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80当大佬-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看过《三体》的人,可以想象为冷战时美苏某一方掌握核按钮的元首,在看到对方核弹飞来时,因为不忍地球毁灭而不还击,导致自己祖国灭亡。一个性质。)
  可如果真心分析一下,程心真摁了威慑按钮,就是最好的选择么——显然不是,因为她摁了之后,结果依然是两个恒星系同归于尽。
  所以《三体》最该负责的不是程心,而是把程心选上去的无知大众。
  如果继续是罗辑或者维德那样铁血鹰派形象的人当“执剑人”,让三体人相信“这是一个敢拿两个星系的灭亡来报复的狠人”,那战争一开始就不会爆发。
  现实中,大家也经常可以看到美国人怎么又换了国务卿了,如何如何。殊不知并不一定是后一任国务卿干得比前一任好。
  有可能只是一开始国家需要鹰派形象,那就上个鹰派烙印的国务卿。过两年需要鸽一鸽,那就换个鸽的。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所说:国家,民族,公司,这些东西最重要的不是构成其物质的物理实体,而是背后的“人类想象共同体”。
  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的信用名片,让外部社会的整个协作网络相信你能做到什么——
  尤其在这个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社会,哪怕你做科学家,真才实学通天,看似才能最客观、最不需要外人的承认。
  但如果毫无名声和口碑,那也只能给大佬打杂,否则连第一桶金的科研经费都申请不到,项目都立不起来。
  ……
  具体到顾骜身上,按说他才16岁,并没有定型。
  但也正是因为他还没凸显出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已经在他身上投资的那些传媒资源,才更显得不容放弃。
  尤其是在《人人日报》上发过的头版正版文章。
  在中国,那个年代,一个人如果在这种程度的文章上表过某些态,那是要坚持一辈子的。因为他已经被树成了典型,要是哪一天人设反向崩塌了,岂不是浪费了国家宣传部门的宣传资源?
  说难听点儿,现在顾骜整个人的身价,还不如一篇头版整版文章值钱呢。
  顾骜彻底听懂后,轻松地笑着说:“所以说,以后外交工作主要是笑脸迎人。而我这人已经被打上了‘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的政治标签,所以,只能去对外科技、经贸合作这些‘有所作为’的部门了?这也挺不错,正合我意。”
  叶纨脸色一红,很想呵斥顾骜没良心,终究是忍住了:“那以后,等你毕业了,我们可能就不是同一个部门的同事了!”
  “我知道。”顾骜没心没肺地脱口而出。
  “你……”叶纨气得说不出话来。
  顾骜这才意识到尴尬,连忙缓和:“不是同事怎么了,我们还是战友,不同的战线上也可以一起奋斗、互相帮助的嘛——你负责韬光养晦,我负责有所作为。女生嘛本来就不适合凶巴巴的工作嘛。”
  叶纨静静地愣了一会儿,叹息着问:“你喜欢淑女?”
  “这倒没有,”顾骜连忙否认,“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接触了这么久,顾骜觉得叶纨这人主要的毛病就是政治上太敏感,还有就是由于从小缺乏同龄人的好朋友,高冷闷骚到了一定程度。
  本质上还是个不矫情的好女生。
  但现在,他只能尽量保持距离,希望对方能自己看清楚门当户对问题上的差距。
  拥有一颗来自前世奔三男人的成熟灵魂,顾骜知道:对这种家庭的女生,哪怕是对方年轻不懂事儿的时候,亲口跟你说要“不计结果、轰轰烈烈一场、只求曾经拥有”。
  那也是绝对不能信的。
  最后肯定会闹大,脱不了身。
  叶纨想着顾骜下学期就连实习都不跟她一起了,顾骜却始终没什么表示,内心很是闷闷不乐。
  吃完蛋糕和烧鹅,两人各自沉默地回了寝室。
  叶纨趁着屋里没有室友,拿枕头蒙住后脑勺,躲在被窝里偷偷哭了一会儿。
  紧张的期末考试,持续了整整一周。
  刚刚考完那天,叶纨就接到了准备出访工作的通知,第二天就要被隔离了。
  对于叶纨来说,这一个寒假是彻底没有了,不过好处是她可以去美国玩。
  顾骜这边稍微空闲一点,部里只是说让他别急着寒假回家,可能还有人要见他,安排好一切之后才能走。
  临别时分,顾骜还是很仗义地去给叶纨送行。
  叶纨似乎想通了很多事儿,坦荡地问:“那天我告诉你、毕业后有可能进不了外交部,你居然不怒反喜。后来我算是看透了:你就不是个甘心一辈子乖乖做官的脾气!怕沾上了我这种高干子弟,不自由了吧。”
  顾骜没有回答。
  叶纨打了他的胸口一下:“说话呀!大男人敢想不敢认么!”
  顾骜无奈摇头:“不知道怎么说。”
  叶纨:“你就正面回答我——如果我是工人家的孩子,你会……跟我……跟我进一步深交么?”
  “可能会考虑吧,其实你各方面都很优秀。真的,你是个好女生。”顾骜眼神闪烁。
  “行,那算你还有良心,我走了。欠你的人情,我会还的,就算以后不共事了,有麻烦还是可以找我。”叶纨扭头上了红旗轿车。
  谁让她不知道什么叫好人卡呢。


第052章 转业安排
  叶纨出国后的第二天,顾骜回到学校后,韩婷就找到了他,通知他跟其他准备转业的同志一起,去京西宾馆处理相关手续,以及参加转业动员会(对顾骜而言是调换明年的实习挂靠单位)。
  她给顾骜透底的时候,措辞跟叶纨提前告诉他的那些小道消息差不多。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算完。
  韩婷又非常负责任地问起了顾骜的志愿:“本来对口实习都是部里直接安排的,我看你挺有主见,也有才华,尊重一下你自己的意见。”
  顾骜挺感动,觉得韩老师太关照自己了:“那我有什么选择呢?”
