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公主不想死-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依你说,又当如何?”刘牧川不忿道。
  姚敏低头想了想,道,“祭祀之地在城南,既如此,便将百姓往城西和城东疏散。这两处地方,都有寺庙道观,届时叫他们寻个由头,做个法会道场,自然有许多信众前去。”
  他提了个头,其他人便也纷纷出谋划策,你一言我一语,大部分倒都是值得采纳的意见,也的确可以疏散一小部分人。只是跟京城百姓的数量比起来,还是九牛一毛。
  贺卿下意识的去看顾铮,便见他一直低头看着地图,面上的神色淡淡的,看不出什么来。
  没来由的,她很想知道他在想什么。
  也不知是心有灵犀,还是有意叫顾铮表现,太皇太后此刻正好开口问,“顾学士可有什么建议?”
  顾铮深吸一口气,抬头道,“臣提议,将地震之事公布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顾·古代小百科·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不服来辩!


第14章 七窍玲珑
  虽然顾铮一番分析,将地动的原因归结于自然规律,而不是“上天示警”、“不祥之兆”,如此皇帝不必下罪己诏,重臣也不必引咎辞职,乃是皆大欢喜之事,但这个提议,仍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不可!”刘牧川几乎是立刻反应过来,高声反对,“百姓最是愚昧,若是知晓此事,只怕会引起恐慌,届时京城大乱,又当如何?年轻人虑事不周,倒也罢了,若只想着哗众取宠,只怕会适得其反!”
  反对的话也就罢了,后面指责顾铮的话,却是句句诛心。
  顾铮是年轻不错,但是已经走到如今这个位置,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大楚,自然不可能向寻常人那样冒失。他给顾铮扣上这么一顶帽子,若是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听了进去,只怕顾铮的政治生涯,就要止步于此。
  谁都不傻,薛知道隐有退意,此时将顾铮拎出来是为什么,刘牧川心里清楚得很。
  原本政事堂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薛知道,按理说对方走了,就该是他来做这个第一人。可惜大楚的政事堂中,从来不是论资排辈。只要得圣眷,就算只是参政知事,也一样能架空排在前面的人。
  而如今看来,薛知道没有举荐他的意思,太皇太后也摆明了想提拔顾铮。
  刘牧川的年纪几乎是顾铮的两倍,眼睁睁的看着小子后来居上,要骑到自己头上去了,心态如何能不失衡?
  但他这一番私心,也同样是人人都看在眼中。即便还有人不认同顾铮,见他跳出来,反倒都不说话了。他们只是觉得公布这个消息不妥,并不想将顾铮往死里得罪,要是顺着刘牧川的话说,一不小心就会被打成他那一派,太危险。
  结果就是刘牧川的话说完之后,却并没有别人接上,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
  一旦泄了这第一口气,缓过神来,众人的思量和顾虑太多,不论赞同还是反对,都不会轻易开口。
  总要看看形势再说。
  薛知道见状,便含笑道,“刘大人不必急着否定,且先听听顾大人的道理,再做决定不迟。”
  刘牧川闻言不由咬牙,人人都没说话,就他一个急冲冲的开口,即便是为了大楚、为了朝堂考虑,也显得他太过急躁,失了稳重,倒是与他自己指责顾铮的话不谋而合。
  偏偏话已出口,连反驳都不能。
  这才是真正杀人不用刀子,轻飘飘一句话把他将在这里,真不愧是“不倒翁”薛知道!
  做官的人,宦海沉浮,多少有些起落,尤其这二十年间,换了三位帝王,局势就更复杂难辨了,即使是最老道的朝臣,也免不了会被波及。
  薛知道却是个例外,历事三朝,地位一直十分煊赫,因而得了这么一个绰号。
  刘牧川原以为他恶了太皇太后,该会低调些,却不想行事还是那般恣意,根本没有半分顾忌。
  他却不知,薛知道主动求去,又举荐了太皇太后认可的顾铮,如今三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正处在关系最是融洽的时期,彼此也都有默契:他薛知道会再在朝堂上留个一年半载,然后风光致仕。
  如此名也有了,利也有了,朝政交托给可靠的人了,薛知道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刘牧川那一点不满并没有表现出来,因为薛知道开口之后,太皇太后也颔首赞同,对顾铮道,“你且说来。”
  顾铮沉声道,“朝廷的职责就是教化天下百姓,凡民固然愚昧,却可以指点引导。”他先三言两语反驳了刘牧川的人身攻击,这才继续陈述自己的看法,“太…祖皇帝托梦示警,可见此次地动十分严重。这么大的灾难,损失难以避免,不过是多或少的问题。”
  “与其等地动之后人心惶惶,倒不如提前告知。百姓们或许会慌乱一阵,幸而有足够多的时间安排,在地动发生之前做好安排,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地动来时,提前有所准备,也可及时走避,免伤性命。更何况……”
  他抬头看了张太后一眼,“太后娘娘身怀龙子而得先祖托梦,正是天命帝王的吉兆。消息传出去,于朝廷有益无害,也可叫那些因为幼主临朝而心怀忐忑之人安心。”
  虽然前面说的那些才是他的目的,但是很显然,这最后一条,更能够说动太皇太后。
  当初献帝驾崩,太皇太后被薛知道说动,愿意迎立中山王,为的就是“国赖长君”四个字。后来因为贺卿一番话改了主意,心下却也不是没有疑虑,只是这样做对她自己最有好处,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如此。如今借着这件事为皇室正名,安天下之心,正暗合太皇太后心意。
  太皇太后正要点头同意,礼部尚书赵君原却忽然出列,拱手道,“顾大人所言的确句句在理,但一切都建立在地动当真发生的情况下。倘若公布了消息,结果什么事都没有,届时又当如何收场?”
