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敢!我们这么多人看着呢,她要是敢找队长要工分,我们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她。”
“她有啥不敢的,她都快把咱们合作小组当成自己家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组长不同意,她就带着一家十几口人上门讨说法。”
“我呸!就她那手艺还好意思回来赚工分,我第一个不同意!合作小组不是个人单位,是集体单位,是我们大家所有,反正我不同意这种人进来,你们同意吗?”
“我们都不同意!”
这后面都不用沈树枝和魏淑华出马,合作小组的组员们一人一句,就把葛婆子一家给干掉了。
葛婆子领着她那营养不良的一家人灰溜溜地走了,遭受打击的梁红霞浑浑噩噩跟在后头,像是失了魂一样。
“我们刚才说的话,是不是太重了?”性格软弱的张凤明刚才也没忍住,跟着大家说了几句,现在见梁红霞备受打击,心里就有些不得劲,感觉自己做得太过了。
张菊英翻了个白眼,转身就往阁楼里走,“重什么重,我们说啥了吗?我们说的都是实话,连脏话都没骂。你又不是不知道,梁红霞那婆婆,天天在家娼妇娼妇的骂她,也没见她难受。”
“唉,她也是可怜人。”张凤明微微叹了口气。
魏淑华笑而不语,可怜?这乡下可怜人多了去,有的是真可怜,有的是假可怜。
她不是圣人,只能尽量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争取让身边的人过上好日子。
魏琳琅一直站在旁边看着,也没说话,直到葛婆子一家人离开,他才开口:“奶奶,姑姑,你们忙完没有?”
“你这孩子,咋一声不吭地站在这里?”沈树枝这才发现魏琳琅站在背后,她赶紧将人拉过来抱在怀里,“你啥时候过来的?”
魏琳琅斜斜靠在沈树枝身上,笑眯眯地说:“我来了有一会儿啦,今天爷爷捡了好多菌子,奶奶在做了,等你们过去吃饭。”
“我爹今天运气不错,他还从没捡到过菌子,今天真是撞了大运。”魏淑华笑着说,她去堂屋看了时间,跟其他组员说,“你们也都回去吧,明天记得早点过来,我有事要说。”
她要说的就是玩偶的事,这事儿别人不一定接受,到时候看看情况再说。
“听说有人过来闹事?”到了魏家,魏继礼第一句话就是问这件事。
两家离得近,顾家那边有什么大的动静,魏家这边也能听到。魏继礼怕女儿吃亏,用一块糖果请大柱跑腿,帮他打听院子里的动静。
知道葛婆子没占到便宜,魏继礼就放心了,但他也想知道事情经过,免得东想西想。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不用魏淑华开口,沈树枝就绘声绘色地讲述刚才发生的事。当然,重点讲述的是她如何英勇神武,将葛婆子和梁红霞骂得狗血淋头、怀疑人生……
总之,五百字精髓被沈树枝扩展到一万字,其中有九千五百字是在自夸。
魏继礼也是好脾性,耐心听完,也终于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今天这事闹开了也好,算是给四队其他人一个态度。你这个合作小组肯定会越来越好,刚开始还好,后面估计会有人说闲话。”魏继礼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正常现象。”
“我倒是不担心这个。”这些都是小问题,魏淑华并不是很担心,除非是躺在家里混吃等死,否则,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
她愁的是另外一件事,“爹,我想去参加国家出口商品交易会。”
“你有这个想法是好的,不过我可能帮不上忙。”魏继礼并未觉得魏淑华这是异想天开,当然,他也不觉得这件事很容易办到。
他以前就算有点人脉,这么多年过去,也早都没用了。家里现在也就有点闲钱,还有一些金银财物,但有些事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更何况他们家这点钱也不够看。
魏淑华知道她爹的意思,不过她另有打算:“爹,咱们县里要修公路了,等公路修通,从县里到省城就很快了。你说,要是公社也修路,那我们进城就更方便了。”
“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这些都需要钱,我估计公社是拿不出这笔钱的。”桥头公社可不是什么富裕的乡镇,相反还挺穷的,除非县里资助,否则哪有钱修路?
