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暗课堂-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胜负已分……

  在场的首长们,纷纷站起来鼓掌!

  “无人机赢了!”一号首长看着聂元帅。

  聂元帅点头说道:“老了,跟不上军事科技的发展了!年轻时候,以为导弹、原子弹和卫星就是高科技。后来又出现了宇宙军,以及战术机。现在,又出现了无人机,难道,今后我军要以无人机为主了?”

  “无人机是非常依赖于通讯基站等等基础设施的武器,基础设施还未完善之前,战术机还得担任主力!”一号首长并没有因为更好用的武器,就彻底否定战术机。

  毕竟,人类用战术机已经八年了,目前,国家还有一大批的王牌战术机卫士,还能继续发挥余热。

  此外,共和国也获得了白银武提供的二代机、三代机的资料,吃透这些技术后,共和国在战术机的技术方面,也会走在国际最前列……

  只不过,有了无人机之类的新式武器,共和国显然不止战术机一种选择了!

  

第十六章 这世界居然没人知道摩尔定律

  “你们的演习,证明了无人机在技术上确实具备可行性……”一号首长说道,“不过,这次的演习所用的核心设备,包括最重要的电信基站和芯片,都是你们带过来的。需要多久,才能实现国产化?”

  “国产化并不困难,实际上,半导体芯片做大一点,重量稍重一点,也是可以用的。基站所用的无线电天线等等技术,这个世界已经具备,吃透技术,国产化难度不大。问题是——无人机战术采取机海战术,需要海量的基站!”李锋表示说道,“每个地面的基站制造成本和建设成本十万元计,确保全国,以及对周边地区作战信号无死角,至少要架设1000万个基站,那么,基站的总投入不低于1万亿元人民币。”

  “这么贵?至少都够生产二十万架f…8了!”聂元帅闻言,不由皱眉说道,“况且,比我们现在的GDP总额还要高,上哪找那么多资金去?”

  李锋笑了笑说道:“聂老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些真不是问题。我们那边,共和国的GDP,早就破百万亿人民币了,总GDP早就爆掉美国了。在我们眼里,国内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国内的移动通讯消费市场兴起之后,用消费者支付的电话费,即可建设和养活这张庞大的通讯网络。非战争地区,可以民用。战争爆发地区,可以征用基站设备,供无人机使用!”

  “GDP百万亿人民币?跟美元比汇率多少?”聂元帅问道。

  “六七块钱换1美元吧。”李锋说道。

  一号首长点了点头,笑道:“看来,我们这边的世界,给其他平行世界的共和国拉低了平均GDP了!”

  “没呀!”李锋说道,“这边环境使然,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要知道,这边全世界的人口,现在只有20多亿了。而且,还在持续的降低中,到21世纪初,也就剩下10亿人口了。

  共和国在抗击BETA第一阵营,未来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却没有出现下降。反而,占据全球总人口的比例,还是增加了。由此可见,对比欧亚大陆的诸国,共和国已经是最成功的一家了。

  当然了,这也跟BETA西进有关。BETA大量的向西面推进,一只推平了欧洲之后,西面没有发展空间之后,肯定还会回头向东面推进。

  因此,现在的欧洲诸国,给共和国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努力发展,才不会辜负那些无意帮中国争取时间的诸国家的美意!

  等到穿越者提供给中国的很多技术转化为了生产力和战争潜力之后,地球上的BETA,也就那回事了……

  当然了,这个世界的联合国比较残脑,阻止各国单独进攻和消灭BETA巢穴,认为主动进攻,会引发BETA的正对性的进化。

  其实,这都是地球人的误会,BETA不是生物,也不存在进化。

  其他的世界线上,某BETA的重头脑级自己说了,自己是自律矿工,幕后创造它们的硅基造物主,在它们眼里,才算是生命。自然不是生命,也就不存在进化之说。

  实际上,BETA主要的用途是挖矿,有钻地的能力,有切割的能力,或者搬运的能力。这些能力,兼职用来对付人类,所以,战争其实很业余,让人类可以找到破绽。唯一无解的是BETA的数量!

  实际上BETA根本没有专门针对人类,任何一种矿工单位,都是为挖矿而设计的。兼职用来消灭人类,仅仅是为了占领矿区,避免挖矿时在于矿难(人类抵抗BETA侵略而反抗,杀伤BETA的行为。)而造成损失。

  每当一个矿区中BETA数量饱和,BETA就会派遣多余的矿工单位,向其他地区扩张开分矿。

  开分矿之间,要排除矿难和自然灾害,也就是把分矿所在地的人类给消灭掉。

  人类自然要拼命抵抗了——BETA又占据我家园,又鸡犬不留,嗯,甚至动物和植物都被BETA消灭掉了。人类为了生存,不反抗才怪!

  总之,BETA和人类的战争是无解的!

  人类一直屈居下风,主要也是因为BETA源源不断的数量。也既是人类在爆产能方面,一只输给BETA!

  而人类想要取胜,必须要在生产力方面,不输给BETA!

