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说大富大贵,最起码衣食无忧是能做到的。
没有天分,不聪明,还不勤奋,就等着天上掉馅饼呢?
呵呵,就算是天上真的能掉馅饼,怎么就能保证一定能掉到你嘴里?嗯,不怕被砸死?
因此面对那些抱怨的时候,几位钦差脸上没什么表情,眼底和心里都是充满了鄙夷的。
不过是一堆死鱼眼珠子,非要把自己说成是稀世珍珠,好大的脸啊!
大致了解了一下民生,钦差们就不再理会那些满脸愤恨苦大仇深的村民了,一头扎进了地里。
尽管现在田地里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但他们光是听庄头讲述耕种计划就觉得十分新奇,收获满满。
很多耕种理念,都是头一回听说。
当他们按图索骥,得知这些理念都是苏鹤亭那位新婚妻子提出来的时候,便更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不敢起任何轻视的心思,反而对她充满了尊敬。
也算是理解了,为何苏鹤亭要对这新婚妻子视若珍宝了。
若是他们有这样一个媳妇,肯定天天顶在头上!
如此这般,在小张庄仅仅逗留一天,怎么够呢?
所以他们把这个时间延长到了两天,启程回京的日子往后押了一天。
反正,他们的身份,这点主还是能做的。
苏鹤亭自然是全程陪同的,第二天下午便催促着这些人回城,并且承诺:“诸位大人若是想要这几年的发展计划,我可以写一份详细的章程。”
“有吗?”一位钦差睁大了眼睛,有点不敢相信。
苏鹤亭微微一笑:“毕竟这些田产是内子的,想要计划,别人拿不到,我还是可以拿到的。”
诸位大人一跺脚:“哎哟,我们也是糊涂了,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于是急吼吼让人收拾行囊,“赶紧回城。”
又跟苏鹤亭商量:“苏大人,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能否与尊夫人畅谈一番?”
苏鹤亭微微蹙眉。
几位大人赶忙陪着小心:“苏大人请放心,我们不奢求能与尊夫人面对面,中间隔着一个屏风就行,你也可以在场的。”
苏鹤亭没给准话:“这事儿我要回去与她商量一番。”
几位大人忙点头称是:“应该的应该的。”
回到县城之后,天就不早了,几位大人既不回去休息,也不吭声,就是尾巴一样跟在苏鹤亭身后。
苏鹤亭无奈:“大人们,你们先回去洗漱一番,这个时辰也该吃饭了,饭后我来给你们送信,不知意下如何?”
“诶,”其中一位一摆手,“其实吃饭不吃饭的,打什么紧!苏大人,尊夫人这本事可真是不小,令人大开眼界,我们迫切想知道,这样的方式方法是否可以推广开来。
“一旦可以真的实施,那就是真的利国利民,到时候不光是我们这几个,就连陛下,以及这天下的百姓,也是要感激不尽的!说不准,还能名垂青史。”
“我们并不奢求大人所说的这些,”苏鹤亭淡淡回答,他微微垂下眼眸,“内子说过‘因地制宜’,适合此地,未必适合别处。这并非搪塞之言,懂得农事的人,都能明白下官所言非虚。”
钦差们忙不迭点头:“是是是,我们都明白。”
仔细一想,他们这样穷追不舍也不合适,毕竟正如苏鹤亭所言,这个时间正好是晚饭时间,就算他们不饿,难道人家知县太太也不饿?
所以几人赶忙换了态度:“苏大人,如此,半个时辰之后,咱们前厅等你回信便是。”
苏鹤亭这才回归内宅。
元宁那里早就知道他们回来了,厨房里都不用她吩咐就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至于四个弟妹那边,小孩子饿得都快,所以他们已经吃过了,晚上临睡前半个时辰,还有一顿宵夜。
只有她一个人还在等待苏鹤亭。
苏鹤亭回来先去洗漱一番,换了衣裳,来到饭厅,看到桌子上摆着的热气腾腾的面条,和色香味俱全的三个佐餐小菜,就忍不住笑了:“还是回家好啊!”
元宁微微一笑:“好吃也不能吃太多,怕晚上不舒服。等他们吃宵夜的时候,还有鸡汤呢,倒是可以喝两碗。”
两人吃完饭,苏鹤亭才慢慢把几位钦差的要求说了一遍,“你若不耐烦应付这些人,我便推了他们,不用多心。”
元宁想了想,道:“我听这意思,这几位倒是做实事的人?怎么职位也不高?”
“宦海沉浮,”苏鹤亭抿了抿唇,“不光要看真材实料,还要看运气,更要看出身和人脉。”
“哦。”元宁点点头,明白了,说白了就是,庸才比不过人才,人才比不过运气,运气比不过人脉呗!
