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种田之长姐威武-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我好脾气,若是我脾气臭一点,见到这样的人一次,就该朝她身上吐一口唾沫!”
  朱九姑气了个倒仰,“好你个丫头片子,没人能制住你了是不是?”
  她扬起巴掌就冲着元宁扇了过去。
  元宁并未躲闪,却在巴掌落在脸上之前,顺势一倒,就倒在了地上。
  她摔得很有技巧,专门往草多土松的地方摔,看起来摔得很重,却一点都不疼。
  伯钟原本一直都攥着拳头在一旁,因为长姐在说话他不好开口,此刻看到长姐摔倒,一声尖叫,先去看元宁的情况。
  元宁在朱九姑看不到的角度冲着伯钟伸了伸舌头,伯钟会意,站起来就一头朝着朱九姑撞了过去,“你把我长姐打晕了!你赔我长姐!”
  那一瞬朱九姑是懵的,她觉得自己没打着人啊,但是没打着的话,人怎么就倒了?
  伯钟撞过来的时候,猝不及防,她被撞了一个趔趄,肚子生疼,伸手去抓伯钟的脑袋,但伯钟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已经学精了,一撞之后,立刻往旁边跳开,抓了根棍子囫囵挥舞着,大声叫道:“我跟你拼了!”
  朱九姑哪能想到这儿啊!冷不防就被打了好几下,赶忙连蹦带跳躲闪。
  伯钟嘴上还不饶人:“你等着!我这就去找三老太爷,请他老人家给我们做主!我们还没找你算账呢,你倒好,反而来找我们的麻烦了!是看着我们一帮小孩子好欺负是吧?
  “我告诉你,我长姐要是有点什么,我就去把你们家的锅给砸了!”
  “疯了!”朱九姑往后退去,“你这娃子疯了!我不跟你们这样的小孩蛋子一般见识!”一边说着,夺路而逃。
  伯钟还在后头追了一阵,朱九姑踉踉跄跄,摔了好几下。
  伯钟也不敢笑,在后面扯着嗓子又喊又叫。
  很快,朱九姑就跑没影了。
  伯钟转身回来,路上还扯了几片酸草叶子润喉。回来看到元宁已经站起来了,便笑着问道:“长姐,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法子?”
  元宁淡淡说道:“伯钟,你要记住了,跟讲道理的人才能讲道理,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那就是你傻了。
  “朱九姑就是个没脸没皮的下三滥,对付这种人当然不能用光明正大的法子了。”
  伯钟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她,“长姐,我发现,爹娘没了之后,你变了好多……”
  “能不变吗?”元宁叹气,“以前爹娘在的时候,我也是个孩子,家里这些大事小情也不用我操心。爹娘没了,我就是一家之主,所有事情都要我来管……”
  伯钟眼眶一红,“长姐,我……”
  “不用多说啦!”元宁抬手摸了摸他的头,“我知道,你们都是懂事的弟弟妹妹,带着你们,再辛苦也是甜的。你也不用担心,我不会撇下你们不管的。
  “你瞧,咱们现在有这么一大片果林,等过一两个月,果子能摘了,就能换钱了……我说过,我会带着你们过上好日子,这可不是空话。“地里的苎麻也能换不少钱,等年底,咱们先做两床褥子,一人扯一身新衣裳。让别人也瞧瞧,就算咱们没有爹娘了,也是能把日子过好的一家人!”
  “嗯!”伯钟眼含热泪,用力点头。
  元宁心里很明白,她靠改变了形状的水果赚钱,顶多也就是维持两三年,两三年后别人也学会了这种法子,她就不能赚大钱了。


第二十章 规划
  便是他们一家人都能保守秘密,也架不住有心人来果林里一探究竟,他们总不能在这边严防死守。
  所以要长长久久赚钱,还是需要靠苎麻。
  她都算好了,年底的时候,赚到的钱先把家里的铺盖和衣裳都换了,剩下的钱看看能买多少地,苎麻这种东西还是应该成规模种植才行。
  但她也不着急,慢慢一点一点来吧。
  等到苎麻种植成规模了,她就买点织机开个作坊,自己织布。身为动手能力一级棒的理工女,她相信自己能够改良织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如此一来,市场份额还能少占得了?