  “目前,这种无人机量产和应用于实战,最迫切的是需要什么?”一号首长说道。

  李锋蓦然想起了本源世界的历史上,1993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访问乌克兰,乌克兰的官员陪同,询问继续完工航母,并且,交付俄罗斯海军的可能性。当时,黑海船厂的船长,马卡洛夫向大家报告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当时,俄军海军官员不甘心,问道:“如何才能完成它?”

  马卡洛夫的回答是:“需要有,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只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但这个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而这个世界的我兔一号领导人,询问李锋需要什么的时候。

  李锋想了想回答说:“具体需要什么,我也不清楚……请问龙小光同志吧,他是负责技术的!”

  接下来,首长自然又找龙小光问话。

  龙小光的回答是:“集中大量的各学科的专家,吸收消化我提供的技术资料。然后,科研单位和工业生产单位攻关,最快速度把通讯基站给造出来。至于芯片方面,一开始落后一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以比摩尔定律更快的速度发展!”

  “摩尔定律?”首长愕然。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叫摩尔的工程师,提出摩尔定律吗?”龙小光奇怪的询问,“我们那边,几乎是全世界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

  接下来,一号首长开始问身边技术专家,结果……没有一个人听说过摩尔。甚至,英特尔公司,那是什么鬼?

  这边德州仪器、IBM、贝尔实验室倒是大名鼎鼎。后来崛起的英特尔、微软之类的,都没有发展起来。毕竟,英特尔和微软想要发展起来,也是时也命也,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让这类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个世界,计算机主要还是大型机为主,连英特尔都没发展起来,自然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也无人知道。

  

第十七章 摩尔定律和移动通讯

  龙小光解释了一番说道:“摩尔定律在我们那边世界很有指导意义——大意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个说法就是——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虽然,不能说摩尔定律一直生效,但按照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全力发展半导体行业,至少未来30年还没摸到瓶颈。即使30年后,摩尔定律逐渐失效,实际上,仅仅是工艺进步越来越难,并不代表半导体产业不能在进一步。”

  “至于,国产化的问题,已经得到一部分解决。我简化了XARM芯片设计,一颗芯片上集成10万晶体管……这个芯片暂时命名为凤巢1芯片!这颗芯片,可以替代高端芯片,作为无人机的控制芯片。当然了,凤巢1芯片不仅仅用于无人机,而是一颗通用芯片,以此为基础开发手机、电脑、服务器、游戏机都是可以的。一种设计,多种用途,批量生产这一种芯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等到第一代芯片量产,并且,开发了大量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即可实现,用市场的利润,熬支持研发的投入。”

  “移动通讯基站,我也有几个方案,分别是第一代移动通讯基站标准,仅用于移动电话,并不能服务无人机等等高端的应用。一开始可以先推出第一代基站,因为,第一代基站已经可以量产,用第一代基站来发展移动通讯市场。之后,逐步换上能支持军事,可以操作无人机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通讯。”

  随着龙小光汇报工作完成后,一号首长提问说道:“对集成电路我也是稍有了解,美国目前掌握的3微米工艺制程的半导体芯片,最多也不过集成了3万晶体管,当前,我们国家集成电路的制程还停留在5微米工艺,10万晶体管的芯片,真的能靠5微米的工艺造出来?”

  “这个,首长!”龙小光狡猾的说道,“一颗芯片,又不是被规定,非要采用单核心。凤巢1芯片,不是单核心,而是多核心。单核仅集成1万多颗晶体管,但是……8核心集成10万晶体管完全没问题!”

  “多核心?”一号首长说道。

  “原本,这是摩尔定律逐渐失效,单位面积集成的晶体管不能再以以往那样的速度在增长,于是,芯片竞争竞赛的厂家,开始走上多核心之道。”龙小光说道,“一颗芯片晶体管不足,就上两颗,两颗不行就四颗、八颗,这就是我们后来的办法。只不过,提前拿出来用了而已!”

  其实,共和国半导体产业不发达,这也是跟欧美日韩等等国家相比。而且,差距主要是70年代开始拉开的。而且,被拉开也不意味着共和国的技术一点没发展,实际上,也在发展,只不过暂时没追赶到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水平,比国际最先进工艺水平,落后2~3代左右。

  在50年代、60年代中国有大量的半导体工厂和实验室,在集成电路刚刚出现时,既快速跟进,60年代已经计算机水平相当不错。

  即使70年代投入不如,但在76年的时候,也研制出每秒钟1000万次浮点运算的大型机。

  现在即使弱了一点,但国内在73年代就已经投资了多条3英寸的晶圆工艺线,虽然,大多数都没搞成,但也有BJ878厂、SX771所、GZ4433厂,成功的建成了3英寸的晶圆生产线。

  也既是说,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

  也不能说我兔不重视半导体产业和信息产业。

  其实,我兔领导人也是重视半导体行业的。历次计划经济,都提出升级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水平。但是……5年计划,还赶不上摩尔定律的周期——摩尔定律是18个月技术更新升级一次!

  按照5年计划去追赶,自然就是一直追赶不上,除非摩尔定律失灵,半导体工业发展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