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状元是我儿砸-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亲,我们真的要去外婆家吗?”云及不是很情愿,但是娘亲要去,他也只好跟着去咯。要是娘亲受欺负了,他还可以帮娘亲挡着,他一个大丈夫才不怕痛呢。
    娘亲这么美,这么好。他绝对不会让舅舅嫁了了她的。
    第二天一早,黎清背着背篓,里面装着一些晒干可的山上采来得蘑菇,和那只野鸡,幸亏它还活着。黎清背的布包里放着姜氏之前绣的两块儿手帕,姜氏让黎清在上面绣了两针,看看效果,谁知道她没有任何天分。
    于是就当做黎清自己绣的送给黎清娘家人,也算是一小块儿薄礼了。
    十块田村在宁河的对面,黎清先要乘船渡河,然后走一段路才能到黎家。
    当初原主成亲的时候,是一顶娇子从家里抬出来,再抬到船上,渡河之后,姜汤臣在宁河的这边迎亲,随后俩人拜堂。
    黎清的脑子里突然闪现出来的原主成亲的画面,可能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吧。
    原主嫁人之后每年都会回娘家,每次都少不了一顿冷嘲热讽,她早就习惯了。但是这一次,黎清来了就不一样了。三年前两家签了契约文书,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撇清关系。每年过年的时候会请人捎东西过去,聊表孝心。黎清这三年一次也没有回去过。
    本来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在这个时代,嫁了人的女儿是没有义务养着娘家人的,当然也不会有娘家爹娘的财产继承权。原主也不是那般死受牵制的人,黎清就更不是了。
    这次回娘家要是还遇到以前的那种事,黎清可不会像个面团子似得任人捏圆搓扁。
    很快便渡了河,黎清拉着云及按照熟悉的路线一路走,周围还可以看到被水淹过的痕迹。十块田同在乐旭县,自然没有受到疫病过多的侵扰,所以黎清断定娘家人都很安全。
    
    


第65章 别怪你哥?(累计万赏加更)
    绕过一个池塘,几笼竹子,黎清和云及总算看到了黎家的屋子。黎家在高处,盖得也是瓦房,应当没有被洪水泡过。
    看很多东西都是新弄得,是做过休整的。
    现在村学开学了,那么黎宴明应该去私塾了,盲猜黎有良去了县学。毕竟秀才只是一个对读书人的称呼而已,黎有良的年纪比姜汤臣还要大,若是三十五岁还没考中举人的话,怕会成为众人口中的笑话。
    果然,黎清进去的时候,只有周氏一人在家。周氏已经五十几岁,她正拿着扫帚扫佝偻着背扫着院子。
    “娘。”
    “外婆。”
    黎清和云及异口异声,喊出来的话却毫无感情。
    周氏放下扫帚抬头看向院子外面,一大一小站在院子外面。她木然的站在院子里,似乎在仔细确认是不是黎清。
    片刻之后,周氏似乎反应过来,扫帚被她扔在一边,她疾步走出来,吼道:“你来干什么?不是说这辈子都不会来么?现在来干什么?”黎清仔细确定了她好像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来看看你们,我都来了,娘拒之门外不太好吧?”黎清对周氏说道。
    周氏做贼似的左看右看,似乎有邻居关注着这里,她才打开门道:“进来吧,要喝水自己去缸子里舀,别指望我伺候你。”周氏说话很硬气,梗着个腰杆。
    黎清取下背篓,没有听到周氏话似的,拿出里面的野鸡,递给周氏,随后问道:“爹和哥哥他们呢?”
    “私塾和县学。”
    周氏冷眼看着黎清,她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云及。云及也不在乎,在来的路上,娘亲就给他分析了到外婆家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可能性。很不巧,外婆真的被娘亲分析了个透彻。
    其实黎清有个疑惑,为何黎有良现在都还没成亲?都快三十了,在古代已经是大龄剩男了呀。黎宴明和周氏不着急?
    奇了怪了,大家都恨不得十七八九就把婚事成了,甚至有些偏远的不太开化的地方几岁就有童养媳了。
    是什么让黎有良单身了这么久?
    “他们还好吧?”黎清问道。
    “托你的福,都没事。”周氏终于说了句人话,她进屋拿了板凳出来,让两人坐。然后将野鸡提了进去,背篓她没动知道黎清是要背回去的。
    “等等,这是给你的。”黎清从身上背的包里拿出两方帕子,姜氏给她帕子是丝绸的,是之前织出来的碎布裁剪成的小方帕。
    周氏从黎清手中抽走了帕子,头也不回的进了屋。
    “娘亲,我不想在这呆着了,好生无趣。”云及小声道。
    “云及再等等哈,我们刚来,不能直接就走了,影响不好。”黎清摸着云及的脸。
    “好吧,既然娘亲说了,我也只能忍着点了。”云及嘟着嘴巴。
    周氏在屋里,看着柜子里的粮食……里面只有一包糙米和粗麦粉,菜园子里有些菜。周氏又盯上了旁边包裹的很好的一包面条,以及一缸子大米。
    “你也不是客人,来帮忙。”
    黎清应了一声,转身对云及道:“这是娘亲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你可以到处看看,别走远了。”
    “没什么好东西,今天吃面。”周氏拿出一把面道。
    “好,我去摘些菜。”不消周氏说,黎清自己去土里摘菜了,哪管周氏的眼神。
    原以为周氏会很绝情,结果她终究还是个人,是人就会有感情。黎清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周氏改变的,她也无需知道。
    等黎清下好面条,从坛子里夹了些咸菜出来,剁成梢子。
    “娘,你弄下剩下的,我去找云及。”
    周氏一声不吭,黎清出了门,见百无聊赖的云及坐在一棵矮树上望着远山。
    “小白,吃饭。”
    一顿饭吃的默默然,洗了碗之后,黎清背上背篓,和周氏告别。云及已经开始出现烦躁状况了,他是个孩子,认死理。
    就在黎清要踏出门下梯子的那一瞬间,周氏在她背后喊道:“清儿!”
    黎清微笑着回头。
    “你别怪你大哥。”
    黎清愣在原地,周氏说这话怎么怪怪的?片刻之后,黎清道:“我从未怪过。”
    她说完,拉着云及头也不回的走下梯子。
    她的确从未怪过黎家人,至于原主……她并不知道。
    不过周氏这变化,让黎清很不安,他们不会还没死心吧?黎清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若是如此,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看着黎清的背影都成了一个黑点儿之后,周氏转身回到屋子里。
    周氏不知道“黎清”最快乐的年岁是姜汤臣给她的。而她最痛苦的年岁,早就已经消散在了她的那一世。她已经追随姜汤臣去了,这世间的事都与她无关了。
    现在是她——黎清的世界。
    黎家想要再利用自己达成任何目的,那都是不可能的。
    地里种植的棉花长势很好,已经开始拔高了。如刘二娘所说,确实有些没出苗子。后面黎清补了些进去,如果还不生长,她也不管了,反正都是实验。
    刘二娘说过,这东西太阳越大长得越好,黎清怕它被桑枝挡住了光,每个桑树巷道只种了一排,好在土地够宽。
    黎清现在每日的工作除了家务就是侍弄棉花了。她基本做到了每日一观,叶子上出现的虫子都被她挑出去了。这年头可没有农药,只能自己捉虫,或者配药汁……所以农民很辛苦的。
    太阳对她还算友好,怎么晒都没黑。
    夏天到了,取过经的黎清,开始给每一棵棉花苗子进行少量水的灌溉,或者是鼻子上蒙着布巾给其施肥,全是天然肥料啊,那气味熏的她恨不得跳到观月河里去。
    看见地里长了一棵草都要除去,保证其营养吸收。
    就差没把它当孩子疼了。
    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姜氏和云及两个幽怨的眼神。
    嘤嘤婴。
    千等万等,终于等到棉枝开花了。白色的花像是变色龙似得,上午一个颜色,下午一个颜色。刚开始是白色的,后来逐渐变黄,还有的变红变紫。
    关键是这花真特喵好看,黎清都想伸出罪恶的手了,但一想到这可是一朵棉啊,只好猥琐的收回手。
    六月末棉花逐渐凋谢,长出它的果实。
    