  当然啦,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之前她一定要和冯师爷搞好关系,当然如果能够走内宅路线,和知县夫人搭上线就更好了。嗯,和所有县里的头面人物都要维系一种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意顺顺利利做下去,并且越做越大……
  万事开头难!先不想那么长远,先把最开始这一段艰难的日子过渡过去才是正事。
  唉,光认识一个冯师爷了,还不知道县太爷什么样呢!县太爷姓什么来着?
  她低头看向伯钟:“伯钟啊,你知道咱们县太爷姓什么不?”
  伯钟摇头,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怎么能见得到县太爷?他长这么大连县城都没进过呢!
  “长姐,你问这个干什么?”
  “没事,”元宁笑笑,“就是随便问问。说起来,咱们这样的小人物想见到县太爷可不容易。”
  伯钟琢磨了一阵说道:“咱们里正应该知道吧?要不回去我找他家二牛问问?”
  他们村子其实并不小,张、王、赵、朱是大姓,每个姓氏都有一百多人,加起来就有将近六百口,别的小的姓氏也有好几个,加起来也三百多口人,这个村子总人口接近一千。
  管着这么大一个村子,里正张大山本事可不小,据说在镇上、县里都有人。
  不过他处事还算公正,遇事也能替村民做主,在村民之中声望颇隆。
  他家大儿子在镇上做工,大女儿嫁去了县城,所以打听县里的情况去问他们家人是最合适的。
  “行吧,”元宁道,“遇上就问问,你也别专门找上门去问这个。”
  伯钟笑道:“放心吧,我懂!二牛嘴上没个把门的,都不用我怎么问,他就都说啦!”
  姐弟两个转了一圈,果树不需要怎么管理,他们就采了不少野菜。前几天下雨,有些树上还长了木耳,他们也都采了下来。之后就回家了。
  尽管割麦子的时候,元宁盯着弟弟妹妹都做好了防晒,但是麦收结束大家还是都黑了两个色号。
  她虽然不钻研美容,架不住身边有女性朋友深谙此道,因此她就摘了黄瓜,做了简单的美白面膜,给自己几个人做晒后修复。
  虽然没有一敷白的效果,但比之旁人是好得多了。
  姊妹兄弟似乎也都从父母双亡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笑容也渐渐爬上了每个人的脸庞。
  地里的苎麻都已经发芽了,生长状况良好。
  别人家地里种的豆子什么的也都发芽了,一眼望去倒也是一派欣欣向荣。
  头伏萝卜二伏菜,念着民谚,元宁带着弟弟妹妹就在自家房后开垦出来一片菜地,反正村子里闲置的土地有不少,只要不是特别规整,就不会被列入纳税范围。
  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一些菜地,种植一些常吃的菜,包括黄瓜豆角茄子葱姜蒜香菜之类的。
  因为这些菜家家户户都种,就显得不值钱了,便是没人看护也不会丢。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家会选择离家远一些的地方开辟一个菜园,菜园子只能用来种菜,而且面积不超过一亩,不用上税,但这一年全家人的菜蔬就都不缺少了。
  能够过冬储存的蔬菜,比如萝卜白菜之类,就全都种在这里了,如果对葱蒜的需求量大,也可以在菜园子里种,秋天收获了之后,就在菜园子里挖一个地窖,萝卜白菜大部分就地储藏。
  大葱连根挖出,捆成捆,带回家就半埋在房前屋后,随时吃随时过来拔,反正也不怕冻。
  至于大蒜则是拔出来之后,像是编辫子似的,一头蒜加一头蒜,用蒜叶子编在一起,晒干了之后就挂在房梁上,什么时候要吃了,就摘一头下来。
