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边关搞建设-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法甚妙。”霍桐也点头称赞,但是他却觉得这件事就县令自己是没法定夺的,到时候还得府尹掺和进来。
  “可还有良策?”
  “还有一个,就是实施的难度可能更高!”
  霍桐跟牛三郎相视一眼,冲着陶倚君齐声催到:“快说!”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们小区周一有一户家里有人感冒,然后去看病,如实说了一月三号还是四号,见过武汉回来的同学,然后就被带走隔离了。都没有确诊,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好像马上就要大规模扩散了似的。
  人家今天专门发业主群辟谣,说只是谨慎起见隔离了,现在已经确定没有感染,就是普通感冒,已经出具了解除隔离的通知,但是还有人在业主群里骂骂咧咧说他们要害人。其实人家自政府宣布后,就很主动的居家隔离,生活物资都是在物业APP上下单,让物业送到家门外的,也在社区进行了等级,一家人二十多天没有出门过,并且离一月见同学的时间已经过了四十来天。
  谨慎是好事,但我觉得这些用恶毒的话骂人的人,心里也是足够阴暗的。


第六十四章 
  “借债?”三郎连声反对; “不可不可,怎么可以借债; 李县令不会同意的。”
  “你换个方向想啊; 虽是借债,但是是以地契做抵押; 按照律法给利息; 商贾豪族不亏的。”陶倚君也能明白他们为何这么反对,大家族子弟,涉及到“举债”这个问题; 总会觉得是在丢面子,且有失身份。
  “此计还需向州府上报后才可定夺。”霍桐倒不像牛三郎那样排斥这法子; 但他更明白; 若是真要实施此法; 需得皇帝同意才可行事,否则就有私售土地的嫌疑。
  “若是此法暂不可施; 那还有一法。”陶倚君让霍桐的亲卫去取来城中地图; 指着他们规划的两处市集道; “县库银钱若是不足; 可先修此处。”
  她指着坊市的位置:“坊市虽交于城中富户经营,但地契却需要掌握在官府手中,所以在打好地基之后,便可招商。出资占主位的,可以冠名,如牛市锻造坊; 陶氏织坊等等。”
  “你这样做,没有冠名的恐怕不会同意。”牛三郎一听自家名字跟锻造坊联系在一起,顿时一脸嫌弃。
  “我就是举个例子,至于怎么取名,当然是出资者协商后定夺。定好契约便在官府衙门注册登记,非到转让所有权不可更改。”
  霍桐没去跟牛三郎搅缠取名的事儿,一直在看那规划图,听到陶倚君说完后,他轻笑道:“如此其他坊也可照此计而行?”
  “那是自然,若是自己购了地契的,则可自己筹资修建房屋,没有地契的,可选择官府待售的房屋交纳一定的预购金,验收后交齐尾款。若是屋子建成却不肯交钱的,定金不予退还。”
  “这法子虽麻烦,却也不是不可行。一边修一边拢钱,总能把所有的地方都修葺完对吧。”
  “是如此,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来的街坊那些占道的屋棚得想法拆除,每隔一段距离,宅院之间需得修建隔火墙。我听闻关中大城早有此设施,还有专门的更夫夜里巡守街坊,一做打更报时,二作防火防盗。”
  “不错,我族叔曾带我去洛阳住过一段时间,那边的确有这些设置。”霍桐那时年幼,也没考虑过这么多,现在被陶倚君这么一提醒,顿时响起幼时的经历,“阿君此计实施起来虽然麻烦,但却比举债要简单易行。如此,三郎你与我去寻李县令商讨一二,如何取舍就看他自己了。”
  牛三郎这会儿却眼睛盯着规划图,伸出手指点了点。
  “阿君,你说我若是买下这一条街,可划算?”
