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状元是我儿砸-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清道:“无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船到桥头自然直。”
    “也是,要他们做些什么,我们才好想对策呢。”
    靠山山倒,靠水水退,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
    姜氏与王氏走在后面,两个小孩则是蹦蹦跳跳的,跑在前面去了。
    “云及,不怕,以后哥我保护你。”王礼越站在一块儿石头上拍拍胸脯,做出大哥应该有的气魄来。
    云及重重的点头,“我相信礼越哥哥。”
    礼越从石头上蹦下来,两个小孩击掌为誓。
    就是这一次的承诺,使得后来的礼越与云及在人生路上不管多艰难,都能够想到对方,兄弟的情义在这时就结下了,或许更早。
    “娘,吃饭嘞。”黎清站在姜氏寝室门口,伸了个头进去喊道。
    离祭祀已经过去了十几日,她们生活还算宁静,一些未可知因素也没有发生,倒是惹得黎清提心吊胆了几日。
    姜氏正在窗户边上绣着那幅百花争艳,再还有最后一小片花瓣便完工了。
    黎清看着姜氏的针法,晕、铺、滚、截、掺、沙、盖等,看得她眼花缭乱的。针脚整齐化一,线片不仅光亮,还十分紧密柔和,这就是蜀绣啊。
    再看那还未完工的“百花争艳”,花朵鲜艳有光泽。一朵朵活灵活现,好似真的一般。整幅图明暗有致,细腻到了极致。
    特别是那几只蝴蝶,黎清大气也不敢出,唯恐惊扰了它们,要是惊飞了怎么办?
    这么说来,自己身处蜀地咯!但是这里的地名又有所不同,只是锦州还是那个锦,蜀绣还是熟悉的蜀绣。可是名字却不同了。
    姜氏绣完最后几针,打了个结,手一提,那小结不知道隐没在那里去了。
    “回神了。”姜氏走到门口,拍了拍黎清的肩膀。黎清恍然,眼前的虚景逐渐化实。
    她看神了。
    嘻笑了两声儿,黎清道:“娘的绣技已经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了,我情不自禁,情不自禁。”
    姜氏手指点了一下黎清的额头,嗔笑道:“瞧你这张小嘴儿,尽说些混话,我这个呀,只不过一般而已,要说绣技好,还属锦州城里南巷的张家老夫人,我当年有幸获得她的指点,才有了今日这手艺,与她比起来,我也只是空有其形,无有其魂。”
    果然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但黎清觉得,姜氏这是在自谦,实际上她的绣技已然有了登峰造极之势。
    黎清在做姑娘的时候,并未学过绣技,只会裁衣缝衣,嫁到姜家跟着姜氏学过一段时间绣技,后来因为孩子出生的缘故,便没再拿起针线了。

第21章 混混放肆
    “……四月的风慈悲我,莫笑,往事太执着……”黎清在菜园子里一边哼着歌一边浇水,秧苗已经育成了。
    前两天姜氏找了同村有牛的人家,请人犁了田。今日天云密布,是个农作好时机。插秧什么的,黎清表示跃跃欲试。
    自家的桑叶在下月中旬将收获第一批,已经定好了卖给同村的孙二叔家,他家专职养蚕出茧子。
    姜氏扛了两个竹篮子以及一个木盆过来,黎清蹲下身子开始拔秧苗,这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秧苗就根身分离,断成两节儿了。
    “娘亲,我来拔秧苗吧。”云及已经挽起了袖子,准备拔苗。
    “等等,你先看娘亲怎么拔的,如果你拔的和娘亲的不一样,你就不能拔苗,知道吗?”
    对付这样的孩子,若是直接说:“不行,你太小了。”他的内心极有可能会受到挫伤,以至于后来可能造成惰性。
    “好耶。”云及兴奋的咧嘴笑,“娘亲,你看是不是和你的一样?”云及全神贯注拔出一根,根须完整。
    黎清抬眼一看,夸赞道:“没错,就是这样,你的手要挨着地面。”黎清当即示范给云及看,“就这样轻轻一提,连根拔起,小白学会了吗?”