    


第66章 手撕棉花
    黎清的小本本记载了自己种植棉花的心得。
    等收获了这白白的团子,就能够完成手中的书了。她有做过市面调查,并没有出现关于棉花种植的书,所以她这本应该是开先河之作。
    首先她详细的描写了农户的种植经验,然后才是她自己的实践经验。种植期间的所出现的问题等,都做了详细的记载。
    九月,地里的棉花已经是成熟的棉花了。趁着天气好,黎清拉着姜氏将地里的棉花都收了回来。
    棉花杆是很好的燃烧材料,也一并拖了回来,来来回回很多次,这可把两人累的够呛。
    姜氏看着这几大筐子棉花傻笑,多可爱的棉球,有了它夜里也能温暖些了。
    和姜氏想的不同,黎清想的是棉花里面特喵的有种子啊,那个种子要抠出来……不会手撕吧。
    应该有个东西叫做轧棉机,但是不是现在出现的,而是在棉花推广种植的元朝。
    宋朝都没了,还等什么元朝?
    黎清想要不咱抢了黄道婆的功劳?她既然都写了棉花种植攻略了,再尝试弄出点派生物也无妨。一旦出现,届时布料界必定要掀起一场变革,还不如早些将一条龙都包揽了,赚点钱玩玩。
    有时候职业病不一定是坏事儿。
    她自己是不会做木工的,更不会打铁。《天工开物》她是看过的,轧棉机也能够说个大概。
    至于弹棉花的弓,那就更简单了,那东西她见过。
    黎清觉得有必要找个帮手,然后忽悠一番,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
    翌日云及去了学堂,姜氏在整理棉花杆儿,为了让它更好烧,要把它砍成一节一节的。有些棉花的托还没死,得再晒晒。
    黎清从灶洞里掏出一块碳出来,寻了块儿木板,开始她的创作。
    轧棉机,双轴反向滚动加勾齿,单用木头还不行,还得有硬的,铁棍上面上勾齿,这得定制才行。不知到城里的铁匠铺给不给做呢。
    弹棉弓用竹子做的话不太经用,还是用木头削出来一把为好,只是那弓弦非得牛筋不可。牛,想吃都有些困难了,何况买它的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法是好的,但是付诸实践却困难重重。
    黎清画好了图,洗了手,抱着木板去了柳二爷家。他是木匠,传说木匠的祖宗是鲁班,但愿柳二爷能够看得懂图,并造出来。
    ……
    “你说这两个东西叫啥?”柳二爷以为自己幻听了,刚刚黎清说这东西可以用来取出棉花中间包裹的籽。一朵棉花中至少有七八颗棉籽,多的有十几颗。寻常人家收了棉花,棉籽都是自己撕出来的。这黎娘子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
    还有这个长得像个弓的,这东西对棉花有啥子用?
    “轧棉机和弹棉弓。”
    “行,大体我都知道了,这东西做起来也比较简单,只是需要除了木头以外的东西,你半个月之后再来拿吧。”柳二爷向来是不说没有把握的话的,他这身手艺都是几十年的老手艺了。出过的学徒少说也有几十个,怎么会连这点儿小东西都做不出来呢?
    黎清付了定金。
    必须要赚钱了,再不赚钱,家里就要喝西北风了。
    姜氏已经等不及要手撕棉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