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星(七七)-第8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出之前”在首批评论得到了众口一致的称赞,虽然让人惊讶,但也算不上意外。只是,科林看着媒体综评八十三的高分,实在是笑不出来,而影院分数也折射出了观众对“日出之前”的喜爱,“a…”的评分依旧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平。

当然,影院分数并不能算客观,因为目前只是在艺术院线进行点映,愿意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是专业爱好者,也就是说电影是符合他们口味的,评分自然不低。真正的观众反馈,还是要看扩映之后分数的浮动水平才行。

可即使如此,科林还是觉得头疼。在这种局面之下,“纽约邮报”在最新报道之中,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坚持下去了,一方面批评“日出之前”的冗长和无聊,仅仅只是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没有任何深度也没有任何广度,只是单纯将生活里的讨论搬上电影屏幕,以文学的方式拍摄成为电影,沦为欺骗观众的手段;另一方面则推翻了自己之前关于点映期间单馆票房的推论,由于艺术院线点映期间口碑的出色,点映票房肯定不会太差,他只能祈祷着电影的后续票房成绩不会太过出色。

媒体记者要压迫艺人,其实很简单,不依不饶、阴魂不散,这就对了;而艺人要对抗媒体记者也没有想象那么困难:用作品说话,用成绩说话,那么艺人就可以拥有话语权、就可以拥有主动权。

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艺人屈指可数。所以,无冕之王一贯都占据上风。

但这一次,科林作为一名老道的主编,还是准确预测到了“日出之前”的发展轨迹。在媒体综评一路高走、观众评分毫不逊色的情况下,首周七间艺术院线点映的票房成绩毫无疑问地开出了红盘!

“辛德勒的名单”在1993年举行点映期间,以单馆九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刷新了真人电影的单馆票房记录,这个记录两年过去了依旧没有作品能够打破。这一次“日出之前”的点映单馆票房自然也无法和“辛德勒的名单”相媲美,毕竟电影题材、宣传声势等各个角度来看,两部作品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即使如此,“日出之前”的表现也依旧让人刮目相看!

四万三千美元!

“日出之前”在七间艺术院线举行了点映,借着圣丹斯电影节的东风,依靠着雨果无与伦比的强大号召力,一举爆出了四万三千美元的单馆票房,惊爆整个北美电影市场,以傲人的姿态闪亮登场。

在真人电影的单馆票房历史里,四万三千美元算不上最高,但也并不低,在当前的影史排行榜上可以跻身前二十名,位列第十八名!这对于仅仅投资两百五十万的“日出之前”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刹那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客观来说,“日出之前”的点映票房并不具备如此强劲的爆发实力,这是事实。但最终电影却能够取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绩,这就是宣传的力量,从圣丹斯电影节的一系列话题到哥伦比亚影业恰到好处的宣传,再到“纽约邮报”非本意的推波助澜,整个宣传过程简短有力却效果十足;同时,这也是所谓明星的力量,理查德…林克莱特和查理兹…塞隆没有任何号召力的情况下,雨果一个人独自挑起大梁,吸引了大批仅仅为了观看他的观众进入电影院!

不仅是好莱坞圈内感受到了雨果独特而准确的选片眼光,观众更是已经形成了这一认知,特别是“西雅图夜未眠”、“生死时速”、“低俗小说”这样看起来没有任何看点也没有任何噱头的电影,居然都呈现出了超高水准,让人爱不释手,这也使得观众对雨果产生了信任感。

再加上“全球最性感男人”的名号和“日出之前”浪漫爱情电影的题材,更是吸引了大量影迷不顾一切地涌进电影院。即使不为了电影,只是为了看看雨果在大屏幕上再次展现浪漫,这一切就值得了。

还有不能否认的就是,“日出之前”在艺术院线举行点映,理查德和雨果两个人都是独立电影里备受瞩目的人物,前者之前导演的几部作品都受到了专业影迷的欢迎,后者则是最近独立电影风暴的核心人物之一,这使得那些热衷在艺术院线观看电影的观众都会选择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欣赏这部电影。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哥伦比亚影业的最终发行策略,他们放弃了在两百间院线大范围点映的方案——对于点映来说两百间院线的确是大范围了,而是集中火力攻克洛杉矶和纽约的艺术电影市场,将大批影迷都吸引到仅仅七间院线里,依靠强大的话题爆发出惊人的单馆票房,然后再次周、第三周在有节奏地进行扩映——配合相对应的宣传手段,以希望最终电影票房能够取得超出预期的结果。

哥伦比亚影业制定如此策略的底气就在于对“日出之前”质量过硬的绝对信心,而现在看来,至少他们的第一步迈得十分扎实。

在诸多因素的叠加之下,“日出之前”的首映票房就爆了。

从“日出之前”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事实:为什么发行部门如此重要?为什么发行部门又如此重视宣传策略?还有就是为什么各大电影公司对于大牌明星总是不吝啬他们的支票?