“我知道,所以我在想,要是我能去参加交易会,再拿到单子,把产品销到国外去,那县里是不是该考虑一下修路的问题?”魏淑华也是突然想到这里,临江县没有火车,货运都靠汽车,只有把路修好了,才能发展经济。
都说穷山沟沟穷山沟,为啥山区那么贫穷,还不都是交通不便,运输太费劲,成本就高,跟人家平原地区一比,肯定是平原地区占优势啊。
当然,交通不便只是其一,还有其他因素。
“你怎么突然想到修路的事?”魏继礼也觉得奇怪,“你现在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别的合作社都没有你做得好,我看好多都只能在本地销售,你能销往省城,光凭这一点,就已经脱颖而出。”
“慢慢来吧。”
就这么说着话,就到了吃饭时间。
孙氏手艺不错,她去李春花家换了一只母鸡,一半用来炖汤,里面放了不少野生菌,另一半剁了凉拌,放了新鲜花椒,味道一绝。
爆炒菌子,凉拌菌子,清蒸菌子……顾瑾玉鬼灵精怪,还拿出炭盆做了烤菌子,上面撒了干辣椒粉和花椒粉,两个孩子被辣得眼泪鼻涕都出来了。
“嘶……真好……嘶……好吃……”顾瑾玉“咕噜咕噜”灌了一口凉米汤,嘴巴里的热气才算消散一点,她夹起最后一块烤菌子,放进魏琳琅的碗里,“狼弟弟,这道菜是我做的哟。”
“姐姐真有天赋!”魏琳琅说的是实话,顾瑾玉很会烤东西,她对火候的把控力很高,烤出来的东西既不会太焦也不会太生,都是刚刚好。
即使只放点食盐,也很美味,更别说她还放了其他调料。
厨艺这玩意儿,真不是熟能生巧,做得多了就能做得好的。有的人做了一辈子菜,也只能勉强入口,反正吃不死人。但有的人就像在这方面开了窍,无论是对火候的把控,还有对调料的把控,都比别人更有天赋。
魏琳琅偷偷瞅了顾瑾玉一眼,心想:“难怪姐姐在绣工上久不开窍,原来她的天赋在厨艺上。”
不过这事不能跟顾瑾玉说,因为绣花能卖钱,做好吃的却不行。
顾瑾玉还不知道这个悲伤的事实,她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绣花绣不好,卖不到钱。她听过“笨鸟先飞”的故事,就算没有天赋,只要她勤奋努力,总有一天能把绣花这件事做好。
现在两个孩子是越来越忙了,每天早上醒来,要先去山谷里捡鸡蛋,捡完鸡蛋要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扫卫生、洗自己贴身的衣服等。
下午要去魏继礼那儿上课,学完文化知识,又要学绣花,这是两个孩子自己要求的,不可能半途而废。
做完这些事,再做点杂七杂八的事,比如去后院摘菜,去山坡山捡柴,去找小伙伴玩……基本上一天也就过去了。
别看行程这么紧张,他们两个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已经算是顶顶好的生活啦。别人家的孩子,割草砍柴喂鸡喂猪,这些都是常事,再苦一点的,还得做饭洗衣。
比如梁红霞的女儿胡友琴,自从梁红霞不在来合作小组上工后,胡友琴也找不到机会过来蹭吃蹭喝,只能在家干活。
顾瑾玉和魏琳琅也觉得自己的日子挺好的,他们已经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啦,还是更喜欢家里的生活,宁静而又温馨。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大队要建小学的消息就传出来了。
这次不是四个大队联合建立,只有大高桥和小高桥两个大队,其余两个大队没谈拢,准备自己单办,反正都是符合要求的。
学校就在大路边上,离三队很近,从四队走过去,大概只需要二十分钟。
那地方是原来地主家的乡下别院,也不算大,大队卫生室就在这里。
房子都是现成的,只需要稍微修缮就能用。校长还是原来的校长,至于老师,有的已经另谋出路,有的回家种地,就算把种地的叫回来,也还差几个。
这时候,各小队的知青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毕竟论学历,肯定是知青的学历更高,留在乡下挣工分的农民基本上学历都不高,竞争不过。
大队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既然要重建小学,没道理不好好弄吧,老师人选不拘是知青还是本地人,一律要参加考试,公平对待。
知青们都很激动,去小学教书同样拿工分,还都是满工分,而且还不用干苦力,多好的事啊,他们一定要拿下。
大队干部们起初还有点担心,怕各小队的人闹事,毕竟教书是个轻省活,谁都想干。结果考试的那天,来的都是知青,一个本地人都没有。
“这,这是咋回事?难道他们知道自己考不过,干脆不来了?”大队干部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队长高兴明吸了一口土烟,淡定地说:“这难道不是好事?都是知青,肯定闹不起来。”
杨永贵敢肯定,高兴明知道原因,他笑呵呵地打着官腔:“还是高队长会做思想工作,大家都很支持你嘛。”
“跟我没关系。”高兴明瞥了杨永贵一眼,他干脆站起身往外头走,“教书工作再轻松,也只有十个工分拿,咱们大队工分值那么低,十个工分才值多少钱?”
这句话他说得很小声,基本上没人听到。
高兴明也没留下来监考,反正这事儿有校长和杨永贵看着呢,他还是去四队吧。
因为跟沈家关系好,高兴明得到消息,四队那个合作要准备做大了,要做成合作社。
他不知道合作小组具体赚了多少钱,但大概还是知道的,自家大队就有个赚钱的单位,谁还去跟那帮知青争抢教师岗位?
不说别人,就他儿媳妇也准备去报名了。
看在他的面子上,只要他儿媳妇不是太差,应该都能进去。在四队合作小组干半个月就能赚十几二个块钱,这个工资都快赶上城里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傻子才不去。
魏淑华拿着大队开的证明,去公社办理相关证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革委会开具的工商执照。有了这个执照,她的合作社才是合法的。
办证件的时候,高兴明也跟着一块去了,他不去,证件也能办下来,就是慢一点。他去,这速度就快了许多。
高兴明这是想卖魏淑华一个人情,魏淑华自然也承他的情。
等到再一次招人时,她看高兴明的儿媳妇干活利索,手工活也还行,也就顺势招了她。
合作小组变成合作社,原先充当工作室的阁楼就不太适合用来做工作室了,位置太小。
经过投票决定,“前进工艺品合作社”要重新选址,建立新的工作区。
“前进工艺品合作社”这个名字也是大家投票决定的,符合时代特色,魏淑华也没想改,这样又红又专的名字,正是她想要的。
合作社新的工作地点就建在顾家隔壁,本来还有人建议工作地点放在大队,那边有小学,卫生室,大队部,还有一个供销点,比较方便。
但考虑到安全问题,最后还是决定建在顾家旁边。
在四队人的心里,合作社是他们最先开起来的,肯定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