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沈奇不得不考虑一个与学术无关却十分重要且敏感的问题。
FASTER项目组可以说是沈奇的嫡系部队,如果他召唤嫡系部队以新的思路解决了“光点计划”中的技术难题,那么别人会怎么想?
假设韩院士没有住院,“光点计划”如期且顺利的完成,那么参与这项世纪工程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毫无疑问会得到国家的奖赏。
这个项目若圆满完成,不知道会催生出多少新晋院士?应该不会少。
总而言之论功行赏,功劳越高的人获得的奖励一定越丰厚。
沈奇无所谓院士之类的头衔,但他知道其他人在乎。
如果沈奇的嫡系部队临时加入并且立下了大功,那么沈奇的燕大嫡系部队理应分一块蛋糕,而这块蛋糕原先是别人的。
说具体点,负责A方案的研究团队是游总工的水木嫡系部队,而韩院士同样出身于水木大学。
C方案要是成功了,别人是否会议论:还是燕大的科研队伍更强啊?
沈奇不禁想起了他的朋友马院士。
众所周知,通过马院士等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电磁弹射已在国产航母上实现。
大家同样知道,马院士团队对于电磁弹射的研究停滞过一段时间。
这可要了老马的命了,他天天打报告,要求恢复电磁弹射的研究。他甚至自筹经费续命,然而研究航母技术,老马自筹的经费可谓杯水车薪。
为啥老马的电磁弹射研究项目停滞了一段时间?
因为蒸汽弹射的研究不能停。
讲道理,电磁弹射在可靠性、成本等各种指标上更加优秀。
蒸汽弹射的项目若是搞定了,至少会涌现两位数的新晋院士,而研究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的不是一群人。
最终,马院士的坚持得到了回应,国家恢复了马院士团队关于电磁弹射的研究,国产航母有了电磁弹射技术,中国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加强。
沈奇开会时曾多次遇到马院士,就在上个月,他俩还见过面,并且在国防、环保、教育、足球、音乐等话题上聊了一个多小时。
作为接替韩院士的“光点计划”执行首席科学家,沈奇考虑问题比较全面,拉他的燕大嫡系部队入坑、采取新思路解决问题之前,他觉得有必要征询总设计师、总工程师、部委特派员、后勤总指挥等同事的意见。
出乎沈奇意料的是,包括游总工在内,这几位同事当场表态,他们的意见高度统一:“那就让FASTER项目组立即加入‘光点计划’,我们都同意按C方案推进。科学面前,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谁能真真正正的解决实际问题,谁就是国家的功臣。燕大也好,水木也罢,或是来自其他系统的研究员、工程师,在国家利益面前,我们只有一个身份——中国科研工作者。”
“OK。”沈奇尊重大家的意见,他深刻感受到这是一支使命感极其的科研队伍。
同事们说的很对,国家利益面前,我们只有一个身份——中国科研工作者。
倒是我沈奇小家子气了。
沈奇笑了笑,成为执行首席科学家之后,他的建议没有一条遭到反对。
同事们尊敬且信任沈奇,这让沈奇感动。
伴随尊敬与信任的是压力。
别人越尊重沈奇、信任沈奇,他所承受的压力当然越大。
化压力为动力吧。
沈奇开完早会后离开了“光点计划”首都指挥中心,为他开车的司机是一名军人。
虽然L4甚至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熟,但在首都绝大多数地段行车,依旧需要使用手动驾驶模式。所以国家给沈奇配置了一位新司机。
从指挥中心到燕大,沈奇自己开车需要十五分钟左右。
军人同志开车很稳,他开了半个小时还没到燕大。
“武少尉,咱能稍微开快一点点吗?”沈奇和这位军人同志刚接触不久,谈不上知根知底,但他对军人非常有好感,因为他爹和他岳父都当过兵。
武少尉没有回头,他专注的盯着前方道路说到:“为沈院士开车,安全第一。”
“行行行,安全第一。”沈奇摇头笑了笑,他问:“武少尉在部队里是哪个兵种?”
武少尉答道:“我曾在火箭军服役。”
火箭军的优秀同志,开车开的这么慢?
沈奇又道:“武少尉,我没别的意思哈,我就是随口一问,你千万别介意,我想问问你,你对现在这个工作安排,是否满意?”
沈奇挺过意不去的,火箭军承担着保卫国家、打击敌人的重大使命,在火箭军一线战斗岗位上工作,显然比在城市里当司机更有前途。
武少尉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化的表情,他以军人特有的口吻说到:“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接到的命令是为沈院士开车,并不计一切代价确保沈院士的人身安全。”
果然啊……
沈奇早已猜到,国家给他配置的这位军人同志既是他的私人司机,又是他的私人保镖。
“我注意到,你刚才提到了‘不计一切代价’这几个字,也就是说,我可能有危险?”沈奇仔细想了想,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武少尉说到:“请沈院士不必紧张,你不会有危险。已经到燕大了,是去沈奇科研中心吗?”
