。”
  “好,那我现在就认命你为我的女子亲卫队长,负责扈从守卫之责。”贺卿道,“不过,眼下你就是个光杆司令,须得自己说服家人允许你出任这个职位,然后招揽人手,组建女子亲卫队。你可能做到?”
  “末将领命!”张援立刻大声应道。
  这过家家一样的对话,让元清有些不安,“殿下……”
  “无妨。”贺卿摆摆手,“不是什么大事,就这样吧。你看着些,别叫她太胡来。”
  文官这边已经撬动了一个角,武将这边,自然也可以考虑起来。不过这会更难。因为当兵的更看重身体素质,也就更是藐视女性,许多军营甚至不许女性进入。要他们承认这支女子亲卫队的存在,难度很大。
  所以张援也是个机会。她出身将门,天然就与那些武将站在一边,即使是个姑娘,但大楚的武将们,不是与张家是世交,就是受过张家的恩惠,总不好直白地敌视她。而张家也会替她排除面前的阻碍。
  说不好,这件事还真能叫她做成了。
  移风易俗,本来就是从这些细节处开始。等过些年,百姓们习惯了女官与女兵的存在,民间自然会有人效仿,众人也不会以为是咄咄怪事。
  贺卿一个人是特例,但如果有更多的例子和榜样呢?
  在当下,这只是一步闲棋,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贺卿自己也难以预料,但总归是一枚种子种下去,可以期待它发芽生长的那一日。
  ……
  有些种子才播撒下去,能不能长出来还有待未来验证,但有些早前播下去的种子,却早已破土发芽,茁壮生长,如今已到了开花结果,享受收成的时刻。
  这个春天实在有太多的好消息。
  首先是皇家科学院成功烧制了玻璃,并且将它的工艺标准降低到民间可以随意生产的程度。于是玻璃制品,以及建立在这项工艺之上的种种产品,便陆续被研制出来了。
  玻璃镜子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让平民出生的女孩也能拥有一块,在镜中照出最清晰的自己,而不需要去看水面的倒影。
  温度计被运用于各种实验研究之中,极大地稳定了实验环境,使得许多步骤拥有了标准化的可能。
  金銮殿换上了玻璃大窗户,采光良好,窗明几净,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反射着光芒,令人不敢直视。就连早朝的仪式,似乎都因此而变得更加庄严神圣了。
  玻璃制成的茶盏碗筷,更是为国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国内流行起这些东西之后,已经有商人慧眼识珠,决定下次海贸将这些货物一并带上,可以预见,这又是一项获利颇丰的生意。
  不过,这项产品研制成功并进入市场,最大的意义还在于,皇家科学院终于不再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部门。虽然目前才刚刚起步,但它辉煌灿烂的未来,似乎已经为所有人所预见。
  以至于大楚国内,又掀起了一场科学狂潮。在这个过程中,理当有更多适应这个时代的天才应运而生,加入这时代的浪潮之中。
  不过,如今这些也只是初见端倪。
  第二个好消息是,规模庞大的图书馆已经全部完工。
  图书馆外部虽然还是古色古香的屋子,但内部则按照贺卿的要求,装修成现代化图书馆的模样。之后,皇室藏书,以及这几年来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书籍,都会被刊印出来,放入图书馆之中,供人借阅。预计在全部装满之后,藏书可达几百万册之巨,几乎包揽大楚所有书目。
  当然,这注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恐怕要历时数十年才能完成。
  好在之前因为准备修书,从全国各地征召了不少大儒和士子,前期他们会帮忙完成仓鼠的校订工作,再交给下面的人刻版印刷。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给这些藏书分门别类,并为将来的修书工作做前期准备,倒也不算是无用功。
  在贺卿的计划之中,两三年内将市场上通行较多的书统一校订印刷之后,图书馆就可以对外开放一部分了。
  还有一个好消息,则是铅笔的生产工艺越发纯熟,产量也逐渐提升。
  随着大量铅笔被投入市场,也被创造性地运用在了许多私塾和书院的教学工作之中。因为这东西便宜,又能在大部分地方留墨,写起字来也快,节省了不少时间。很多原本没有条件学习的孩子,因此得到了宝贵的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