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城实话实说:“没什么印象了。”
他的大华实验室都扩充到3000人的规模了,项目的数量只比这个多,要说重要性,研究出了成果的碳纤维固然重要,但当年立项的时候,就只能说是普普通通了,同样立项的太阳能项目、电池组项目、高压输变电等项目,至今没有一点反馈,苏城就是想要关心,也关心不过来。
只有像是王赟这样,做出了实效的项目,才能得到他的注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不见到结果,谁又能知道碳纤维项目是三年出成绩,五年出成绩,还是十年出成绩。
黎涣祥一副了然的样子,道:“大华船业那边提出要求,希望在95年前后,能研发出适用于压缩天然气罐的碳纤维,如果不能研发出合适的碳纤维,希望能解决压缩天然气罐的碳纤维应用。因为这个要求,咱们才给碳纤维项目组,增加了300万元的经费,所以才有了沥青基的碳纤维。”
王赟点点头,道:“聚丙烯腈基的碳纤维的发展潜力更好一点,但要说快速研究和廉价供应,还是要算沥青基的碳纤维。”
这两种碳纤维,苏城以前是不懂的,普通大学生估计也难知道碳纤维的具体分类。倒是在过来的路上,苏城了解了一些碳纤维的常识。正如王赟所言,聚丙烯腈基的碳纤维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也受到更多的重视,而采用沥青为原料的碳纤维,目前虽然有模量较高的好处,但优势是越来越弱了。在强度远逊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情况下,沥青基碳纤维的唯一好处,大概就是成本较低了。
目前,王赟的研究方向就是沥青基的碳纤维,算是符合中国目前的需求。苏城对此不做评价,颔首道:“那现在的成果,能用来做压缩天然气管吗?”
“还有一点难度。”王赟不好意思的道:“各向同性的碳纤维,目前的应用面比较窄,大概就能做一些体育用品吧。压缩天然气罐所需的碳纤维,至少要等到各向异性的沥青基碳纤维出笼,才有希望。当然,用咱们目前做的碳纤维,做一些船舶的建筑材料,还是很好的。”
lng船之所以号称是船舶业的明珠,就在于它使用的技术,几乎全都是世界顶尖的技术。从殷瓦钢到碳纤维,放在90年代初,差不多都属于只有一两个国家掌握的高科技,而且,不像是很多的项目采用高级材料只是锦上添花,lng船是只有采用高级材料才能使用的船舶。
别的船只的钢板用厚一点的都会觉得吃亏,而像是lng船之流,混合着碳纤维做支架,也不见得能把成本提高多少。这可是成本两亿美元的大家伙。
大华实业的lng船即将要完成了,95年前后的要求,明显是为了下一个版本的改进,苏城甩甩手,不再提此事,继续认真看了起来。
王赟很快将准备好的碳纤维成品拿了出来。
一共4种规格的碳纤维,如同普通的丝线一般,放在托盘上。这些线圈很像是此时家庭常用的缝衣线,几厘米厚的细线缠绕着一个小拇指粗细的纸卷,就变成了一个碳纤维卷。
如果不特别说明的话,旁人根本看不出来,这样一根纤细的线,竟然会是由几百上千条碳纤维构成的。
“这样的碳纤维,能用在新宅建设里?”苏城问的是杨明。是他把碳纤维放在了新宅建设的报告里,这才引起了苏城的注意。
杨明硬着头皮道:“虽然只是初级产品,想来还是能够应用的吧。”
他拼命的给王赟打眼色。
王赟似乎也明白过来,连忙道:“我们的碳纤维,虽然数据不是非常漂亮,但还是能够应用的。”
“不仅要不断的研发,而且要快速进入生产环节。”苏城让人拿出一份委任状,一本计划书,对王赟道:“碳纤维研究所的名义,我给你,每年的经费也按照前面说的补充给你,日后,你的人员越齐备,项目越多,分到的经费也越多。但不管怎么样,碳纤维要不断的出成果……另外,工厂和公司都是最讲究成本的地方,你做低成本的碳纤维肯定有销路,但也不能放弃高规格的碳纤维……”
“我明白,如果各向异性的沥青基碳纤维能如期完成,我有信心让它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比国外产品便宜四分之三……”王赟说话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眼睛直盯着苏城手上的东西。
上千万的研究所经费是他想都不敢想的,比现在是天壤之别,不知能请多少个助手助教,能买多少仪器设备……
不止是王赟,盯着苏城的专家不在少数。在大华实验室呆久了的人,都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因为这里的条件的确是能出成绩的,不像是许多国内的研究所,百多号人的单位只有一两百万的经费,还包括了员工的工资,在竞争激烈的科学界,那样的研究所要想得到等同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科学研究就是用钱堆出来的,而钱永远都是不够的。
大华实验室也不是聚宝盆,其经费总额是确定的,王赟得到的多了,其他人拿到的就少了,等王赟这边说完了,几个人立刻冲了上来,要拉着苏城去看自己的项目。
这些专家学者都是苏城费了心思才吸引来了,自然不能寒了人家的心,苏城于是只好把下午的时间腾出来,全心全意的当起了倾听者,至于经费几何,还是以含糊其辞为主。
如此呆了几天,专家都换了好几茬,新鲜出炉的计划书也堆积如山。
要用短短的一两日的时间写计划书,非得累死好几个研究生。看人家写的这么认真,苏城读的也相对认真。
渐渐的,苏城也看出了眉目,这些家伙们几乎都是在搞建筑、家居方面的应用。
这个发现让苏城哭笑不得,他也知道人家不可能真的为自己的宅子做设计,不过,真要是能实现一两个,也不是完全没有搞头的。
