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种田之长姐威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成年的,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女孩子不入族谱,一般是没有名字的,除非嫁入比较讲究的家庭,夫家会给取个名字。
  有了名字之后,朱元宁就抱着小妹,拉着四弟,带着大弟二妹一同去了官府。
  这中间的曲折和心酸自不必多说,朱元宁自己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头脑和口才十分出色能够打动人是一方面,另外也算是遇到了好人。
  负责修缮堤坝的钱谷师爷冯师爷被她的孝心和坚韧打动,把全部的恤银——二十两银子都给了她。
  恤银和之前的丧葬费并未算在一处。丧葬费直接给了族里,但这恤银,冯师爷还是想亲自交给这家的孩子们,毕竟交给族人,未必便能落到孩子们手里。
  至于这些银子孩子们是否守得住……冯师爷自己也不是大善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不错了,后续的事情哪还能继续操心?
  朱元宁再三谢过了冯师爷的好心,与他商定这笔银子的数目对外保密,还拿出来二两银子感谢冯师爷。
  知道人家并不稀罕,可她不能不懂事啊!
  冯师爷对此举动既觉好笑又觉心酸,果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女娃娃这么大点儿已经懂得人情世故了。
  恻隐之心一起,冯师爷不仅送了他们二斤小米,还指点朱元宁拿出一部分银子去族里过一过明路。


第三章 拒绝
  这一点虽然朱元宁早已想到,却也不能不感谢人家的好意。
  为了方便分配,冯师爷给的都是碎银子。
  回家之后,朱元宁收起十两银子,拿着另外十两去找了族长,拜托族长帮忙把家中的五亩薄田换成二亩良田,他们姐弟身小力薄,土地太多了也照管不过来。
  尽管良田比薄田缴纳的课税要多一些,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她打算在一亩地里种上粮食,另外一亩地种一点经济作物,至于家里吃用的菜,房前屋后种一点就够吃了。
  换地需要一两多银子,但朱元宁直接给了族长二两,又拿出来二两银子请族长帮忙找人给自家修缮一下房子。
  原先父母还在的时候房子漏了坏了还有人修,如今只剩下了五个孩子,出个意外怎么办?
  族长也满口应承,立刻找人去办了。
  朱元宁又掏了一两银子,请族长帮忙买一些布和棉花,不用太好,能用就行,姊妹兄弟都要有穿用的。家里的两床被子到处都是破洞就不说了,里头的棉花也是十余年前的老棉花了,又黑又沉,还有一股子怪味,最要紧的是一点都不保暖。
  族长原本还想劝她俭省一些,可是想到他们的实际情况,便又把话咽了回去。别人不说,那个才几个月的女娃儿,若不好生养着,恐怕活不到过冬。
  如此一来,明面上朱元宁手中就只剩了五两银子了。
  庄户人家,省吃俭用,五两银子差不多也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嚼用了,所以这笔银子着实不算个小数目。
  尽管族长和族中的老人再三强调族人不可打这五两银子的主意,可族人们还是忍不住眼红。
  关于五个孩子的安置,有的人家觉得养朱元宁划算,贪着两三年后的一副聘礼。
  有的人家觉得养朱伯钟合适,毕竟是这一户的长子,不说别的,这个院子就理应让朱伯钟来继承,养了他等于多得了一处房子,还有地呢。
  没儿子的,自然就觉得朱叔毓也不错。
  可这年月谁家都不愿意养赔钱货,尤其是仲灵和季秀都还那么小,也不知道要吃多少粮食才能长大。
  仲灵倒也罢了,尤其是季秀,才两个月大,若是有个什么一差二错养不大,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被人戳着脊梁骂。
  朱三婶就是想让叔毓过去给自家继承香火,所以才愿意来做这个说和人,否则族里那么多有心思的人她为啥要出这个头?
  朱元宁缓缓抬起头,“三婶,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朱三婶眉头一皱,这话风好像不太对啊!
  朱元宁抬手揉了揉眼睛,把双眼揉红,“三婶,我爹娘在的时候就总是说,不管日子有多苦,这个家都不能散。你瞧我们最困难的那两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劝着我爹娘把我卖了,我爹娘不也咬牙撑下来了?
  “我知道族里的叔伯都是好意,”元宁声音低沉,带上了一抹鼻音,“能够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养我们,我们都感激得很。”
  朱三婶先前听她那意思是要拒绝,脸色就有些不好看,听到后来才略有些满意。
  元宁长叹一声:“我们家什么情况我知道,我和大弟还好些,底下这三个……去了谁家都是拖累。
  “可爹娘说过的话,我若是不听,岂不是不孝?我也不敢说学人家做孝女,可爹娘这个话我却是不敢不听的。”
  这番话叫人难以反驳,朱三婶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她是有私心,却没有坏心。
  元宁继续说道:“我爹娘两条命,换回来十两银子……”
  仲灵听到这里,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她是没爹没娘的娃了,若是再没了大姐大哥,还怎么活下去?
  朱元宁泪点低,听见仲灵撕心裂肺的哭声,眼圈也红了。
  怀中的季秀受到惊吓也跟着哭叫起来。
  朱三婶看在眼里心头发酸,嗓子眼儿发堵,七哥七嫂两条命,换回来十两银子,五个孩子再怎么俭省,也就是只能用两年。何况如今大丫手里就只有五两了,抠走这五两银子,不是要了这五个孩子的命?
  想到这里她倍感羞愧,忽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啪”的一声脆响,惊得仲灵忘记了哭,而元宁也哄好了季秀。
  这俩妹妹哭,元宁没有刻意阻止,该卖惨的时候就该卖惨嘛!若不然她还要一天天应付这些族人们的“好心”,实在是不胜其烦。
  此时她装出一副吃惊的模样,问道:“三婶,你这是?”
