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想告诉你呢; 已经没什么事了; 着凉加上惊吓了; 我看好多了。现在咱们老爹填了毛病; 开始会心疼媳妇了。说是从明年开始不让我娘下地干活了。跟我说的意思是让我给家里多一些钱,多弄点好东西给我老娘补补身子。我跟他说你跟大哥都不容易,就不要要钱了,我给就行”
“怎么能让你一个人花; 以后我跟大哥每年多给点就是。爹六十多了; 你娘也五十出去了吧,芷兰嫁人了家里还真没人干活。你在跟前就辛苦你了”
“我这儿钱还很多,你跟大哥一共花了两千多块。樱兰那边连钱带物一共三百多,以后我每年给家里两百块; 算是咱们孝敬吧!永星那份也算上; 按人头,每人五十; 两百两口子花; 村子算是顶头了吧!”
“也好; 村上总算要分一点口粮的,还有自留地,院子那么大,种点东西还不够他们吃?没想到我爸那个老实人还真会心疼人!”高永强笑道。
随后他给永胜打过电话去,就按每家每年五十给家里,这钱冰兰先出,五年后再说。
高永胜那边说是邮寄过来两罐麦乳精,记得收着。东西邮到永强这边了,冰兰等了一天东西才到。
冰兰回来将麦乳精和二百元钱给了高春喜,“我跟大哥、二哥、三哥商量了一下,他们不愿意我一个人出。我们每人每年出五十,这是两百块。眼看过年了,我们提前给你。大哥二哥也要养家,还有孩子,他们每月赚的也不多。以后有什么事尽量不要再麻烦他们了。”
高春喜不太自然地接过钱,认真数了数,进屋交给慧珍,孩子们的孝敬,那就拿着吧!他觉得理所当然,以前他们兄弟不是也孝敬父母吗?
“粮食?”高春喜问冰兰。
“咱们家还有自留地吧,这六间房子的院子全种上玉米小米应该不少了。再说生产队不是还给口粮吗?爹也不想上工了?”
“上,我跟芷兰要上的,我想给你娘弄点大米和白面,那些粗渣我跟芷兰吃就行”
“生产队不是分大米吗?我供应的大米面粉会给家里。就是我们也不全都是大米白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爹可以用钱买,不然我们给家里的钱您干什么?”
高春喜诺诺答应了,冰兰觉得是不是人经历生离死别性格都要变?这个老爹变得也忒让人接受不了了!他应该是怕再失去媳妇,也许是真的看开了,看得一切都不如媳妇重要。
过年只有冰兰回来了,大哥家的孩子小,警察过年更忙走不开。二嫂怀孕了,不敢动。冰兰抓了两只兔子,弄了两条鱼和一堆山菌。
高春喜杀了两只老母鸡,加上生产队分的肉,过年有鱼有肉的,算得上很好的饭菜。冰兰看到高春喜将一盒大米饭端到慧珍面前不禁摇头,一个甘心伺候,一个甘心享受。
另外两家就热闹多了,家里有男孩,放上鞭炮,屋里传来几声欢呼声,高春喜一脸羡慕。
初二姑娘回娘家,樱兰抱着慧珍心疼又关爱,“大姐,咱娘的身体真要好好养养”
“是啊,是要好好养养,我跟大哥二哥三哥以后每年给两百块,爹说娘以后就在家养着”
“还是你们好,能上学,有工作有工资。可惜我没资格上大学,不然我也给爹娘钱。”
“爹说娘吃高粱玉米扎胃,你也可以献爱心。我记得你婆家那边种水稻更多”
“我们还没分家,怎么好拿粮食贴补娘家?”樱兰忙道。
“哦,我工作忙,爹娘的衣服鞋你就帮着做做吧!”
“大姐!我天天要干活,哪有时间?”樱兰要翻脸了,她的大姐故意找茬吧?
