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配觉醒了[快穿]-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啧”女皇伸手抬起她下巴:“年纪轻轻的,伤春悲秋,笑一个?”
  荣平:嘿。
  宴会必然要有诗,新科士子们奉命写诗,这会儿已经陆陆续续有人完成,荣平便接过他们的试卷呈交给女皇,女皇看过后,又交给荣平和其他几位老大人看,被评为最佳者可以获得她奖励的玉如意。
  大家正认真品读,评选,人群中却忽然传来铿锵有力的琵琶声,仿佛惊风过雨,引人观望。众人扭头一看,是一个青衫湛然,相貌不凡的青年,他在大家的注视下,缓缓走上前来,低头拜倒:“陛下,在下乃青州举子陈子良,躬逢盛事,特献诗文以拜,不知陛下可否应允?”
  女皇心情正好,便道:“有何不可。”
  太监一路小跑下去,把陈子良手中的作品拿了过来,同样参与品鉴。
  “如何?”
  “果然乃锦绣文章”
  新科进士三百人,此刻大家都还没认全,看到陈子良还以为是哪个同年,于是少不得来欣赏夸赞一番。
  “可以可以,兄台笔墨功夫不在鄙人之下呀。”
  说话的人是这次科考的状元公,他为人比较谦逊,这几日已经说了好几遍:“哎呀,不在鄙人之下”
  陈子良却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当即在中央跪下,向女皇慷慨陈词:“陛下,臣之文采实在不弱于在场诸公,您刚才看到了,我的文章完全可以与新科进士同等参赛,连一甲头名都赞赏不已。臣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今年科举不幸落地,但忠贞报国之心,日月可鉴,还望陛下给臣一个机会。”
  说罢,一头磕在低山,发出咚的一声。
  竟然……来这一手,荣平微微坐直了身体。现场则是一片哗然。
  女皇也有点意外,她看了荣平一眼,又看看陈子良,深邃的眸子里酝酿着常人难以推测的情绪。
  “你既然有如此才华,又有如此手段,为何科举反而落第呢 ?”
  “臣……臣也不知,但臣回去翻来覆去的想,终于发现臣唯一没有做好的地方就是跟特使大人有了龌龊。不敢欺瞒陛下,当年在青州,臣与特使大人曾有一段不算成功的感情……”
  女皇的脸色已微微变了,场中的气氛急转直下,在场进士们都惊讶的观望着。科场徇私,可是大忌,这关系着千万举子的荣耀。
  “你的意思是朕的特使故意排挤你?”
  “臣不敢”陈子良慌忙俯在地上,做出惶恐不安的样子,嘴上却道:“但本次科场采用糊名誊录法,看似公正,其实是荣特使特意为自己预留的操作空间。据臣所知,荣特使曾把所有考生的试卷拿走整整一个晚上。那可是一整晚啊,能被做手脚的机会太多了。”
  荣平看着跪在地上的男人,双眸黑沉沉的暗了下来。
  科举完毕,总会一家欢喜一家愁,那落第之人总有愤恨不平,觉得自己才华盖世考官有眼无珠的。若不趁此机会把他一举打下,以后岂不是谁都可以来闹一闹。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荣平跪在地上,脊背却直直的挺着:“这宴会上忽然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人,原本就该彻查,但他既然向微臣发难,那微臣就让他输个明白。他方才呈递的诗文不足以证明他的学识,因为那可能是宿构。他拿自己冥思苦想,搜索枯肠,翻破书堆才弄出来的东西来跟各位进士的现场即事诗文作比较,甚至有可能这诗文本就是提前找人帮忙写的,因此他此举并不足以证明他的才华能比肩甚至压倒在场诸公。请允许微臣现场和其对答,如果他果然应对自如,那臣就甘愿领罚,并恭贺我皇再得一良才,如果他败了,就让他来年不得参加科举!”
  陈子良此举算是公开质疑本次科举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若真要他得逞,老黄头之流必然趁势而上,女皇想的更远,当即微微一笑:“好,朕准了”
  荣平当即站起,走到了大堂中央,团团抱拳行了一礼:“诸位都可做个见证”
  陈子良顷刻额上出了层冷汗。以后不得参加科举?那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岂不是意味着自己今日如果败了,一辈子都只能当个幕僚之类,再无法实质掌握权力?但今日这招儿已出了,他也骑虎难下,当即道:“好,但是书海浩渺,为了防止你特意出些艰难险怪之题,刻意刁难,出题范围总不许超过四书五经。”
  荣平冷笑:“放心,就是科举范畴”
  不在大家面前给你长长见识,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块好材料。
  考不上,你还有理了。


第106章 女国相11
  (十一)
  好好的宴会忽然变成了这个模样; 大家都有点意外。那位状元公不过是谦虚两句,结果这陈子良还真顺杆子爬了; 他先是一愣,紧接着气得一甩袖子。其他进士的脸上,也或多或少带点不满。大家都是科举考试考过来的,你有本事你也及第呀。积极用事之心可以理解,但你拉着我们所有人为你作陪衬; 那就不可理解了。
  谁不是十年寒窗考过来的?这会儿正高兴庆祝呢,你忽然来这么一叉子,这不是喧宾夺主吗?而且这并不是新科同年聚会吗; 你没考上怎么能进来的。
  于是纷纷期待荣平能够出手; 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众人激愤之下,议论纷纷,太监连喊两声肃静,才维持了秩序。荣平铺开宣纸,拈了狼毫; 写下端端正正四个字“之日允雨”
  陈子良走上前来; 预备按照科举格式那般,破题解题,写上一篇花团锦簇的锦绣文字; 但看到题目的一瞬间他却愣了一下,琢磨了半晌,终于问道:“荣大人,你不会是故意在戏耍小可吧?我们刚刚说好了的; 问题只从四书五经中来。”
  荣平笑道:“没错,我写这四个字,并非命题让你写文章,而是想让你说出这四个字的意思。你既然宣扬自己学富五车,那就展示一下学富五车的能力吧。”
  “你出题胡为,我可以拒绝作答。”
  这时场上却传来了起哄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嘛,还表现得这样倔强。陛下重视人才,结果有人便想滥竽充数。”
  “你知道就说,你不知道那就我来说”刚才因为“谦逊”反受了闲气的状元公终于骄傲了一回:“这句话出自《殷墟书契》,意思乃是这一天果然下雨了,这乃是上古时期预测天地的文字。”
  荣平给状元公行礼致意,这才转过身来看着女皇:“陛下,我朝录取的状元果然不是等闲之辈,《殷墟书契》确实是比较生僻的书籍了,状元公能一见即通,可见学识富赡,并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相比的。”
  “好,说得好!”
