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母亲,欧叶岂能无动于衷,她同样押了十道题。
  加上沈奇押的十道题、二小石榴数学班指导老师押的十道题,沈诺菲来到了迎春杯复赛五年级组的考场。
  与初赛全是选择题的机考不同,复赛是笔试,没有选择题。
  沈诺菲所在的教室里坐了二十四个学生,其中11~12岁年龄段的学生有二十人,7~10岁年龄段的三人,5~6岁年龄段的一人。
  在某个学科领域展现出超越同龄人水平的孩子数量并不少,10岁以下的孩子来参加五年级组迎春杯复赛,他们在数学上的实力超越了10岁以下的其他孩子。
  监考老师也见怪不怪了,在这里参加复赛的学生不论年龄,一视同仁。
  拿到试卷,先把全卷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是爸爸妈妈的叮嘱,沈诺菲牢记心中。
  浏览完全卷,沈诺菲好惊喜的。
  呀!
  呀呀呀!
  这些题目,好熟悉呢!
  第一题,爷爷、奶奶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爷爷的存款中取出120元给奶奶,这时爷爷、奶奶的钱相等,那么奶奶的存款是_____。
  沈诺菲很快联想起黄叔叔出的那道题,那道题是爸爸妈妈存款了18000元,经过一番取钱操作后,爸爸和妈妈的钱相等,问妈妈存了多少钱。
  甭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解题原理是一样的,列方程就好了呀。
  不消一分钟,沈诺菲在草稿纸上算出结果,奶奶的存款是3000元,然后将这个数字填入试卷答题处。
  当然了,第一题是热身题、送分题,比较简单。
  即便黄叔叔没有押中这题,沈诺菲也能使用正确的方法求出正确的答案,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罢了。
  第二题,和夏叔叔押的题比较类似。
  第三题,这不就是刘老师出的题么?
  第四题,妈妈给我讲过的呢!
  第五题,这题和爸爸出的题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只是小明、小红换成了李雷、韩梅梅。
  第六题……
  沈诺菲飞快的给出答案,她隐约感觉到,她身后的押题团队太厉害了呀!
  在这个恐怖如斯的押题团队的指导下,只要不是大笨蛋,换谁来都可以拿满分的吧!
  但沈诺菲同时感觉到一丝如有若无的失落感,这不像是她在参加数学竞赛,更像是她的爸爸妈妈、她的石榴数学班指导老师、她的黄叔叔夏叔叔在参加竞赛啊。


第696章 基因遗传的力量
  三天后,本届迎春杯复赛各年级组的成绩公布了。
  姓名:沈诺菲
  学校:实验二小
  组别:五年级组
  成绩:一等奖
  “五岁半的沈诺菲同学是迎春杯历史上获得一等奖年龄最小的选手,祝贺沈诺菲同学!”——来自迎春杯组委会的贺电。
  “【沈奇之女创造了中国小学生数学竞赛新历史!】——在刚刚结束的迎春杯小学生数学竞赛中,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沈奇的女儿沈诺菲以五岁半的年龄,勇夺五年级组一等奖,她是历史上获奖年龄最小的选手!”——来自推送APP的快报。
  “【基因遗传的力量】——绝大多数六岁以下的孩子还没进入小学,而沈诺菲已经获得了五年级组的小学数学竞赛最高奖项。沈诺菲的父亲沈奇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是菲奖得主。沈诺菲的母亲欧叶同样是一位优秀的数学家,她因证明了BSD猜想,有望在今年获得菲奖。我们在惊叹沈诺菲创造历史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基因遗传的魔力。”——来自热搜网的报道。
  迎春杯原本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媒体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报道。
  中国的天才儿童多了去了,每天面向全国群众报道一位天才儿童,一年365天,天天都不缺素材。
  为何媒体单单报道沈诺菲,或许是因为沈诺菲的父母吧。
  沈诺菲同学收获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本荣誉证书。
  “诺菲真棒!”沈奇把诺菲举高高,让诺菲在他的肩膀上骑马马。
  “略略略,爸爸快跑!”沈诺菲驾驭她的老爹,在沈院士别墅内从一楼跑到三楼,再从三楼跑到地下室,最后返回客厅。
  迎春杯一等奖荣誉证书闪闪发亮,沈诺菲补上了沈氏家族在数学领域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个家族通过父女两代人的努力,收集了从小学数学竞赛到菲尔兹奖的全套数学荣誉。
  沈氏家族成为了数学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家族之一。假以时日,诺菲有了弟弟妹妹,这个家族或许会继续发扬光大。
  沈诺菲的一年级上学期以完美的结果收尾。
  沈奇在春节前还有些工作没做完。
  韩猛在业务上向沈奇进行汇报:“沈主任,招标技术文件已经发给了华汉基因,我觉得可以去华汉基因实地考察华汉XT80系列,以及他们公司其他方面的情况。”
  沈奇十分赞成:“没问题啊,该去,毕竟在设备仪器方面,他们肯定比我们专业。说是考察,其实也是学习吧。”
  飞行员会开飞机,但飞机操作说明书是飞机制造商编写的。
  沈奇这群人会做实验,但实验设备是设备供应商制造的。
  设备供货商肯定是最懂设备的人,而设备使用者只需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即可。
  包括沈奇在内,他们这六个生物研究者从未用过华汉XT80系列的基因编辑设备。
  所以去华汉基因公司实地了解XT80的操作方法很有必要。
