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种子王-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顾不上兑换香艾种子,立刻快步走到五角星图案旁,认真的研究。
  这个星形图案,仿佛由无数根线条构成,看起来特别玄奥复杂,充满魔力。一株栩栩如生的植物,缠绕在五角星周围,十分逼真。封颜明甚至伸手摸了摸,发现只是平地,才确认这只是平面图案而已。
  这是什么?
  为什么突然出现在秘境空间中。
  封颜明直接询问秘境空间的系统。
  秘境空间的智能系统,用悦耳的声音回答道:“这是秘境一号新增可兑换种子的渠道,只能兑换一星番茄种子。”
  什么!
  刚刚种植下几千棵一星番茄种子的封颜明,突然发现多了一个能直接兑换到这种植物的地方,顿时有些无语。
  不过,他也没有觉得自己亏了。
  他知道以他现在所拥有的晶源体,肯定不可能完全从秘境兑换到数量那么庞大的种子。
  用钱买种子,种植后获得晶源体,其中省下了大量时间,对于并不缺钱的封颜明来说,他觉得很划算。
  “这里的一星番茄兑换价格是多少呢?”封颜明继续询问秘境一号的智能系统。
  “一公斤一星番茄的植物原料,和两个单位的晶源体,可以兑换一粒一星番茄种子。”系统耐心的回答道。
  “两个单位晶源体,跟林曾的价格差不多。”封颜明点了点头,觉得林曾这人还算实在,并没有坑他太多。
  不知道知道真相的他,眼泪会不会掉下来。当然,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真相。
  一公斤的植物原料,能够产生一百粒种子,但秘境进入者却只能兑换到一粒,还得交上两个晶源体。
  听起来像是黑心商人的兑换方式,却是林曾认真询问育种空间系统后设置的。即便林曾非常需要很多的晶源体,但植物源生产植物,本身需要消耗幻果藤的一部分能量,因此,这个价格,是比较合适的。
  新的兑换方式的出现,让封颜明很高兴。
  他可以不依赖林曾这个渠道,自己就能兑换到一星番茄的种子,最后形成良性的循环。
  封颜明询问完这个五星图案的情况后,先到种子兑换机里,兑换了一粒计划中的藤本薄烟香艾,然后离开秘境空间,给番茄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拨打电话,让他们修剪一些番茄的老叶,送到清河市。同时,他告诉基地的负责人,以后所有掉落或修剪的番茄叶片枝干,都不能随意丢弃,先放入基地的冷藏柜中保存。
  封颜明的番茄种植基地,在距离清河市两个小时车程的兴水县。
  这个基地占地六百多亩,土地情况良好,就是位置不佳。广昌集团以投资商的身份,受到了兴水县的热烈欢迎。
  封颜明从林曾买来的八千多株一星番茄,就种植在这里。
  一棵一星番茄,搭架生长,占地五平方米左右。因此,全部种下后,才占用了不到八十亩的土地面积。
  当然,这六百多亩土地,并非都用在种植一星番茄上,他特意留出一百亩土地,用来搭棚,种植藤本薄烟香艾。
  封颜明基地里的一星番茄,比林曾天台上的番茄,稍早一些种下,此时已经有果子冒出头。
  第二天,番茄种植基地的司机,就带着一袋十斤重的番茄枝叶,来找封颜明。
  收到番茄枝叶后,封颜明再次进入秘境空间。
  “我要怎么兑换?”封颜明问道。
  “请将植物原料,直接放置在植物源图纹上。晶源体投入种子兑换机。”系统柔和地提示。
  封颜明按照系统提示照做。
  堆放在星形图案上的番茄叶片,随着一股升腾的烟雾,直接消失在封颜明面前。将四个晶源体丢进兑换机后,两个个不起眼的透明小球,晃悠悠地从图腾里冒出来。
  封颜明直接抓过这个透明小球,看到透明小球里,果然是一星番茄种子,和林曾给他的一模一样。
  “存入5。2公斤植物原料,已用2公斤,剩余3。2公斤,可供下次使用。”
  还能储存呀!