  “哦,”朱三婶脸上火辣辣的,眼神闪躲,“有蚊子。”还装模作样又拍了一下手掌。
  元宁这才轻叹了一口气:“五两银子听起来不少,可是三婶也知道,就算是侍弄二亩地,光靠着我和大弟,也麻烦得紧,收的粮食交了税指定不够一年吃的,我们必定要去买一些。
  “柴火倒是不用愁,每日出去捡一些就是了。可这油盐酱醋,哪一样不花钱,算下来,五两银子也不知够不够一年的花费。
  “我和大弟大了,倒好说些,这三个小的总要隔三差五吃点细粮吧?尤其是我这小妹子,我要是不能把她养大,将来有什么脸面去见我爹娘?”
  朱三婶如坐针毡,来时所有的盘算和信心全都烟消云散,讪讪起身,“大丫,那三婶就先回去了,你的意思呢,三婶都知道了。你不容易,往后有啥需要帮忙的……三婶能帮的,一定帮!”
  出门的时候差点和挑着粪桶回来的伯钟撞个满怀,她停下脚步,拍了拍伯钟的小肩膀,叹息道:“好孩子,往后好好听你大姐的话,这个家,散不了!”
  朱伯钟是听说朱三婶又去了自己家,才急匆匆跑回来的,看到朱三婶的那一瞬,满心满眼都是警惕,却没想到朱三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反而愣住了。
  紧随而来的便是压抑不住的惊喜,他冲了进去,冲着元宁叫道:“长姐,真……真的?”


第四章 维护
  元宁微微蹙眉:“我许下的承诺你都不信了?”
  “不……”伯钟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语无伦次地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我就是……”
  元宁低头发出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其实这孩子的心思到底有多脆弱敏感她能想明白。
  仲灵也不哭了,把所有的尿布清洗干净,踮着脚晾晒起来。
  家中原本的晾衣绳有点高,元宁为了方便又扯起来两条低的。
  高的可以晾晒被褥,低的晾晒衣服,小孩子也能够得到。
  季秀慢慢睡着,她起身将孩子放回去,再出来的时候就看到伯钟和仲灵正在商量着做饭,叔毓则给墙下的菜地拔草。
  弟妹们都这么懂事,元宁还是很欣慰的,既然这些事他们都能做,她也便不会大包大揽,作为长姐,她需要为这个家的将来做考虑。
  调换的良田已经选好了,但需要等到麦收后才能换,也就是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在这段时间内必须想好良田到手之后要耕种些什么。
  想要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产物,就应该选丰产作物才好,比如粮食匮乏的年月,种植红薯、土豆就要比种植小麦和谷物要合适。
  但根据这些日子的了解,本地还没有红薯和土豆,也没有玉米。
  他们日常的主要粮食是高粱米、粟米、黍米,掺杂着麸子。白面、大米这些不是谁家都吃得起的,他们家就只有半斤糙米,还是娘亲在世时坐月子,别人家给送的。仅有的那点小米是好心的冯师爷送的。
  至于白面,那是一点也没有,倒有大约两碗粗面,里头面粉少麸子多。
  家里种植的麦子收获之后大多数用来交了税,剩下的都换了粗粮,能多吃一段时日。
  家里还有不少高粱,但都是留作种子的。收了麦子就可以播种了。
  他们这一带属于温带气候,耕作技术基本成熟,能够做到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夏天收获了小麦之后,播种大豆、高粱等作物,秋收之后播种冬小麦。
  如此这般,土地利用率较高,课税就显得不是那么重。
  但整体来说,如今的粮食产量太低了,所以事实上,课税对一个农户来说还是一个极重的负担。
  不过元宁比较庆幸的一点就是他们家不是佃农而是自耕农,有权自己规划自己的土地。
  两亩良田,其中一亩是必定要种高粱的,但是现在高粱的产量并不高,也不是优化矮化后的品种,单一种植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她也预备和别家一样,在高粱地里种一些豆类。
  不过要保证产量的话还是需要不断追肥。
  另外一亩她决定种苎麻,人这一生不管贫富,总不能少了穿衣吃饭,就算是一家子只剩了一套衣裳,那不也得轮换着穿着出门遮羞?
  苎麻是多年生的植物,也就一开始种的时候费点劲,之后可以省事不少。
  关键在于,她之前跟冯师爷说好了,将来自己的苎麻收割之后,不必杀青,可以直接卖给他。当然,她也要保证基本的品质,否则冯师爷也不能按照市价收购。
  冯师爷看好她的自立自强,却并不是个滥好心的人。
  元宁自然也明白,自己不能透支别人的信任,所以在选择种子方面格外留心,麦收之后要起早贪黑去耕种自己这一亩地。
  伯钟是个心思重的孩子,他知道长姐留下来需要付出的太多了,要想让她觉得这个家值得付出,他们几个小的就必须要懂得帮她分担。这个家不是长姐一个人的家,他们谁都有责任维系它的完整。
  所以伯钟叮嘱二弟二妹好生照顾小妹和家里,自己跟着元宁一起去地里忙活。
  按理说五亩地不算多,但对于两个半大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元宁在原来的世界不曾做过这样的事,自然是手生的,脑子里固然有原主留下来的记忆,但她实际上手还是比较难。
  小麦早已灌浆,但还需要再浇一遍地。元宁没做过这些,在手上磨了好几个水泡,回去之后她咬牙挑破,挤出水,一边挤一边掉眼泪,是觉得委屈,可哭过之后,日子该怎么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