“去把小胖喊来吧。”苏城迅速做出决定,将杨明叫来吩咐道:“让他做什刹海宅子的包工头,新技术也交给他来审核,胖子最适合做的就是监工了。”
……
正文 第496章 设备
苏城再次乘坐石油总公司的包机;前往阿拉木图;留下小胖;流着口水盯着什刹海的地块。
他如今也是小有身价的人了;跟着苏城投资的几个项目;让他的资金规模翻了几个滚儿;现下算来;也是亿万富翁一只。
尽管如此;像是北京什刹海这样的地块;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所谓的有价无市正是如此;除非碰上了;或者人家上赶着给你送礼;否则拿着钱也只能干瞪眼。
小胖端起一杯速溶咖啡;忧郁的叹一口气;将满满的咖啡一饮而尽;然后站在遮阳伞下;吆喝道:“动作轻点;别摔地上了。”
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监工自然是如老虎一般凶狠;鹰一般敏锐。
实际上;小胖只是瞎吼一句罢了。就苏城建的这房子;十样材料里有八样是研究室送来的;不用他管;那些研究员的研究就盯的紧紧的。这些东西;差不多全是要小心轻放的;怎么喊都合适。
就算是钢筋;动作轻点也是应该的吧。
小胖很自豪自己的发明创造;理所当然的缩在遮阳伞下歇着。好在苏城也没指望他能做一个合格的包工头;建筑方面自然有石油总公司下属的监理公司帮忙——陈立正同志是一个好同志;送礼向来是送到手软;妥妥的饱和公关系人才;别说苏城现在还在阿拉木图帮他忙呢;就是相隔千里;他也要想尽办法把厩的琐事给苏城安排好。
有了副手帮忙;小胖的工作就只剩下核定新技术一项了。
对此;小胖做的倒是挺上心的;不管大华实验室的研究员拿来的是多奇怪的技术产品;他都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再决定用不用。
这也是他唯一的动力了;什刹海的土地是难找了;苏城这样的宅子;其实还是能复制的。别人也许弄不到大华实验室的各项新科技。小胖自认是师父唯一的弟子;再复制一套房子;总归不是太难。
因此;名以上是给苏城建房子;小胖也就当是给自己建房了。
大华实业的各项技术至少是国内领先的水平。一个不小心就有国际专利的存在。这里面的许多技术;估计多年都不会量产;但若是做一套宅子或者两套宅子;那还是没有问题的。
小胖最欣赏的就是智能玻璃。听说里面放了什么化合物;受到阳光的刺激以后;能自动调节光暗;从而调节房间里光线的强弱。这样的玻璃要是放在海边的大宅里;气派就不用说了。实用性也显了出来。
不过;智能玻璃的说道也很不少;小胖至今都没弄明白。这样的问题最不经思考;一思考就让人纠结。
落在工人们的眼里;这监工的表情就像是农忙时间心疼钱的老地主……
这时候;两个工程队的小包工头;推推搡搡的来到了小胖面前;被推在前面的;硬着头皮道:“那个……材料不够了。”
包工头签的合约。绝对是他这辈子见过最苛刻的;但给钱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把这个工程顺顺当当的做下来;在场的就没有一个轻松的。
小胖手里握着最后的审核权;要是得罪了他;包工头们就要面临返工、扣钱的窘境。前几天时间。就有被监理们审核出错的包工头;在返工的情况下还被扣了钱。
虽然赚的仍旧比在外面多的多;但大家面对黄平先生的时候;不自觉的会低点头。
小胖早就进入了工地状态。立刻警醒的问:“什么不够了?”
“那特殊的板材;电线、管道都不太够了。研究所的人从中午;就没送东西过来了。”包工头竭力说明:“我们催过好几次了;他们推说有事;也说不清什么时候能来;再不送来的话;进度落后;不能算我们的。”
进度落后就会扣钱;只要在这里做几天时间;大家就熟悉了严苛的程序。当然;做的快有奖励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若不是如此;他们也不会着急材料不足的事。
小胖眉头一皱;资料也不看了;自言自语道:“不可能啊;那群家伙恨不得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掏出来;今个怎么转性了。你们俩个;真没送过来?”
“没有。”两个两个穿工装;剪小平头的壮硕包工头一起摇头;绝对是卖萌失败的典范。
小胖拍拍脑门;别过头去;说:“我去问问吧;你们继续做别的。”
这个时节;就算是大北厩也没有堵车的;想找一个长时间迟到的理由也不容易。
小胖用自己的大哥大打了一通电话;那门房也说不清楚;只道大家都忙着呢。
他本想再找人询问;转念一想;干脆电话到大华实业总部;请总部办公室的人派员去查看。
总部值班的办公室副主任方通对小胖黄平也挺熟悉;收到消息;犹豫片刻就决定自己去看。
办公室的副主任;向来就是大干事;若是不能事必躬亲;总归是做不长的。
他稍拾掇了一下;穿上大衣就下了楼;然后坐电瓶车往大华实验室的方向开;没到地方;就见一群白大褂围着。
“莫非出事了!”方通顿时心中一紧。他不像是杨明那么老的资格;相反;他是办公室里是少数派;乃是90年在深圳被人事部挖角而来。这份资历不说苏城的老班底;就是新招聘的大学生都不如。越是如此;方通做事就越谨慎。
他没有报名;先是隔着老远下车;然后混进白大褂中间;问一个面向和蔼的女性;道:“这是怎么了?”
“碳纤维实验所的高温裂解炉到了;真是好东西啊。”
“高温裂解炉?”
“新崭崭的合金炉;从外国进口的;直接补给了碳纤维研究所……”女人一脸的羡慕;就好像别人买到了便宜货似的。
小胖才不管这些;摇头问:“你们就看了一天这个?”
“不是这一个;那些全是。”
小胖顺着他的指点;才赫然发现;背阴的空地上;竟然有不少木箱子的仪器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