  封颜明对这个新出来的兑换规则新奇不已,研究了一番,才带着两粒一星番茄的种子,离开秘境一号。


第三百四十三章 内河整治开始
  “小张,今天潘若明几点会带合约过来。”九文区区长方允则揉了揉太阳穴,在办公室泡了一壶茶,询问在整理材料的秘书张奇。
  “下午两点。”将桌面上的所有材料归类整理到文件袋,张奇抬头回答道。
  这一周,方允则的工作非常繁重。在处理九文区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快速推进九文区河道净化项目,同时与异度绿化公司那个难缠的女经理的谈判,也耗费很多精力。当然,城市河道治理,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工程,林曾的净化水质的植物,只能保证对河道现有水质的净化。但要从根本上治理河道污水问题,方允则还要考虑截污整治,垃圾打捞,增加内河河水循环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方允则不知道,如果不是林曾提前和潘若明打招呼,尽可能快速的完成这个政府订单,他们会面临更难对付的情况。
  潘若明认为,九文区财政很宽裕,上次没有任何效果的河道改造工程,就耗费上千万,每年也在清淤上投入巨额资金。既然如此,自己的公司必须争取到足够的利益。
  “几乎可以预见,净泉凤眼莲的最大客户,就是各地的政府部分。以这次九文区河道清理为首例,为以后和其他地区合作建立模板。”这是潘若明对林曾所说的话。
  林曾从生长引导剂的制作中解脱出来后,将更多的时间,投入植物的研究中。
  对于和政府的谈判,林曾除了保持关注,并没有插手。
  他的认识很清晰,他总要从这些管理事务中脱离出来,而潘若明这段时间展现出来的能力,让林曾比较放心。
  如果不是任务时间的限制,林曾甚至连催促都不会。
  等九文区政府和异度绿化公司正式签订“九文区九条河道及各湖泊的生物治理工程”的合约后,在方允则的期待下,异度绿化公司的施工人员进驻九文区污染最严重的河道。
  如果完成这个项目的订单,异度绿化公司将会获得一千两百万的治理费用。
  这是公司目前最大的订单。
  其实潘若明对这个价格并不满意,如果不是林曾着急,再给她更充足的时间和九文区政府谈判,她完全可以拿到更高的价格。
  说实话,净泉凤眼莲的种植,比地毯草还要轻松。先估算河道面积,确定种植数量,然后直接将种苗放入河心就好。
  林曾在苗圃,用普通的容器,将每粒净泉凤眼莲的种子,催芽生长到一平方米左右面积。
  清河市九文区紫衣巷位于是清河市的最古老的城区。这一片民居,始建于明朝中年,繁荣于清中期,因为海西省位于群山环绕的地形中,地形封闭,但受战乱影响较小,这一片区域的民居保留极好。
  布局合理的九条老巷子,构成了这片民居的基础结构。最大的特色是,这片区域,曾经住过大量的名人,几乎是名人故居的集中地,随意列举,都是历史书上赫赫有名,留名青史的人物。
  非常庆幸的是,这九巷民居,并未在城市的发展中,完全被高楼大厦吞没,反而在二十年前,清河市启动的民居保护和改造工作里,获得新的活力。
  如今,九巷民居被打造成清河市一张极具特色的旅游名片,遍布文化馆老字号,环境雅致,游人如梭。但建筑可翻新,天然的环境却很难改变。
  一个来到紫衣巷旅游的男孩,笑嘻嘻地坐在沿河的食铺中,指着店铺后的一条河道,好奇地转头询问吃小吃的父亲:“老爸,为什么这家店后面有一个臭水沟?”
  吃着清河市特色小吃的男孩父亲,一口浓郁的川省口音,往外看了看,摇摇头,对儿子解释道:“儿子,这不是臭水沟,这是曾经的城市内河。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逐渐变成这副模样。”
  “那为什么不填,可以用来盖房子?”小男孩不知世情,天真问道。
  男孩的爸爸,放下调羹,用手机查了一番资料,才回答儿子的提问:“你别看这个河道水很黑,河面也不大,其实在几百年前,这些房子,正是因为这条河,才会沿河建造。甚至就在五六十年前,河岸旁的居民,还是用河里的水洗衣服。而且在雨季,还能排水,如果填掉,城市一下雨,就会发水灾啊!”
  “哇,用这个水洗衣服,不是越洗越脏吗?”小男孩夸张的叫起来,摇摇头,一点儿也不相信。
  “你爸爸说的对。”这时,旁边桌子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插话,他的普通话带着浓郁清河方言的味道,听起来并不标准,“清河市自古河网发达,民居依河水而建,靠着河水生活。城市内,一共有大大小小的人工和天然河流共计123条,在我小的时候,这条雪明河还是非常清澈,河里可以摸鱼捉虾,我们的衣服,都是扛到河边清洗。可惜,水质越来越坏,还有一个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臭不可闻,80年代鱼虾断代’。”
  小男孩不过七八岁左右,还想不通为什么会在这么脏的河里洗衣服,他听了一会儿,不起劲地趴在窗户上,东张西望。而他的父亲,发现这位老者对清河市文化历史如数家珍,兴致勃勃地同老人家聊了起来,还从这位老人口中,知道了几家地道的清河美食的地址,决定等会儿带儿子尝一尝。
  “爸爸!爸爸!”小男孩的父亲正聊得高兴,突然趴在窗户上看风景的男孩兴奋地转过头,指着河里喊道,“爸爸,你看,那两个叔叔在干什么?他们在捉鱼吗?”
  小男孩的爸爸和邻桌的老大爷不约而同地向窗外看去。
  他们看到两个年轻的工人从岸边爬下来,将一片绿油油的植物,放入河里,然后用随身的长竹竿将那片植物往河中心推去,这条河道不过五六米宽,
  “他们应该是在种植河上的水生植物。”小男孩的爸爸,看两个年轻的工人,只放下一块不大的绿色植物,有些疑惑地说道。
  “他们怎么才种了那么一点点,很快就会被鱼吃光了。”小男孩皱着眉头,不满意地摇头摆脑。
  坐在邻桌的老者也跟着摇摇头,说道:“这几年见过市政对河道治理施工好几次,但是情况始终未曾好转,这次不知道又是什么策略,希望能稍微改善情况。”
  说起来,紫衣巷这条内河,情况已经相对不错。因为处在旅游景区,政府时常派人清淤灌水,保持河道,虽然溪水浑浊,但至少不会恶臭连连。
  而清河市那些不处于景区内部的内河水,有一些简直是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噩梦。
  刚才和外地游客闲聊的老者付书新,是原本清河市师范学院历史系的教授,主要研究海西历史文化。他的住处,就在距离雪明河不不远的洗马河畔。


第三百四十四章 疯狂的扩张
  曾经的洗马河,也曾碧波荡漾,河水清冽,河岸青草依依,颇有古典气息的洗马桥横跨河面,别具美景。
  可惜,洗马河附近的民居拆迁的早,早早盖了楼房,和雪明河相比,它的治理力度就差了很多。
  更况且,因为河面更宽,很多城市污水都往此河排放,因此这里河流环境,可比雪明河恶劣许多。水呈乌黑,尤其到了夏天,不仅滋生蚊虫,还不时飘来阵阵腐臭。
  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