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意立项,期待研究成果。”——这是燕大学术委员会的评审意见。
经费到位了,沈奇接下来需要五条优秀的生物狗。
招收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周期较长。
沈奇的手段是,直接招揽因特殊原因无法继续读博的生物专业博士研究生。
一位年轻男子出现在了沈奇面前。
他叫韩猛,二十七岁,本科就读于燕大生科院。
本科期间,韩猛提前一年修满学分,获得12所世界一流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的直博全奖offer。
大四时,他独自前往加拿大国家生物实验室,作为实验室唯一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并获得教授认可。
本科毕业后,韩猛在加拿大国家生物实验室跟随著名生物学家攻读硕博。
沈奇说到:“加拿大国家生物实验室,它是P4级别的实验室,P4实验室全世界只有十几家,中国只有一家。韩猛,你很优秀。”
韩猛表情复杂的说:“加拿大国家生物实验室保存着埃博拉等致命病毒的样本,客观评价,这家P4实验室在开发病毒治疗药物、疫苗及相关生物手段等领域,为全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沈奇问到:“据我了解,你回不去了?”
韩猛郁恼且忧伤的说:“前些日子,我在加拿大的博导被加拿大警方带走,被带走的还有我导师的丈夫及我的师兄弟。那段时间,我回国处理父亲的丧事,躲过了一劫。”
“所以你回不去了。”沈奇深表同情。
“我从没把加拿大当成家,我迟早是要回中国的。但是以这种方式提前回国,真特么草蛋!”韩猛愤怒的嘶吼,他非常恼火。
沈奇问到:“你在加拿大国家实验室学到的东西,记住了多少?”
韩猛指着自己的太阳穴说到:“该记住的,都记住了。”
沈奇表示满意:“很好,韩猛,你通过了我的面试,沈奇科研中心欢迎你,祖国欢迎你回家。”
韩猛看上去挺揪心的问:“沈主任,你能救出我的导师夫妇,以及我的师兄弟吗?”
“我尽力。”沈奇轻描淡写的说着,却绝不像是敷衍。
被加拿大政府拉黑的韩猛,这便在他的母校燕大落户了,他的新老板是沈奇。
与韩猛有着类似遭遇的人叫崔华林,他在美国读博,原本会在明年博士毕业。但就在博士毕业前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些意外,崔华林返回了中国。
崔华林恳切的说:“科学家有祖国,真的,我现在深切感受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祖国意味着什么?祖国意味着安全、稳定,沈主任,我想在你这里完成博士学业。”
沈奇问到:“你在芝加哥大学生物实验室学到的东西,记住了多少?”
崔华林捂着自己的心口说:“该记住的,都记住了。”
沈奇与崔华林握手:“很好,崔华林,你通过了我的面试。没错,科学家有祖国,祖国欢迎你回家。”
短短几天之内,沈奇招揽了五位因特殊原因返回中国的生物博士研究生。
这五位尚未拿到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均有在国外顶级生物实验室学习、工作的经历。
他们都是空手而归,没有带回任何纸面或电子版的学术资料。
但他们皆表示,该记住的都记住了,烙印在自己的脑子里,镌刻在自己的心中。
科学家、学者是流动的。
许多科研机构都有管控制度,人可以走,核心的技术资料不得带走。
很多企业、公司也设置了严格的管控措施,人可以离职,但绝密的商业文件不许带走。
A公司挖B公司的某位高管,不仅仅看重这位高管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也看重这位高管能带来多少原东家的干货。带来的干货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你跳槽的身价,你的职位,你的薪水待遇。
原公司、原机构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离职人员带走任何资料,但你没有办法切开离职人员的脑壳,以证实他们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
沈奇招的这五位生物博士研究生,他们基本上都处在博士研究生的末期,有人的博士论文都写完了,已经外送盲审。
五位生物博士研究生在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前夕,不得已提前返回中国,他们肯定是不甘心的,也很气愤。
但是,命要紧啊,人身自由最宝贵。
在危难之际,沈奇向这五位博士研究生伸出了援手。
“人都到齐了,那我们开个小会。”沈奇召集五位博士研究生召开《基因工程研究项目》的课题组首次正式会议。
博导和博士研究生的关系,亦师生,亦老板与打工仔。
这五位从国外顶级实验室回国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具备了很强的专业能力,他们与沈奇的关系更像是合作。
“我是你们新的博导,但我认为,我们六个人是合作关系。”沈奇继续说到,“我们的合作项目,是《基因工程研究项目》,我将这个科研项目分解为三步,分别是……”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第一步的基础研究,科研预算是1100万人民币,不算多,却也刚刚好。我们需要购买一些仪器设备,费用在600到700万元,会后由韩猛去跟进。”
“好的。”韩猛接受了任务安排,他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这五位博士研究生在国外都经历了一些事情,或者说是打击。
他们憋着一口气,发誓在沈奇的带领下,以技术性的方式拿回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崔华林发言道:“听了沈主任的课题介绍,我充满了力量,我对《基因工程研究项目》这个宏伟的科研项目非常感兴趣。我在美国读博时,做过艾滋病的研究课题,艾滋病它不是人类固有的疾病,而是由于一些残忍的人大肆捕杀黑猩猩,才让艾滋病毒传播到人类身上。吃啥不好,非得吃黑猩猩肉?但艾滋病已经出现在人类身上了,我们要做是的制伏它。其实我们都晓得,仅靠药物难以彻底消灭艾滋病,能拯救人类的,只有基因工程。”
第688章 基因
微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有机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之一,是所有生命的基础,是生命中的生命。
组成动物和植物的细胞,最早就是由细菌进化而来的。以碳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就是亿万细菌的合体。
“所以主导世界的不再是硅,而是碳。我们这个基因工程研究项目的别称是:如何在碳时代指引方向。”沈奇谈了谈他的想法。
一个人的身体里生活着一千万亿个细菌,重量达三公斤,它们携带的基因总数是人类基因的很多倍。在人类肠道里就寄生着一百万亿细菌,它们是人体内正常的微生物,对人体有益。
另一方面,人类的三十亿个碱基对完成了测序,但只有2%的内容编码了人类的两万多个基因,其余的98%还属于基因遗传谜题,尚未被研究清楚。
沈奇问到:“大家明白我们这个项目的第一步基础研究,该做什么具体工作了吧?”
