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年年年收,家里库房早放不下了,村民生活苦,有的就弄茶来卖,谁都知道这个老太婆喜欢茶,只要茶好,她就要。她的闺女儿子都在外面当官,老太婆不差钱。但是他们差,这样,冰兰的茶越收越多,多到装满了各处。
边境一直看守很严,国内一直没有对外敞开开放,等真正开放了,她的灵魂已经脱离身体好久。
第411章 老乡 1
也许累了; 也许想放任一下自己。她自由飘荡着; 不知道在这个灵魂空间有多少像她这样有意识的灵魂。这一世她的空间除了收藏了大量普洱和药材就没什么收获。武器和药品都应该补充的; 只是没给她机会。
但愿下一世不要掉落到战争落后年代!想着想着的时候; 人就眩晕起来; 她不知道会去哪儿?但愿不要离开这个地球; 那个地球很多地方她都喜欢,那里有生机; 有美味,可能还有家的温暖。海狼星在她意识里已经渐渐远去,她潜意识地有意忘记那里的冰冷世界。
此时这个世界依旧觉得湿热。冰兰深深做着呼吸朝着宿舍走去。说来也巧; 上一世这个地方没来过却听说过。徐敬明带着马队却是来过。
一切仿佛没那么遥远; 昨日的一切又到眼前。同样的热带雨林气候; 同样的山川河流。昨天是易武; 今天是西藏说的墨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冰兰作为一名援藏教师来这了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墨脱县一个偏僻的村落。原主的记忆里不是心甘情愿支教; 而是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 或者是赌气。
林冰兰是山西武平人,父母都老实的农民,家里一哥一弟; 她是中间的老二。虽然是中间,因为是家里的唯一女孩; 倒是没觉得有多不受重视。
原主初中学习成绩好; 那个年代初中毕业一个是考高中; 目标大学。另一个就是准备工作,考师范和中专。当然像城镇非农业还可以考技校,毕业一样分配工作,只是技校毕业的做工人,师范毕业的是老师,中专毕业的到工厂可以当干部或技术人员。有人脉或运气好的可以进机关。
冰兰在父母亲和戚们劝说下选了师范,为了把握,选了定向分配。定向分配一般会分配到沿海和偏远山区农村,因为是特定为那边培养的教师,分数会低一些。报这些的都是分数偏低,没把握考上非定向的,又想当教师的学生。
还有就是本身就是山区沿海的学生,毕业后想回家的。而冰兰家就属于偏远的山村,定不定向没啥区别。不定向要是有人脉可以去乡里县里,或离县城尽更条件更好的村。
冰兰成绩按正常发挥考上非定向的十分把握,可是就是十分把握的事出了意外。后面有人因为拿了市级三好学生奖状加分超过了她,她就被挤下来了。
挤下来也考上了,最多去比她家更偏的村子。按林爸爸说的教几年咱们找人回来就是,不然找对象了找个县城的,再想办法调回来。就是在村上教学不是更好?
林爸说的很有道理,冰兰便去了师范学校。也许是本人长得不错,上学谈恋爱 ,还真找了一个县城的男朋友。赵晓东的父母都是县机关单位,据说教育局还有人,毕业分配的时候找找人应该没问题。
原主也笃定不会出现意外,开心的生活,开心地恋爱。就是家里知道闺女找了个好婆家都跟着开心。没想到三年的感情,就在毕业那年结束了。原因很简单,他们毕业就要面临分配,男孩要回县城求父母帮冰兰分到县城,哪怕周边村上也好。
他以为很简单的事,没想到他妈妈早就给他相中了女朋友,只等他一毕业就相亲。毕业才十八,真的不着急。他妈那里没着急,儿子却早早给她找了农村妹!这事绝不行!找了也不行!男孩妈妈亲自来找冰兰,被演烂的剧情发生了。冰兰被男孩妈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教一通,男孩弱弱地说了一声对不起。
谈了三年恋爱被人甩了,冰兰没脸见人,觉得谁都在嘲笑她,就连家里的亲爹一样数落她。她要走,离得远远的,最好不要回来,当然那是气话!