  元宁在菜地上种的是白萝卜和胡萝卜,还有不少香菜,葱蒜什么的。稍晚一些把白菜也种了,没有菜籽也不要紧,反正都是不值钱的东西,跟左邻右舍要一些就是了。
  总不能到了冬天连菜都吃不上。
  原本他们家也是有一片菜园子的,距离家里比较远,元宁也是考虑到照料起来不方便,才没去种,自家附近有了菜园子,这片地就要交回村子里,她便主动找上里正张大山说了一声。
  张大山怜惜他们一家全是孩子,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收回,还让自家儿子帮忙去把地翻了,按照元宁的要求,也给种上了苎麻。
  可巧这一片菜地和之前她换好的良田还是挨着的。
  种地的时候都不需要重新撒种,只需要把旁边地里的苎麻苗挖一些过来就好了,反正那边出来的也挺密,需要定苗。
  但张大山这份人情元宁不能不记,但暂时手头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谢礼,只能暂时记下来,打算等自己果林里的果子可以摘了的时候,把那些有吉祥图案的给送一些过去。
  转眼间,元宁来到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了,小季秀快要四个月了,终于学会了翻身,小脑袋也能抬起来一阵子了,但还是很瘦弱,元宁吩咐看孩子的仲灵,每天都要在太阳不强烈的时候带季秀出来晒太阳。
  为了方便起见,还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小推车,连避震都做好了。
  全家人一点点看着这小车在元宁手里诞生,都对长姐充满了崇拜,“长姐,你怎么什么都懂啊?”
  他们从来不曾见过这种东西。
  元宁呵呵笑道:“我就是琢磨着,季秀若是躺在这里头,也不用人抱,仲灵省劲儿,她自己也舒服,我想了好久了呢,你们没见我也是一边琢磨一边做的?”


第二十一章 创造
  理工生的脑子那可不是盖的,她只是在脑子里过了几遍,就有了图纸,以她的动手能力,哪怕是工具不齐全,材料不够理想,三天也能做完了,但她愣是磨蹭了七八天才做完,然后还花了两天的时间来打磨。
  因为是给婴儿用的,必须要光滑没有毛刺。
  这个小车是一车两用的,放平时婴儿可以在里面躺着,支起来就可以在里头坐着。十分灵活。
  季秀的月份还小,只能躺着了。
  她在这里做小车,仲灵就去翻了去年家里割的芦苇,和伯钟一起推着小石磙子,反复碾压之后,得到细致的芦苇披子,织了一张小席子。
  原本小丫头是不会这个的,但因为想着要替长姐分忧解劳,便大着胆子去邻居家求问,大家见她小小年纪却这样懂事都十分心疼,想要代劳。
  可是仲灵坚持要自己做,邻居们便耐心手把手教导。
  尽管如此,真正上手的时候还是很难的,仲灵因此把手割伤了好几次,但她都是一声不吭,吮掉血珠便继续织席。
  如此一来,不光是把季秀的小席子织好了,还给自己家大炕上织了一张芦苇席。
  芦苇织的席子光滑细腻轻便,而且温和,尤其是天气热的时候睡起来比较舒服。
  不过,邻居们还跟仲灵说,其实家里炕上最好铺秫秸席,也就是用高粱秸秆织的席,高粱秸秆乡下就叫做秫秸了,也是用石磙子反复碾压之后,劈开,用水浸泡,使之柔韧,然后用席刀压着织成席子,厚实耐用,一张秫秸席能用十来年呢。
  秫秸的用处多着呢,做柴烧只是最简单粗暴的用法,它不仅仅可以用来织席,还可以用来做篓子、笸箩、锅盖,高粱穗连接的那一段,和高粱穗一起可以做笤帚、炊帚,去掉高粱穗还可以用来做盖帘、馍筐,嗯,也可以做蝈蝈笼子。
  手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