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除了柳氏两人外,听说后面陆陆续续还有些大家族的人葬在这儿。岁月变迁,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成了原始林,除了满山的苍翠,就只有虫鸣鸟叫。
第十章 古墓
其他地方都是泥土,为什么这突然就出现了几块石头,还比较规整的裸露在山上靠近山脚的位置。
徐岭干脆登上几块石头的位置,也不容易,没有路,只能一边扒开藤蔓,一边向前,还得注意有没有毒蛇毒虫。
还好就10几米,否则徐岭要动用空间了,全部收进去再扔掉,不过用多了头疼,不划算。
也没白走,徐岭发现了几种不常见的草药,甚至在石头下面竟然发现了何首乌,这东西竟然在这有长,真是不知道说什么了。
登上石头,徐岭看了看,发现一个奇怪的事,自己站的这块石头在中间,而这块石头的左右和顶上沿着山的坡度把它围在中间,像是门把这块石头框在里面。
“这不会是真的有墓吧,像是一个墓门这是。”
徐岭把自己的精神力释放出来,沿着石头的边慢慢向下,原来只能下去一米左右,现在聚集成一条线之后发现能深入的多了,到了两米多深时,徐岭也快顶不住了,突然,石头到底了,而石头下面出现了一个洞。应该是往山体延伸的。
因为石头大概长宽差不多,有3米左右,洞就没有这么大了,感觉上应该只有一米五左右。徐岭收回精神力,脸色有些不好,头有点痛。
足足休息了半小时,徐岭才恢复过来。想了下,这条路本身就人少,走这条路的只有慧姨一家,而且下面也看不大真切这里,收进空间应该没问题。
徐岭走下石头,用精神力包裹住,慢慢往下扩展,等差不多包住一半了,立即往空间一收,只见石头突然消失,只留下一个坑,以及坑底一个通往山腹的黑黝黝的洞口。
收起石头,徐岭立即进入空间,喝掉了一滴灵液,刚喝完就瘫坐在地上,还是超出范围了,徐岭自己也是摇了摇头。脸色有点发白。好在灵液效果惊人,一会就没事了,连头也不痛了。虽然用了一滴,但看情况应该物有所值。石头暂时先放空间里,出来的时候再说。
出了空间,徐岭往洞口看了看,只能往里看到几米,这还是他的视力高于常人,里面太黑了。
洞口不高,相对于他1。8的身高。1。5左右的洞口只能猫着往前走,拿出手机,打开照明一步步往前走,地上还算干燥,没有水,只是现在踩上去有点松软。
这是个土洞,墙体明显是人工开挖的,现在还能看到一些痕迹,还能看到比较湿的地方还有些青苔。
再往前走了20米左右,洞渐渐变大,以他现在的身高只需要低个头就行,洞体两边和脚下土壤中出现了一些鹅卵石,变成了半土半砂石结构,好在是黄土,粘性大,否则真可能要塌。再走几步,洞突然左拐了,而左拐后,徐岭却是发现洞体变成了岩石结构,看样子还是石灰岩。
难怪,徐岭看了后就知道了,因为再直行就要开岩石洞了,而左拐却是一个半天然的洞窟。从墙上就能大体看出来。不过路上已经变得坑坑洼洼,还有一点点积水,且这洞有点往下走了。这让徐岭有些担心,这真要是古墓,不会被水给淹没了吧。
再往前走了几十步,洞变得更陡了,要扶着洞壁才能好走点,这也是因为地滑的原因。慢慢的往地地下挪,徐岭倒是不担心空气的问题,实在不行进空间也是可以的。而且这洞里也没有气闷的感觉。
前面传来水滴落到地上的叮咚声,徐岭的精神一震,这都走了接近半个多小时,至少深入地下几十米了,再要不到,那这个洞的深度就有点吓人了。
果然,再往前走了十几米,往右再拐了一次,眼前赫然出现了一个地下溶洞,,当徐岭的手机电筒的光照到里面的时候,即使范围不大,仍然让他目眩神迷。
反射的光线让人以为进入了黄金国度,一根根钟乳石从洞顶垂落,形成了上下大,中间小的石笋,甚至还有些断掉的石笋,倒在地上,就如黄金塔倒在哪里。
慢慢的往前走,徐岭是越看越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会儿像馒头,一会儿像一棵树,还开叉,一会儿有底部一个像盆的,又有像一把枪的从洞顶直刺而下。
快走到中间时,徐岭直接被吓住了,看到了什么,一个弥勒佛,太像了,大大的肚子端坐在一个莲花座上,特别是头、脸、脖子清清楚楚的看得到。甚至眼睛鼻子嘴巴都有轮廓,脸上似乎还有笑意。要不是这是在地下溶洞,徐岭就直接认为是谁雕刻好放在这儿的了。这还没到中间呢,中间有什么徐岭更加期待了。
不过徐岭暂时没打算往中间去,先在四周走一圈再说。看了下手机的电量,华为手机还是可以的,只耗掉了30%,还挺足的。先往右边转过去,这边地势高一点,地面比较干,好走了一些,钟乳石比较少,没有进来的地方多,钟乳石上也是比较干,也有一些让人惊叹的造型,比如有一块长的像个菠萝,还是特大的那种。等徐岭到了这边的最高点时,终于发现了这次需要找的目标,在他脚下最干燥地面对应的洞体上,有一个2米左右高的小洞,洞不深,里面有个不大的厅,而且从徐岭这儿看进去能够看到里面的一些陪葬的东西,一些箱子,放在架子上的一些衣服,一捆捆的绸布什么的,这只是对着洞口的,其他的还看不到。