正好援藏招支教教师,只需要工作一年就可以回来,回来在工作分配上和提升职称上都会优先考虑,当然过去的补助也是很客观的。
工作满三年,回来会优先分到县区以上单位。三年,三年足够!冰兰报名来了,来到中国的大西南!远处是高峨的雪山,近处是密林低谷草甸,深不见底的河谷激流,据说最深到最高落差达六千多米。一个地区,同时看到一年四季的景色。也许只有墨脱才能给你这样的感受。
美景无处不在,脚下的路却让你望而却步。不管你到哪儿,只能靠脚。这里依旧处于原始状态,依然没路通车。就是想走出去也要穿林过河,除了附近居住的地方根本无路。物品进出靠背夫和马帮。
原主那较弱的身体根本适应不了眼下的环境,物质的缺乏,精神的崩溃,致使花季女孩丧了性命。冰兰接受身体适应了好几天才把这里搞清楚。
这个学校是乡村小学,算上她只有两个老师,三十多个孩子。三个年级,再高只能去更高的学校,路途会更远。就是这三十多个孩子还是附近几个村凑的,村子居住分散,人不多,一般一个村子几十户,孩子更不多。很多家就近让孩子上到三年级,再高他们就无能为力。
让孩子上的只是少数,九年义务后有的还是不能接受。不是别的,只是送孩子上学的路太远,有的上学需要走上几个小时。而且路很难走,随时会有危险发生,例如毒蛇袭击,突然的泥石流或高涨的溪水,都是可以致命。
一排简易还算结实的高脚楼,有教室,有办公室,有宿舍。踏着楼梯下来,身上穿着一件厚外套。山里的风很冷,早晚温差大。
冰兰生起炉火,用干菌菇做了一碗面。校长兼老师尼玛曲珍已经五十多了,跟家人住在学校边上的革登村里子。小学也被人们称为革登小学。
冰兰到来无疑给她减轻了负担,却是知道外面来的老师只是支教,最多两三年就走。有的待了一两个月离开的不是没有。即使知道,尼玛曲珍还是很热情相邀冰兰去她家住。只是刚来的冰兰心情并不好,她选择了单独住在学校。
好心的村民和曲珍给她送了很多食物,冰兰现在吃的几乎都是村民或学生带来的。山菌的味道很鲜美,即使面汤没什么油水依然很好吃。
吃完饭冰兰打开课本,她负责一到三年级的汉语教学,西藏学生入学学的是藏语,汉语也学,属于双语言教学。
课本很简单,目的只是让孩子们会说汉语,会认识汉字。简单教学对冰兰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只是语言上有待沟通。小山村居住的是门巴族人,他们说的都是他们的语言,没有文字,只是代代相传的语言。
她说的普通话小孩子听不懂,好在徐策(边防驻军指导员)等人一直努力教着,普布加错会藏、汉、门巴三种语言,教起来就容易一些。冰兰来后跟着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藏语,跟尼玛学门巴语,好像成效不大,只会简单是对话。
冰兰接手原主就不同了,她对语言很敏感,相信用不了一年应该能流利交流。
“你没来前,都是徐指导员他们轮流过来帮我,”这是刚来时尼玛校长告诉她的,当天冰兰也见到了那个徐指导员。一个二十六岁的汉族人,家在四川,汉语说的带着川味。
然后是尼玛校长的儿子普布加措,他在外面初中毕业后参军,随后到了边防。过来帮帮他母亲很正常,还有其他外来的战士,那些战士一般都有初中到高中文化,再有的就是新来的军校生,他们一来一般就是排长或指导员等等。
整个连队只有徐策和李国勇两个上过军校,他们是这里的常客。
冰兰依旧用标准的普通话,她觉得孩子们一定在视听上有混淆。冰兰将书再次看了一遍,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计划。随后天黑下来,一夜风雨后,孩子们依旧按时过来上学。
有的就是光着脚跑来的,到了学校洗洗脚才穿上鞋子。孩子一个个带着纯真和质朴,今天来的是普布加错。
“林老师”
“普布老师”
年轻的门巴汉子浑身带着阳刚,一身军装格外精神,学生们都在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那身军装也许就是他们的梦想。
“加措,你今天教二三年级藏语”尼玛过来,眼里满是慈爱。普布加措是她的儿子,也是她的骄傲。
“好的,校长”普布加措答应着,眼睛却没离开冰兰,尼玛不由瞪儿子,傻孩子,外面的汉人哪里的留得住的?
“小林老师带学生进教室”
冰兰躲开普布的眼神,不禁摇头,可别对我动心思,上一世窝在雨林一辈子,这一辈子决不能窝在这里。待几年,但不是一辈子。
十五个七八岁的孩子,冰兰从简单是汉字教起,纠正着一个个读音,学习写字。孩子们很认真,他们珍惜着自己手里的每一页纸,铅笔写下的每一个字。本子很贵,需要阿妈用一袋蘑菇换三四个本,三个鸡蛋换一块橡皮。
他们用的书需要阿爸卖好多竹编,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他们珍惜。
一天的时间没什么娱乐,除了上课就是在外面疯跑一阵子。三个人轮流着在三个年级上课,中午孩子们都带着干粮,一般是面饼,或米饭,再带一些腌菜大酱。
学校有一个锅灶,孩子们从家带来自家做的酱,加上清水和菜叶做成汤,一口饭一口汤,就那么吃。
冰兰来后也用锅灶做。后来就让学生拿米,三十几个人做一锅饭,偶尔做一锅菜,再做一锅汤。加了酱的汤冰兰很喜欢,豆酱里有种辣味,还有一点香料的味道。很特别,是这里独有的制作方法。
第412章 老乡 2
徐策等人来了本来是去尼玛家的; 后来普布厚脸皮加入学生中,大家也就跟着一起在学校吃了。一起吃的好处就是,普布他们来的途中经常顺手抓点什么,就如一只飞禽; 一条蛇,一只说不出名字的小动物,或河里的鱼。
冰兰也会在周末跟着村里的孩子去不远的湖里抓鱼,用酱做的鱼汤格外鲜美。
普布下午走了; 后面追着一个叫达瓦卓玛的女孩; 一个在前面大步走,一个在后面追。
学生们上着自习课; 冰兰目送两人远去; 身边传来尼玛的感叹:“卓玛从小喜欢加措,可是加措就是不喜欢卓玛; 还真是一堆冤家!”
“您跟加措谈过吗?”
“谈过,加措已经到了结婚年龄,可是脑子里竞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尼玛校长不由看了眼冰兰; 如果不是她来,或许儿子也就愿意了。冰兰的到来又给了儿子希望。
“我看卓玛就很好,多可爱的女孩; 跟加措天生一对。改天您还是好好劝劝; 就是不喜欢卓玛; 还可以在别的村找一个合适的顾念。”
“嗯; 卓玛是很好; 就是太执着了。这么多年对加措一直死缠,太死心眼也不知道对她是好是坏,多少像她阿妈的性子。下次徐指导员来了,我让给他来一阵子,加措还是需要好好锻炼。周末跟我去别村走访一下,我希望那些适龄孩子都来上学”
冰兰很佩服这个年过半百的女人,她的心正直善良,一心都是在为他人着想。用天边那抹湛蓝来形容一点不过。
“好的,校长”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