最终,“日出之前”首映周末强势拿下三十万零一千美元的票房,在本周的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十名。

当然,没有人会在意名次,仅仅是一个单馆票房就足以吸引所有目光了。

事实也是如此,“日出之前”四万三千美元的单馆票房笑傲群雄,在本周毫无悬念地实现称霸,而颇为讽刺的是,本周其他所有正在上映的电影,单馆票房仅仅只有一部超过了三千美元,其余作品全军覆没,而这唯一的一部恰恰是进入放映后期的“低俗小说”。

本周票房冠军的竞争更是索然无味,“潇洒有情天”以五百万美元的周末票房成绩成为了二月第一周的北美周末票房冠军,“燃情岁月”结束了没有任何期待值的三连冠,落后二十万美元位居亚军。

比起冠军才五百万美元的票房数字来说,“日出之前”的四万三千美元单馆票房显然要给力了许多。

虽然冬季档本来就缺少话题,过去一个多月,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低俗小说”和“燃情岁月”的对决,但即使如此,这冷清的电影市场还是让人意兴阑珊,“日出之前”也就是唯一一部能够醒神的作品了。

由于“日出之前”选择了在圣丹斯电影节率先亮相,所以错过了去年年底的颁奖典礼截止报名时间,只能参加明年的颁奖典礼奖项角逐。虽然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沉淀与酝酿,结果谁都说不准,但伴随着“日出之前”的上映,已经有媒体抢先表示,这部电影很有希望在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等几个奖项上争夺一个提名名额。

不仅如此,呼声还不小,不仅媒体开始大范围的议论,而且影评人、圈内行业人士也都是议论纷纷,对这个观点表示了认可。

这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日出之前”举行点映之后,声势还在隐隐往上走,也越发让人期待电影接下来的扩映步伐了。而“纽约邮报”所期待的票房惨败,还会如期来临吗?也许第二周哥伦比亚影业的扩映步伐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第1085章艺术电影

对于公映的商业电影来说,次周票房跌幅至关重要;而对于点映的艺术电影来说,扩映策略、扩映节奏、扩映成绩则维系生死。

“日出之前”首周在七间院线点映,取得了单馆四万三千美元的出色成绩之后,哥伦比亚影业并没有盲目地展开扩映,依旧固守洛杉矶和纽约两地,并没有在其他城市进行放映,仅仅只是在这两座城市的五十三间院线进行了第一轮的扩映。

由此可见哥伦比亚影业的策略十分清晰,他们并不想把扩映脚步放得太快,首先在美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把口碑完完全全传播开来,然后再来谋求下一轮的扩映。

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得益于“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的追捧,“日出之前”在这两座城市显然拥有先天优势,而洛杉矶附近的旧金山这一次也力挺“日出之前”,纽约又发生了“纽约邮报”的炒作,可以想象,这两座城市的“文青们”十分乐意走进电影院,为最近最为火热的讨论话题之一寻找一些灵感。

在艺术院线没有强劲对手的情况下——大部分艺术电影为了抢颁奖典礼截止时间,都在圣诞节之前上映了,“日出之前”依靠着强大的话题性和炙热的口碑,轻而易举成为了艺术院线最受欢迎的作品。

二月第二周,“日出之前”再次拿下单馆两万四千美元的亮眼成绩,周末三天抢下一百二十七万美元的票房,一举跻身冷清冬季档的本周北美票房前十名,将将挂在了第十名!两周累积票房更是直接攀升到了两百零八万美元的位置。

仅仅两周,“日出之前”距离账面成本的两百五十万就已经近在咫尺了,当然,没有人会忘记哥伦比亚影业支付给梦工厂的一百万美元版权费,所以,可以说,至少账面成本是已经回收了。实现盈利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如此结果着实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的,虽然不少媒体都猜测“日出之前”能够回收成本,依靠着雨果的号召力实现盈利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两周时间?这个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一些,特别是“日出之前”的圣丹斯出身,就更加显得不可思议了。由此可见,“日出之前”打破“疯狂店员”的票房记录,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纽约邮报”声势浩大,科林一心一意想要看到雨果遭遇滑铁卢,但这一次也仅仅持续了两周,希望就正式宣告破灭。但幸运的是,这一次科林加了保险,话没有说得太满,不至于像“生死时速”那次那般难堪。可是,这个结果还是让科林大失所望,“纽约邮报”又再一次落了下风。

当然,好消息就是,得益于“日出之前”的强大话题性,“纽约邮报”的销量开始回暖了。这也让科林越发坚定了自己的策略,即使没有办法战胜雨果也无所谓,他就是要利用雨果来完成“纽约邮报”的突破,顺便恶心恶心雨果,这就知足了。

于是,目睹了“日出之前”在两周时间内获得的成绩,科林又心生一计,这一次他把目标放在了更加长远的地方,“’日出之前‘的票房走势已经可以一些不妙的迹象,’低俗小说‘的强势崛起已经将雨果的号召力消耗了大半,显然,’日出之前‘不可能复制’低俗小说‘的奇迹。也许,这一次雨果就要为他的选择付出代价了。”

其实科林的话题选择角度十分有趣,他悄悄地将“日出之前”放在了“低俗小说”的同一水平线上,以此来讽刺“日出之前”目前成绩根本不足为奇,相反还需要担忧。

虽然说科林的说法在圈内人眼中根本是不值一提的,因为圈内人都知道,如果所有人都盯着最终票房,而不是考虑收益的话,那么几乎所有演员都不要混了。简单举例,一部电影投资一万美元,结果拿到了一百万美元票房,那么这是成功还是失败?

按照科林的方式来说,自然是失败的,一部仅仅只有一百万票房的电影,放在影史里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所有圈内人都知道,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撇开分红比率等附加因素不说,这就相当于将成本翻了一百倍,如此收益足以让任何一家公司偷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