    “会啦,会啦。”云及迫不及待的伸出小手拔向第二根。
    地里刚浇过水,泥土松软,所以拔起来很容易。
    三个人没拔多久,就集成了两大篮子,姜氏让云及提着一瓦罐米浆,自己挑着篮子,黎清则是抱着木盆,这个木盆是为了在水上放秧苗,方便传送。
    等三人到田埂上,傻眼了。有一老一小两个男的在他们田里插秧,还是东倒西歪那种。
    “你们在干什么?”姜氏怒气冲冲地撂下挑子,大声喝道。
    黎清四处瞟了瞟,确定这是自家的田,顿时对田里那两个男子充满了不喜。
    “娘子,我不是在插秧么?”田里那个胡须有些花白的老头子笑眯眯地对姜氏说道。
    “是啊,娘……子。”年轻男子一双鼠眼,不停的转。
    黎清认出来了,那个年轻男,就是那天通知她蚕神祭祀的猥琐男。所以这是准备雀占鸠巢了么?
    她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你们想干什么?”
    眼见得那两个男人从田里上来了,姜氏捡起地上的扁担,提着一头,另一头对着那两人,将黎清和云及保护在身后。黎清则是放下木盆护着云及。
    “小娘子,我们又见面了,这么多天有没有想过我啊?”那年轻男子鼠眼扫视了黎清,最终将目光定格在她的胸口上,做了个自认为很撩人的实则很丑陋的动作。
    姜氏和黎清感觉到人生简直受到了奇耻大辱。
    已经有村民在远处看了,还时不时指指点点。
    “娘子,不是你让我们来插秧的么?还说这是聘礼,你要做我的娘子,以后恩恩爱爱的在一起。”老头很不害臊地说着。令人呕吐的目光聚集在姜氏和黎清身上,黎清只觉得胃里一阵翻滚。
    “放屁,老娘从未见过你,你算哪门子人物,还想老娘嫁给你,你怎么不去死?”姜氏气急,这两个人若是今日不打发了,来日必定成祸患。
    “娘子怎么说话不算话呀?”老头摊手。“如果不是你提出这个要求,我何故来给你插秧种田?”
    “娘亲。”云及紧握拳头,黎清感受到他在发抖。
    云及对她和姜氏有强烈的保护欲望,怎奈何孩子还小,欲保护她们,却又受到身体限制。
    “小白乖,奶奶会解决这件事。”但是此时不是彻底解决的时候,先把人弄走才是真的。今日这田无论如何也要抢回来,若是她们放弃,就等于承认了这两人的说辞,导致这两人有了可乘之机。
    坚决不许。
    姜氏明显已经镇不住他们了,难道自己看起来就那么好惹么?
    黎清一改周身的温婉气息,面色肃静,对姜氏道:“娘,你认识这个杂碎不?”
    姜氏摇头,这两个人不像是村子里的人。
    “娘,可问问他们姓名。”
    姜氏会意,手中扁担一捏,问道:“你们是谁?家住何处?家有几口人?是吃不起饭了么?”
