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我马上弄。”施小娥作惯活,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把外面侍卫晚饭给弄妥当了。
侍卫正饿得前心贴后背,端到香喷喷的米饭,个个食指大动,噎着口水,一直等厨房内的小将军开动了,他们才敢动筷子。
“好吃。”
“五花腌肉好香。”
“蒸芋头顶饱。”
……
小厨房太小,麻齐风领着三郎和章年美端了饭菜到了走廊上吃,厨房内留了夏臻、田庄二人,还有麻敏儿。
“小娥,你也盛着吃。”
“是,二娘。”小娥知道二娘的脾性,也不矫情,跟侍卫们一样,她也用碟盛,饭和菜可以盛在一起,又不搅在一起混了味,端着碟子坐到灶台后面,把碟子放在一个小兀子上,高兴的吃起来。
春末夏初,不管是蔬菜还是野菜都比较多,麻敏儿做了个冷拌马兰头,香茹爆炒娃娃菜,还有韭菜炒鸡蛋,再有就是刚才给侍卫们吃的荤菜——糖烧大排、白切五花腌肉,还有一个顺手的小葱炖蛋。
麻敏儿最喜欢的就是小葱炖蛋,把它浇在白饭里,她能什么菜都不要,就能扒掉一碗饭,习惯性,又把小葱炖蛋往饭里拌,想想不行,得先吃点其他的,要不然不长个。
从边境线上回来,夏臻的胃口一直不好,没什么食欲,大家都动筷子,他不怎么动。
“怎么啦!”麻敏儿抬头问。
“每次从战场上回来,子安的食欲都不好。”田先生替小主人回了话。
“哦。”麻敏儿想到前世的自己,每次做完一个大单子,她都累得虚脱,也是什么都不想吃,得缓好几天才能正常吃饭。
麻敏儿连忙立起身。
“二娘,要干嘛?”施小娥坐在灶台后,看到她起身,连忙跟着起身,“我给小将军弄点白粥。”
“二娘,我来。”
“就放在灶台中间的小吊子里烧,有柴火,很快的。”
“哦。”施小娥连忙出了厨房后门,去了杂间舀了一些大米过来,淘了淘放到小吊子里,引了火烧起来,对于做惯活的她,一边吃一边就能把粥煮好。
再怎么快,也得等,麻敏儿想想,把夏臻的小碗拿过来,帮他用小葱炖蛋拌了拌,递给他,“鸡蛋羹里放了小葱,不腻,你吃吃看。”说完递给他。
夏臻看看,伸手接过来,低头吃起来,但吃得很慢。
麻敏儿能感觉到他吃得很勉强,好像嫌腻。她基本确定了,是劳累过度,脾性也不好,引起整个人没有食欲。
“我去冲些茶给你。”
春天时,牛婶晒了不少蒲公英,麻敏儿冲了些给夏臻,“清热解毒,你先喝些,等粥好了再吃。”
夏臻一声不吭,伸手接了茶,低头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着。
小娘子为小主人忙前忙后,田先生看在眼里,暗暗松了口气,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由于夏大爷没有食欲,大伙都没有怎么尽兴吃,夹了面前的菜,刨光碗里的饭,放下碗就算吃饱了。
田先生出了小厨房,章年美走到他面前,“先生,晚上——”
“我们到镇上客栈。”
“我们……”章年美听出弦外之音,“那小将军呢?”
“四月了,天气也不算冷。”
章年美马上明白田先生说得是啥意了,惊讶的转头看向麻家走廊,“先生的意思是……”
“小将军又很久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我想试试,看看他在这里睡,会不会……”
章年美添添嘴唇:“不……不太好吧。”
田先生脸色冷冷,“在我心中只有小将军。”
章年美不敢吭声了。等麻敏儿出来时,田先生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她讲了。
麻敏儿当然跟章年美一样的反映,不仅如此,麻齐风也反对,但他不敢明说,“先生,让一个将军睡在走廊里,我担不起。”
“麻老爷,你周围没邻居,小将军在走廊里睡,不会有人看到,不会让你担不起。”
田先生一上来就把麻齐风的话给堵死了。
麻敏儿看向夏臻,初夏的夜晚,月色明亮,站在小小庭院中,身量虽高,腿也笔直,远远看去,一副盛世气象,可是细看他的颧骨,在月亮的映衬下,真是瘦得有些脱相。
麻敏儿低头呼气,这个大少年好像有些可怜啊!
