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神使亲自提笔让人刻上去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
用通用语简单解释了一遍。
家长们不是第一次听到神国语,长安镇印制的书籍已经传播到各个领地,为了赚取能量,时玉和霍辞将书籍价格定的不高,为了避免被教廷和贵族垄断,还特意让金移带着商队四处售卖,主要卖给平民。
这些售卖的书籍中除了图画和故事书,卖的最多的就是拼音识字书,为了让平民们学会发音,还特地在旁边用通用语标记了谐音。
只要有心有毅力不难学会。
自从神使开放招收学生的消息传出去,识字书销量暴增,这些家长们也都翻看过,就算不识字,也花钱找人给孩子提前补习过。
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报名中脱颖而出,得到神使或者老师的青睐。
不管哪个时代,家长们的心都是一致的。
不过像青叶这样发音标准的神国语,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
还亲眼看到了神使的教谕,众人心情一阵激动。
青叶带着大家穿过琉璃牌坊,指挥着队伍变成三行进入,学院正门没有开放,他们只能从侧门进入。
进了大门,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映入眼帘。
五层高的楼房,四四方方,仿佛飞鸟展翅向两边延伸。
站在他们这个方向能看到长长的开放走廊,走廊后面被分割出多个房间,以及一个个方块似的淡绿色玻璃窗。
教学楼正门台阶上,站着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的少年,对他们露出微笑。
青叶:“这是主教学楼,以后学生们就在这里面学习,先参观校园,待会儿再去教室。”
她招招手,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小跑过来。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观我们学校。”
我们学校?
少年笑着说:“我们之前在神使建立的书院念书,这一次分院后被分到了这里,开学后就是二年级学生。”
家长们纷纷点头表示知道,这些他们来之前就打听过,瞧着两个姿态挺拔精神奕奕的少年,心里羡慕又感慨。
如果当初神使降临的是他们的城镇就好了。
能在神使刚刚降临就得到他们教导的孩子,多么幸运。
听说神使身边的圣子和圣女最初也是奴隶呢!
“我叫建安,建设长安的意思,我打算毕业后报名加入护卫队,做神使大人的亲卫,守卫长安镇。”
“我叫行健,神使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会勤奋学习,永不停息。”
两人介绍说,大方又自信。
果然不愧是神使教导出来的孩子!
众人被他们这种神态感染,开始期待他们的孩子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同时隐隐又有些羡慕。
“好名字!”
两个少年略微赧然,笑着说:“这是我们自己取的神国名。。。。。。”
两人转换成通用语读了一遍。
“每个人都有吗?”有家长试探问。
“当然。”少年回道,“只要愿意都可以,从学院成功毕业的时候,还会得到神使亲自赐予的神国姓氏!”
他有些兴奋的说:“镇子里的其他人只有对长安镇作出贡献,才能得到这个机会。”
众人激动起来。
姓氏!
他们居然能有机会得到姓氏!
这是只有贵族才有的权力!
孩子得到的又怎么样?孩子得到也相当于他们得到了。
以后就可以永远流传下去!
一代又一代!
大家相视,更坚定了送孩子来学院的心,哪怕只是为了得到姓氏,也一定要送来。
有了建安和行健,青叶轻松了不少,她对学院自然没有学生了解的完全。
两个少年详细为家长们解说了文法学院的详细情况。
“。。。。。。学院三年制……招收年龄从十岁到十八岁。。。。。。”
难怪刚刚看到的学生们都是十几岁的样子。
两人一边说,一边带着他们参观学院。
四所学院里文法学院占地面积排第二,除了一进门看到的主教学楼,后面还有三座小教学楼,这三座教学楼的样子,就和长安镇里大多数建筑的模样相似。
宿舍楼则和主教学楼风格一致。
除了操场,还有漂亮的林荫道,花园池塘。
家长们直呼这简直和贵族的庄园没有什么两样了!
等参观完其他三所学院,更惊叹了。
技术学院最大,学校按照技术工种不同划分成了各个区域,各种各样的设备装置叫人目不暇接。
艺术学院最漂亮,不管是教学楼还是花园,令人流连忘返。
家长们参观时间最长的还是称为义务教育的长安学院。
唯一以长安镇名字命名的学院。
因为他们带来的孩子年龄大都在义务学院招收范围内。
如果想要直接进入技术学院或者艺术学院,必须先读书识字,包括神国文字语言,而且年龄必须在八岁往上。
在询问比较了四所学院的学费后,大部分家长都直接报名了长安学院,包括几个年龄超过八岁的。
因为长安学院的宿舍最好,比他们曾经有幸住过的贵族庄园的房间都要舒适。
他们暂时还没有办法进入长安镇,孩子肯定是要住校的,带来的孩子年纪还小,住宿条件非常重要。
包括几个年龄在文法学院录取范围内的也选择了长安学院。
反正都是同样读书识字,当然要选择舒适的环境
这正是时玉和霍辞想要的效果。
不过众人心里已经盘算着,等回去后将没有带来的其他孩子也送进来,不论男女。
神使仁慈,所有学院的学费都不贵,除了长安学院需要额外交纳住宿费,他们负担得起。
还有亲戚们的孩子,要赶快回去告诉他们,让他们将孩子送过来!