  牛三郎选择的地方,是冬南市集的下一坊。那里临近城门,除兵甲守卫的东、南城门外,在东南角还有个小城门,出去就是码头。
  边城的水运不若内陆,但也不是没有。此处的河流不能行重船,但轻帆却是常有往来,与周遭的几个镇子,还有旁边的两座边城,都有客商往来。牛三郎打算买下那条街,修酒楼客栈之类的商业店铺,这里座靠码头,兼之离陆路也近,真拿下了,日后肯定日进斗金。
  陶倚君其实也想拿下,但是她碍于霍桐的身份,摊子不能铺得太开。不过她用了点小聪明,城外织坊和药坊之间的河滩地被她拿下来了,专门修建成仓库。她想把这里打造成玉门关最大的货物中转基地。
  那片河滩地别人看着都嫌弃,觉得地势不好,又在城外,不能耕种也不能居住,都在笑话她钱多了烧手。甚至还有人在暗地里嘲笑她是个败家娘们。
  陶倚君可不傻,没好处的事儿她肯定不会去做。这跟做慈善不同,后者有名气,还能得到官员青睐,否则谁愿意吃力不讨好?
  河滩地那块儿不长植物,但涨水也不容易被淹,地势又平坦,跟城南和城东的仓库又能水运相通。并且这里离官道也不远,西域来的客商以前还得绕路,或者交纳入城费,才能把货物妥善放置。她这边修建了库房,根据各种货物的存放方式的不同,修建不同的库房来存放,这样更让人放心一些。
  她做这个还特意去信给骠骑将军来着,白送了一成半干股给他,还有一成干股给了培养霍桐的族叔,另外一成分给了卫老和秋白先生,剩下的六成半里面她拿了四成,其余的全给了霍桐。这些送出去的股份她直白的言明只能分红,所有的经营决策不能干涉。
  霍桐在分得两成半后,送了半成给冉将军。对方不要,霍桐强行让他收下的,说这半成不是白送给他,要他帮着把他牺牲的兄长冉大将军的子女给养育成人。
  就算不说,冉将军也不会不管,可小冉将军的妻子是个爱计较的,原本养育自己的孩子也就罢了,再养几个侄儿侄女,还要供养嫂子,她心里不乐意得很,又不敢明说,只能在话里含针带刺。霍桐听人说过几次,然而到底是外人,也干涉不了人家内宅。
  小冉将军拿到这半成干股之后,直接二话不说转给了嫂子,还掏钱给嫂子在城里重买了一栋宅子,让他们搬出去住。话也说的明白,他家那个泼辣娘子是个不好相处的,嫂子没必要忍她的白眼,还不如出去住来得自在。有这半成干股,还有他兄长的遗产,养育几个孩子完全没有问题。
  陶倚君还给大冉将军的娘子指了条路,让她去找县令娘子,在女学知学园里谋个教职,只教导贵族小娘子,也不算辱没了她。每个月的薪俸好歹能让两个儿子练武识字,女儿也有个地方跟着学。
  对于陶倚君这样的安排,霍桐很满意。转头就托人从大方城带了一套红宝石的头面,悄咪咪的送给陶倚君。
  后续的事情陶倚君没有管太多,春耕到了,她忙得不可开交。幸好阿满接下了她的委托,替她管理药坊的账务和杂事,她只需要把精力放在织坊和仓库的建设上就好。城里的活都交给磐蛮他们负责,工坊一直公输韧在管理,农田那边阿甲和老罗是个熟手,水利工程方面他们农庄已经提前完成了,还有下游的三四个农庄因为之前观望耗时太多,紧跟着又是冻土、犯边,等到开春化冻后才正儿八经开始干,结果到现在才完成了一半,眼看着就是大量需要灌溉水的时候了,天天急得嘴里都起泡。
  前两日还有个庄头托了人来找老罗,希望找他借几个熟手去帮忙,愿意给一倍半的工钱。
  陶倚君让老罗他们看着办,也说这钱她不要,去做工的得三分之一,农庄做事的得三分之一,剩下的他们自己看着分配。
  有这个刺激,老罗跟阿甲合计了一番,折腾出十八个熟手和二十来个新手,分了三处做工,留下的人虽然做的活更重了,可能有多余的钱拿,也挺乐意。这样一来,紧赶慢赶总算在耕种季把水渠修建完成,剩下的就是主河道的梳理维护,这是官府发的徭役,跟他们就没关系了。