“行了,你们姐妹还不容易到一起,衣服我自己做,快去做饭了。”慧珍过来打断两人谈话。
樱兰的对象是隔壁村会计的儿子,对方看中是就是樱兰的高学历。据说他们家祖上有段光荣史,也算是书香门第。
为了后代能优良,选择儿媳妇是一样要精挑细选的。樱兰过去日子应该不错。冰兰只是不喜欢樱兰动嘴不动手的坏毛病。
开春,赵慧珍真的没再去上工,生产队规定你不上工就没工分,到时候除了定量的那点口粮什么也没有。生产队一年也是有开销和成本投入的,这些成本要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即使你不上工也要平摊上费用。
家里如果这年的工分太少可能就不够扣的,说不定你还要欠生产队钱。高春喜和芷兰上工,一年下来一分钱也拿不回来。他们的工分都摊到了赵慧珍身上。再说高春喜年龄大了,在生产队只能做清闲一点的活计,工分在男人里是最少的。
粮食加上自留地院子里的基本上没问题。冰兰的细粮只占40%,大米还不是每月都有。一共三十斤粮食,她给家里带回来十斤白面或大米。然后从家带回一些玉米面。
高春喜每月买一些大米,他知道日本人都喜欢吃大米。每天他跟芷兰吃玉米小米高粱,专门给慧珍蒸一饭盒大米饭。家里养的鸡留给给媳妇吃,每天最少吃一个鸡蛋,这样对身体好。冰兰弄不回来野味就杀一只鸡,家里有钱,高春喜慢慢学会了怎么花钱,怎么生活。
赵慧珍脸色红润了,身体开始有了肉,她享受着儿女的爱心,丈夫的关心。只是每逢看到冰兰就想到那个远走的孩子,心里一阵阵心疼,随后化作一股怨。娘俩一直不咸不淡地相处着,冰兰很少回家,东西不想送了就让四叔捎回去。
永星来信说他找了一个据说品质很好的采料场,想着哪天过去弄弄一些,这次他给冰兰寄了一大包个头不小的玉石料。
冰兰看后觉得的确不错,她知道那边出产和田玉,尤其以羊脂白玉最为盛名。但是那边一样很危险,路途太远。有山路,有风口,有漫漫望不到尽头的无人区,为了这东西冒险不值得。“不要去了,已经足够了,为了我也不要再去冒险了!”
是很危险,可惜冰兰的信高永星永远收不到。高家突然收到兵团来的电报,高永星押物资车途中翻入山涧,车毁人亡。
慧珍当即晕了过去,高春喜打电话叫儿子。永强回来了,永胜回来了,春晓也回来了。冰兰是永强通知到的,车毁人亡!冰兰不想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她在回去的路上奔跑。如果疲劳能忘记悲痛她愿意一直奔跑下去。
她是讨厌日本人,多年的相处内心其实是早就接受了这个人的存在。在一起的时候没觉得,分开后才知道那个男人已经住进了心里。可是一切都晚了!