当走到里面时,徐岭却也震惊了一下,因为在洞口看不到的位置,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棺椁,旁边还放了8个小的,而在棺椁旁边,地上整整齐齐的放着一些瓶瓶罐罐,甚至在徐岭对着的那一面,墙上还有掏空的格子,放着四个大箱子和10个小箱子。
徐岭先是对木架子上的东西看了下,那些绸布一碰就破,没啥价值,衣服更不要说了,而且这衣服看着也普通。但是这个架子………………,徐岭摸了摸下巴,哎,不拿了,何况他也看出来了,水柳杂木做的,很耐用,但也没啥价值。
但价值旁边的六个上锁的箱子,徐岭直接用精神力裹住锁,收进了空间,当打开的一瞬间,直接晃瞎了他的钛合金狗眼。
第十一章 古墓奇珍
满满一箱子的黄金,都是金砖,而且略带红色,徐岭知道,这是明代的黄金提纯后含有的杂质决定的,已经很不错了。
打开另一箱,也是黄金,不过这一箱是金元宝,就是财神手里托着的那种,非常的规整,两层,整整齐齐的码放在箱子里。
先把这两箱放进了空间。当打开第三箱时,和徐岭想的差不多,这一箱是银锭,也是两层,银子已经有些发黑了,表面一层应该是被氧化了。再开一箱,也是银子,一样的银锭,把这两箱放进空间,即使到此为止,徐岭也不虚此行了。不过既然还有,怎么样也要看看。
这第五箱有些奇怪,看着像金子,却又没有金子的光泽,而且这金砖一样的东西,虽然也带红色,拿起来颠了下,重量也不对。看着这个东西,思索了下,徐岭倒是想起另外一个明朝的事:宣德炉。而铸造宣德炉的材料就是红铜。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
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
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对于最后一个箱子,徐岭猜测很可能是宣德炉,因为红铜都出现了,这玩意可是皇家特供的,拿了一点都应该有记录的。可能这个墓就是那两个柳氏一族的进士的,而且很可能是能够接触到皇帝的重臣。
打开第六个,果不其然,而且不止一个,两个并排放在一起,上面盖了一些稻草,碰一下,稻草已经灰化了。拿起一个铜炉,仔细看起来,徐岭自己也没想到,这个被神化了的东西,现在自己有两个了,色泽晶莹而温润,敲之铮铮作响,再加上和红铜放在一起,应该确凿无疑。
收起两个箱子,徐岭走向棺椁所在的位置,旁边的东西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主人生前所用的东西,一些瓶子,罐子,还有锡制酒壶,不过徐岭倒是看上了几样精美的东西,一个陶瓷酒壶,瓶身上画着松树,仙鹤,太阳,山石,这应该是泰山仙鹤松迎朝阳图案,很有诗意。六个杯子,和酒壶应该是配套的,等收进空间后,徐岭再拿出来看了下,不对,这不是明朝的,看外面颜料的颜色和样式,这家伙不会是元青花吧,要是元青花,那就不得了了。不过明朝也有仿元青花的,没鉴定之前,徐岭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还有一个大的陶瓷托盘,圆形的,农村一般用的端几盆菜用的托盘是长方形的。基本都是木的,没想到这儿看到了一个陶瓷的,还非常精美。再拿了叠在一起的10个碗,或许别人会觉得这有点难于接受,死人用过的东西怎么好再用,但是想想,连陪葬在墓主棺材里的唐三彩都有人拿来观赏,何况这是在墓外面。而且现在是当艺术品在用,又不是拿来喝水吃饭的,别人也舍不得啊。
再扫了一眼,唔,竟然又发现一奇怪的东西,石枕吗,等徐岭拿起来,用手扫干净灰尘时却发现并不是石头做的,是一个瓷枕,也是元青花色,而且人物栩栩如生,是一个妇女抱着双胞胎在哺乳,徐岭那个汗啊。再看了下底部圆形开口,发现里面有个小裂缝,不过外面看不出来就是了,难怪墓主没放进箱子里面。
剩下的也没啥好看的了,这时徐岭把目光转向石壁,上面还有四个大箱子和10个小箱子呢。
先把十个小箱子收进空间,先不管了,估计也没有大箱子里的珍贵。先用精神力收起来,因为这四个箱子有点高。再放到平地上,第一个打开,里面竟然是书,靠,徐岭差点要骂娘了,这箱子的材料徐岭认得,14个大大小小的全是金丝楠木,这可是名贵木材,即使是明朝,不是权贵你都用不起。
拿出一本翻了一下,经书,,徐岭翻了翻眼,估计全是经史子集、儒家经典之类的明朝考试用的书,也难怪,伴随了他们父子一生的东西,能不重视吗。不过,在翻到最下面一页纸时,却是更古老的字体。还好箱子下面垫了防水吸潮的东西,否则就毁了,毕竟这页纸太久的历史了,上面的字徐岭竟然一个不认识。
“纸,古老,靠,宋朝才大规模用纸,而宋朝的字我不可能不认识!”这时徐岭才反应过来,这书即使是唐朝的,连唐朝的草书也能认个大概,不可能一个不识啊。唐朝以前?拜托,那只能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