  这边在抢种,另一边城里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展开。
  李县令也挺光棍的,陶倚君说的两个法子他都采纳了。借债一事儿他不能做主,直接骑马去了上峰那里汇报,至于成不成,还得等消息。而另一条计策实施得还不错。主要是牛三郎这疯子在跟他几个兄弟商量后,手笔一挥,拿下了两条街的地契,顿时造成了一种“地价要飙升的”错觉。
  还有胡小娘子的娘家也托人送来一大笔钱,让她帮忙在小方城买三四个铺子,说是给家族里女郎的嫁妆铺,让胡小娘子都心动了,拉着男人吹了两晚上的枕边风,第三日坐着车,带着几箱子的钱,直接买了两处市集的六套商铺。
  这事儿李家也不肯落后,李掌柜自己掏私房钱也买了两套,说是给两个儿子留的家业,另外李家本家也本着支持自己家族郎君的念头,买下了半条街的地。
  就这几方的钱,已经足够重建南城了,当然,想要建得豪华是不可能的。陶倚君给的建议是都按照统一风格来建,如果自己想要改建也行,自己设计然后加钱,工匠自然会照着主顾的意思建成其想要的样式。
  民宅就不能改建了,以前的老住户只要不超过地契记载的面积,想怎么建都无所谓。无主的宅基地,官府出资建的,那基本上相同的面积都是相同的格局。嫌官府的设计不好看,要想改建,你也可以只交地契钱,地面上的建筑一概自己负责,官府只负责帮忙清除以前推到的老屋产生的垃圾。
  卖地的钱全部用来改善道路和居住环境。那些偷着搭建的窝棚,强制性的拆除,并在合适的位置修建隔火墙。不照着规矩来,想要耍横撒泼的,县衙地牢三日游可供选择。
  有些举措严格说起来是不合律法的,然而这个年代律法针对的更多是普通百姓,真正有胆子跟官府杠上的还是少数。再说了,李县令下这个命令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即便说出去,也有更多的百姓拥护赞同。那些想要多吃多占的人,面对的是扛着锄头扁担横眉冷对的街坊,心底自然也就虚火了。
  再说了,这么大一场火灾才结束,大家还心有余悸呢,官府出资给他们修建防火墙,谁敢阻拦,谁就是公敌!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在家捣腾了一天,做了一锅啤酒兔,然后蒸了两锅奥尔良鸡腿包,一锅红糖馒头,一锅椒盐花卷。
  推荐超市买的那种奥尔良口味烤肉酱,一袋110克,可腌肉一斤。味道稍微有点甜,喜欢吃辣的可以再加一点辣酱进去调味。三个冷冻的鸡腿,泡水解冻后去骨,剁成小颗粒肉,就是花生米大小就行了,大概就有一斤的样子,然后加一袋烧烤酱调匀,腌两个小时。包出来的包子特别香,味道也好。
  红糖馒头我用的500克面粉,5克酵母粉,4克泡打粉,85克老红糖粉,两次醒发,蒸出来的味道刚好。喜欢甜一点的可以加多点红糖,但是要不要换成耐高糖酵母我就不清楚了。我用的是普通酵母。


第六十五章 
  城里女学的事儿交给县令娘子和胡小娘子在负责; 阿满偶尔也会去看一眼,她现在虽然还是不肯取下面纱; 但面对外人的时候; 也不再像以前那些畏畏缩缩。
  陶倚君盯着织坊最后一个工房建成,机器也搬了进去; 有织娘绣娘开始试着织绣后; 她才算松了一口气。只要流程不出问题,这个织坊就算不能日进斗金,月入万贯也是可能的。
  “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