唉,示弱的男人,总能激起女性的母性心里,麻敏儿这个伪萝利也没例外。
麻敏儿悄悄伸手捣了一下麻齐风:“先生,可乡下简陋……”
“我们在外打仗时,草地都睡,这些算什么。”
“哦!”既然你们铁定心要睡我家走廊,那就睡吧,本姑娘也管不了啦。
只是让麻敏儿没想到的是,夏臻这一睡,居然睡上瘾了,从四月底到六月初,一个多月时间,隔三差五就朝麻家跑,上黑过来,天不亮就回去,整得跟偷偷幽会一样。
但麻敏儿没时间理他,这一个多月正是麻敏儿最忙的时候。她忙什么呢?当然是开荒整地种粮食。
一百二十一亩田,被麻敏儿重新整了一下,为了整这些田,她雇佣了云水镇里近五个村子的男劳力,花了二十天时间,把横七坚八不规则的水旱之地用沟渠分成东西两部分。东为水田,西为旱地,中间为通渠,通渠南部,挖成了一个大池塘,北边连着云水镇的命脉河流——云水河。
水田,没花多少功夫,等里面的淤泥被清出来之后,付老爹和施老爹两人教雇来的村人,撒了他们沤了一个春天的动、植物混合肥。
等肥料施过之后,里面的水深浅刚好,麻敏儿连忙把事先秧的几亩水稻苗起出来,然后再次雇工进行插栽。
当黎亭长听说麻老家插了五十亩水稻时,直接跳到了小旺村村尾,“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好奇前来的村人们也连连感慨,“是啊,怎么可能……”
打听过消息的人回道:“不信也不行,你看这水田里整齐的秧苗,由不得你不信。”
“水稻秧苗那来的?”
“我打听了,请邱记粮行从南方买回来的种子,听说四月初时,麻家就把种子下了,坐等五月底六月初插秧苗。”
“我的个老天啊,这得需要多大的胆量,才敢下这么大手笔的水稻啊。”
“是啊,打死我我也不敢。”
“我也是。”
黎亭长甩甩头,看向西边高出的旱地,“那边种什么?”
“这还要说,占成稻啊,听说种子已经撒好了。”
“去年近八月才撒种,为何今年五月底就撒了?”
“这个俺们就不懂了。”
哈哈,不懂就对了,等七月底时,麻敏儿收了五十多亩占城稻,收割时,让人把根留了大半尺高。
“二娘,为何要留根,这些田不种别的嘛?”
“不种别的,就这样空着。”
“啊……”付老爹和施老爹面面相觑,这可不符合小东家的行事方式啊!
等小半个月后,占城稻留下的根蘖再次长出新芽时,付老爹和施老爹才明白,“这是让稻子再长一茬啊,我的娘呀,老天爷啊,那占城稻岂不是收两次?”
付老爹点头,“不过,这一次产量肯定不如先前长的了。”
“不管如不如,这已经是多长的粮食了。”施老爹连连感慨,“小东家太神了,太神了。”
“一百亩地粮食收下来,怕是有三四万斤粮食。”
“肯定有啊。”
第73章 模仿 请客
施老爹又朝去年的十五亩地看过去,今年这十五亩地,十亩长了蔬菜,还有五亩地长了苕苕(学名:紫云英,不仅可以沤肥,更是家畜的主要饲料,春季时,嫩梢也可摘来吃。),专供用来沤肥,养牲口。
今年,更是增加了不少牲口,其中买了三头牛用于耕地,十几只羊,还有最好养的家猪,鸡鸭鹅等就不要说了,那更是成栏成栏的养,用它们粪便和苕苕沤肥,田种什么,什么有收成!