  这位赵大人是个鲁直的性子,也因此虽然资历在在座之人中最高,却只得了礼部这个冷衙门的官。也只有他,才敢当着张太后的面就直接质疑这个托梦的真假。
  众人一时沉默不语。
  即使托梦是真的,但是这种警兆本来就真假难辨,说不准的。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疑虑,只是宁信其有罢了。但要将消息公布出去,又不一样了。万一什么都没发生,皇室只怕会颜面扫地,朝廷也不免失去威信。
  莫说张太后没有做这个梦,就算真的做了,她自己也不免疑心。
  因此被赵君原这么一说,她心下慌乱,下意识的转头朝贺卿的方向看去。
  这一眼,被站在一旁的顾铮看了个正着,落在贺卿身上的视线便越发意味深长。
  托梦真假尚不得而知,但这位无上慧如真师显然并不真的出尘离世,而且对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了。
  贺卿微微点头,张太后深吸一口气,道,“哀家的确做了这个梦,且不止一次。太…祖皇帝所言,字字在耳。何况还有这幅自画像为佐证。”
  她不能说地震是真是假,只好一口咬定自己做梦是真。
  薛知道忽然笑道,“这有何难?咱们做两手准备便是。若到时候什么都没发生,反倒是好事,只需咱们自己造出一点声势来,便可以将托梦预警之事揭过。倘若真有地动,那可是免了一场浩劫,救下不知多少性命!”
  贺卿不由多看了薛知道几眼,见他一幅儒雅之相,面白长须,气度冲和,不由印象大好。
  本来她并不了解薛知道,只知是他一力主张迎立中山王,后来大楚也算是亡在他手中,便以为是个糊涂官儿,如今一见之下,才知道他能纵横官场数十载,并非浪得虚名。而且也是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主,更为难得。
  至于前一世的结局,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举整个朝廷之力,要在京城弄出一场大动静并不难,实在不行,把火器营拉出来溜一圈也就罢了,寻常百姓不知道这东西的厉害,只会以为是天雷地动,正好应了预警。
  所以有薛知道这句话,顾铮的提议便得到了一致认可,此事总算是定了下来,剩下的只看如何安排了。
  这些都跟贺卿没有关系。会议结束之后,她本该回问道宫,但见太皇太后留了顾铮单独奏对,又没有立刻见他,而是先回去更换朝服,留顾铮独自在咨平殿外等候,便忍不住跟了过去。
  到了门口,见顾铮十分守礼的候在门外,微微垂手,姿态恭敬,目不斜视,贺卿在他身后站了片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说出了一句不过脑子的话,“天王盖地虎!”
  她跟顾铮第一次正式见面,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
  “什么?”顾铮微微一惊,回过头来,见是她,便躬身行礼,“见过无上慧如真师。”
  贺卿还了礼,强笑道,“只是一个对子,不知顾学士可有下联?”说都说了,又不能收回去,索性就试探一下顾铮也好,他若是穿越者,必然能说出那句名垂千古的“宝塔镇河妖”。
  但顾铮微微蹙眉,却当真思索起这个对子来,而且很快展眉道,“有了。臣对‘前川印后人’。”
  “嗯?”贺卿一时没有听懂,有些疑惑地抬头去看他。
  便见顾铮抬起一根骨节分明的手指在眉心轻轻一按,唇角一勾,双眼微弯,露出了一个蕴藉风流的笑容,而后便回转身,继续端正地站好。
  贺卿微微一愣,抬手摸到自己蹙起的眉心,才明白他的意思。
  天王盖地虎,老虎的额头上就有个王字。顾铮对前川印后人,恰是取了人皱眉时眉心这一个川字,着实是好巧的心思!
  难怪史书上说他“素有捷才,超拔不群”。
  贺卿站得靠后一些,此刻看着顾铮的背影,心底没来由地生出了几分惋惜。
  顾铮或许并不知道“危机公关”这个词,但他方才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确就是一次完美的危机公关:成功化危机为转机,为朝廷和小皇帝怒刷了一波威望值,好处不尽。
  可越是如此,就越让人觉得遗憾。
  他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不知道地壳运动、板块运动,所以他无法解释很多问题,也无法深入分析其中的规律。
  这个照亮了一个时代的男人,却也正被这个时代所局限。


第15章 升斗小民
  五月初五端阳节,整个京城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城中的碧波湖,城外的金水河都举办了龙舟大赛,引得无数百姓前往游赏观看。
  第二天一早,佳节的气氛还未彻底消退,宫内便传开了消息,言称坤华宫昨夜有紫微星入梦,引皇太后拜见太…祖。皇太后醒来之后,怀中就抱着一幅□□皇…帝自画像,以及天书一卷。
  如今画像被送入天章阁,而天书则是交由钦天监卜算,以破解其上的内容。
  这个消息在宫中疯传了一个上午,便飞出禁宫,迅速向整个京城蔓延。各种流言不但说得有鼻子有眼,将皇太后入梦的情形描绘仔细,还连那幅天书一并传了出去,引得百姓们议论纷纷。
  如今京城的茶楼酒肆之中,闲着没事的人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研究这幅所谓的天书。
  皇家的秘闻本来就很有市场,再加上一幅不知道真假的天书,这种神秘感自然能够引人探寻。钦天监都还没算出这天书是什么内容,若是自己能先破解,岂不是天下扬名?
  即便没有扬名的野心,听听八卦也是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