  韩婷显然是做过功课、回答得轻车熟路:“这次接收的部门很多。但军方和国防那些口子,不是你能去的。剩下的主要是宣传、对外贸易,还有其他各个实业部门的外事局;这几个我觉得你都能胜任,看你自己倾向了。”
  “宣传部门我就不考虑了。”顾骜先否决了一个,他虽然写了两篇牛逼社论,成了典型,但自己的斤两自己清楚,那都是真要是常年在叽歪战线上战斗,肚里根本没货。
  然后,他下意识就问:“对外贸易部门,是商务……呃,对外经贸部么?”
  “哪来的对外经贸部,就是对外贸易部。”韩婷诧异地纠正,想不通那个错误的名称,是怎么被顾骜捏造出来的。
  顾骜其实也有印象,被韩婷一提醒,马上就改口了。
  前世的他,确实知道03年之前,商务部的前身叫对外经贸部。但并没有考据过这个对外经贸部又是哪一年出现的。
  目前看来,至少1979年只有对外贸易部,没有“经”字。
  韩婷稍微给他解释了几句贸易部的职权,顾骜就听懂了其与后来商务部的区别:
  对外贸易部是个只负责管理实体货物进出口贸易的衙门,而不管任何对外服务贸易、乃至技术合作、知识产权合作。
  这么一来,就没多少空间给他这个前世的理工科生发挥了,他又不是念国贸的。
  顾骜还是倾向于搞点儿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一个例子:“韩老师。您也知道的,我曾经参与过制氦机国产化的项目,假如将来国家发现这项技术属于国际领先、有对外技术授权的价值。那么相关的组织工作,应该是哪个部门负责牵头的呢?”
  顾骜当然知道“膜法制氦机”的技术是国际领先的,但国内如今连专利法都没有,所以他只能用假设的语气问。
  也幸亏改开之前国内非常闭塞,老爹的厂子造出原型机后都没对外卖过、只是根据中央订单做了一套而已,也没人发表过相关论文,所以至今外国人都还不知道这个技术的存在,也才没有被抢注。
  (当然,即使被抢注了,只要中国国内直到84年都没有专利法,那么国产货还是可以在国内卖的,只是出口可能有障碍。)
  韩婷想都没想:“对外技术合作?那要看具体是哪个部门的技术了。目前国家从一机部到四机部,都有外事局。一轻部二轻部有涉外司。你爸那个厂是一机部管的吧,那就得找一机部外事局。”
  这种管理模式,外行人看了恐怕都会觉得有些混乱,但当时国内事实就是如此。
  也正是后来中央意识到了这里的政出数门,才把对外贸易部与各个工业部的对外技术合作管理单位合并,于1982年组成了外经贸部。
  顾骜便下了决心:“那我可以在一机部外事局实习么?学校没规定在那里实习,将来毕业后就一定要在那里工作吧?”
  韩婷:“没规定,不过你也别想太多,资历是自己的,如果能实习和工作一个单位,升迁也快。你不会想浪费前途吧?”
  顾骜:“没这个意思,我就随便问问政策。”
  韩婷:“那好,我就按这个给你开介绍信了。”
  顾骜非常感激:“谢谢。”
  韩婷一张一弛地摆了个脸色:“你也别松懈。这只是先把意向定了。跟越南人的战争结束之前,你的实习机会还是挂在外交部这边的。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好好完成最后一程任务。我们外交部只有调走的人,可没有逃兵!”
  顾骜表示理解。
  鹰派的最后一班岗还没站完呢。
  ……
  第二天,顾骜一大早赶到京西宾馆。
  那儿其实离外交学院很近,顾骜平时在宿舍楼顶就能望见——外交学院在玉渊潭东边,而京西宾馆在潭南面,两地之间就隔了个湖。
  那是一幢十几层的俄式建筑,60年代初竣工的,在当时的京城市中心,算是非常高大的地标了。
  不过京西宾馆内部,顾骜到京城读了一年大学,却是一次都没进去过。只知道那里是军方的招待所。
  跟着人流进去后,顾骜在一间大会议厅里,看到了足足十几个“摊位”,分别写着诸如“军委”、“国防部”、“宣传部”、“对外贸易部”之类的招牌。
  当然,绝对比后世人才市场的摊位要正式得多,气场布局都完全不一样,非常安静,也绝对不存在混乱。
  而且大家的大致去向都已经定好了,并不是来“找工作”的。只在具体岗位设定方面还有些细节要聊聊,然后才好调整。
  而多数的部委,甚至只是聊一两句,就收了材料、把待遇级别订好,然后剩下的等转档案后再慢慢定——这在当时也是很常见的,要不也不至于一个正职后面配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副职。
  很多时候,接收部门并不考虑被塞进来的人到底适合做什么,只是先保证行政级别待遇不降低,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顾骜很低调地拿着介绍信,来到一机部外事局的摊位上。
  他观察了一下,发现可以用门可罗雀形容,一个排队的都没有。
  其他几个技术部门的外事局,情况也差不多。
  看来,因为外交部里那些老式鹰派外交官,很多是部队转来的,完全不懂技术、一点理工科基础都没有。去了工业类部门的外事局,很多事情也做不了,才导致了这种情况。
  如今又懂外事工作经验、又懂工程技术的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