整个小旺村的人都在麻家领到了活干,那怕是七八岁的娃子,他们割草喂牲口,每天都能从麻家挣到几个铜子。
小旺村正成了兴旺之村,难道冥冥之中,老天爷真是送了个福娃过来?
至于第二茬占城稻能收多少,麻敏儿还真没有时间关心,她在为镇上的铺子操心。
操什么心呢?七、八月份,正是大豆成熟的季节。由于去年翼州大旱,虽说分了冬小麦种子,但仍然有很多农户的田空置着,对于农人来说,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让田空着,那是对老天爷的不尊重,怎么办?他们种了大豆,大豆既养田,也能让农人有收成。
农人以为自己的大豆要做几年豆酱,那曾想,云水镇上,麻记铺子大量收购,而且价格不低,那叫一个高兴啊!纷纷把大豆卖过来,就连云水镇以外的村子都有人过来卖。
麻敏儿要这么多大豆干嘛呢?当然做豆制品。从最常见的豆腐做起,由于云水镇今年发展的好,人们舍得花钱,豆腐上市,行情不要太好哟,可惜,马上被人模仿,而且模仿的人还是麻家嫡子麻齐蒙的铺子。
铺子掌柜彭伟然问:“小东家,怎么办?”翼州干旱,他流浪到云水,虽然分到了田地,能勉强度日,但日子过得很难,因为识字,被麻敏儿招过来面试了一翻,最后成了麻敏儿的第一个铺子掌柜。
“是呀,小东家,怎么办?”另外招来的两个磨豆腐的伙计一脸紧张,如果小东家铺子干不下去,他们就要失业,刚好的日子又要没了,怎能不担心。
麻敏儿轻轻一笑,“我早想到了,咱们做别的。”
“小东家,做什么?”
几天后,麻氏铺子,豆腐还卖,但不是主打,改豆腐干、千张(有的地方叫百页)为主打,新鲜的花样,引得人们争相来买,不仅如此,连平定县城的酒楼都来订货。
可惜,不到半个月,麻家老四的铺子就卖豆腐干、千张了,由于他在镇上衙门里任职,镇上一些人想拍他马屁,生意很快就起来了。
“小东家,我们又被他们模仿了!”
麻敏儿轻轻一笑,“那就改做小吃店,做豆腐脑、豆腐花。”
“哦!”彭掌柜没想到小东家的豆制品种还挺多,本来担心的,现在不担心了,干劲十足又改做豆腐脑、豆腐花。
结果,麻家老二开始做了,不仅如此,他还在县城衙门附近、书院附近,摆了小摊,专门做小吃食豆腐脑、豆腐花。
“小……小东家……”彭掌柜头上冒汗,“我绝对没有泄漏做法方子。”
“我知道。”
“啊……”彭掌柜看着淡定的小东家,搞不明白了,“那……那我们……”
“再改别的。”
“啊,小东家,你还有啊!”
“那当然!”麻敏儿笑笑,“咱们来做腐竹,做成干货,卖到更远的地方。”
“哦。”彭掌柜从开始的不安,到后来的惊讶,再到现在的淡定,他现在除了跟随小东家的脚步,不做别的。
结果仍然被麻家人学着做了,这次是没有存在感的麻老七。
坐在自家廊下,吃着小黄瓜(古代的黄瓜跟现在看到的黄瓜是有区别的,皮不是青的,偏白黄色,所以才叫黄瓜。)
麻齐风坐在女儿身边,拿着蒲扇跟她一道乘凉,担心的问:“敏儿,要不要爹去找祖父,让你祖父制止。”
“别,爹,随他们去。”
“可你的生意……”
“爹,就算麻家兄弟不模仿,别人也会模仿,我们阻止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