“明白!”
“懂了!”
“跃跃欲试!”
“迫不及待!”
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满怀热情的布置沈奇科研中心生物实验室。
生物和化学联系紧密,防化服、通风橱,基础的药剂、器皿、仪器设备,拿中心化学实验室的存货即可。
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的硬件软件,需要另外购买。随着新一代测序软件和CRISP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市场价格降到了较低的程度。
韩猛花小钱办大事,他利用专业知识与仪器供应商砍价,仅花费500万元就买到了沈奇交办的基因工程专属仪实验器,为中心、为燕大、为国家节约了100~200万元。
沈奇规划的《基因工程研究项目》分为三步,第一步基础研究阶段所依靠的理论原理主要是基因组学。
古老的鸟枪法依旧是主流实验手段,同样古老的还有PCR仪。
沈奇科研中心新买的PCR仪经过了几轮的升级换代,但其设计原理和第一代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基因组学的突飞猛进,要感谢PCR仪的发明者杨锐教授,他是中国生物界的先驱者。
如果《基因工程研究项目》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请记住这六位甘愿为科学献身的生物工作者,他们是:
沈奇、韩猛、崔华林、杜源、唐亚星、武俊强。
六壮士首先对自己进行了PCR操作,测试并保存了他们的DNA样本。
然后,六壮士提取了自己的皮肤细胞,通过生物手段培养为多能干细胞,为后面的研究存储弹药。
历史上的科学壮士不计其数,比如澳大利亚医生马歇尔喝下了幽门螺旋杆菌,以验证它到底是不是胃溃疡的致病因子。
又比如秘鲁医生克立勇,他为了验证两种病状是不是同一种病因,就切开了病人身上的疣,抽出疣里的血,注射到自己体内。很不幸,他死掉了。
沈奇等六人的实验操作目前来说比较安全,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基因工程研究项目》的第一步研究阶段分为高级生命体、微生物两个版块。
基因是连接这两个版块的纽带。
虽然基因组作为整体是重要的,但科学家们更感兴趣的是基因,特别是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
随着人类基因组所有碱基对的测序工作完成,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神经类疾病、艾滋病等几千种常见疾病的致病机制已显露无遗,但患者却越来越多。
这是为什么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要搞清楚并解答这个疑问,并给予大众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沈奇和他的博士研究生们,将他们的基因组DNA样本打断为30~100kp大小的片段,然后在含有银离子的Cs2SO4密度梯度溶液中离心。
“观察到6个沉降带,密度从低到高依次为L1、L2、H1、H2、H3、H4(L=Lower,H=Higher)。”韩猛熟练的做着实验。
“其中的H3的G+C比例最高,为H1和H2的8倍,为L1和L2的16倍。”崔华林用H3组分作为探针与人类染色体原位杂交,再与染色体G带图像作比较,得到了一些基础数据。
《基因工程研究项目》的第一步研究阶段的初期工作比较基础、常规。
人类21号染色体长臂的重组率为1cM/Mb,而短臂则为2cM/Mb。相似的情况也在酵母中出现,尽管酵母基因组比人类的小200倍。
H3组分主要分布在G带的浅着色区,有43%的H3位于近端粒区。沈奇项目组所做的序列分析揭示,H3组分的单拷贝比例为50%…70%,H3,H1+H2和L1+L2所含基因的数量分别占整个基因组的28%、38%、34%,实验结果说明,大量的基因集中分布在人类基因组的有限区域。
沈奇团队的初期实验结论,似乎与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机构所公布的数据没有差别。
这么基础的实验研究,是不可能让五位博士研究生获得燕大博士学位的。
基础实验研究只是热身,核心实验在后面。
“我刚才说了,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几千种疾病的致病机制,为啥患者反而越来越多呢?”沈奇再次问到这个问题。
“我在美帝的那几年,专门研究过艾滋病。为了防止艾滋病毒破坏免疫细胞而使携带者发病,我们可以通过生物技术修改患者的基因,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