“我们去接他回家”高永强道。
“好,我们一起去”冰兰道。
“不准去”慧珍挣扎着看冰兰,“你不准去”
“他希望我去,您好好在家待着吧”冰兰不去理慧珍,她知道她更怨自己了。
“不准!你最没资格去”慧珍在后面吼道。
冰兰简单带了东西,家里只能拜托高春喜和芷兰:“看好了娘,我会将永星带回来”
高春晓跟着去了,有他在很多事办着可能更容易。四个人连夜火车,汽车的直奔那片刚开垦的处女地。到最近的市公安局,高春晓借了吉普过去。
深秋的荒草漫天遍地,头顶上的蓝天格外蓝。冰兰一路几乎没说话,她大概猜到了怎么回事。高永星为了给她找玉石料一定跟着跑运输车了。去新疆路途遥远,盘山道更是不好走。稍有不慎真的就会开到山涧。
还是因为自己,她就是杀死永星的凶手,也许应该叫他星野了。他骨子里一定希望用自己原来的名字。
星野的尸体被整理过,据说他的尸体在远离汽车地方找到的。人应该是在汽车冲下的刹那跳车了。只是悬崖太高,人落地重创死亡。“他手里一直握着那块玉雕,那是他心爱的宝贝,从来不给任何人看”兵团领导说道。
冰兰看到缠在他手腕上的绳子就知道是她送给他的那个把件。
她无声地哭泣着,双手握住星野那只手,眼泪滴落到那只冰冷的手上。
永强拉着人都出去了,只有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他才能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
人都走了,冰兰眼泪忍不住一串串往下淌,她抚摸那张冰冷的脸,那双紧闭的眼睛。仿佛昨日还在看着她,她心中堵得难受,疼的难受,无声的哭泣根本宣泄不了内心的痛,她放声痛哭起来。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痛!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哭出来才觉得好受,她想这个男人,可是一句也说不出来。全部情感化作漫天的泪雨
她真后悔为什么不答应他,让他来到这个鬼地方,为什么做什么把件!如果不做星野就不会去给她找东西。她哭着,悔着,是她让这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早早结束。外面的永强此时相信冰兰真的很伤心难过,可是为什么走到了这步?喜欢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跟兵团交涉的事都是高春晓和高家兄弟。冰兰给了永强两千块钱,“不要吝啬钱,你跟小叔帮着打点一下,我希望星野有个身后名”
冰兰去整理星野的遗物,他的东西很简单,几乎都是她做的,准备的。不管是新的旧的,都被星野洗干净收拾在箱子里。箱子里还有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冰兰给他的信和其余的玉雕。
冰兰一件件整理着,不落下任何东西。冰兰抚摸着星野的每件东西,想着昔日那张含笑的脸。人仿佛还在你身边,你却再也触摸不到。
第319章 留在东北 22
高永强告诉冰兰:“永星是因公殉职的; 场部决定追为烈士,等司机家属过来会一起开个追悼会。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们要带着星野走”
“这个没问题,不过路上不方便,我们只能带着骨灰走”
“可以; 我把他的东西都带上,回去再给他烧了”
他们参加完兵团简短的追悼会后带着尸体去火化场火化了。冰兰抱着星野的骨灰回到富兴村。慧珍哭得死去活来,然后就是更加怨恨的眼神看冰兰。
“为什么?你为什么要将他逼死?”
“那只是意外”永强道。
“如果他不走怎么会发生意外?他有什么不好?你要这么折磨他?现在好了,他死了; 你满意了!”慧珍歇斯底里地吼着; 这出乎所有人的认知,慧珍在所有人印象里都是彬彬有礼的; 柔声软语; 什么时候大声说过话?
“您难过我们理解,难道冰兰不难过?我们三个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你凭什么这样说冰兰?冰兰不想跟永星自然有她的理由,这种事本来就不是强求的。您冷静冷静,冰兰已经够伤心的了; 你不能再去折磨她。”永强道。
冰兰没去理会慧珍,告诉高春喜:“永星的骨灰单独埋在那儿吧,我找机会将他送回日本”七二年中日建交; 可惜那时候国内情况复杂; 建交了却没有进一步发展。
冰兰将星野的东西都烧了; 那几件玉件跟着骨灰埋在地下。她走了; 又去林场上班; 别人砍树她种树,将树根挖出来做成各种东西。
她就作为一个奇怪的人存在着。她对谁都好,尤其那些来林场干活的城里人更好。但她跟谁也不走近,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一个人。
芷兰还是找了一个知青,他们爹年纪大了,儿子回不来,就想给芷兰找个养老女婿。看了几个芷兰根本看不上,能做别人家养老女婿的基本上都是家里哥们弟兄多的,条件差的,或者没爹娘的。
高家条件不错,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儿女都是铁饭碗,每月都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