  新科进士们纷纷鼓掌,陈子良恨恨的看了荣平一眼,他这才明白荣平此举并不真为考他,反而是要为这帮新进士找回体面。
  考上的,自有考上的过人之处,没考上的,也必然有没考上的原因。
  荣平看了眼陈子良羞惭却又不服气的面容,敛眉挽袖再次出题,这时陈子良却忽然拦住了荣平:“如果荣大人不是诚心给我机会,而是想借机让我出丑,那大可不必了,我虽然官位卑小,人微言轻,却也还是有尊严的,士可杀不可辱。”
  荣平微微挑眉,这么多年没见,脑子没变聪明,嘴皮子倒是变利索了,在家里跟老婆吵架练出来的?
  他嘴上说着自己官位卑小,实际上却是在提醒大家他也是官身,并非布衣,不可随便折毁,倒仿佛是荣平仗着位高得宠,欺负了他。
  “你放心,我这次正儿八经的出题给你。你可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说罢,一展宣纸,写上一句话,“堂上不粪,郊草不芸”
  荣平搁下了笔,淡淡的道:“请你随意发挥。”
  陈子良一见这题就觉得熟悉,这果然是自己读过的,便略微一构思,赶紧作答,他平定心气,沉入思海,很快便有了头绪,于是当即挥毫泼墨,笔走龙蛇,自觉文思泉涌。可他写着写着,却忽然注意到场中的异样,大家都看看他,看看试卷,小声议论,指指点点。
  陈子良正莫名呢,觉得这帮人故意打扰他做文章,这时却有一位进士走上前来,轻咳一声:“那个,兄台呀你不觉得这个题有点奇怪吗?”
  “哪里奇怪,是你少见多怪……”陈子良话未说完,便觉得不对,再看看这句话,忽然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这是荀子的文章啊。你是不是按照《论语》来解了?”
  “是啊,《论语》里头,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粪乃是粪土,但这里的粪,它是清除的意思。荀子这句话是说如果你连自己的堂屋都收拾不干净,怎么回去清楚郊外的野草呢?你写的什么呀。”
  陈子良看着自己的答卷立即黑了脸。
  堂上不粪,郊草不芸。他还以为这个题是关于农业生产的,所以答成了民众家中如果不积累肥料,就无法使郊原之草长得茂盛。
  “你太过分了!”他愤怒的瞪着荣平,眼中都鼓起了红血丝:“说好的科举范畴,四书五经呢,你成心害我……”
  话音未落他的脸色忽然变得苍白,整个人仿佛被雷劈了似的定在原地。难怪他觉得熟悉,因为在科举的考场上,他才刚用过这句话,当时他写作关于生民农耕的文章,特意引用荀子这句话证明自己的观点。但这句话竟然使关于修身经国的,并非关于农耕的。
  荣平轻轻笑了笑:“想起来了?我记得当年你就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这么多年没见,倒是一点都没变。”
  陈子良又是尴尬又是无措,红头胀脑,心里慌乱,但嘴上却还强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 ,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怎见得你说的就是对的,我的理解就是错的?你们这些人自持家学渊源,定下训诂,转注的标准,只当自己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你们这是学阀行径,排斥寒素子弟!”
  他终于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场地中不受欢迎的人物,众口眈眈,众目灼灼,他好似芒刺在背,于是便想挑动一些人跟自己站在一边。
  然而他失败了。
  今年科举及第的寒素子弟比往年任何时候都多,他们知道是荣平和女皇尽可能争取的机会,从世家口中抢出来的名额,于是对荣平深怀感激,他公然站出来对抗荣平,谁还会帮他?于是场中央当即就有人喊道:“抱歉啊兄台,我等寒素子弟并不想与你为伍。”
  荣平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跟女皇回禀:“陛下,固然如陈子良所说,文字的含义一直在变化,但这变化却是有规律,有节点可循的,而非凭空想象。上古经典艰难晦涩,日久年深,难以理解,于是才有人做注,比如《周易》早在数百年前便有周弼 和王康伯为它做主,等到后来,连注释都看不懂了,于是便有注孔颖达再次做注。”
  “从古至今,意义基本保持不变的核心文字只有300个,却占用字数量七成,而流传的经典文献中,基本上用的都是常见字,如诗三百,统共用字 1358 个。老子五千言,才用字824 个,如果在这些文字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只能说考生的基本功并不扎实,落第才是正常现象。若是连这种人都过关了,岂不是对不起其他严谨研究,孜孜以求的考生?”
  “对对对,荣侍中说得对啊”就在这时,当日负责阅卷的郭大人站了出来:“陛下,臣想起来了,臣对那张用错了荀子文的考卷有印象,当时臣还特意把它划了出来,想着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