光有才干没有运气和人脉也难以登顶,但成为一方能吏还是有可能的。
这几位大约是有一定的才能,但是运气和背景都欠缺一二,或者才干方面也有些不足。
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流
苏鹤亭给了个中肯的评价:“这几位,人品还是不差的。”
元宁听他这样说便点头答应:“既是如此,那就聊聊。”
人脉也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总要一点一点搭建才好。
她将来也一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成就。眼前的成功和积累的经验,让她有了大干一场的信心。
苏鹤亭点头,“好,那我去安排。”
一刻钟之后,得到消息的几位钦差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赶忙把自己收拾干净利索,也不要人陪同,早早就去了前厅等候。
苏鹤亭果真先让人搬了一架屏风过来,元宁就在屏风后面就坐。
可能是因为没有面对面的缘故,钦差们客气了几句之后,就切入了正题,就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提出了不少问题。
元宁轻笑道:“诸位大人,你们好几张嘴,我只有一个人,你们慢些来,或者,我把你们的问题都记下来,然后慢慢解答?不过我不太会写字,可能会比较慢。”
“那没关系,”一位姓张的钦差道,“朱太太可以让苏大人代笔。”
元宁微微叹了口气,“可是你们不是马上就要启程进京了?诸位大人想必也知道了,我的两个弟弟虽然也在家里念书,但毕竟日子还浅,认识的字不是那么多。”
几位钦差交头接耳商量了一番,达成了一致:“那,我们慢点问。”
他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预备好了笔墨纸砚,这位钦差提问的时候,那一位钦差已经在纸上写好了自己的问题,并且预留了空白,准备等会儿写摘要。
元宁并不怯场,先给他们分析了一下土地的土壤结构,然后说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样的作物。
就现有的、种植范围最广的五谷挨个儿做了品种分析。
这样的问题听起来简单,但是细说起来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了。
苏鹤亭看了看时辰,清了清嗓子,“诸位大人,时辰不造了,不然,今日先说到这儿?”
张大人皱眉,“苏大人,我们这还没说几个问题呢!”
苏鹤亭提醒:“可是时辰已经不早了。”
张大人看向自己的几位同僚,几人用眼神交流了一阵,便道:“不如这样,苏大人,我们来的时候估算过了,这点路程,差不多要走一个月,我们走官道,随时换马。
“不过,若是抄小路的话,还可以节省差不多两三天的时间,我们把这个时间预留出来,我们想跟尊夫人好好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他们态度十分诚恳。
苏鹤亭走到屏风后面,去询问元宁。
元宁喝了半杯水,又吃了一颗甘草梨肉,轻轻点了点头。
苏鹤亭转出去跟钦差们说:“那就明日再继续吧,诸位也请回去养足了精神。”
钦差们高高兴兴起身告辞,只是回去之后无论如何都睡不着,他们凑在一起啧啧称奇:“我们竟不知道种地还有这么多学问!原以为只要勤劳肯干,能够适当施肥、浇水,老天再开开眼,那肯定是能大丰收的。
“原来,我们过去都想错了!在不适合的土地上耕种,哪怕是付出再多的辛苦,也难达成所愿!”
“原来土地的种类还是可以改变的!老天啊老天!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过这些!”
其实也不是天底下当真就没人想到过这些,只不过即便是想到了,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改良,更加没有那个资格去面对赋税的负担、家庭的窘境说“改”。
有着这样那样的压力,就只能一成不变。
几个人兴奋了一晚上,第二天顶着熊猫眼,还是精神亢奋的。
元宁那边却一点都不紧张,把给苏鹤亭准备的行囊又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遗漏,两人也不过是简单交谈了几句便好生休息了。
次日起来照常该做什么做什么,早饭之后,打发弟弟妹妹去上课,之后才跟着苏鹤亭一起去前厅。
苏鹤亭去前面请钦差们,她则从后门进入,照旧端了点心茶水坐着。
钦差们进来,简单寒暄过后,便开始提问。
元宁说着说着,忽然就感觉自己有点像过去开记者招待会似的。
苏鹤亭坐在正中间的位置,正好既能看到钦差又能看到自家媳妇,看到媳妇唇边露出一丝好笑的表情,不免有些好奇,但这个时候也不是询问的时候,只能暗暗记下。
这一场发布会一直持续到了午饭时候,钦差们要求:“朱太太,请您饭后定个时间,我们再来。”
元宁想了想,“那就一个半时辰之后吧,吃了饭大家都休息会儿。”
钦差们只好答应,要他们说,最好吃了饭就过来!
回内宅的路上,苏鹤亭便把自己的疑问问了,元宁笑道:“没什么,就是想到一点好玩的事。你说,一群大老爷,突然跟我这么个十几岁的姑娘询问这些事情,传出去,不知会被人说成什么样呢!”
苏鹤亭正色道:“这便是我昨晚跟你说的那些了。虽然这些人都不是那种嘴碎的人,可有了这样的事,回到京城,他们肯定会据实禀告的,到时候,你虽然人不在京城,定然会名满京城。
“到时候,说黑说白的可就都有了。说不准,还会让你进京一趟。”
“那些我倒无所畏惧,”元宁想了想,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有所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怎么行?“但我希望,你能跟父亲沟通一下,不论如何,若是有必要让我进京,请他把时间往后推一年。”
苏鹤亭稍稍一愣,随即就明白了过来,一年之后,今年推广的玉米、红薯之类都已经收获了,可以看到成效,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令人信服。
他用力点头,“放心。”
尽管钦差们又留出来了两天的时间和元宁交流,但时间还是很快就过去了,钦差们意犹未尽,却也不敢再耽搁了。
他们出来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若是超过了时间限制,上面也是要问责的。
正月十二这天,苏鹤亭一行人踏上了征程。
元宁带着弟弟妹妹一直送出去五里地,郁璟泽陪同。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远行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苏鹤亭脸上也没有了官场的平静,带着几分焦灼叮嘱郁璟泽:“这里我就交给你了,请你一定要确保我家眷的安全。”
郁璟泽也没了往日的嬉皮笑脸,郑重许诺:“放心,有我在。你也要相信自己的媳妇!你那媳妇可不是等闲角色。”
看看不远处的停着的马车,苏鹤亭好容易才收回自己眷恋的目光。
郁璟泽捂住了腮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