第586章 我大胆猜测
武少尉开车到了沈奇科研中心大楼门口。
车停了,武少尉先下车,他快速观察周围环境,然后拉开后门,请沈奇下车。
沈奇下车后说到:“辛苦了,武少尉。”
“不辛苦。”武少尉立的笔直,虽穿便装,却难掩他的军人气质:“沈院士,你可以称呼我为小武,或者建军、武建军都行,我比你小一岁。”
“你居然这么年轻?”沈奇倒是有些意外,他根据武少尉的样貌、谈吐进行判断,武少尉至少35岁往上走,没想到这个小同志今年只有三十岁。
“我显老。”武少尉笑了笑,他好难得露出笑容。
“我今天全天都会呆在我们中心,下班后我走路回家,小武同志你去忙你的吧,明天见。”
“好的。”武建军说到,“沈院士若对我有任何方面的指示,我会在一分钟之内出现在你面前。”
沈奇问到:“兄弟,你是不是还有个秘密任务,就是监督我?”
武建军摇头道:“没有,绝对没有。上级领导对我下达的命令是:武建军,从今天开始,你负责为沈奇院士开车,并且沈院士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直到‘光点计划’结束。”
“行吧,希望在接下来的这段日子里,我们能和谐相处。”沈奇说完这句便进入了中心大楼。
沈奇科研中心的各项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着,沈奇比较满意现状,不管他在不在中心,中心都按照他制订的制度在正常运作,这说明他管理的好。
沈奇把FASTER项目组的组长汤元喊到他的办公室,两人聊了起来。
“汤元,最近你们工作开展的怎样?”
“总体来说是紧张有序、稳中有进,聚合物结晶的研究项目已接近尾声,SAXS观察结果与我们的预想基本吻合。”
“平面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温度相关的光伏性能项目刚刚立项,我准备安排大华负责这个项目,他在美国做博士后时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不知沈主任是否同意这个安排?”
沈奇问到:“我好像记得,大华是你勾引回国的吧?”
汤元连连摆手:“我哪有勾引他?是他主动要求回国,他渴望在沈主任的领导下取得新的突破。我就是做了次引荐人而已。大华是我的燕大本科同学,说真的,他比我优秀,当年他有资格有机会去MIT材料研究中心深造,然后他便去了。其实我也很想去,可惜那年MIT材料研究中心在全中国只设置了一个录取名额。我成绩没他好,长得没他帅,女朋友没他多,所以我没去成MIT……哎,还是蛮遗憾的。”
沈奇笑道:“行了行了别贫了,说正事。我也觉得大华是个优秀的好同志,没问题啊,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项目交给他做是比较合适的安排。你让大华挑两个助手,他们仨把这个项目做完。聚合物结晶的研究项目,你安排一个人做收尾工作。除了这四个人之外,FASTER项目组其余的所有人,有新的工作任务。”
“请沈主任指示。”汤元收起侃侃而谈的姿态,变的严肃认真。
沈奇:“听说过‘光点计划’吗?”
汤元答道:“沈主任,实话实说哈,我没有从任何官方渠道收到过哪怕一个字节关于‘光点计划’的信息。但我知道这个宏伟的工程,知道的还不少,我的信息渠道来源是国外媒体报道。据国外媒体称,位于我国西北的一处超过一百平方公里的区域铺满了微晶硅薄膜电池,中国政府正在建设一项天地联动的天价工程……我大胆猜测,那里应该就是‘光点计划’中的地面基地吧?”
“国外的卫星啊,时时刻刻都在盯着我们幅员辽阔的大好河山。”沈奇也拿国外的卫星没辙,毕竟大家都是有卫星的国家,你国可以偷窥我国,我国同样可以在太空中视察你国。
“讲道理,工程量如此浩大的地面设施,瞒是瞒不住的。没错,甘疆交界的那片区域,就是‘光点计划’的地面基地。而我,已出任‘光点计划’执行首席科学家。这项史诗般的宏伟工程整体上按计划推进,否则国外卫星也没机会拍摄到超过一百平方公里的微晶硅薄膜电池组。”
“‘光点计划’整体进度并未滞后,但局部上存在技术障碍。我接到的命令是,解决‘光点计划’中的每一个技术问题,使这项工程顺利完成。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需要帮手。”沈奇眼神深邃的望向汤元,确认过眼神,你是我想要的人。
汤元身子一抖,他心里有数,他知道的太多了。
“我们……我们有机会为‘光点计划’出力?”汤元有些兴奋,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时候到了呀!
兴奋的同时,汤元却也比较疑惑,咱们FASTER项目组能为‘光点计划’做哪方面的努力呢?光伏性能改进?或是微晶硅薄膜电池组优化?
“是的,我需要你们,国家需要你们。”沈奇指了指脑袋上方的空气,说到:“天上的反射卫星群,也需要你们。”
“天……天上的?”汤元愈发疑惑,咱们可从来没研究过天上的东西啊。
沈奇解释道:“两年前,我们中心受九院的委托,开始研究微重力环境下单分子层平面流体混沌现象,并在全密闭模拟失重实验条件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个活儿是我接的,因为我不接九院的这个活儿,全中国就没人可以接了。”
“那是那是,实力不允许沈主任低调。”汤元连连点头,他渐渐有所领悟,微重力环境下单分子层平面流体混沌现象的研究成果,若是嫁接转移到新的应用环境,比如说光点计划的特殊环境,那么就有可能……卧槽!想想也很激动啊!
沈奇继续道:“接活的人是我,但干活的人是你们,你们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微重力环境下单分子层平面流体混沌现象的课题研究。而你汤元,正是这个课题的负责人。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尽快拿出太空环境下单分子层平面流体混沌现象研究成果,并应用在反射卫星所携带的流体平面膜上。”
说着说着,沈奇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汤元:“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争分夺