    “桀桀,这么快就接受我们了啊,小爷我就告诉你,我们是村东鳏夫,我们两个人,正好与你们凑成对,至于吃饭嘛,当然饿不着你们,反正你们孤儿寡母正缺个伴儿,不如就从了我们吧。”鼠眼与老头子对视一眼,斜着眼笑眯眯地说着。
    “所以你们这么做,是欺负我们家只有妇孺,所以想强占田地么?”黎清道。
    “桀桀桀……娘子,看在你是我未来媳妇儿的份上,我不与你计较。”
    “滚,给老娘滚。”姜氏见这两个男子如此放浪形骸,居然敢肖想她们,霸占她们的家,姜氏发疯似的,抡着扁担狂舞。
    战斗力杠杠的。
    那两个男的身上吃了好几次打,痛的直骂狠话。见到有人过来了,知道不能和这两个娘们儿硬碰硬,只好拉拉扯扯的走了。“看你们能够守得住几时!我们走。”一老一少一拐一拐的走远,时不时还撇过头来看她们几眼。
    黎清一直站着,目光聚集在这两个人身上。
    “阿清,跟我下田,把这两个杂碎栽的秧苗扯了。”
    “好。”黎清挽起袖子和裤腿。田里的水冰凉凉的,黎清一脚踏下去,整个脚踝陷进了泥里。
    好在那两个混混也真的只是混混,秧苗都是劣质那种,一看就是从谁家偷来的。
    云及呆呆地坐在田埂上,守着米浆,看着两人劳作。
    她们现在没什么闲情去管那两个小混混,只想快点把秧苗插进田里,下年也好少花点钱买米吃。
    “姜家娘子,方才那两个是?”来者是同村的孙二叔。孙二叔家今天也插秧,两家相隔着好几块田。
    “是村东的混混。”姜氏手背叉腰。
    “我老远看着他们也不像是你家亲戚模样,以后若是这两个杂碎来了,一定要大声叫我们,届时定然扁担铁秋,把他们砸死。”
    “多谢,若是他们下次再来,可少不您的板子呢。”黎清道。
    孙二叔春耕种田忙,没多加打扰,姜氏和他客套了两句,便各自忙各自的了。

第22章 阴谋
    “爹,我们不如按照老方法?”
    鼠眼一脸坏笑,他爹亦是如此。鼠眼名为张六,他爹叫张三爷。最近两三年从外乡流浪到十里塘村,落宿在村东破庙里,尽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
    村东人烟稀少,也没什么人去,姜氏近两年就更没去过了。所以她不认识这两个人,也是常理。
    大半个月前,张六正在草笼子里出恭,忽然听到两个妇人叽叽喳喳地从小路上走过。
    张六生出了歹念,但是条件又不许,只好郁闷的放弃。
    但是他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村子里的姜家美妇成了寡妇,而且没有族老和娘家庇佑,家境还算殷实,这就是天掉下来的薄皮馅儿饼啊。
    听说那姜氏是个泼辣户,她那媳妇儿黎清是个软性子,可拿捏的。
    张六和他爹一商量,觉得姜氏不能留,那个寡妇小娘子的儿子也不能留,一个是不好对付,一个是怕长大寻仇。
    “就按你说的办。”张三爷双手叉腰,翘着二郎腿躺在杂草堆上。
    张六道:“听说那姜氏死了儿子后差点发疯,我们把她孙子掳走,姜氏便不成气候,嘿嘿嘿。”
    “姜氏若是死了也罢,没死我们药死她,最后小娘子就是我的囊中之物,爹到时候你可别跟我抢,你就好好的陪你的花婶儿,姜小娘子是我的。”
    张六觉得有必要和他爹划清界限,他年岁也不小了,得有个媳妇儿不是。
    “好,都是你的,不过以后我怎么着,你都不消管着,养老归你。”张三爷年轻时候也是出了点儿名堂,最后被抓进了牢里关了几年,出来之后得知勾栏院里有个他的孩子,便带着孩子一起“闯荡江湖”。现在老了,没有了当年的雄风,但心思却不比年轻时候差。
    黎清和姜氏花了整整一天,才将一亩地都插上了秧苗。菜园子里还剩些,都送给邻居王家了,他家人口较多,有水田两亩。
    由于这里物事蚕桑织业,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村民们都跑到县里粮铺买粮吃。或者平日里多存土豆,还可以度过些时日。
    土豆这玩意儿那儿都可以种,都可以长。家家户户的地窖里都有存货。
    曾经也发生过旱灾,就是因为有这玩意儿,才使得十里塘村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至于土豆的来源,传说是在唐末时一个山野樵夫偶然发现,并做了第一个吃“蜘蛛”的人,生吃了发青的土豆,华丽丽的食物中毒了。好在他及时催吐,没死成。这件事传开之后,陆陆续续有人尝试,最后确定了这个东西可以当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