  “我想喊个兄弟和我一起去华汉基因公司,毕竟对我实施基因治疗的人,不是我自己。”韩猛说的很道理,他是个看似健康却嵌满了致病基因的病人,病人无法给自己做手术。
  也就是说除了韩猛之外,还得至少有一人能熟练掌握XT80的操作方法。
  “咱们六个,一起去华汉基因。”沈奇做出了决定,他说:“去华汉基因培训也好,请华汉基因的工程师来我们实验室对我们培训也罢,我希望我们六个,每个人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熟练掌握XT80的使用、维修方法。”
  基因编辑设备跟质谱仪不同。
  美国生产的质谱仪,或是Japan生产的质谱仪,又或者是国产质谱仪,其操作方法大同小异,有些熟练的实验狗不看说明书也能操作。
  比较有名的基因编辑设备厂家就那么几家,每个厂家的技术路线不同。
  即便技术路线相似,操作系统和模块又有着极大差异。
  同样是做基因编辑用的微型机器人,ART…A2和华汉XT80在用途上是相似的,但在操作细节上相当于是两种不同的产品。
  最关键的是,甭管是ART…A2还是XT80,沈奇都没亲手用过,所以他想去华汉基因公司实地调研。
  另一方面,在生物研究特别是基因研究领域,华汉基因比沈奇科研中心生物实验室牛逼多了。
  人家华汉基因成立几十年了,完成了抗SARS研究、炎黄系列研究、水稻基因项目研究等多项杰出的科学工程。
  而沈奇科研中心生物实验室正式运作才几个月而已,他们这个实验室由一位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再兼化学家领衔,成员是五位国外逃回来的肄业博士。
  甲方赴乙方考察是比较有牌面的说法,其实沈奇他们是去学习的。
  华汉基因的总部就在首都,他们是上市公司,他们既销售产品又做科学研究。这种技术性的公司卖产品的前提是做研究,如果研究不出核心技术,他们的产品就没有销路。
  凡是带有华字的科技公司,往往有几个共性。
  第一,员工薪水高的惊人。
  第二,技术至上。
  第三,客户至上。
  第四,为了订单,春节加班。
  临近春节,位于中关村的华汉基因总部依旧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丝毫没有放假的迹象。
  沈奇等六人来到华汉基因,接待他们的是华汉基因的老总、华汉研究院院长,以及产品总监、销售总监、生产总监……
  华汉基因接待那些领导也就这个规格了,这是最高接待规格。
  “卢总,我们不是来视察工作的,而是来虚心学习的。”沈奇哭笑不得,咱们的实验室就是有意愿买你们的一套产品而已,不用这么兴师动众吧。
  在沈奇的建议下,最终由华汉研究院院长陪同他们参观总部。
  去往研究大楼的路上,沈奇问到:“李院长,你们的研究院有多少研究员?”
  李院长说到:“首都总部加华南、华东分部,研究员人数超过一千人,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其中三分之一是博士,喏,那边就是博士后流动站。如果算上技术工程人员,华汉基因一半的员工都属于技术性员工。”
  “嚯,厉害!”沈奇真心称赞,华汉基因有几万名员工,其中一半都是做技术的。李院长口中的一千多个研究员,主要做偏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
  沈奇手下就五条生物狗,他们中心数理化生所有研究员加一起,也没有超过200人。
  某种意义上说,华汉基因也是一家科研机构。
  沈奇又问:“据说应届博士生来你们这里工作,年薪250万起步,上不封顶?”
  李院长:“那也得看学校、看他们的具体研究方向啊,以及他们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表现。并不是每个应届博士生都能拿到250万的底薪,也有干了几年也才拿100多万年薪的博士。”
  “你们这里的待遇真不错。”沈奇暗道,难怪很多大学招不到优秀的研究员,大学里给的薪水,跟某些企业相比太少了。这年头有点技术含量的博士、硕士们精的很,哪里给的钱多去哪里。


第697章 如火焰般炽热奔放的想象力消散愚昧和顽固
  华汉基因研究大楼的正门上方挂着一行醒目的大字:“治好几种病,造福全人类。”
  沈奇一行人跟随李院长进入大楼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巨型墙体屏幕,一副村上隆风格的面孔占据了半张屏幕,看着有点吓人。
  屏幕下的玻璃罩里陈设显微镜、温度计、听诊器、麻醉剂、阿司匹林、肾脏透析仪、口服避孕药、内窥镜、心脏起搏器……皆为西方医学的重要发明。
  屏幕上的巨脸在说话:“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绝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
  如果没有听到这段名言,沈奇还真认不出这张带有强烈暴力卡通画风的巨脸是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伯里克时代的医生,被西方医学界誉为“西医之父”。
  沈奇饶有兴趣的问到:“李院长,这副希波克拉底的脸,是你们找村上隆设计的?”
  “是的,不贵,才花了七十几万美元。村上隆的手绘图,卢总送给我了,在我的办公室里,看来沈院士对艺术也颇有研究啊。”李院长点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里边请。”
  众人沿西侧走廊往里走,走廊两侧亦是墙体屏幕。
  屏幕上的一堆面孔凝视着路过的行人,他们是盖伦、维萨里、巴甫洛夫、哈特维尔、海门斯、兰德斯坦纳、格林加德……路过这条走廊,似乎重温了一遍西方生物医学发展史。
  出了走廊,豁然开朗。
  此处是一个小厅,中央矗立高大的实体雕像。
  三米多高的沃森、克里克的半身雕像栩栩如生,沃森眼神深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