第64章 六十四、介绍
除了旁观,家长们还亲自尝试了学校食堂的伙食; 虽然长安镇的食物已经流传出去; 但以目前落后的信息传播方式; 慢且容易乱,消息经过一层又一层; 无可避免出现偏差,导致做出来的食物天差地别。
再者许多食谱只在贵族盛行,倒不是没有传播出去; 事实上时玉和霍辞一直让金移沿路散播教授; 并且刊印了基础食谱; 但有些食材平民根本吃不起或者没有渠道能买到。
自由民没有办法大量饲养牲畜,尤其牛马羊; 基本全被贵族垄断; 并且大帝颁布律法; 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拥有马匹。
显然是为了遏制平民得到武力。
除了拥有土地的乡绅; 其他自由民只能饲养鸡鸭这类小型家畜,因为多了根本没有地方饲养; 自由民拥有的土地是有限的; 他们大都居住在城镇里。
而对乡绅来说; 牛羊是维持生计的工具; 在失去劳动力之前; 怎么可能舍得吃掉。
所以平民们从前能吃到肉只有鸡鸭这类,在领地禁止打猎捕捞这项规定同样对自由民有效,对领主来说; 领地里的一切都是他的,想要只能掏钱。
包括精米精面香料等,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
香料尤其珍贵,可以充当金钱来交易。
自由民都是这样,更不用说奴隶,每天能吃饱就不错了。
时玉和霍辞到来后,毫不客气开发了各种肉类的做法,牛羊包括人们从前避之不及的猪,还有各种河鲜海鲜。
华夏数千年吃史不是吹的。
然而依旧只有贵族能够天天品尝到,平民只能在节日享受一次,毕竟连炖肉的调料都买不全,根本做不出来那个味道,反而白花了钱。
家长们聚集到香葵城的时候倒是花钱尝过,但哪有长安镇里的更正宗。
既然有机会能尝到,当然不能错过。
一个个新奇的端着餐盘体验流水式打饭,来的时候都带足了钱,每样都买了一份。
青叶拿到厨师长的盖章笑眯了眼。
这可都是提成啊!
她看中的那条裙子可以买回家了!
为了让家长们深切了解学院伙食,食堂将原本制定好一周的花样全都摆了上来。
各种各样的炒菜炖菜,荤素搭配,光主食就有十来种,还有汤和饭后水果。
价格也没有贵到太离谱。
长安镇的粮食蔬菜已经能自给自足,而且在夏秋迎来了大丰收,专门研究农业的部门也建立了起来,以后除非发生大灾难,产量只会越来越多。
时玉和霍辞一直将粮价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不怕被学生们吃垮。
而且食堂并非免费,虽然没有办法办成现代那样的餐卡,但可以施行次数卡,不论孩子吃的多还是少,取一个平均价,每月一缴费,按照一日三次划数。
“……按照三十天算,一日三餐,就是九十次……”青叶给家长们讲解,“学生吃掉一顿就减掉一次,这样不用担心孩子拿着钱遗失……”
以及乱花钱。
这句她没有说出来,毕竟没有人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孩子的坏话。
家长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算有意见也得咽下去,神使制定的规矩,他们哪里有资格反对。
等美味的食物下肚,顿时什么不满都没有了。
肥而不腻的红烧肉,酥香滴油的烤羊排,香辣入味的水煮鱼,花生鸡丁,香辣鸡腿,烤鸡翅……他们从不知道原来鸡肉有这么多种做法。
米饭居然是白嫩的精米,面条包子都是白面!
大家激动的拿起热腾腾的雪白馒头,轻轻一掰,麦粉的清香扑鼻,哪怕没有菜,只这样的馒头,都足够让他们满意了。
炒面炒饼饺子鸡蛋饼韭菜饼……
还有各种各样的炒菜,新鲜切好的水果。
从来都没有品尝过的美味。
家长们风卷残云,熟练的挥动筷子,直到真的撑不下才恋恋不舍的放下了手。
然后可惜的看着剩余的食物。
青叶适时地出现:“吃不完的食物可以打包带走,那里有纸袋,一铜币一个。”
众人立刻掏钱,将能带走的全都带走。
如果不是食堂窗口已经关闭,恐怕还会再买一份。
孩子们比大人更先被俘虏。
“爸爸,我还想吃鸡蛋饼。”
“人家已经卖完了,想吃等你来这里上学天天吃。”
“什么时候可以来上学?我明天就想来!”
……
旁听了一耳朵的大虫打了个寒颤,想起了被补课支配的恐惧,心道孩子你还是太年轻了。
然而孩子们根本不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完全被美味的食物俘获,跟家长诉说着想每天都吃到的期待。
午饭结束,已经参观完四所学院的家长正式填写报名表,几乎没有人犹豫,很快就填写完毕。
上交,缴费,领取,十分痛快。
家长们行事干脆,报完名离城门关闭还剩下不少时间,青叶便履行承诺,带着他们去了一趟房管处。
“……我们镇上的房屋都要到房管处登记,包括自己购买的住宅……”她解释说,相比之前,和颜悦色了不少,“房屋出售或者出租必须经过房管处,禁止私下交易,以防有人故意抬高价格。”
众人表示理解,甚至对这项举措由衷赞同,如果他们领地能施行这项规定,他们就不用为了忽降忽升的物价每天费心计算。
因为时间充裕,青叶语气轻快的向大家介绍沿途的景色:“这一片都是居民小区,往前走两个路口是商业街,我们上午路过过,大家还记得吗?这是我们长安镇最热闹的一条街,所有想买的物品里面都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